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这边对于开海禁是念念不忘,可真要开海禁却也不是上下两张嘴唇子动几下的事情。想要开海最重要的就是船和银子,根据杜必书的报告,朐县的造船厂如今已经掌握了福船的制造技术,甚至已经造出了一艘风帆战列舰。风帆战列舰可是前世大航海时代的产物,在大秦这个时代简直就是巨兽一般。
对着开海一事心心念念的李辰,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几天之后,还是决定前往朐县一趟。自从朐县的海事署成立之后,因为项羽张良造反,李辰已经很久没有关注朐县了。可即便李辰没有在海事署的事情上下多大的功夫,朐县工厂生产的海盐和海货却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朝着整个大秦输出。
时隔几近两年的时间,李辰在次来到朐县。两年后的朐县和两年前的朐县已经截然不同,两年前的朐县是一个靠海吃海的破落县城,与其说是一个县城,到不如说是一堆小渔村的集合体。
由于朐县船厂和码头的成立,以及盐场和大规模的工厂成立,朐县已经从一个打渔为主的小渔村,变成一个半渔业半工业化的城市。两年前的朐县只有十二万人口,而两年后的朐县人口已经开始朝着五十万大关发展。原本的朐县由于离大海太近了,土地中的盐碱含量太高,所以粮食的产量很低,这也导致了朐县几乎全部的百姓全部都靠着打渔为生。但是自从大秦海事署成立之后,朐县的经济在众多工厂的带动之下,急速发展着。朐县的经济好了,也吸引了周边同样贫困的县城大批移民。
李辰迈入朐县县城,现在的朐县经过修缮已经算的上是一个不错的县城。朐县的街巷原本都是黄土路,如今已经变成了用碎石铺成。自然是无法和咸阳城的青石板路相比,可也比原本泥泞的黄土路强的多了。由于朐县的雨水比较多,在石子路两旁还铺设了排水沟,这样可以避免雨季的城内积水。
东海郡朐县,也就是前世的连云港。连云港在前世也是典型的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烂的城市,作为江苏唯一一个海港城市,经济上有着江苏这个经济大省的扶持,位置上东临渤海,和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连云港愣是常年和宿迁为谁是江苏倒数第一争执不休。这一世李辰在朐县成立海事署的时候,便是要将这里发展成大秦第一的海港城市。
“侯爷,总算等到你了。”李辰这边刚刚进了朐县,杜必书那清瘦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李辰的面前。
杜必书一个人经营着诺大的海事署可谓是精疲力尽,随着朐县的人口越来越多,朐县的工厂也是一家接着一家的建立起来。而除了海事署刚刚成立的时候李辰为海事署输入了一批人才之后,便在也没有管过海事署了。这小小的朐县自然没法为海事署提供什么人才,如今海事署已经快要把人劈成两半用了。
看着眼前这个病秧子一样的男子,杜必书的黑眼圈越发的重了,下巴上的小胡子也乱糟糟的,额头上还长了几颗痘痘。咋一看,还以为是纵欲过度似的。
“海事署的进展怎么样,你领我去看看。”李辰开口问道。
“侯爷,咱们先去码头看看吧。”杜必书说道。
跟在杜必书的后面,李辰看着眼前的码头,码头上停着几艘十余丈的福船,一两两马车从工厂中把生产出的货物拉到码头,码头上到处都是露天的堆厂和一些简易的棚状仓库。码头上的苦力如同蚂蚁搬家一样,将货物往船上搬运。这码头上可没有什么遮挡的东西,人都是直射在阳光下,一个个苦力被太阳晒的如同煮熟的龙虾一般,浑身通红。
“海路走的多吗?”李辰看着正在装载货物的福船问道。
“船基本都是往南边走的,海运的损耗要比陆运少了一半有余。北边的生意咱们都是走陆路,南边的话还是海路走的多。”杜必书解释道。
“都是些什么货。”李辰问道。
“最多的还是盐,咱们朐县的盐厂如今一年少说也能产上万吨,现在不光是咱们大秦,对岸飞扶桑和高句丽也经常有商队来咱们这边买盐。除了盐便是一些海货了,海中的鱼要比内陆河中的鱼鲜美的多。”杜必书指着码头上成堆的货物说道。
“侯爷,这码头建造至今还没有名字,不如侯爷给这码头起个名字吧。”杜必书紧接着说道。
“这不应该说是码头了,内陆小河接驳处才叫码头,这应该叫港口,咱们大秦第一个港口。”李辰话语中满满的都是豪情壮志,这可是大秦第一个码头,也将成为大秦最大的码头,这可都是他的产业。
“站在这里看去,这大海就仿佛和天边的云彩连成一片,不如这个港口就叫连云港吧。”李辰想了想,开口说道。
“连云港,好名字,好名字。”杜必书立刻拍马屁道。
“走吧,咱们去看看造船厂。”在港口逛了一圈,李辰对杜必书说道。
朐县的造船厂已经是大秦最大的造船厂了,经过两年时间的锻炼,朐县的造船厂制造福船已经如同探囊取物一般,根据李辰提供的图纸,朐县造船厂的能工巧匠已经试制了一艘风帆战列舰。
朐县的造船厂几乎聚集了整个大秦在造船上有造诣的工匠,有这些人在,又由李辰提供图纸,造出属于前世十七世纪大航海时代的风帆战列舰自然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风帆战列舰和造船厂已经能够批量生产的福船一样,都是用风帆作为动力。大海和内陆湖河不同,大海中是充满着波浪的,在大海的力量下人力几乎不值一提,这也是为什么以人力划桨在海上是行不通的。
“侯爷你看,这就是咱们最新的风帆战列舰。”杜必书指着船厂中最高大的穿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