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494章 天有不测风云

第494章 天有不测风云

    军令已下,董彦平营目前的任务是收集相关情报,并为后继大部队的入列提供便利。他的营有3个步兵连,外加一个机枪连。由于处在边塞,团部还拨给了一支几十人的马队,这些构成全营的主要力量。

    侦察部队都已经派出,和哈密的新疆守军也已经取得联系,双方共同发力,截断了从黑喇嘛老巢伸向疆、甘两省的通道,让黑喇嘛成为瞎喇嘛,先下一城。

    与此同时,张汉卿也在陕、甘、宁各地屯积粮食和草料。进入西北以来,由于交通所限,军事上所用马匹比正常多了许多。幸好他腰杆粗,所有师属骑兵团一定配置到位,炮兵和辎重兵也额外添置了许多骡马,使得人民军在西北地区的机动能力大大增加。

    也就因此,他的补给比正常部队多出许多。对黑喇嘛用兵,千里跋涉,更需要骑兵的作用:粮食、草料、饮水等必需品,帐篷、棉被等御寒物,炮弹、子弹、大炮等装备,这些是靠人力无法远程运输的----后世的长征那种艰苦在目前形势下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好在蒙古内乱终于平息,以那苏图为省长的蒙古政|府收购了许多马匹供人民军征用,西北人民军的几个师都即将达到平均每两人一匹马的比例,成为热兵|器以来世界上马匹比例最高的军队。

    12月16日,张汉卿在兰州誓师,第2师主力及第4骑兵师近两万人参加了这次活动。战前动员早就进行了,各官兵对此次入剿黑喇嘛都是战意盎然。10倍以上的兵力,能征善战的人民军战士,消灭不了这群匪军是一种耻辱。至于入疆,以杨增新万余人的兵马,怎么着也无法螳臂当车。此入由甘入疆,基本上是一次旅行。

    山上,山下,红旗招展如画。张汉卿面对数万将士,慷慨激昂。好的政治家,必是一个好的演说家,至少要能激起下属的勇气和热情,这才是好的领导。在这几年的军旅生涯中,张汉卿坚持在基层摸拿滚打,从战争中学习战略战术,现在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一方统帅了。少帅,从当初的尊称,变成现在的地位的象征,是张汉卿奋发图强的结果。

    本来是晴空万里,忽然间一阵阴云弥涌,遮光蔽日,使大地一片昏暗。然后一阵大风扬起,把粗大的沙粒放肆地卷起洒在众人的头上。数万官兵,纹丝不动,任由红旗呼喇喇掀起,任它狂风带着沙粒打在脸上。人民军已经成为一支战斗的精锐,经得起任何考验。

    可是坐下的马、运输辎重及武器的骡子却惊慌不安了,它们有的乱啼凄叫,有的抖动躯干,似要把人甩出去,或是要撒蹄开奔。这是很不正常的情况,军马不同于民马,大炮的轰炸有时候都不会让它们乱了阵形。

    韩麟春觉得不安,他向张汉卿说:“少帅,天降异相,在古时都不是出兵的好征兆,你看我们是不是择日再行?”虽然受过近代军事教育,骨子里对一些反人类现象充满畏惧感。

    张汉卿是什么人?受过现代高等教育,对《三国演义》里那些渲染气氛及妖魔化的情节嗤之以鼻,所谓的“祥瑞”与“警示”都无一例外地有人的因素在作梗。带兵打仗,怎么能说延期就延期?人定胜天!

    “西北风沙本来就多,一阵大风就能掀起一片沙丘也并不稀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韩大哥对这个心存畏惧,倒是让我叹为观止。”张汉卿如此调笑。后世北京起风沙时遮天盖日,那是人祸,而非天灾。

    是吗?韩麟春摇摇头,是自己太多心了。长年倥偬生涯,竟然使自己一介军人忽然间有了不安的念头,这种靠感觉做事的人民军高级指挥官是不是不太靠谱啊?他自嘲地笑笑。

    可是异样的事情接二连三:晚饭时取水,本来井水本湛静无波地,倏忽浑如墨汗,间有泥渣上浮;被圈的马匹不停嘶鸣、不吃食、有几匹还撞破栏栅,浑不顾满身的血;夜半晦黑,天色忽然工朗,光明照耀,和白天无异…

    前者报到总部,大家都在怪异中,后者不用报告了,因为大家都处在一个天空下,这不,张汉卿看到本该漆黑的天空如此反常,早已经呆了。

    军营里说什么的都有,各级军官都在竭力约束。怪不得这些军人,很多人还不识得字,对于这些怪异不能用常理度之,便自然有些不安的想法闪上脑袋,传说与迷信就是它传播的土壤。

    张汉卿绞尽脑汁地思索,民国九年到底出过什么事情?那边郭松龄也在不安地观望着,根据老人传来的一些经验,他觉得此次不能以常情看待。

    “少帅,会不会是地震?”

