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隋第三世 > 第780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第780章: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隋军的南阳大营位于新野淯水、涅水、湍水、朝水之交,水流奔腾向南数十里,又与发源淮安的东西走向的比水汇聚一起,再往南则有横穿舂陵东西的白水加入,流到襄阳汇入汉水。

    在军营以南的旷野里,是四河相连之处,这段干流和比水夹成的三角地带,隋军在这里兴建了一座码头,当杜伏威到来以后,他带领的第十一军,便成了临时的水师,奉杨善会之命,在这个码头为东渡到对面的舂陵湖阳做积极准备。

    随着隋军士兵源源不断到来,汇聚在南阳新野的隋军已达三十万之众,算上杜伏威这支‘水师’,人数高达骇人的三十五万人数,数目众多的军队汇聚于此,使新野几成了庞大的军镇,庞大的营盘连接在一起,规模格外巨大,占地数千亩,宛若一个上郡的郡治之城。

    虽然军营十分安静,但江面上却异常忙碌,一只只中小型五牙舰、艨舯从南方开来,将林士弘囤积在九江、鄱阳的粮食和军用物资运到军营,为此,隋军不得不扩大西南角的仓库区,以容纳粮食物资。

    现在的新野隋军士兵众多,各级将领也不少,除了杨善会这个主帅以外,麾下还有杜伏威、阚棱、高雅贤、贾务本、谢映登、何潘仁、辛獠儿等等悍将。

    值得一提的是曾在襄阳掀起一番风雨的罗士信和高衍也回来了。

    原来谷城之战结束后,北镇军又在苏定方的指挥下,于房陵打了几场漂亮的伏击战,全军上下对苏定方心服口服,再加上独孤氏兄弟毫无二话的全力支持,苏定方已经不需要像最初那般,需要罗士信这员名威天下的悍将震慑北镇军将官了。罗士信在北镇军的发挥余地不大,要是继续呆在那里,纯属浪费人才,所以遵照之前的安排,罗士信和高衍早早回到南阳,于杨善会帐下听命,只留程咬金呆在苏定方身边。

    中军大帐内,主帅杨善会和几名大将正在沙盘前商议军情。

    虽然事前已经多次针对唐军在沙盘上进行兵推演练,每次都能够大胜唐军,但假的毕竟是假的,一旦玩真的,李孝恭未必会按照设想的路线去走。而且通过大量斥侯的渗透,杨善会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李孝恭和柴绍在舂陵苦心打造的防御体系。

    舂陵位于南阳盆地边缘,其特点就是多山多水,萝山、唐子山、桐柏山、霸山、大洪山等等都是著名的险峻之山,比水、尽水、白水、溠水、涢水在这时节也是水流湍急,奔腾不休,所以李孝恭除了湖阳大营之外,还依托这些险要地形,建立三十多个军事堡垒,少则驻军三百,多则驻兵三千,这些军事堡垒建在地势险峻之处,且多用大石砌成、高大坚固、易守难攻,而且堡垒和堡垒之间互相呼应,一处受到攻击,其他几处能够迅速救援,如果隋军进攻的兵力不足,很可能遭到几个堡垒的唐军士兵围歼,派的人多了,没有地势来铺开,对方只要严防死守,根本就打不进去。

    正是李孝恭和柴绍这个强大的防御体系,令杨善会颇为苦恼,如果强攻的话,肯定拿得下舂陵全境,但是代价会很大,而杨善会并不想以惨重代价拿下这支唐军。

    用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战果,是杨善会一贯的作战原则,以前在冀州平叛时,他兵力从来没有超过四千,但他却利用这点郡兵硬怼过张金称、高士达二十多万联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仗,结果还把拥兵十多万的张金称砍去请功。

    正是以往数百次作战经验,使他极擅以少击多的战法,也爱惜麾下每一名士兵,不希望出现杀敌一千百损八百这种事情发生,要是他现在一个一个堡垒的攻破,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当他目光扫向西边的襄阳之时,便有了个很好的战法。

