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收集末日 > 第四百九十二章 关羽传(一)

第四百九十二章 关羽传(一)

    ——公元180年——

    熹平年间,司隶大瘟,西凉有叛将边、韩二人携羌胡趁势而起,席卷凉州,进逼长安,灵帝大怒,拜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募河内、河南、河东三地勇士十万,西进平叛。

    这河东郡为秦置,治所位于安邑,下辖二十四县,因出产盐铁,又临近并州产马之地,故历来弓马娴熟之人辈出,天降陨石后尤甚。

    二十四县里,有一县城名为解良,又称解县,县中有位寒门文士,叫做关审,其熟读先贤著作,尤喜《春秋》、《周易》,平素喜欢以其中忠、义、仁、勇之事教育儿子,令其子关毅苦不堪言。

    由于关审在县中颇有人望,处理政事也是一把好手,故而历任县令皆聘其为县中民政从事,当地人笑称“流水的县令,铁打的从事”。

    然而,人力有时穷,随年龄渐长,关审对于处理政事逐渐力不从心,最终于永寿三年(157年)告老,改由其子继任。

    闲下来的关老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儿子,关毅越发苦恼,然而其至孝,不敢违逆父亲,与友人商议后最终想到一条妙计——他飞快地与原本就互相有意的青梅竹马成亲,并于延熹二年(160年)生下一子,交给关审照顾,顺利摆脱了老人对于“忠义仁勇”的念叨,效果拔群。

    至于儿子关羽关长生,大概会被教育成一个熟读《春秋》《周易》的文人?这个……父亲高兴就好。

    桓帝崩后,灵帝即位,新帝异常喜欢收敛钱财,对于能够捞钱的官员提拔得很快,然而关氏父子在在治理政务的手段上更擅长维持现状,没有办法大幅增加收入,因此逐渐为县令所不喜。

    熹平三年(176年),司隶瘟疫期间,关审去世,享年八十八岁,老人并未染病,只是原本便寿数将近,又担心解县、河东,乃至司隶的疫情,最终劳心过度。其临死前仍试图教育孙子,但已经无法长篇大论地讲解,只得反复叮嘱:“读《春秋》,多读《春秋》”。

    “孙儿谨遵祖父之命。”时年十六的关羽深深拜下,在其重新抬头时,关审已经含笑而去,半空隐约有花瓣幻影飘落。

    由于关审德高望重,年近九十,一应后事早已备好,而家人对此也有所意料,故可称“喜丧”,在关毅准备吩咐仆人进行相关准备时,却见关羽行至面前,虎目含悲道:“人无法‘长生’,请父亲重新赐字。”

    关毅叹息一声:“如此,你便叫做‘云长’罢。”

    虽是喜丧,然而关毅仍需辞官守孝三年,这期间又出现了驱逐太平道,西凉反叛,司隶戒严,诸多官员被莫名调动,有些甚至直接下狱的奇怪情形。

    待关毅守孝完毕之后,解良县令和一干官员已被换成了“十常侍”手下嫡系的亲戚的朋友……总之,是一群只想捞钱,完全不打算发展和治理的昏官,根本不理会那些同关毅一样,在本地有威望的“名士”。

    关毅?前民政从事?守孝完了?那就完了呗。复职?再说吧——关毅从那些没法换也换不掉的底层小吏那里的得到的消息就是如此。

    这时候,他终于回想起了父亲读《春秋》和《周易》时偶尔透出的表情,那是一种“明知历史会重演,想要阻止却找不到办法”的悲怆。

    八百年大周,正是因为广封诸候诸王而导致的春秋战国之乱,秦一统天下之后,设立的“郡县制”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种事情发生,但汉代秦后,又经过王莽篡汉之举,分封侯国这个愚蠢的法子又被翻了出来,算上当今在位的灵帝,已经有连续四任皇帝是由分封出去的侯国旁支继任,再加上“十常侍”的嚣张跋扈,如此下去,只要有某个能够沉重打击大汉威信的事情发生,它就会向大周一样分崩离析。

    所幸,瘟疫不是,那区区的边军叛乱更不是。

    而父亲会要求关羽熟读《春秋》,应该是想让他理解当前的大势,在新的“春秋”发生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吧……

    “父亲!”关羽冲了进来:“朝廷在三河征召勇士前往西凉平叛,孩儿也想去为朝廷效力!”

    春秋被你读到哪里去了?!

