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距离剿灭项羽叛军已经月余了,时间也到了十一月份,这会的天已经有些寒冷了。自从回到咸阳之后,李辰便开始发高烧,大夫也不知找了多少,可病就是不见好转。
李辰这一病,也正好算是忙里偷闲了。虽然项刘两股叛军都已经剿灭了。地方上的山贼,流寇也要剿灭,六郡中被占领的县城,这些县城的行政单位基本已经变得稀烂。官员需要任命,百姓需要救济。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后勤之事并不比打仗容易多少。
救济灾民是个大事,民以食为天,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有口吃的他们便不会出什么乱子。可若是他们吃不饱,那么也必然是要出乱子的。大秦能否担当起救济灾民的责任,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前世的大秦是一个因富而亡的国家,作为一个耕战的文明,大秦对于粮食的储备绝对是超乎寻常人想象的。大秦有粮食,也给的起粮食。可有句话说的好,升米恩斗米仇。这救灾的粮食怎么给,反而成了一个学问。
咸阳城,阿房宫,早朝为了赈灾的事情已经操开了锅。
受灾的地区一共有六郡,说多不多,说少爷不少。其中受灾较清的地区也不是一丁点的收成没有,算不上绝收只不过是收成比不上往年而已,这些地方当地县衙稍微救济一下这一季也就过去了。
可像受灾比较重的地区,如丰沛地区,下相等地,这些地方显是经历了绝收,然后又是经受了兵灾。田地里颗粒无收不说,这秋种又没赶上,也就是说这这些地区不光是这一季,连带着下一季也没了收成。不管是丰沛地区还是下相,都是平原地区的大县。每一县都有几十万的灾民,这一个不好若是闹腾起来,可是一件大事。
“陛下,依我看便施粥吧,每日一人放个两碗稀粥。这样灾民吃不饱也饿不死,如此一来那里还有什么力气瞎折腾。”有官员建议道。
只是他这个意见刚刚说出来,便被人否决了。
“施粥这个方法若是短时间内还是可行的,可丰沛,下相地区的百姓要近乎一年没有收。长时间吃不饱饭,即便是不死这人也就废了。”户部尚书王倌说道。
“可若是平白无故的管饱,百姓必然养出懒惰之性,于民不利啊。”又有官员站出来反驳道。
朝堂上是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的,谁也说服不了谁,争论个不休。
“父皇,儿臣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正当众大臣争论不休的时候,扶苏突然开口说道。
“说?”
始皇平淡的说道,对于自己这个儿子,始皇看起来也顺眼多了,扶苏已经没有了之前那般柔弱。
“父皇,既然既要保证百姓的生活必须的同时又不能让其不劳而获。我认为应当,以工代赈。”扶苏自信的说道。
“以工代赈?”
看着眼前不在唯唯诺诺的扶苏,始皇的心中不由的十分满意。以工代赈又是一个稀奇古怪的词,若是李辰这混账小子说出来倒也不足为奇,什么时候扶苏也能说出这样的话了。
“父皇,实施以工代赈可以同时达到三个目标。”
“其一,既然百姓无法通过耕种获得必要的收入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咱们可以通过工程建设的方式让受灾的百姓获得必要的收入和生活保障。如此一来,百姓通过付出体力劳动得到钱粮,这也算不得不牢而获。”
“其二,不管咱们是以基础建设的形式也好,好是以开采自然资源的形式也好,总之百姓付出的劳动,会转换成对大秦有利的东西。举个例子,李师曾经说过,要想富先修路。若是在泗水东海地区建造一条县县想通的水泥路,如此一来泗水东海便可以互通有无,虽然表面上看这些地方受灾了。可长足的来看,必然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李师还说泗水郡的地下有煤炭,这是一种可以替代木炭的东西。依我看不管是木炭的开采,还是道路修建都是很好的以工代赈的项目。”
“其三,受灾的百姓付出劳动获得报酬,每日劳作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自然也就不会生出什么乱子了。”
扶苏侃侃而谈的说道。
当真是让朝堂上的众臣惊掉了下巴,扶苏这个书呆子啥时候也能想出这般完美的计划了。看来李辰没少给这小子补课啊,九年义务教育还不够,居然还偷偷补课,简直是恐怖如斯。
赈灾不是个简单的事情,百姓需要的也不仅仅是粮食。他们需要的是希望,活下去的希望。不管是怎样的灾难,他们只要有一丝一毫活下去的希望,他们便不会想着造反。
揣摩受灾百姓的心理至关重要,你若只是简单的每天放粮,让百姓白白拿了这些粮食。他们反而会想,若是你明天不来放粮了该如何是好。可以工代赈他们则会想着,在工程未完工之前他们的粮食问题便都解决了。若此一来,便可以安抚民心。
从前的扶苏可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样的办法的,当真是士别三日必当刮目相看啊。
这个以工代赈的想法完全是扶苏自己想出来的,兴许是看多了李辰书房中那些跨时代的书,让扶苏也有了跨时代的思想。不过话又说回来,扶苏也是个极为聪明的人。
基因学绝对是个极为科学的学课,始皇能够当上皇帝那么必然是当世的人杰,而皇帝选妃说是万里挑一都不为过。这男人中的极品和女人中的极品结合生下来的孩子,在排除隔壁老王的情况下,扶苏又怎么能不聪明。这也是为什么历代的皇子皇女都同时具备了美貌和才华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基因在一代一代的优化。
所以,得出结论。
李辰费劲心思的追求赢月,目的绝对不是因为什么美色。他是在为人类做贡献,在优化人类的基因。
好一个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