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第2911章:潘阳湖水战,刘秀败孙武

第2911章:潘阳湖水战,刘秀败孙武

    戚继光倒霉归倒霉,但在此战中的表现,其实还是可以的,尤其是个人武勇方面。

    不但生擒了巅峰神将项庄,还凭借一己之力力压三大战神,甚至还‘强势’斩杀常遇春,以及郑遇春郑遇霖两员大将。

    任谁能想到,实力不过超一流巅峰的戚继光,竟能取得这样的逆天的战绩,虽说主要是因为对方没体力了,但战场可不是讲公平的地方,功劳簿上只会记谁杀了谁,而不会记谁因为什么杀了谁。

    若是没有之后的烈火焚城的话,那戚继光的功劳仅次于周瑜,是此战当之无愧的第二功臣。

    但偏偏戚继光为杀朱棣一人,却殃及了数万百姓,严重损害了秦军的形象,所以戚继光不但没功反而还有大过。

    不过周瑜换位思考后,觉得他要是戚继光的话,在当时那样的情况下,他也会做出一样的决定。

    毕竟只要顺利能杀了朱棣,战后被追责重罚可舍一己而利国家,哪怕连累无辜,也依旧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肯定会很快就官复原职的。

    但偏偏朱棣没死,反而还连累了大量无辜百姓,戚继光的牺牲和付出没有任何用,那他的处境自然也就尴尬了。

    考虑到此战中,足足有三十多员将领的战死,水军急缺大量人才来填补空缺,而戚继光无疑是个好帮手,若是这个时候被贬的话,这对周瑜来说也不是件好事。

    所以,在经过一番思索后,周瑜决定帮戚继光一把,他故意在自己所写的战报中,将火烧赣榆的性质给定性为意外。

    在周瑜的描述中,赣榆的大火并非戚继光主动放的,而是双方杀红眼后意外引燃了明军的火油库,这才酿成了之后的悲剧。

    至于亲身经历过赣榆大火后的幸存者证词?

    那当然都是明国奸细的刻意诽谤和诬蔑,其目的就是为了丑化秦军形象,以及离间秦军内部,自然是不能信的。

    不得不说,为了保戚继光,周瑜也是拼了,连歪曲事实这种事都干了,而这自然也让戚继光十分感动。

    戚继光原本对周瑜还有点不服气,认为他能当上第一任水军大都督,是因为其驸马的身份,但如今却是心服口服了,毕竟三万五正面硬抗八万五,还打赢了,反正他是做不到这点。

    赣榆水陆两战之后,大秦水军兵力降至四万五,且损失了大量的战船,已经达到伤筋动骨的程度,难以对沿海地区构成威胁,所以必须要进行修养恢复战力。

    至于联合军那边,自然也是相当的不好受。

    赣榆城主府内,被大火熏得皮肤发黑的朱棣,此时正脸色阴沉则坐在主位上,下方则是双膝跪下请罪,一脸愧疚的的俞大猷。

    戚继光所放的那场大火,虽被朱棣‘福主’召来的大雨所扑灭,但六百残军之中只有:朱棣、常茂、张归霸、朱五绝、冯胜等八十八人逃过一劫,而之后又有二十三人伤重不治而亡,最终只有六十五侥幸活了下来。

    也就是说,赣榆一战,朱棣所率的七千大军最终只剩六十八人活着,这都已经不是九死一生了,而是九十九死一生,和全军覆没也没太大区别了。

    明军的伤亡虽然大,但取得的战果却不小,以自损六千九百五为代价,给秦军造成了一万七千的伤亡。

    这在秦明两国的过往战争中,可是绝无仅有的战绩啊,虽说主要是因为大秦水军陆战能力不强的缘故,但战场可不是讲公平的地方。

    毫不客气的说,若是没有之后海战的失利的话,朱棣在赣榆所打的这一战,完全能拿出来大吹特吹,用以鼓舞士气。

    但偏偏之后的东海海战,俞大猷实在是打的太差劲了,八万五打不赢三万五也就算了,损失还达到了五万。

    再加上陆战损失的六千九百五,联合军海陆两战的损失加起来达到了五万七。

    除此之外明军还阵亡了常遇春、张归厚、冯国用、郑遇春、郑遇霖、吴良、吴祯、康茂才、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等二十多员将领,以及项庄、汤和等八名将领被俘。

    作为俞大猷副将的汤和,是在海战撤退时被周瑜追上,最终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最终力竭后才被俘的。

    赣榆海陆两战,联合军损失了五万七千大军,以及四十多员将领,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却只对秦军造成了三万五的损失,这自然是无可争议的败仗,又如何还好意思对外鼓吹宣传啊?

    朱棣在得知海战的失利,以及伤亡的具体数字后,气的差点直接吐血的同时,也对俞大猷这员被他一手提拔的爱将,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想他朱棣不惜把命豁出去,亲自以身犯险进行设局,这才创造出了一个这么好的战机,可你俞大猷不但没能握住,八万五打三万五都能打输,而且还输的这么惨,你是怎么好意思活着回来见自己的呀?

    这一刻朱棣连杀人的心都有了,只是为了了解为何输的这么惨,才强忍着怒火继续听汇报。

    得知联合军本来是有很大机会嬴的,只是奈何天公不作美,以及宋魏这两个猪队友拖后腿,这才有了这场耻辱性的惨败时,朱棣心中反而更加愤怒,尤其是对赵光义。

    毕竟若不是赵光义未经同意就擅自撤军,从而让苏护也有样学样的话,俞大猷又岂会被迫撤退?