    ————

    关羽如今年近二十,身高九尺,丹凤眼、卧蚕眉,穿一身绿袍,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在附近的游侠群体中颇有些名气,却毫无“无双觉醒”的迹象,一手长柄大刀耍的精妙无比,教训野盗山贼和较弱的“无双觉醒者”完全不在话下,但如果对上比较强的“无双勇士”,基本就很难取胜了。

    关羽自然十分喜欢春秋,尤其喜欢赵奢、廉颇、乐毅、田单、王翦、李牧、孙膑、白起

    、吴起和孙武。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者和谋士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那些真正执行命令,并为此浴血奋战的将领就会变成陪衬,而且显得十分蠢笨。

    如果有“谋士”隔着两个州告诉他要做什么,那是一定不会搭理的。

    他关长生……关云长向往的,乃是那种既能率军作战,又能单打独斗,还可以在战场上随机应变定下获胜策略的“帅才”——而皇甫嵩,就是这么一个人。

    虽然“剑圣”王越闻名天下,诸多无双觉醒者也层出不穷,但完全没有使用过“无双”记录的皇甫嵩,却率领属下兵士击败了诸多觉醒后自以为天命所归的家伙,最近的那个好像是扬州的区星来着。

    以前的远征不是扬州就是益州,由于路途太远,皇甫嵩不会在司隶招兵,所以关羽没有可能加入这支军队,而如今他征讨西凉,需要大量的骑兵,所以才会在在河东征召“三河骑士”,终于令关羽找到了机会,跟父亲交代了一声之后便提着他的长杆刀冲了出去。

    朝廷征兵,一向是以郡县为基础,在城中军营附近挂上招兵的牌子,报名投军者只做一下简单的登记即可,如果负责的官员是本地人,他们连登记都不用,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你好意思问名字?

    但关羽赶到征兵处时,却发现那里被围得水泄不通,还有人在大声吵嚷。

    “投军要交一千钱?!搞清楚,我们是去卖命的,该你给我们钱才是!”“朝廷征兵你们也敢玩猫腻?小心皇甫将军把你砍了!”“这届县令不行啊——”

    关羽挤进人群之后,发现负责征兵的果然是那调来捞钱的县令的手下,正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我说过了,这次皇甫将军要招的是骑兵,成型的骑兵,你们不但没马,兵器还短,完全不合格,这一千钱便是朝廷给你们配备战马、盔甲和马上武器的费用,至于军饷,自有皇甫将军负责,我们只负责征收‘合格’的骑兵。”

    他一边说,一边还让旁边的仆役搬出一件皮甲摆在桌上展示。

    这小吏说的有板有眼,那甲胄看起来也算不错,所以虽然还有人在吵嚷“不值”,但却没有了多少气势。

    只有了解内情的关羽皱起了浓眉,他祖父和父亲都是这解县民政从事,对于县中有什么东西可以说一清二楚,虽然它们算是机密,但父子两个商议公事的时候被孙子听见也没什么。

    那些所谓战马、盔甲和马上武器,基本是凉州、并州的游侠们剿灭马贼的收获,真正的好东西早就被缴获它们的人自己拿走了,剩下的中等和劣质品便分散到周边郡县,慢慢卖给不那么挑的人,实在没有人要的,马匹拿去拉车,破败的盔甲和兵器回炉重铸。

    但听这些家伙的意思,准备把它们作价卖给要去与叛贼作战的兵士?

    关羽毫不怀疑,那个“县令”已经将这批东西倒腾的像是“值一千钱”的样子,至少在整个行军途中都看不出来,但一旦发生战斗,使用它们的人就会因此被害死,然后……打仗是要死人的,而死无对证的事情哪里来的然后?

    现在说出实情,也没有办法直接戳穿谎言,那么,办法只有一个……

    关羽一言不发地挤出人群,轻车熟路地向县衙赶去,《春秋》,以及相关史料上,除了名将之外,还有一批人引起过关羽的兴趣,他们的名字分别是,专诸、要离、聂政和荆轲。

    这并非他临时起意,实际上,正是这帮家伙在瘟疫期间不作为,乱作为,才让祖父日夜担心,联络老部下安排人手防疫,最终劳心过度而死。

    至于斩了那昏官的后果?之前他可是说过去投军了,长柄刀这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武器全县至少好几千人在用,只要趁没人发现,一刀斩之,然后借口不满征兵处强卖东西前往外地投军即可……

    “抱歉,这位壮士,我不能让你通过。”在关羽即将抵达县衙时,一名身穿黑色劲装,双手提着宛如装饰品的黑白双剑,眉目和善,但神情严肃的青年拦在了路上:“虽然他该死,但不该死在你的手上,我们在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后,会将他交给皇甫将军处置。”

    我“们”?关羽皱眉,看向那青年身侧,那里正有一名看起来比他年长些,背背赤红大枪的青年靠墙而立,与其成掎角之势,显然准备事有不谐便出手相助。

    “在下关羽,关云长,阁下何人?”最终,关羽放下长刀,如此说道。

    “刘备,刘玄德。”那青年露出了微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