    “大帅,我们有人多、时间多的优势,能够轻轻松松的持久作战,而唐军急着西撤襄阳,只要他们一动,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沉默的大帐响起了杜伏威的声音,他用手中的木杆点在唐军大营所在位了,说道:“唐军然有十二万兵力,但他们主要部署在舂陵中北部的湖阳、枣阳二县,末将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先占外围、后攻核心的战法,先把舂陵上马、蔡阳二县占了,同时让汉东郡的军队从安贵县出去,瞬击清潭县,以防敌军从南方逃入竟陵,完成战略包抄之后,再层层推向湖阳、枣阳。唐军的作战意志不强,很可能我们完成第一步,他们就崩溃了。这样我们就不用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打了。”

    杨善会沉思不语,杜伏威这战法固然不错,但需要大动干戈的部署军队,要是某一处出现漏洞,唐军便能从这缺口逃离。就算如愿将唐军围困在湖阳,狗急跳墙的唐军必然会和隋军血战到底,十二万唐军的决死反攻,必使敌我双方出现巨大伤亡,这不仅和他的作战思路不符,也跟杨侗“能不打则不打、能小打不大打”的内战思路相悖。

    毕竟隋唐双方将士都是大隋子民,作为右仆射的杨善会,要考虑的不仅是战胜唐军,还要保证双方伤亡最小化,要是牺牲数以万计的青壮,将会影响到大隋的战后重建。所以不到万不得己,他不会发动这种惨烈血战。

    并不是说杜伏威的想法不对,而是两人的职位高低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大帅。”罗士信拱手一笑,“在杜将军策略的基础上,末将有一点补充。”

    杨善会捋须一笑:“罗将军请说。”

    罗士信笑道:“正如杜将军所言,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多势众、兵多将广,我们不妨派出几万兵马,大张旗鼓的开向襄阳,摆出一副生擒李建成的架势,逼李孝恭离开山区、驰援襄阳,并把枣阳、蔡阳一带的平原留给唐军,以作西撤通道,只要他救援襄阳,便是我们灭敌之机。”

    “好一个‘围点打援’,罗将军此策,确实是比杜某的战法高明百倍。”

    罗士信的战法说出以后,导致两种作战思路立判高下,杜伏威没有那么多花花心思,不但没有不舒服之感,反而赞不绝口。

    “不敢当,不敢当……”罗士信嘴里却说着谦虚的话,脸上却露出浓重的得意之色。

    众人忍俊不住,尽皆大笑。

    杨善会也是捋须而笑,望着罗士信的目光,充满了赞赏之色,罗士信的思路和自己完全吻合,真要分兵围困留守襄阳的李建成,必能把李孝恭逼向襄阳,使其辛辛苦苦打造出现的军事堡垒起不到作用。

    但是他们一旦攻击李孝恭,便是公然撕毁休战协定的行为,唐军自然也不会遵照协议,和和气气的将襄阳、舂陵、竟陵、夷陵、清江五郡割让出来。

    虽说只要打败了李孝恭这支大军,五郡将处于兵力空虚的窘境,可城池高大的襄阳城还有三万唐军,要是加上李孝恭的溃兵,少说也能凑到四五万人,如何将襄阳这四五万唐军歼灭,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士兵的禀报声:“大帅,来自圣上的战报和舂陵斥侯情报同时到达。”

    “拿进来。”

    “喏。”

    外面走进一名亲兵,将两支红色信筒呈给了杨善会,隋最高级别的情报就是红色信筒,众人只看一眼,便知必有大事发生,众人停止交流,一起望向杨善会。

    杨善会先看了杨侗发来的战报,对众人说道:“圣上发来的是捷报……”

    说完这句,杨善会发现所有人都无动于衷,宠辱不惊,一张张面孔布满了理所当然之色,一双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似乎在说“这不是废话吗?”

    好吧,圣上打胜仗,我杨善会也不意外。但你们这都什么表情啊?

