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三国幼麟传 > 第四百四十五章 固有请,不敢辞耳

第四百四十五章 固有请,不敢辞耳

    不错!」姜维坐直背脊,语速加快。

    「然时隔八百余年,气候再度趋寒,风不调雨不顺,土地所出大为减少,灾年频现,又兼大汉承平百年,兼并之风大作,朝政又历外戚、宦官、权臣之乱,威信大减,平抑无力,百姓失了生路,这才为张角兄弟所用,揭竿而起,以成黄巾之乱。朝廷为求平息纷乱,授予州郡长官、地方豪族以自治之权,然而分权容易,再制衡难,黄巾平息之日,便是诸侯争霸之始,自此天下分崩离析,已成定局。」

    「此言得之!」徐庶闻罢大觉赞同:

    「世人只知诸侯争霸导致民不聊生,却不知早在此之前,贫者已无立锥之地,安得不反?不过,我只知百姓造反乃土地兼并之故,你方才所说的气候变故,我倒是第一次听闻,确是别出心裁。」

    姜维笑了笑,继续道:

    「汉人固然遭遇极寒天气,胡人自然也不能幸免。北地降雨渐少,风雪日盛,其结果自然是压垮牧草,冻死牲畜,匈奴人没了生路,除了南侵掠夺,还能有什么办法?」

    「现如今诸侯争霸,强如曹操、袁绍等皆灰飞烟灭,汉人苦于内斗,空耗实力,日久之后必无力制衡,此番即便我军没有北伐,匈奴也会千方百计寇关南下,寻求一线生机……「

    「闻匈奴以北,还有鲜卑、柔然,关中以西,更有羌族、胡人,彼生计之虞一日不除,则染指汉地之心一日不减,我汉人内斗一日不止,则抵御外辱之力每况愈下,终有一日,汉人内外交困,匈奴羌胡趁势杀入,届时便不是索要雍凉二州了,恐我煌煌华夏故土,尽遭五胡蹂躏矣!」

    说到这里,姜维顿了一顿,目光直直,缓缓吐道:

    「故而以某之断,匈奴人为求一线生机,发兵十万,也并非没有可能!更恐匈奴之后,鲜卑、柔然诸族,也是蠢蠢欲动,意图南下染指!」

    如果说此前那番话点出了气候转冷会削弱华夏内部的实力,那么眼前这番话则更点出气候变化会促成匈奴等外部势力试图通过侵犯汉土以渡过危机的外因,如今内外交叠,形势严峻,倘若不加干预,后果不堪设想。

    徐庶腹有韬略,听到这里,已是一身冷汗,只得抱拳问道:

    「伯约既能说出这番话,想来对于如何处置,也已胸有成竹,还望赐教。」

    「不敢!」姜维起身还了一礼,道:

    「无他,对内,则当尽快消弭内乱,混一宇内,此其一也;对外,则当分化其建制,殖民其经济,削减其羽翼,此其二也。惟二者并而行之,方可扭转颓势,避免五胡乱华之势。」

    徐庶默默念了一遍,抬首问道:「消弭内乱,混一宇内自是题中应有之意,只是何为分化、削减、殖民?还请具述其详。」

    姜维道:「昔日曹公分匈奴为五部,设汉人行军司马监督,便是分化之举,后人可循而因之,推广到草原诸胡之上;至于殖民其经济,则是须将胡族之货殖生计尽数纳入我华夏之藩篱……「

    「譬如,匈奴人不是善养牛马吗,那么就专心为大汉驯养战马、牛羊便是,我则定期聚办榷场,用粮草、丝绸、食盐等草原上最紧俏的货物交换,匈奴百姓多贫苦,若生计无虞,谁愿冒死侵扰?匈奴贵种爱享乐,丝绸、歌舞足可瓦解其志,如此,匈奴生计尽操于我手,凡事自当三思而后行,倘若真有哪个贵种野心勃勃,不愿耽于安乐,我也须征集精锐,一举击之,这便是削减其羽翼的道理。」

    「这些都是好计策,可是方才你也说了,今关中寒冷,粮食尚不足以自用,遑论丝绢食盐之类,何来余力可供商榷?」

    姜维笑了笑,道:

    「天下大事,哪有一蹴而就

    的道理?仅混一宇内一项,怕不要穷尽三代人之力?而今首要之事,便是秀出爪牙,击灭不臣者,莫要让其阻碍天下一统之进程!」

    「然待到天下一统之后,还有的是让当权者忙碌的大事……我华夏地广万里,各地禀赋均不相同,长城以北,地广人稀,雨水稀少,乃牛马之产地,而长江以南自蜀中至江汉,再到江南,则气候温湿,不易受北方气候变迁影响,若得一优良稻种,一年可收获两次,某还曾原至南中,哪里气候更加湿热,一年内可收三获……为政者,因势利导,取各地禀赋之长,补所用之短,可使百姓丰乐,聚精锐以击不谐者,可保四方太平,再辅以孝德规矩教化,方可成万世之基也。」

    说到这里,姜维顿了一顿,又将经略西羌与南中两件事细细复述了一遍,而后道:

    「今羌蛮之精锐为我所用,其货殖又倚重官府收购,故今日西北羌人,西南蛮夷,与大汉子民无异,上下一心,不复为叛也。而匈奴、鲜卑者,无非实力更强的羌蛮,若以举国之力驯化,未必不可迫使其就范。」

    徐庶听到这里,已被震得说不出话来,姜维这番话,不仅描绘了宏伟的愿景,还有切实可行的方略举措,更有成功施政后的案例,这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并身体力行后方得出的论断,绝非一时兴起的泛泛之谈。

    震惊之余,不由起身,抱拳叹道: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伯约这番依据禀赋、取长补短的高论,可谓道矣……本以为君是一位胸有谋略的统兵之才,不想于为政之道,更是腹有洞天,我实不如也……玄德公遇此良臣,实大汉之幸,孔明得此佳友,真知音之属也!」

    「先生言重了。」姜维见他心驰神游的模样,情知他被说动了。

    他心中时刻记挂着诸葛亮飞鸽传书,嘱托他务必要瓦解徐庶的死志,保全其性命的请求,一连两日的聒噪铺垫,为的就是这图穷匕见的时刻。

    打铁正要趁热。

    姜维霍然起身,目光灼灼,朗声道:

    「诚如先生所言,要达成这般愿景,可谓路漫漫兮其修远。眼下我军面临的第一关,便是击退不臣者匈奴。素闻先生精于北境地理,知晓匈奴民情,姜维斗胆,正要恭请先生参赞军事,共赴戎机,万望先生念着天下苍生,江山社稷,拙谋己身,不吝指教,如此,丞相幸甚,陛下幸甚,苍生幸甚!」

    身为聪明人,徐庶怎么会不知道姜维此来的目的?他更知道,昨夜讲武堂上掷地有声的匹夫之志,不仅是讲给堂下将士听,更是讲给他徐庶听的。

    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