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三国幼麟传 >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下之名望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下之名望

    汉军沿着黄河迤逦南下,不数日抵达合阳县境内,刘备见天色已晚,便命令大军安营扎寨,埋灶做饭。防御事务自有张苞、关兴接下,刘备与诸葛亮围坐帐中,商讨即将到来的针对长安的攻城战事。

    长安之战,堪称北伐收官之战,紧要程度可想而知,故而两人的讨论通宵达旦,犹然未绝。

    东方鱼腹渐白,历经一夜的讨论就要落下帷幕,关兴忽掀开帘帐,请示道:

    「启禀陛下,左近官员父老知晓陛下路径此地,携了米粮赶来劳军,恳请一见。」

    「劳军?」

    刘备戎马多年,走南闯北,深知这个军阀混战时代的一桩特点,即任何一路大军途径一处,当地的乡绅就会象征性得奉上一笔钱粮,作为请求军阀不要掠劫当地的「活命钱」,他约束军纪甚严,且已将关中百姓作为子民对待,丝毫也没有劫掠或者收礼的意思,当下挥了挥手,对诸葛亮道:

    「便辛苦孔明走一趟,告诉他们大军只是途径,朕会约束军纪,不会叨扰宝地,请父老乡亲们宽心,让他们就此散去吧。」

    「臣遵旨。」诸葛亮欠身依言而去。

    刘备打了个哈欠,心道,才一夜未眠,就疲倦困顿,终究是岁月不饶人啊。

    正要合衣歇息片刻,却见诸葛亮匆匆折返,面带神秘的笑容,说道:

    「父老乡亲热情万分,陛下还是亲自去见一见才好。」

    刘备眉头微蹙,颇有些奇怪,心道,这等小事,怎么还要朕亲自出马?

    但架不住诸葛亮不住催促,只得起身,在诸葛亮与关兴的拱卫下快步走到营门。

    但见大营门口,已经是人山人海,好像整个合阳的百姓都放下手中的活计赶到此处,百姓们身着长衫短打,不一而同,粗略一扫,怕不下有三两千人,百姓身后,堆满犒劳用的酒水米肉,一车车、一担担,几乎将道路塞满。

    「这是?」

    刘备惊讶于眼前的景象,打量片刻,见人群前方有一员年约六旬、气度雍容的老者,隐为诸人之首,便上前问道:

    「这位老者,今日聚集百姓在我军营门口,敢问何事?」

    那老者闻言浑身一震,望着刘备气宇非凡,又被诸葛亮与关兴牢牢拱卫在中间,情知正主已然现身,当下颤着声音问道:

    「敢问可是汉皇陛下当面?」

    刘备微微颔首,淡然道:「不错,正是刘备。」

    话音落下,顿时激起百姓的阵阵欢呼。

    「看,果真是陛下来了!」

    「传闻皇叔,哦不,是陛下有高祖之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也只有这般雄主,方能统领强军,战得匈奴不敢抬头!」

    议论声中,那老者翻然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身前,万分激动道:

    「老朽冯翊郡董氏,月前郡中各县的官员、家长得知匈奴南下的消息,皆心急如焚,商量着要发动郡中百姓结寨自保……哪知陛下不顾安危,亲统大军迎战匈奴,今大胜归来,饮马平阳,实救生灵于涂炭,解百姓于倒悬啊……陛下高风亮节,功披荆棘,老朽苟活数十载,历二朝六帝,实闻所未闻也!今郡中官员、乡绅、百姓知王师路经此地,推举老朽为代表,匆匆携了礼物,特来感念陛下恩德之万一!」

    他话甫说完,敲锣打鼓之声旋即响起,数名文士抬着盛满饭食的竹箪,和装满清水的淘壶,齐齐跪于刘备身前。

    刘备见状,电闪疾念,已然了猜到这些人来此的原因。

    原来,冯翊郡紧挨夏阳与龙门口,匈奴若是南下,此处必然首当其冲,

    时汉军出关迎战匈奴,原是为了避免匈奴人威胁到长安攻防战,不想无心插柳,竟救下冯翊郡阖郡上下,也难怪郡中父老感恩戴德至此,硬要行「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之举。

    他本视关中百姓为大汉子民,见状自也欣慰,伸手把住董氏双臂,说道:

    「朕忝为汉室后裔,此皆分内之事,老人家不必客气,快快起来!」

    董氏颤颤巍巍站起身子,指着那数名抬箪捧壶的文士介绍道:

    「陛下飚勇纷纭,电击雷震,勇武仁德,身负天下之望!这几位都是冯翊郡诸县的官长,仰慕陛下久矣,他们原为魏氏所封,今日前来,正要将各县印玺奉于陛下。」

    刘备心头一动,意识到这是各县官长要弃暗投明、正本溯源了。

    时汉军北伐以来,仅占据了各郡郡治及水路要道,对于郡中各县并无攻伐的意思,只等取下长安后,派人逐一接收。

    不想迎战匈奴一举,使得刘备个人声望达到空前巅峰,竟使得各县官长望风披靡,主动相投。

    这还没完,不等他将这几名县官一一扶起,董氏一指身后的百姓,语气更为激动,与有荣焉道:

    「陛下,此些皆我冯翊郡良家子弟,闻陛下欲征讨魏逆,匡扶汉室,皆愿义勇成军,投身麾下,恳请陛下收留!」

    话音落下,数千义勇军不约而同矮下身子,黑压压跪成一片,齐声高呼:

    「恳请陛下收留!」

    这一幕何其壮观,饶是刘备见贯风雨,见状亦不免动容,语带哽咽,团团抱拳道:

