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神州江山志 > 第二卷 沧海一声笑 第六十一章 青山埋忠骨

第二卷 沧海一声笑 第六十一章 青山埋忠骨

    浩瀚的戈壁苍苍凉凉,极目望去,一望无际,视野里除了漫漫沙石外,就是苍茫的天宇,在阳光的照射下一片金黄,像泛着黄色波浪的大海,透亮的石头在阳光的折射下犹如万点星光闪耀。

    一盘浑圆的落日贴着戈壁的棱线,大地被衬得暗沉沉的,远处透出一层深红,拖着落日的戈壁像浪头凝固了,更像是一片睡着了的海,让戈壁蒙上了一层神秘感。

    戈壁滩时而静悄悄,静得让人窒息,偶尔一股旋风卷起一柱黄沙悠悠升空,更有一股莫名的静寂气氛。时而狂风大作,飞砂走石,那气势似要把整个自然界消灭在它的淫威之下,令人畏惧而又无奈。

    ——————————————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矗立在茫茫戈壁上的嘉峪关巍峨肃穆,数百年来都是抵御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第一道屏障,直到它轰然倒下的那一刻。

    “进水啦,进水啦”!

    惊呼声传遍了整个嘉峪关,历经两天两夜的冲击后,结实的城墙终于被冲破了一大硕大的口子。

    汹涌的黑河水刹那间冲了进来,这条滋润河西走廊数百年的母亲河用始料未及的方式给她的子民当头一击。

    伴随着汹涌而来的河水,北蒙也没有放弃这难得的机会,投石车依然呼啸着发挥自己的威力,而四十万大军已经枕戈以待在河水对面做好了冲锋的准备,这座曾经将他们屡次拒之门外的高大城墙此刻已经千疮百孔,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在时代的滚滚巨轮中,第一次低下了它高昂的头颅,淹没在汹涌澎湃的黑河水中。

    “众将士听令,挡住缺口,一个人也不许给我退,我边军没有倒头就跑的懦夫”!

    杜汶泽的声音在城墙上游荡着,城墙的豁口已经越来越大,河水霎时间就冲了进来,巨大的冲击力让许多将士预防不及被冲飞了出去,这里是茫茫的戈壁滩,纵使天下无敌的西凉铁骑也多的是旱鸭子...。

    听到杜汶泽的号令,边军竟然真的没有一人退后,无数将士争先恐后拍成一排冲了上去,用血肉之躯堵住了那汹涌而来的河水!

    ”杜将军,这是让将士们送死啊,快让他们下来”说话的是敖凡,任谁看了也知道,那些上去的将士们带着的是必死的慷慨之心。

    “敖将军  ,杜某有一事还要麻烦你了”杜汶泽并没有回应敖凡的呼应而是扭头沉重地对他说着。

    “杜将军请说”。

    “我等将士奉命守卫长城乃是天职,替陛下守卫边疆更是荣誉,不论长城破与不破我等都会竭尽全力保我大渊山河永宁,但是你们不同,你们要做的是保护梁王殿下后退,殿下万金之躯,不仅是我凉州百姓的希望也是天下的希望,若在这里有任何闪失,杜某纵然万死也难辞其咎”杜汶泽的声音掷地有声:“所以,杜某恳请敖将军速速带殿下撤退,我杜某一生精忠报国死而无憾,绝不想有任何遗憾终生的事发生,敖将军可愿意帮忙?”。

    “杜汶泽,本王说了不退就是不退休要多言,我倒要看看对面的北蒙人难不成都是三头六臂不成”?

    宇文朔情绪激动没有接受杜汶泽的话,但是杜汶泽却始终用一种坚韧的眼神看着敖发,期待着他的回答。

    “杜将军,为何不一起退下去,这与送死别无二异啊”敖凡心如刀割。

    “哈哈,你去问问我这些将士,他们愿意退下吗?”杜汶泽朗声大笑:“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敖凡浑身一怔,这句边塞诗给他带来的震撼再也不说字里行间的热血,而是血淋淋的事实,敖凡与身后的众人环视了一眼郑重地对杜汶泽点了点头。

    “杜将军,请受我一拜”!