    虽然很没面子,但还得往下说。

    杨善会干咳几声,掩饰了心中的尴尬,继续道:“吐蕃的朗日赞普主动邀请圣上斗将、斗阵。”

    “嗤…”罗士信发出一声冷笑,小声道:“不作死不会死。”

    众人猛点头。

    这话说到大家心坎上了,不说裴行俨、牛进达都是万人敌,便是圣上本人也是悍将,还有王雄诞也很能打,单挑斗将不是作死又是什么?

    “吐蕃的确是在作死,仅是斗将折了十多员猛将,之后的混战,不仅损失三万精兵,又折了数十名大将,吐蕃陷入无将可用的窘境。”杨善会又说道。

    “哦……”众将不约而同的拉长着声音,‘哦’了一个充满揶揄之意的‘哦’。

    杨善会无奈的摇了摇头,又说道:“圣上对我们的作战请求进行了批复……”

    这句话,总算是说到众将的命门了。

    一个个兴高采烈、忐忑不安的看向了杨善会,仿佛活了过来一般。

    “圣上…唉…”

    杨善会唉声叹气的模样,让众将如霜打的茄子一般——蔫了。

    “圣上,答应了。”杨善会一副智珠在握的看着众将,心说:就知道你们在意这个。

    “啥?”

    “我不是在做梦吧?”

    “真的答应了?”

    “……”

    “大帅说圣上答应了。”

    “这下终于轮到咱们了。”

    “圣上万岁。”

    刹那之间,整个中军大帐欢声雷动,仿佛要掀翻帐顶一般。

    杨善会没有理会这些好战分子,打开了舂陵斥侯发来的紧急情报,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并说道:“斥侯发来的情报上说,湖阳大营的唐军整装待发,我们安插进去的人也接到了今晚撤离的命令,路线是向南方的枣阳县进军。”

    众人连忙向沙盘上望去,从湖阳县大营南下枣阳县这段距离,标注两百三十多里,中间是连绵起伏丘陵地带,一座座山丘都长满了茂密的树木,还有几十条走向不同河流汇入了尽水,想从南阳新野追去,可没有那么容易,稍微不慎还有可能中埋伏,毕竟这段距离的地形很容易藏兵。

    贾务本忍不住称赞:“好一个李孝恭,这走得真是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整盘棋彻底的盘活了,不利的被动局面一下子就转为主动,我们要想将之击溃,只能顺着他的节奏追赶。”

    “未必那么困难。”谢映登一语道破天机的说道:“不管李孝恭怎么走,目的地始终都是襄阳城。只要我们抓住这个致命要害,李孝恭就逃不了。”

    “谢将军言之极是。”贾务本点了点头,十分认同谢映登的说道,并向杨善会建议道:“不过李孝恭显然也有这样的觉悟,为了防止他狗急跳墙,忽然袭击汉东、淮安,末将建议大帅向两郡下令,让他们做好迎战和防御准备,免得被他打个措手不及。”

    “大帅,贾将军所虑有理,我们不可不防。”

    “末将复议。”

    “末将复议。”

    众将纷纷表态。

    杨善会从善如流,对传令兵说道:“传令下去,让淮安、汉东、安陆守军做好严防死守的准备;同时向坐镇在南郡的李靖尚书传递李孝恭南下的情报,让他择机出兵,占领竟陵。”

    “喏。”两名传令兵行礼离开。

    这时,杜伏威用木杆点在沙盘之上,说道:“湖阳大营到枣阳县的距离是两百多里,这段路有山有水,按照步卒的行程,最快速度也要两天才能走完,但李孝恭一定猜到我军会追杀过去,所以他为了让大军有随时作战的体力,只能以正常的速度行军,也就是说,李孝恭的军队至少要走四五天才能到达枣阳县,这几天时间就是我们的机会。”

    高雅贤在一旁道:“既然李建成知道李孝恭的大军要进入襄阳,恐怕他会做出接应的准备。”

    杨善会点了点头,这其实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既然隋军占了北、东、南三个方向,截断李孝恭军队的退路,他除了撤军回襄阳,已经无路可走了,他注视襄阳郡半响道:“李建成要是出兵接应,未必是坏事。”

    “大帅认为李建成会出兵李孝恭?”杜伏威问道。

    “我希望是这样。”杨善会说完,又看向曾为唐军效力的何潘仁,问道:“何将军,你觉得呢?”

