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 第二八五章 南线(五)

第二八五章 南线(五)

    就在日本驻南京领事小田彻二郎拜访袁世凯的第二天,杨度和袁克定也帮赵尔巽办理完了与人民军的交接手续,回到南京来见袁世凯。

    听完两人的汇报之后,袁世凯点了点头,道:“皙子(杨度字),你这次去武昌与人民军交涉,不知有何感想呢!”

    杨度道:“人民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果然名不虚传,不过在下看来这到也并不足为奇,古之劲旅如岳家军、戚家军者,亦能做到。但在下所见,人民军的士兵个个能够读书识字,人人知礼晓事,实在是古之未有之奇事。”

    袁世凯听了,也有些意外,没想到杨度对人民军的认知和别人大不相同,其他人往往只注意人民军骁勇善战,或是令行禁止,而杨度却注意到人民军的士兵基本个个都能读书识字,并且对时局政治都有一定的认知,还能说出一些道理来。

    袁世凯在出任直隶总督时,驻在天津,和人民军有不少接触,甚致参观过几次人民军的日常生活,知道人民军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士兵进行读书、识字、算术的教育,甚致还会专用向士民教导时局、历史等知识的教育,袁世凯就听过一次,是讲法国大革命的,这就远远超出了读书、识字的范围,而是晓礼懂事了,当然在人民军内部,分别称为文化教育、政治学习。

    而这样一个士兵在服役5年之后,不仅可以掌握相当的文化知识,而且懂得的时事、道理都要远远超过普通人,拉到清廷里,在军队里足可以当个游击、都司,或者是给某个巡抚、总督当个幕僚。

    当然,那时袁世凯感到十分吃惊,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没有那一支军队会这样不遗余力的提高普通士兵的文化知识,既使是在中国历史上以军纪严明、骁勇善战而著称岳家军、戚家军也没听说过会教士兵读书识字,更不要说是其他的文化知识。

    相反绝大部份统军者,包括著名的戚继光的共识都是,士兵其实只要是出身清白,啥都不懂,老实本份,听啥做啥,越笨越好,因为这样的士兵是最好指挥的,而且不会生二心。相反知道得太多,太聪明的人,或许会是个好将领,但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士兵。袁世凯编练新军,基本也就是按照这一套标准去选人,而成军之后,则是一味在军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当然不可能教士兵读书认字讲道理,而且士兵们都懂事,懂道理了,谁还会崇拜袁世凯呢!

    杨度道:“知礼方能禀忠义,晓事才可呈气节,无怪乎人民军能够百战百胜,如此劲旅,确实无人可敌。”

    袁世凯忽然想到,自己听人民军的一名军官说过,教士兵读书认字讲道理,是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战,只有知道是为什么而战,在战争中才能充份发挥每一名士兵的主观能动性,甚致是在最危险的战场上,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当时袁世凯还颇不以为然,普通士兵知道那么多有什么用,最好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听军官的,军官说冲就冲,军官说停就停,但听杨度这样的说法,袁世凯的心里忽然有些触动,自己或许是真的小视了这一点。

    不过现在可不是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袁世凯又将日本领事今天本拜访的经过向杨度、袁克定两人讲说了一遍。而等袁世凯说完之后,袁克定己急不可忍道:“爹,这是好事啊!您应该马上答应下来,如果能把溥儁扶植成新皇帝,那您可就是摄政王了,正好可以挟天子以令诸候,借机统一南方,才能和华东政*府相抗衡了。”

    袁世凯听了,不至可否,转向杨度道:“皙子以为如何呢!”

    杨度道:“这可是要把慰帅架在火上烤啊。”

    袁世凯呵呵一笑,道:“皙子果然是目光如注啊!” 又转向袁克定,道:“克定,你还是差一点火候,利令智昏啊!”

    袁克定呆了一呆,似有不理之意。袁世凯叹了一口气,又对杨度道:“还是请皙子详细的解说一下。”

    杨度点了点头,道:“古来南渡朝廷,如东晋、南宋、仍至于南明,都是北方遭异族入侵,中原失守,汉族被迫南渡,但秉承复国还乡之心,同仇敌忾之气,如能恢宏志气,尚可收陇人心,建立新朝,维持半壁江山。而异族虽然占据中原,但毕竟是初来窄道,人心不复,根基不稳,因此无力再图南侵,最终形成南北对持之势,只不过南明内耗太甚,所立之君又非人,最终只能支持20年。”

    袁克定听得连连点头,这些历史知识他自然都知道,而现在的局面不是和东晋、南宋、仍至于南明时期差不多吗?