    「备何德何能,竟蒙诸位如此爱戴……」

    百姓感恩戴德,热情如火,他本不愿拒绝,但攻打长安,蓄势待发,又不容片刻迟滞,电光火石之间,他已有决断。

    只见刘备衣袂飘飘,走到诸位县官跟前,一一扶起,喟然道:

    「诸位愿意弃暗投明,朕自无限欣慰,但地方事务繁杂,离不开诸位正理平治,这样,朕仍以诸位为各县之官长,托付各位好生治理,待朕攻取长安之后,静候各位前来述职任命,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诸县官见刘备气度雍容,早已心折,又见他言语间有着不容抗拒的威势,纷纷起身,抱拳称善。

    刘备拍了拍诸人肩膀,一一谢过,踱步欲走到义勇军之中,以表谢意。

    关兴见状大骇,深恐有人欲趁机行不轨之事,口称「不可」,匆忙挡在他的身前。

    刘备却正色道:

    「百姓视我如父如君,我自视其为子为民,何惧之有?」

    当下举手将关兴拦住,拔步来到人群正中。

    人群见状,皆为其从容自信之气度所折,群情更为奋涌,更有不少志虑忠纯之人深受震动,楞楞留下眼泪。

    刘备团团行了一礼,双手下压,示意安静,等周遭喧嚣不再,凛然道:

    「关中乃我汉人发源生息之地,备身为汉室后裔,自当奋祖宗余烈,吊民伐罪,征讨不臣,安容异族片刻染指?此皆分内之事,诸位何须萦怀?未曾料今日竟然有幸,得逢义勇忠烈,方知我道不孤也!」

    顿了一顿,他用不容置疑的口吻继续道:

    「诸位英风如在,义薄云天,朕悉知之,只是我军选伍建制,自有规矩,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诸位若真有投军之心,可在各县登记造册,待朕取了长安,诸位可与各县官长共同南下,正是建立功业,共匡社稷,届时田亩爵位,朕自不吝赏赐!愿与诸位一道,讨平天下,共享安泰!」

    这番话说得虽然漂亮,但话中婉拒的意思却是明白不过,登时激得众人再一次大哗。

    有人挠头问道:「陛下是看不上我们么?

    」

    有人红了脸,拍着胸脯起誓:「我等精通弓骑,陛下若不信,恳请一试!」

    更有人忧心忡忡:「他不求我等从军,莫非还有更加过分的要求?」

    关中屡经战乱,董卓、李傕、马超、曹操,哪一任关中旧主不曾有过强征民壮之举?偏偏眼前这位刘备,在众人衷心实意愿意跟随之时,却讲起了什劳子成军的规矩。

    这位出乎意料的刘备,刚刚犁庭扫穴、大破匈奴归来,言行之间却丝毫没有邀功讨赏的意思。

    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差异,在场诸人感激之余,更多的是百思不得其解。

    倏忽之间,董氏抱拳朝天,仰脖高呼:

    「陛下仁德,此乃王道啊!」

    「仁德、王道」二词一出,仿佛一钵醍醐,直往众人头顶上灌去,众人被它灌得如痴如醉,心中的疑虑,却如阳春融雪一般,尽数消去。

    是啊,这关中饱经苦难,各路军阀粉墨登场,暴虐、算计、混乱、霸道轮番上演,独独缺了仁德与王道。

    数十年间,百姓不经仁德,也就忘了王道是何模样,以为天下的乌鸦一般黑,诸侯们都是一个模样。

    但总有人秉持仁义,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也要秉持正道,将这缕光芒洒满天地!

    眼前这位戎甲在身、须发灰白,却将腰背挺得笔直的老者,隐然便是那手持火把之人。

    一晃神的功夫,有人依稀见到这一缕光,虽然微弱,但炯然不息,风吹不灭。他们蓦然发现,心底深处某一丝晦暗却不曾断绝的引线,赫然已被这道光芒照射点亮。

    「老朽活了一辈子,只道王道只存于史书,不想苍天厚待,今日终教我得见,何为仁德,何为王道啊!」

    董氏眼眶通红,早已噙满泪水,对那人执政后的世道忽得心生向往起来。

    ******

    「天气尚寒,诸位且回吧,日后自有相会之期!」

    在众人沉默且崇敬的注视中,刘备拱了拱手,一振衣摆,飘然离去。

    诸葛亮紧随其后,笑容满面。

    「今日之后,陛下仁德之名,必播于雍凉大地,关中民心,已尽在掌握矣……只待长安一下,这关中顷刻间便为我汉室所有……曹丕、司马之流放任异族叩关,犯下滔天大罪,民心尽丧,还能拿什么来争这天下!」

    是日,汉军用过早食,在冯翊郡父老依依惜别下,向南挺进。

    不出诸葛亮所料,在自那一日后,汉军每到一处,便有当地的官员、乡绅、百姓送来犒劳军资,也不乏良家子弟,自发组成义勇军,试图加入刘备麾下。

    刘备出面一一安抚,约定再会之期,并赐下得自匈奴的肉脯、毛皮,以飨父老。

    他弘毅宽厚,礼贤下士,每到一处,那一处的百姓便为他恢弘气度所折,一路走来,名望愈盛,声誉更隆,威势之大,恐光武复生,亦不外如是。

    大军行进不停,历经十日疾行,抵达渭河北岸。

    渭河北岸,刘备征调船只的将令尚未发出,早有百姓自发备好船只,供汉军渡河使用——一如一路行来时所见所遇。

    章武三年四月十二日,汉军完成渡河,长安坚城一角,业已宛然在望。

    免费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