原来华东政府的德国办事处己经找到了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这两位奔驰汽车的创始人,向他们提出了投资参股的要求。
但让穿越者没想到的是,这两位在旧时空里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拒绝了华东政府的投资要求,其实理由也很简单,现在本茨和戴姆勒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虽然还没有达到后来奔驰公司那种业界霸主的地步,但也算小有成就,因此这时两人到也并不差钱,而且现在汽车的市场还不大,两人对投资的需求也并不急切;而且两人都认定汽车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自然不会为了这一点投资而出让本公司的股份。
不过两人对于向华东政府转让部份技术,由其是发动机技术到并没有异议,因为这不涉及股份,而且还可以换来一部份资金,毕竟在短时间内,双方基本没有竞争关系,而且汽车的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真要是到了双方展开正面竞争的时候,现在的技术恐怕早就己经落伍了。
收到了德国办事处的回复以后,华东政府的众人也不由感叹,看来奔驰公司能够做到业界霸主果然不是偶然,这两位创始人不仅是出色的工程师,同时也是极精明的商人。看来穿越者抢占奔驰公司原始股的计划是落空了,不过能够获得部份技术也不错。
但行政院对怎样利用发动机技术发生了异议,一种建议是由四方机车厂接手,这样可以充份利用四方机车厂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节约开支,毕竞现在华东政府的主要目标是日俄战争,其他能省则省;还有一种建议是新成立一个汽车厂或机械厂,毕竟四方机车厂主要是生产铁道机车,用的是蒸汽机,和汽车用的内燃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隔行如隔山,还不如重新成立一个新厂,那怕一开始的时候规模小一点,投资少一点也行。
虽然行政院还在讨论方案,但发动机技术确定己经引进了,这也解决了固定翼飞机研发的最大障碍,虽然这个时代的发动机技术还十分落后,但用于最原始的固定翼飞机也还可以,莱特兄弟完成飞行的第一架飞机用的就是一台四缸水冷汽油发动机,功率只有 12马力。
于是行政院也决定,正式成立固定翼飞机研发项目部,由王新平担任组长,但飞行员们要求的8-10辆汽车则被砍到了只有4辆,因为陆军一口气己经要去了40辆,剩下的当然要省着一点。
装甲部队的情况其实和飞行部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由于技术相比于这个时代太过先进,因此显得有些曲高和寡。不过装甲部队要比飞行部队好一些的地方在于,人数要多一些,装甲部队一共有28辆两栖战车,6辆工程车、18辆猛士车,驾驶员加上维护人员有400多人,团队人数是飞行部队的两倍多;而且装甲车辆的大部份配件都可以在其他车辆上找到,还有装甲车辆的动力系统都是用柴油机,在这个时代到也不缺油料,这样装甲部队在相当一段时间冈到是不用担心装甲车辆失效的问题。而只要是有这些装甲车辆在,那么装甲部队也就不会被解散,因此装甲部队的成员在心态上要比飞行部队的成员好得多。
但除了生存状态要稍好一些之外,装甲部队的其他方面和空军部队也差不多了,都是没人、没项目、没钱的三无部队,而双方解决的办法也是如出一辙,就是研发装甲车辆,而且这个项目还要更靠谱一些,毕竟这个时候实用的汽车已经被发明出来。
不过行政院对装甲部队的建议却有很大的保留,因为装甲车辆是基于汽车工业的基础之上的,由其是早期的装甲车辆,基本就是给汽车套个铁外壳,但现在华东政府还没有一点汽车工业的底子,就要研发装甲车辆,这步子也未迈得太大了一点,就连飞行部队只是提出研发固定翼飞机,而不是战斗机。因此从现在开始,发展华东政府的汽车工业反而更靠普一些,毕竟奔驰公司和戴勒姆公司都同意向华东政府出售汽车技术。
但这就不是研发小组这种小打小敲了,而是应该正式建厂,只是一但建了厂,那怕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工厂,投资也不可能少,至少也是十几万银元起步,而且在最初2、3年内,很可能还要不断的追加投资。但也有人认为,这笔投资是完全值得的,因为除了汽车本身在未来有极大的商业价值之外,如果能有华东政府参战之前,拿出性能可靠的成品汽车出来,用于后勤运需方面,对华东政府打赢这场战争,也是极有帮助的。毕竞现在还有近两年的时间,完全可以依靠德国提出的成熟技术,并且用德国设备,制造出几种实用的汽车来。