    说完敖凡深深对杜汶泽作揖行礼,在宇文朔瞪大的眼神中众人纷纷如此这般。

    “敖凡。。。你敢?”宇文朔倔强地说着,可还未等他说我便看到敖凡起身轻叹一声:“得罪了殿下”。

    敖凡手刀手起刀落,精准地落在宇文朔身上,宇文朔无奈地闭上了眼睛倒在了敖凡的怀里。

    看着宇文朔的晕倒,杜汶泽终于长出了一口气欣慰地对敖凡道:“多谢敖将军,你们可速速前往身后的敦煌郡,殿下手握虎符,我其余十万边军将士皆会听他号令,我只留一万士兵便足够了”。

    “可是。。。”。

    “别可是了,快走吧,这里的败局已定,但是只要我杜汶泽还活着,就一个北蒙人也休想越过长城一步”!

    “大哥,我跟你一块留下”杜冲紧跟着说着,杜汶泽却是二话不说一脚把他踹到了敖凡身边,吃痛之下杜冲竟然难以站立起来。

    “西凉边军参军杜冲,监管不力延误军情,敖将军,我把他交给你们,等殿下醒了随他发落”杜汶泽头也不回说着,但是杜冲却已经热泪两行,他知道杜汶泽并不是怪罪他,而是用这样的方式保护着唯一的弟弟。

    杜汶泽拔出了自己的佩刀,向前走去,一刀将汹涌的河水斩断堵在了硕大的缺口上。

    对面的号角再次响起,伴随着巨大的马蹄声,北蒙人发起了对这座古老城墙最后的冲击!

    ————————————————

    景龙十三年五月初八,此刻的中原大地春意盎然,江南之地更是花红柳绿,伴随着天边的一抹残阳渐渐西落,有人附庸风雅,有人安然凝望,他们并不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城,也如这残阳一般缓缓落下了。

    这一年被后世称之为“河西之战”的战役,与二百年前出奇的相似,北蒙人用最原始的方式踏过了阻碍他们的长城,挥舞着手中的弯刀呼啸而来。

    西凉铁骑在压制了北蒙长达二百年后,被北蒙人用鲜血的方式回应着,宣泄着北蒙的不满和兴奋。

    这一天,后来被追风戍边忠义大将军的杜汶泽率领一万余人在破城之极奋勇抵抗四十万北蒙大军,成功掩护了剩余将士以及梁王宇文朔的离开最终英勇牺牲。

    当北蒙新王扎和手起刀落砍下杜汶泽的首级后并没有让士兵继续践踏这位敌军的首领,而是用北蒙最高的礼节厚葬了杜汶泽,并同样授予“阿布日格”的称号,这在北蒙语言中是“坚韧的草原英雄”的意思,用这样特殊的方式表达着对杜汶泽的尊敬。

    历时十天的嘉峪关守卫战,英勇无畏的边军将士在缺少粮食的情况下,用无可匹敌的意志和悍不畏死的精神守卫着帝国的边疆,留下了七万年轻而有沉重的英魂在河西走廊的历史中长眠,凝望着这座古老城墙的血迹斑斑。

    北蒙人的铁蹄在二百年后再一次踏进中原王朝,四十万大军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近乎四分之一的力量耗费在了长城边境,据后代史学家称,这要大大激发了北蒙对于进攻中原的欲望,本性剽悍的北蒙勇士被血战唤醒了心底的征服欲望。

    等消息传到中原腹地以及京师奉元城时,天下谓之骇然,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那天下无敌的西凉军会败,也没人相信那座高高的城墙会轰然倒塌。