    魏宋明三国水军都不退的话,最终就算损失会很大,也能跟秦军拼个两败俱伤,而不是近两万水军死于秦军的追杀。

    “都已经到这个时候了,他赵光义还想着保存实力,他怕不是秦军的奸细,生怕我联合军打赢吧?”

    朱棣咬牙切齿的大骂道,但却是越骂心中越窝火,只因赵光义是宋王的弟弟,他也奈何不了对方,只能亲自给赵匡胤写信告状,希望赵匡胤可以收拾赵光义一番。

    信写完后,朱棣的目光又落到俞大猷身上,眼中满是复杂之色。

    虽说最终被迫撤军的主要原因在赵光义,但俞大猷毕竟是主帅,八万五打不赢三万五也是事实,所以他的无能也是事实。

    但俞大猷的主帅位置,也不是朱棣一个人定的,而是他的水战能力得到了三国水军的认可。

    作为三国公认水战最能力最强的将领,连绝对兵力优势下的俞大猷都打不赢周瑜的话,那无论换谁上恐怕也依旧不是周瑜的对手。

    朱棣通过水陆两战,虽对秦军造成了三万五千的伤亡,一定程度上也达成了重创大秦水军的目的,让其无法继续肆意威胁三国连狙你的海防线,但这样的重创显然并不完美。

    青岛港内大秦水军依旧有四万五千,虽然因此战的创伤,未来很长时间都无法威胁到联军,但总有修整完毕卷土重来的一天,到时只剩三万五千人的联合水军又该如何抵御呢?

    本来朱棣是想杀了俞大猷这个无能之将,但一想到周瑜早晚会卷土重来,而俞大猷又是三国联盟中水战能力最强的将领,杀了他的话就更没人能和周瑜对抗了,所以最终只是训斥了一番,给俞大猷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俞大猷本以为自己必死,毕竟这一战的损失太大了,却没想到朱棣不但没杀他,反而还让他戴罪立功,这让他心中感激的同时也更加羞愧,下定决心一定要戴罪立功,绝对不能再次辜负朱棣的信任。

    当天夜里,范增和姚广孝抵达赣榆后,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被朱棣召去商议对策。

    “亚父,姚军师,重创大秦水军的计划虽成功了,能让周瑜消停几个月,但这一战却败了。”

    朱棣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忧心忡忡的说道:“如今的联合水军损失惨重,而一旦周瑜卷土重来的话,恐怕将会难以护住我军的海岸线啊。”

    而范增和姚广孝则都紧皱起眉头,毕竟在周瑜入局的那一刻,他们都以为为此战能彻底消除一个大威胁,却不想仅仅只是求得几个月的安稳

    “本以为已经高估周公瑾了,却没想到还是低估了,此人不止兵法超群,其谋略,恐怕也不亚于一流谋士。此战之后,周瑜怕是要成为水战第一将,哪怕其师白起,在水战方面也不如他呀。“范蠡叹息道。

    朱棣闻言脸上露出一抹难堪,毕竟周瑜能有现在的荣誉,完全踩着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

    “主公,俞大猷既然不是周瑜的对手,那么就算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也依旧不是周瑜的对手,我军当务之急并非恢复水军,而是找到一员能够和周瑜对抗的水战名将。”姚广孝沉声进言道。

    “去哪找啊?”

    朱棣一脸无奈的反问,显然对此并不抱希望,毕竟俞大猷本就是联军之中水战第一的将领,再找也不会找到比他水战能力更强的将领了。

    “主公,自古南船北马,既然中原既然没有能比得上周瑜的水战将领,那就从南方挑选吧。”

    听到姚广孝此言,朱棣顿时眼前一亮,是啊,怎么把南方给忘了了,周瑜就是南方人,南方未必就没有比周瑜强的水战名将。

    朱棣被大秦压的喘不过气,注意力一直在秦军身上,以至于反而忽略了南边的楚吴两国。

    如今被姚广孝这么一提醒,朱棣也意识到南边可能局势有变,于是连忙问道:“楚吴之战现在打的怎么样了?”

    吴国因内乱而分裂,让楚国找到了破绽,从而起水陆三十五万大军伐吴,而这虽逼得翻脸的孙策孙权兄弟不得握手言和,但已经破碎的镜子又怎么可能无重圆?

    孙策和孙权兄弟之间间隙已生,哪怕因为外敌的缘故,表面上能够摒弃前嫌,一致对外,但暗地里肯定还是互相提防、互相制肘的,又怎么可能挡得住上下一心的楚军呢?

    这不,就在不久前,因孙权又又拖了后腿,从而被刘秀抓住了机会,并最终在潘阳湖大败孙武水军,造成吴国五万水军近乎全灭。

    潘阳湖水战的惨败,不但让吴国水军损失了八成兵力,再也无法对楚国水军构成威胁,而且整个长江下游也将成为楚国水军的游乐场。

    自此战之后,吴楚两国之间的战争天枰不但会彻底倒向楚国,而且拥有水军的楚军的战争优势也将会越来越大,若是没有外力进行干预的话,吴国被楚国灭国恐怕是早晚的事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