    杨度看了看袁克定依然不懂的表情,道:“大公子可不要忘了,清廷原是异族入主中原,而华东政*府自称是前朝后裔,海外遗民,华夏子孙。”

    袁克定怔了一怔,这才明白杨度的意思,南渡的朝廷能够成立,形成南北对持,前提条件是南渡的是汉族,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南方汉族的同仇敌忾之气,建立新朝,而占据中原的异族则由于对中原的统治基础不稳,也无力再继续向南进攻,最终只能和南渡的汉族朝廷长期并存下去。

    但现在南渡的清廷本身就是异族,而占据北方、中原的华东政*府是由一群自称前朝海外遗民的人建立,而组建的军队、任用的中下层官员基本是以汉族为主体,因此也可以视为一个汉族的王朝,虽然袁克定不懂在后世有一句吐槽这种局面的话,叫“拿错了剧本”,但也知道这个情况不对,不能用历史经验来硬套。

    杨度接着又道:“溥儁之父瑞亲王载漪,在庚子年间,只为其子继承帝位,便极力鼓动太后重用义和团,与各国交恶开战,最终导致了庚子国变,京师失守,两宫西狩,因此庚子国变,首恶便是载漪,虽然两宫回京之后,并未惩处,但早己是声名扫地,无人问津了,而现在立他之子为新君,又岂能服众,如不能服众,又何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呢。何况载漪贪权好利,而又目光短渐,见利忘义,他的儿子继承了帝位,又岂会甘心将摄政王一职让与慰帅吗?再有日本小国,眼界狭窄,且贪得无厌,毫无信义,非可信任之国,而且此次日本隐瞒列国,力推溥儁为帝,其心若何,路人皆知,只是此事关系重大,又是岂能瞒得住的,到时候各国俱知此事,且看日本如何收场,奉立溥儁为帝,又有利哉。慰帅只怕是早己洞若观火,又岂会钻入这个套中。”

    袁世凯哈哈大笑,道:“皙子啊皙子,我是想了一夜,才想清楚这其中的利弊得失,你才刚刚听说,就能够如此洞察一切,能得皙子相助,实在是袁某之幸啊!”

    杨度道:“慰帅过讲了。”

    袁世凯又对袁克定道:“明白了呢?天下掉馅饼,那有那样的好事,以后遇到这种事情,要多动动脑子,也多向杨先生请教。”

    袁克定一脸愧色,道:“多谢爹,多谢杨先生的教晦。”

    袁世凯又问杨度道:“皙子,你看我是否该将此事告诉给英法诸国,或是华东政*府呢!”

    杨度摇了摇头,道:“不可,如此一来,必然得罪日本,岛国之人心胸狭隘,瞠目必报,我们纵然不可与其为伍,但也不可轻易得罪。慰帅只管推托,也就是了。何况此事关系重大,各国亦非善类,岂有不无查觉之理,到时候只管让他们去理论,我们却坐观成败,静候结果,两边都不可得罪。”

    袁世凯点了点头,道:“还是皙子想得周道,好,明天我就招见日本领事,向他当面推辞。”

    于是就在次日,袁世凯正式招见小田彻二郎,道:“领事先生的建议,本官已认真考虑过,承蒙日本看重,本官不胜荣幸,只是本官非是宗室皇族,又非托孤重臣,仍是一介外巨,无德无能,奉立新君之举,实在不敢为,因此还请领事先生见谅。”

    听了袁世凯的话之后,小田彻二郎也大感意外,原来他前天和袁世凯交谈之后,自我感觉非常好,甚致认为袁世凯心里早就同意了,只是出于谨慎才拒绝,今天接到了袁世凯的招见通知后,小田彻二郎认为大事己定,于是兴冲冲的来见袁世凯,那知得到却是袁世凯拒绝的消息。也不由得有些着急,道:“总督阁下,成大事者应当不拘小节,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地,如果总督阁下如此瞻前顾后,为虚名所累,只怕是错失良机,日后悔之晚矣啊!”

    袁世凯连连摇头,道:“本官心意己决,万死也不敢从命,如果有他人愿意奉立新君,袁某甘愿听从。”

    见袁世凯说得如此坚决,小田彻二郎也不好再说什么,想了一想,只能无奈道:“好吧,既然是总督阁下心意己决,也不能强求,不过此事还请总督阁下严守机密,不可外传。”

    袁世凯呵呵笑道:“那是自然,请领事先生尽管放心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