    一时间口诛笔伐此起彼伏,这些所谓的文人墨客迅速调转矛头开始指责西凉军的外强内干,纸上谈兵一样地提出边军对于黑河水的疏忽,却只有那个一向被正统学者指责为不入流的“百晓生”,在最新一期的神州江湖录中大胆地用了“攘外必先安内,朝堂不正何以正天下”的言论,一时间在民间掀起轩然大波。

    终于有人开始提出对那座朝堂的异议,有人说天下宇文泰昏庸无能,可也有聪慧之人敏锐地从一系列的事情中嗅出了腐败的味道,不知从何而起,也不知是谁带头,一时间关于丞相宫祺瑞为首的宫家“架空皇权,通敌卖国”的消息不胫而走,而一向看重舆论的天子宇文泰却对此置之不理,不禁让人耐人寻味。

    朝堂上的明争暗斗波诡云谲,但更让人担心的还是远在西凉的战局,北蒙的骑兵跨过长城之后便势如破竹,一路攻破阳关,玉门关和敦煌,武威,平凉和酒泉,西部边陲瞬间岌岌可危。

    敖凡等人只好带着幸存的五万余边军将士马不停蹄来到河西走廊最后的希望——张掖郡。

    于是,被后世记载的河西之战的另一起至关重要的保卫战“张掖保卫战”就此拉开。

    宇文朔在苏醒后并没有过多的指责敖凡什么,而是蓦然回首对着遥远的天边深深鞠躬,抹去两行热泪,心中默念着杜汶泽最后的那句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宇文朔对敖凡说,若他不是生在天子家,怎么会有那些人为自己做无谓的牺牲;若不是天子家,他与那些马革裹尸还的将士又有何区别呢?

    他原本想不通,知道赵信对他说,他们保护你,并不单单只是因为你是个皇子,而是因为觉得你是他们的希望,是这片土地和百姓的希望,他们终究爱的深沉的是这片土地。

    这句话回答的很大胆,在场之人除了赵信有这个资历外也别无二人了,赵信对宇文朔直呼其名的回答打醒了这个年轻的皇子,他想起了父皇告诉自己所承担的职责,那是故去的母亲曾经希望看到的盛世。

    “宇文朔,谢过老将军提点”宇文朔只说了这一句话便再闭口不提。

    三日后,北蒙大军再次来到众人面前,这一次宇文朔等人再也没有后退。

    宇文朔凭借着虎符将凉州境内的“寒鸦”共八千余人全部召集,加上长城撤退的五万余人和从四方前来的边军和张掖的守军,组成了一只八万人的守城部队,不过面对气势汹汹的三十万北蒙大军依旧是少的可怜。

    这一次宇文朔等人提前加固了城墙,挖了护城沟渠,但是显然北蒙人再也没有想用什么水攻了,扎和毫不犹豫就开始了对张掖的进攻,马蹄声声,巨石滚滚,在这样的进攻下,即便坚固的敦煌城也只负隅顽抗了短短两日便被攻破,并不高大的张掖显得声那么地无力。

    在河西走廊这片土地,张掖一直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塞外江南,这里仿佛戈壁大漠上的绿洲,没有狼烟四起,没有黄沙漫漫也没有那么多争斗。

    从武周王朝末期,五胡乱中原让当时的中原士族纷纷逃难,有的逃到远在东海之畔的汴州,也有不少人选择西迁,一路来到河西走廊的张掖,千里的长途跋涉让这些文人士族筋疲力尽,当看到张掖的青山绿水便纷纷驻足选择了留下,二百年来,也让张掖成为了凉州大地独树一帜的文学中心,丝毫不像塞外之地。

    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背靠葱翠的焉支山,清澈的弱水贯穿而过,二百年来这里都是河西走廊最安宁祥和的地方,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会承担起河西走廊最后的屏障这一历史使命。

    ——————————————

    但是历史总是因果循环的,张掖曾经为这些大家士族提供了安心做学问的世外之地,如今这些学者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着这片土地。