    何潘仁十分肯定的说道:“末将认为李建成会出兵。”

    杜伏威好奇道:“何以见得?”

    何潘仁叹息道:“李建成是李氏罕见的君子,宽厚有雅量,重情重义,要是和他一起长大的李孝恭遇到致命危险,李建成肯定出兵。”

    “我也希望如此。”杨善会笑了起来,他并不太关心李建成,李建成虽是君子,但重情重义的性情容易为敌所趁,只要抓住这一点,对付他并不困难。

    倒是李孝恭,是个充满危险的厉害的人物,伪唐王朝现在的地盘全部是他一手打下来的,要是小看了他,会吃大亏的。

    不过杨善会也没有埋伏偷袭李孝恭的打算,毕竟对方有十二万大军,自己至少也要派出对等的兵力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么大规模调动军队,根本瞒不过对方的斥侯,埋伏袭击变得毫无意义。这也就是说,随着李孝恭这一退,两军将会变成堂堂正正的正面较量,现在他不愿打这种仗也不行了。

    他沉思良久,问向罗士信:“罗将军,你认为李孝恭这支军队的弱点是什么?”

    “回大帅。”罗士信行了一礼,朗声道:“末将认为李孝恭这支军队的弱点很多很多。比如说装备不良、战力不济、士气低迷、忠诚度低等等,这都是唐军共有的缺点…但这些统统都不重要…”

    “不重要那你还说?”杨善会脸色一黑,很是头疼的摆了摆脑袋,没好气道:“别给我整这些没用的,说具体的。”

    罗士信没说完就被打断,最后还被指责,他也很是无语,“末将认为李孝恭之军,最大的弱点就是粮食。”

    “你认为李孝恭的军队缺粮?断粮?”

    “不是这样。”罗士信大摇其头,说道:“我军斥侯早就打探得很清楚,说唐军能用的军粮全在湖阳大营,枣阳、蔡阳、舂陵等县的官仓几乎没有什么粮食,也就是说,李孝恭的军队在这些地方得不到多少补给。他的军队南下到枣阳,再从枣阳西行到襄阳,这么包了一圈下来,少说也要一个月时间,所以要从湖阳大营带走十二万大军一个月所需之粮。可是他们只有三四千头骡子驴子,但是光靠这点牲口,根本运不完十二万大军一月的用度,最终还得依靠士兵自己携带。而且末将认为这些牲口驮运的不是粮食,而是战马的草料。”

    贾务本笑道:“罗将军说得对,他们军中的确只有三四千头骡子驴子,没有运输马料的车子,所以只能靠马匹自己和这些骡子驴子了。”

    罗士信又继续说道:“我们都知道,一名士兵行军之时,要携带兵器铠甲和简单行李,仅是这些加起来,就有三四十斤重,除去这些必备之物,一名步卒最多只能携带十天半月干粮,再多就承受不了了。但是为了不饿肚子,又必须多加半月粮食…如此重负的情况下,顶多两天时间,就会累爬成六七成人数…”

    杨善会会意道:“就像当年远征高句丽时,宇文述、于仲文的军队一样?”

    “没错。”参与两次高句丽之战的贾务本点头道:“唐军的情况确实很像。”

    罗士信又说道:“末将的意思很明显了:就是派出大量斥侯,密切监视唐军行军路线,根据他们的行军速度,推算出三天后所到之地,我们只须到那里去等,打败一伙站都站不稳的士兵,相当简单的。”

    “有道理。”杨善会笑着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