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抢救大明朝 > 第690章 奸商才不怕呢!

第690章 奸商才不怕呢!

    “什么?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和北方的清国......不是说清国很穷吗?英格兰人怎么可能会......”

    卡瓦列罗有点怀疑范.迪门的话。

    英格兰的内战还没结束呢!无论是议会还是王党,都忙着自相残杀,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干涉一个东方大帝国的内部事务。所以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行为,应该是,也只能是追求短期利益。

    而要追求短期利益,自然应该和大明往来。

    大明不仅有银子,还有丝绸和瓷器这样的大宗贸易品。而北方的清国......他们有多少银子?又有什么东西可以卖去欧洲?

    什么都没有,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人怎么会和清国朝廷关系密切?就不怕得罪大明朝廷?

    另外,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死对头啊......他们如果清国有暗中的往来,肯定得瞒着范.迪门,要不然他一准去向明朝揭发。

    范.迪门也知道马尼拉大法官没那么好糊弄——要那么好骗,还怎么当大法官?怎么去审案子?

    但是奸商范.迪门根本不怕被马尼拉大法官看穿......看穿又能怎么样?西班牙人还是会去接布鲁斯的班——布鲁斯.范.迪门最近有了新的去处,新任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的总督觉得和大清国保持秘密往来无利可图,所以要将布鲁斯.范.迪门和他的团队派去大明担任军事顾问!

    所以范.迪门现在想为自己在清国开出来的局面寻找一个接盘侠,不怎么在乎利润的西班牙人,显然是非常合适的接盘者。

    而且他们和大明的矛盾不可调和......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去接盘!

    范.迪门没有,也不屑解释英格兰人为什么要和大清好,而是直接说起了大清的盘子。

    “清国有一千几百万人口和大约二十万人的常备军,他们的骑兵非常强大,还拥有少量的3磅炮......都是英格兰生产的优质火炮,炮手训练有素。在1648年的蒙古战争中,清国的一位亲王指挥五万大军,以极其轻微的代价,就挫败了喀尔喀蒙古联军。而且给蒙古人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伤亡,现在整个蒙古都拜伏在清国脚下了!”

    范.迪门所说的是多铎指挥的清军和支持苏尼特部的喀尔喀蒙古联军间进行的战役,和历史上的情况相同,多铎大获全胜!而且胜利更加辉煌,因为多铎的军队中有三四十门3磅青铜炮。

    这些火炮对上明军的阵地战,也许很难发威,但是对上装备低劣而且阿弥陀佛念多了的蒙古不勇士却好使得很,欧克特山一战中,三十几门3磅炮集中抵近开火,轰得蒙古联军死伤惨重,阵型大乱。多铎趁机派出骑兵冲击,轻而易举就把蒙古人打崩,杀得蒙古联军伏尸数十里。

    这下喀尔喀蒙古诸部算是知道大清天威了,哭着向皇阿玛多尔衮上了九白之贡讨了饶。

    不过击败了蒙古人的多尔衮并没有再生出南下的雄心,而是将精力转移到了精奇里江流域和雅克萨地区——生活在那里的达斡尔人部落向宁古塔方面报告了发现有罗刹国强盗入寇!

    因为有“英格兰军事顾问”的帮助,多尔衮已经知道这个罗刹国是个幅员辽阔的西洋强国,不能再等闲视之了。

    而且现在大清南下无望,东北老家要是让罗刹国给夺了,不是连跑路的地方都没了?

    所以他现在不敢等闲视之,正在考虑要不要和罗刹人干一场......而这正是“英格兰人”退出,西班牙人入市接盘的机会!

    ......

    多尔衮的目光转向北方,想要保护好十旗子弟(包括两绿旗)的退路的时候,大明这边则忙着南下吃饭——金瓯军、静海军的地盘不小,虽然不太肥,但也是极其湿润的大平原,开发好了,每年运个上千万石大米回家都不是问题。

    以亩产三石计算,上千万石不过就是三四百万亩罢了。

    光是在静海军的地盘上,现在撂荒的耕地(原本属于占人)就不下一百五十万亩了!

    而复耕可比新开辟耕地容易太多了......所以在真正懂种田的姚大桥和叶家鑫看来,静海军就是个发财的宝地!

    上海十六铺码头之外。

    此时正是一片喧闹纷乱的场面,码头上面人山人海的,有些是排队等着上船的,有些则是来送别亲人的。

    准备出海的是三艘载重五六千石的鸟船,属于一个徽州帮小船行——现在大明东南海上出现了六个海商集团,最大的当然是以郑家为首的闽南帮,紧随其后的是沈廷扬的沈家为首的海沙帮,这两帮海商都是半官半民,势力很大,不过也无法垄断海贸。除了他们,还有徽州帮、宁波帮、广府帮和客家帮等四个海商帮派。

    之所以要结成帮派,则是为了抱团取暖。

    海上是没有王法的地方,哪怕有郑芝龙和沈廷扬建立的南北洋秩序,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安全。

    况且,现在的大明海商越跑越远,已经把生意做到中国近海以外去了。在那里,郑、沈两家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所以其他海商就依着各自的籍贯组成了四大帮派。

    来自湖北的大奸商,在藩债风波中输得只剩下半条街的姚大桥,因为和几个大徽商有生意上的往来,所以就在他们的推荐下选了这条属于徽帮的中型鸟船。

    “姚老板,放心吧,我这条船再保险不过了,再大的浪也打不翻的,而且船上还装了6门3磅炮,还是3条鸟船一起走,不怕海盗的......”

    正拍着胸脯向姚大桥保证的就是个徽州船头,姓王,据说是当年横行中日沿海的五峰船主王直的族人,今年三十多岁,跑了足足十五年的海,晒得跟个非洲人似的。

    姚大桥还有点身家,所以包了一层甲板,不仅要运人,而且还要运货物,运牲口。

    他可是做老生意的奸商,知道下重注之前应该进行调查——上回炒藩债的时候就心太急,没好好调查,所以才亏得只剩下半条街。

    但是这次他吸取教训了,没有第一时间就杀向金瓯军,而是派叶家鑫先去——去一趟可不便宜,光是船费就上百两!如果没有本钱,借了高利贷买票上船,去了金瓯军、静海军也是当苦力的命......

    而叶家鑫这一趟没有白跑,摸清了金瓯军、静海军的情况。知道金瓯军去不得,得去静海军——金瓯军都是无边无际的树林,要开发可不容易,除非想砍树卖木头。

    静海军那边则有大片撂荒的水田,懂行的都知道,撂荒不久的农田复耕起来并不困难。

    另外,静海军那边很难卖到牲口和农具——占人和安南人的农业都不大先进,缺乏优质的农具,水牛的数量也少。要真有个几百上千亩土地,没有牛,没有好的农具,压根种不了。

    所以姚大桥豁出本钱包了层甲板,买了30头水牛(有公有母)和大量的“沈钢”农具(不是沈阳钢铁,是沈家钢铁),一起运去静海军。

    除了水牛和农具,姚大桥还买了一些蕃薯和芋头带着上路——种地是有风险的,所以不能只种一个品种,得多种几样,这才能确保不会殖民殖成饿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