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同志听后也是微微一笑,对于这种事情,老李同志有着空前的信心,不喜欢和大唐建交没有关系,那直接把整个国家打下来,也就不存在建不建交的问题了。
“对了,朕今日来不单单是为了看丽质来了,朕要给你说一个人,不知道这个人你听说过没有。”老李同志突然话锋一转,问道。
“皇上您说,只要是有名气的人,那臣还真没有不知道的。”张楠也是笑着回答道。
“你可知道我大唐有一越国公?”老李同志看着张楠道。
“越国公?皇上您说的是冯盎?“张楠想了想,实在是想不出来朝廷里面还有一个越国公,这在长安城里面找不到,就要往外面想,这在外面的国公,也就只有远处在岭南的冯盎了。
不得不说,冯盎也是一号人物了。
古代有一句话,叫做流放岭南,也就是说,犯了错的官员,虽然最不至死,但是皇上不乐意看见他了,就要让他滚得远远的,其实如果被判流放岭南,那也就和下了死亡通知单差不多了。
原因无他,盖因为岭南那个地方实在是太落后了。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秦末汉初,它是南越国的辖地。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
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岭。
长期以来,是天然屏障,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
这一点一直到了开元年间时期,张九龄在大庾岭开凿了梅关古道以后,岭南地区才得到逐步地开发。
现如今的岭南和大唐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互通的。
武德五年的时候,冯盎接受李靖的檄文,率领部属归顺大唐。
李渊同志在冯盎的辖地设置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任命冯盎之子冯智戴为春州刺史、冯智彧为东合州刺史。不久,李渊又改封冯盎为耿国公。
至此一直到老李同志上台的时候,冯盎都没有来过长安城,搞得老李同志一度以为冯盎以及要反叛自立了。后来还是在魏征的力谏之下,老李同志才是打消了自己的疑虑,否则在贞观元年的时候,老李同志估计就要发兵打到岭南去了。
按理说在贞观五年的时候,冯盎应该来长安城和老李同志谈笑风生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张楠的小翅膀煽动的实在是太过分了,一直到了现在,冯盎才是传来了消息,说他要入长安了。
所以今天老李同志也是趁着看女儿的机会将这个消息给张楠说了一下。
“不知道这一次这位越国公进京会带他的哪一个儿子入长安呢?”张楠也是略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也不怪张楠会这么问,因为冯盎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足足有三十个之多,比老李同志还要多,这种生育能力张楠是甘拜下风了。
倒也不是张楠的生育能力低下,只是连儿子都有三十个,那女儿张楠估计和这个数字也差不了多少。
这要是把血脉延续个几百年的,那才是真正的五百年前是一家呢。
老李同志自然是把不准张楠这么问实际上是在拿冯盎开玩笑,反而是认真的回答道:“这一次冯盎已经是给朕上书了,不仅仅是他,他还带了他的儿子冯智戴和他的女儿冯翊萱入京。“
冯智戴张楠倒是知道,只不过这个冯翊萱张楠就是连听都没有听过了,不过张楠也没有多想,毕竟从唐代留下来的史料连冯盎三十个儿子的名字都没有记全,更何况是地位并不是很高的女子呢?
“那皇上您想让臣做什么呢?”张楠问道。
“朕只是在考虑,等到冯盎来了之后,要不要搞一场阅兵来震慑一下他,毕竟岭南离长安城实在是太远了,朕也不能够保证这个家伙不会生出二心。”
老李同志的想法自然是有他自己的思虑在里面的,毕竟岭南那地方山高皇帝远的,就算冯盎振臂一呼,说要独立了,老李同志派兵打过去还是要一段时间的。
听见老李同志这么问,张楠立马就摇了摇头,随后道:“皇上,当初魏征大人不是已经给您说过冯盎不会反叛的原因了吗?怎么您现在还有这样的顾虑呢?”
“毕竟时间久了,这人也是会变的啊。”老李同志叹道。
“臣倒是觉得皇上您多虑了,要真是越国公想要反叛的话,为何不在当初皇上您刚上台,根基不稳的时候就反叛呢?现在咱们大唐国泰民安,四海升平。而且咱们现在的军力和当初完全就不再一个量级上面了。现在选择反叛,那不是找死吗?越国公是个聪明人,如果连这种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的话,那他还怎么帮助皇上守住岭南呢?“张楠道。
“至于皇上您说的阅兵,这一点可以有,不过也不易声势太大,否则伤了人心可就不好了,皇上可以等到宴请完越国公之后,邀请他去军校看一看,到时候让军校的学员们给越国公表演一番。越国公本身就是带兵之人,什么样的兵有战斗力,什么是孬兵,越国公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这样做既不会伤了人心,皇上您也成功的让越国公知道了咱们现在的军队到底是个什么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听张楠这么一说,老李同志才是开心的笑了起来,随后道:”还是清泉你的鬼点子多啊。“
张楠听后也是满脸的黑线,这到底是算夸他呢?还是算损他呢?不过不管是夸他还是损他,老李同志也是打算使用张楠给他说的这个方法来让冯盎体会一下长安城的“风土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