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博学者的二次元 > 第二千四百一十九章 鲜卑腹地

第二千四百一十九章 鲜卑腹地

    《帝望》里的贝加尔湖,面积十分辽阔,整体来说呈东北向西南的斜月状,除了少数地段以外,几乎是四面环山的格局。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东古罗斯诸部的西南沿岸、南古罗斯诸部的东岸,以及原匈奴帝国祖山的北岸,都有数段相对平坦的地势存在。

    是的,没错!被划归在罗斯荒域之中的贝加尔湖并非全部,约莫只占四分之一的面积,剩下的四分之一绕过了南古罗斯诸部,隔开了南古罗斯诸部与原匈奴帝国疆域的接壤。

    也正因如此,虽然鲜卑疆域的北方就是贝加尔湖,可因山脉横阻的关系,没能从贝加尔湖那边接收到多少水气。

    鲜卑疆域的北边如此,东边和南边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同样被绵延的山脉挡掉大半水气,也就西边的状况好一些。

    照理来说,鲜卑在这样的情况下,畜牧业发展应该不怎么样才对,可实际上正好相反。

    前文曾提过,包含漠南、漠北、西域诸国和原本的氐羌疆域,基本上都只有在雨季来临期间会下雨,而其丰沛的雨量甚至会淹没所有可见的低洼地区。

    鲜卑疆域的地势比较特别,由高至低的走向是由西向东,再由北向南。

    雨季所带来的丰沛水气,虽然没有办法直接从北方吹进鲜卑疆域,却还是从原匈奴疆域间接地渡入了鲜卑疆域之中。

    在雨季来临的期间,鲜卑疆域西半部的淹水情况,甚至要比氐羌疆域还要夸张,但这些水源很快就会分散到鲜卑疆域的中部和南部,导致其水季周长要比原匈奴疆域和氐羌疆域来得更长,水草更加充沛。

    除此之外,鲜卑的祖山秘地也是其水草充沛的一大要素。

    鲜卑的祖山秘地,位于贝加尔湖的东南群山之间,旁边就是余夫和肃慎的边境。

    这片山脉的占地面积极广,约有一个州这么大,不过也只是面积大而已,依照《帝望》的算法而言,差不多七、八个县的大小。

    占地面积和实际面积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落差,在于这片山脉的地形过于复杂,就像随手用拼图拼凑而成,没有任何规律。

    这里到处都是悬崖峭壁不说,还充斥着大量的地窟裂隙,稍有不慎就会深陷其中,然后无声无息地死去。

    由于这里的山势极高,又极其封闭的关系,衍生出自己的气候与生态体系,就连水文地质什么的也与外界迴异。

    溪河汇聚成潭,然后沿着峭壁倾流而下,化为一道道的大小瀑布,然后再汇聚成更大的河流。

    有的河流会在某处汇聚成湖泊,有的却会在某处因地窟缝隙的关系嘎然而止,或注入地下暗河,或成为某处溪河的源头。

    重点是,每隔十几年的时间,就会有部分山体崩塌等情况发生,导致一大片区域的地形地貌和水文分布发生改变。

    为什么要提到这个?

    因为鲜卑疆域东北一带的地下水脉,基本上是通联在一起的,邻近祖山秘地的大小湖泊,其水源的源头都来自于祖山秘地。

    当祖山秘地那边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导致某条地下水脉枯竭,其相应的湖泊干涸,往往就会有另一条地下水脉和相应的湖泊出现。

    枯竭的湖泊会被鲜卑人挖开,并将其所属的地下水脉改造成水渠,用以储存雨季所带来的丰沛水源。

    因此,即便是干燥寒冷的冬季,鲜卑疆域的东北一带,也能看见成片的草原。

    虽然说,草原上长的都是一些比较耐寒,个头也比较娇小的草本植物,但也能一定程度地缓解鲜卑饲养牲畜的粮草压力。

    这也导致有些鲜卑聚落,常年生活在鲜卑疆域的东北一带,一边守护着他们的祖山秘地,一边为整个鲜卑培育优良的马种和牲畜。

    是的,没错!鲜卑与大汉帝国的战争,虽然已经明显落入下风,看似战争底蕴已经被消耗殆尽,可实际上还是保留这么一些底蕴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鲜卑的祖山秘地其实是一座遗迹,它的存在比东胡的历史还要来得更加久远,当初的东胡人也只是发现它的存在,并在其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仅此而已。

    这座被东胡、鲜卑和乌桓视为祖山秘地的遗迹,虽然占地面积极广,能让很多人连同牲畜一起生活在里面,可其环境真心不怎么样。

    所以,当初的东胡人在走出祖山秘地以后,虽然没有就此将其废弃,但不怎么重视它的存在,只是将其视为一个特殊的仓库,把他们的传承备份,以及一些用不到的东西封存在里面。其中一小部分区域,甚至被改造成东胡高层的陵寝。

    东胡高层虽掌握着一条相对安全,能用以往返祖山秘地的路径,却因他们存着未来若发生什么变故,能以此保障他们的生命和利益的心思秘而不宣。

    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偌大的东胡竟会败得如此突然,败得如此彻底,让他们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匈奴一锅端了。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东胡高层这么一死,顿时没人知晓这条路径的存在,虽然导致东胡的幸存者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以后,才成功抵达祖山秘地,但也让匈奴望之却步,没敢尾随东胡幸存者的脚步深入这片山脉。

    东胡幸存者后来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并不妨碍他们对东胡高层的痛恨,所以当他们再次走出祖山秘地时,才会自称鲜卑和乌桓,不再以东胡人自居。

    也因为这样的历史,鲜卑十分重视祖山秘地的经营开发和探索,尤其是在檀石槐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举措,使鲜卑对这片山脉的掌控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颠峰。

    鲜卑在相对安全的路径和位置,修筑道路和据点,仓库里堆满了粮草和武器装备,并派驻大量的人手。

    重点在于,檀石槐规定所有部落都得派人进驻,且每隔数年进行一次人员的轮换。

    这些人,不仅仅只是祖山秘地的守备力量,同时也是各个部落的火种和希望,当某个部落因各种原因被灭绝以后,这些人就能继承其部落的遗产,并以其血脉重建部落。

    不得不说,《帝望》里的檀石槐能把整个鲜卑统合起来成就一番霸业,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这,也是和连虽然不得人心,鲜卑却没有因为他的关系直接分崩离析的原因之一。

    在经过长达数百年的经营,位于鲜卑疆域的东北角,以祖山秘地为核心的鲜卑腹地,与常人印象中的鲜卑疆域完全不同。

    这里虽然没有栉次鳞比的房舍楼阁,整齐排列的大小帐篷;这里虽然没有阡陌纵横的农田,却有宽阔却又规整的牧场。

    这里的铁匠铺,虽然尽是一些老旧的器械,铁匠所使用的工艺看上去也比较落后,可其制作出来的武器装备,品质却是一点儿都不差。

    诸如此类种种,不一而足。

    没有来过这里的人很难想象,这里竟会是鲜卑这么一个蛮夷势力的腹地景象。

    从这里就能看出,檀石槐若能活得再久一点儿,继位的和连若能争气一点儿,鲜卑或许已经完成体制上的改革,脱离蛮夷势力的身份,成为一方正统势力。

    不过这些都是题外话,在此暂且带过。

    且说,就在鲜卑部落相继撤到祖山秘地周围的鲜卑腹地时,一道黑影在高空中悄悄地掠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