    “殿下,有个名叫郭裕的老者求见”。

    赵子良对宇文朔说着,此时年轻的皇子正在张掖太守府内和敖凡,赵信等人忧心忡忡地用沙盘演算着这场似乎毫无胜算的战争,一个老者突然上门不由让人感到疑惑。

    “郭裕?先告诉他此刻军情紧急,什么事以后再说吧”宇文朔的身份在张掖已经不是秘密的秘密了,他以为又是那个官员前来拜访罢了。

    “殿下不妨见见这个郭裕”赵信意外地说着,看到宇文朔不解的神情继续解释道:“这位郭裕可不是一般人,我和您说过的河西士族便是以他为首,在整个凉州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是个在百姓中威望很高的大学者”。

    “哦?原来如此,那快快请进来赵将军”宇文朔眼睛一亮道。

    不一会,赵子良便带着一位穿着深蓝色长衫,鬓角发白眼睛却炯炯有神,身材干瘦却挺的笔直的老者进来,老者的眼中在进门的那一刹那从一股说不清的淡然瞬间夹杂了许多激动之情。

    老者拄着一根拐杖走上前对着宇文朔深深鞠了一躬道:“草民见过殿下,替河西百姓和凉州谢过殿下了”。

    宇文朔连忙扶起老者道:“老先生何出此言,此刻这里太危险,我不是已经让太守安排你们撤离了吗,怎么还在这里呢,是不是那太守没有去,我这就去。。。”。

    老者摆了摆手打断了宇文朔道:“殿下不用找太守大人了,不是他的错,是我自己不走的,不仅是我,整个张掖百姓乃至河西的百姓都不会走的”。

    这下宇文朔等人都是一愣互相对视着不知所措。

    “殿下,我等士族来河西已经二百年了,承蒙凉州百姓的爱戴,我们河西士族才可以有这样安静的治学之地,世人只道江南好,却不知这塞外同样别有洞天啊”郭裕继续说道:“这里的百姓比起中原,没有那么富庶但是却更淳朴,也更勇敢,他们对脚下的土地的爱可撼天地啊殿下,我郭家在这里办学百年,桃李遍布整个凉州,如今看到这同仇敌忾的气概,我郭家算对得起河西之恩了”。

    “郭老言重了,可是这里实在太过危险,百姓和士族的心我们已经心领了”宇文朔继续道。

    “殿下,我现在来并不只是说这些无用之言的,我是想要告诉你,整个河西士族已经撰写文稿传到整个凉州,此刻就有数万百姓前来支援张掖,我相信不需要很久,整个凉州百姓都会自发前来支援的,我一直告诉门下弟子国破家何在?这便是我办学的作用了啊,尤其是殿下你在这里,是你给整个凉州和河西给力希望,杜将军的牺牲一定不是无谓的”郭裕的声音很淡,年迈的身体让他难以提高太大的音量,但一字一句却依旧让人振聋发聩!

    众人刚刚一惊,赵子良便立刻冲了进来满心欢喜地说道:“殿下,来援军了,整整五万人的百姓拿着锄头铁锹就来了”!

    宇文朔攥紧了自己的拳头走出太守府一路狂奔,印入眼帘的便是密密麻麻的百姓,一个个朴实无华的身影用着最简单的武器和单薄的身影,呼喊着就要往城头而去。

    看到宇文朔出现,无数百姓瞬间安静了下来,整齐地跪了下来,眼中满满都是希望和炽热。

    宇文朔起起伏伏的胸膛已经难以压抑自己的满腔热血,他与敖凡对视一眼缓缓走下台阶,酝酿了许久之后高声喊道:“我凉州儿郎,自有豪情!”!!!

    后代史学家把这场由郭裕为首的河西士族引领,凉州百姓自发组织的支援想要归纳出一个准确的理由,思虑再三也是用了宇文朔同样的一句话。

    凉州儿郎,自有豪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