    地震!张汉卿浑身一震。可不是么,这些都是和传说中地震类似的场景啊!当年汶川地震之后,曾经大广而特广其震前的种种异常,什么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鸡飞狗跳等等。而且,似乎记得作为震后的科普,提到在民国九年,中国是发生过一次震惊中外的大地震的。时间好像就是隆冬、应该就离现在不远,地点嘛,海原!是海原大地震!

    张汉卿灵台一阵惊悸,自己竟然在穿越后亲身面临这场大地震!这被认为是中国内陆地区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最终统计死亡人数达27万之多。在地广人稀的西北荒僻之地,以及总人数只有后世三分之一的民国时期,死亡人数竟超过后来的唐山大地震,足见其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这27万人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意义!

    他不敢怠慢,急忙向郭松龄等人说:“是地震!这还将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地震!现在传达我命令,全体官兵都离开砖瓦楼房,向空旷地宿营;马上向甘、宁、青、陕各省政|府发电,要求他们层层下达防震通知并开始做好救灾准备;向沈阳总司令部发电,要求迅速准备过冬用的棉衣和帐篷以备急用;各地人民军立刻作战备动员,准备全力投入救灾!”

    一连串的命令让韩、郭都很吃惊,郭松龄很不安地说:“少帅,我只是猜测,算不得准。”在这大战的前夕,人民军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少帅为了这么一个不靠谱的感觉和猜测而大动干戈,他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如果没有确定而要求地方备灾,我怕会引起惊惶。”

    张汉卿此时已几乎跳起来:“确定无疑!”这些天来他一直觉得有什么东西沉甸甸地压在胸口,但是始终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现在知道一定是这个了。虽然时间不敢完全确定,但这个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提前、如果有机会提前布置,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入疆的部队暂缓行动,立刻成立防震救灾总指挥部,以海原为重心,周边隆德、西吉、景泰、靖远为重灾区,其它外围视情况而定。电令以急件形式发出,通讯一定要快速,要把损失降到最低。”

    为什么抗震救灾一定要军队参与?因为它令行禁止,效率不是一般的高。来自西北地区最高军事机构的命令唤醒了马麒、马福祥、马廷勷、于右任等四位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他们在完全摸不着头绪的情况下立刻以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想法展开了动作,因为少帅的电文很短很急促,根本未让他们有置疑的机会。

    正是这种不清楚、但不敢误事的心态,使得政令极为通畅,无形中救了很多人。像于右任,怀着对少帅大公无私的钦佩,立刻在发布政令的同时在深夜的西安进行大动员;西北三马,本来在地方就深孚众望,他们的命令也在第一时间通知到了各县。

    至于下一层级,对不起,晚了。

    晚8时零5分还是6分,在中国某些城市以及和它邻近的国家,观测到一些异常现象。不能说成都、大名、上海和海防相距很近,要知道从成都到大名大约1200公里,从上海到海防大约1900公里。可是,在上述时刻,在成都法兰西领事馆,在大名的耶稣教徒传教团,在上海的英国信赖馆和在海防的天文台内,所有钟表立刻停摆。

    在这些城市和所有其他许多居民点,坐在饭桌旁的人们忽然看见,吊灯开始摆动起来;

    在大名以北的板夏,三个闲谈的传教士忽然感觉到恶心欲呕,他们觉得地板就像船舶上的甲板一样开始摇摆起来;

    在距中国海1250公里远的一个地方,走向市场的主妇们突然觉得晕船,北京和天津的居民也有同样感觉;

    一艘从上海出发驶向香|港的英国“Deva

    ha”号客轮行至汕头外海时感觉到像地震一样强烈的震动,以至于船长以为可能是船撞在了淹没的漂流物上…

    这是苏联一位佚名作家撰写的《一九二零年的中国,西方忽视了的灾难》的开头部分,整个世界几乎都感受到了地震的影响,而影响最深的,无疑是处在地震中的西北,在震中的海原。这里已经成了佛教中的阿鼻地狱,正经历着生离死别的残酷考验。

    大乱之世有大灾,这是中国人民苦难的写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