而也有人提议,在政府拿不出钱时,到是可议试一试国民合营的路子,由政府出技术、土地等资源,私人出资金,甚致可以引入股份制的形式,起码先把项目搞起来,但这又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因为汽车的研发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的前期投资较大,私人恐怕很难投资这样的项目,只能由国家行为出面才行,但也有人认为可以试一试,结果众委员也各持一辞,一时到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因此还在讨论当中。
而在内部为日俄战军积极准备的同时,华东政府对外的活动也没有停过,除了在旅顺积极布局之外,华东政府正式向德、美、英三国提出了发行债券的意向。
德国首先向华东政府发出了积极的回应,表示愿意为华东政府在德国发行债券提供便利条件,并希望华东政府尽快组织谈判工作组,到德国来协商、谈判发行债券的相关事宜。
美国迟了两天才回复华东政府,在原则上同意华东政府在美国发行债券,如果华东政府真的有这个意图,可以先和美国驻青岛领事馆进行协商,美国政府会根据双方协商的内容予以考虑。
英国是在5天以后才给华东政府回应,虽然也表示同意华东政府在英国发行债券,但却以今年英国政府的工作己经排满了,因此将谈判的时间推到1904年以后。
应该说三个国家的态度虽然各有不同,但也都在华东政府的预料之内,从遏制俄国的角度,这三个国家的目标和华东政府是一致是,但国家关系决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各种利益交织的综合考量。
德国是目前和华东政府关系最好,而且合作程度也最深的国家,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是华东政府主动向德国示好,但现在德国巳经对华东政府的军事技术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因此也不断加强双方的关系,目前华东政府对外贸易的50%以上都是与德国进行的,华东政府出口德国的主要是矿产资源,而购入是机器设备和成品技术。
另一方面,华东政府对俄国的敌对态度也符合德国的利益,为了瓦解法俄同盟,德国一直都积极的推动俄国在远东扩张,同时也不忘给俄国在远东多树立几个对手,按照德国的想法,俄国最好是陷在远东的泥潭由不能自拔,就像英国陷入南非的布尔战争一样,这样德国就可以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法国。
正是由于有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利益,德国自然对华东政府发行债券的要求积极回应,何况就发行债券本身也是对德国有利的。
而美国是除德国之外,华东政府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大约占到了华东政府对外贸易的25%左右,虽然在贸易总量上远不及德国,但出口到华东政府的产品种类却要比德国丰富得多,从机器设备,到小五金、生活日用品等等,而且由于美国本身就是一个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因此不用从华东政府进口资源,贸易几乎全部都是顺差,单从利益上说,到也并不比德国差多少。
对俄国在远东的扩张,美国尽管也反对,但却并没有英国那么急迫,毕竟美国在中国的主要是商业利益,而基本没有地缘政治的考量,而且有英国顶在前面,美国自然不会出头,而是躲在后面一边为遏制俄国出力,一边也闷声发大财。
发行债券当然是发财的一种,因此美国己经为日本发行了5000万美元(约合1025万英磅)的债券,而对华东政府发行债券的意向,美国当然欢迎的,不过美国并不打算这么容易就让华东政府的目地达成,既然是华东政府有求于自己,当然是要利益最大化,美国的打算是先弄清楚华东政府的目标和底牌,然后尽力多为自己争取利益,如要求华东政府进一步开放市场,如果华东政府击败俄国,美国在东北又能够获得那些利益。
英国的心态是最矛盾的,爪哇的事件让英国对华东政府充满了警觉,甚致已经将华东政府列为仅次于俄国的第二遏制目标,当然不想允许华东政府在英国发行债券,获得发展的资金,但现在英国还需要华东政府来对付俄国,毕竟英国对日本的能力还有些信心不足,因此还不能和华东政府彻底撕破脸,只好使一个缓兵之计。
由于日本基本确定会在1904年上半年发动对俄战争,英国也打算观望一下,如果日本在战场上打得好,无需要华东政府的帮忙,英国就会明确拒绝华东政府发行债权的要求,但如果日本不敌俄国,需要华东政府出兵救场,那么英国也别无选择,只能尽力支持华东政府,因此英国才没有把话说死,这也充份体现了一个老司机的灵活、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