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之所以忽然想起来要修订辽史,除了要收买辽国遗民的民心以及接收辽国的遗产之外,还因为赵桓忽然想起来狗中哈士其的历史书——
哈士其不仅论述了哈士其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影响,还堂而皇之的论证出伏羲是哈士其人,甚至连夏、商、周的创立者以及赢胖子也都是哈士其人……
关键是还有很多沙雕相信这种屁话,抖阴上还有傻逼说高仙芝率十万大军结果**XX帝国血虐。
赵桓觉得既然以后世的网络之发达都能出现这么多没脑子的玩意,没道理辽国的遗民会比后世的沙雕网友们更聪明——
而且趁着现在修辽史,拿到后世就是妥妥的铁证,就算子孙败了家,这本《辽史》也是妥妥的自古以来……
但是对于李纲等朝堂上的大佬们来说,赵桓这种想一出是一出的玩法就很操蛋,因为太掉头发——
官家说要永不加赋,官家说要广建社学,官家说要用“四格八法”来考核官员,官家说要修订《大宋律》,官家说要修长城……
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哪一件是容易的?
就像是永不加赋,看起来只需要一道诏书就解决了,全天下的百姓可以敲锣打鼓齐欢庆,可是实际上呢?原本的赋税收入会不会受到影响?如何保证落实?
还有广建社学——汴京城铺开的速度自然是最快的,可是其他地方总要一个一个来吧?推而广之,十几个路的地盘,哪个能多建哪个能少建?先生从哪儿来?先生的待遇该怎么算?
就连官家登基之初就提出来的四格八法考核法,同样也没有那么容易就能落实好吗?从开始折腾到现在也有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连汴京城的官员都没考核明白呢,还指望考核全天下的官员?
就像吏部扛把子李若冰说的那样儿,真要是严格按照四格八法来考核,整个朝堂上都得宰个七七八八,弄个万人坑倒是差不多够用了,可是空出来的官位又上哪儿找合适的人来顶上?
现在官家又说要修《辽史》……
关键是官家不仅仅只是要修订《辽史》,还要求在《辽史》之中突出辽国是怎么来的?辽国又是怎么跟大宋亲如兄弟的?辽国又是怎么没的?
李纲很想说辽国怎么来的不知道,但是辽国跟大宋亲如兄弟是因为你祖宗不给力,辽国怎么没的是因为你爹玩海上之盟,不光把辽国弄没了,还差点儿把大宋也弄没了。
但是李纲不敢说。
要是赵吉翔敢像赵桓这么能折腾,李纲觉得自己不把赵吉翔喷出屎来就算他拉得干净,可是换成了赵桓这么折腾,李纲觉得还是闭嘴为妙。
既然官家愿意修辽史,那就召集人手修订辽史好了,只求官家别再折腾其他的幺蛾子就好。
然而理想很丰满,丰满的就跟杨玉环一样。现实却很骨感,骨感得比维拉莉勒维提娜还要硌人。
身为一个不折腾不舒服斯基综合症晚期的患者,赵桓的思维发散能力是极为惊人的。
通过萧德等辽国遗民的反应决定要修辽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赵桓又通过他们要求正常交纳赋税的举动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儿——
老百姓能不能交得起赋税,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收入能否支撑得起一家人的生活之外还有富裕。
能吃饱喝足之外还有闲钱,那老百姓自然也无所谓交不交赋税。如果连饭都吃不起了还要交赋税,那不是逼着老百姓造反是什么?
别看以萧德为首的那些辽国遗民们现在叫得欢,可那是在完全免除他们的赋税,而且这些人的收入并不是太低的前提下。
如果这些人都穷的揭不开锅,还要让他们按人头交纳赋税,你看看他们会怎么选择?螨清三百年里不断有人反清复明,除了建奴不把老百姓当人之外,跟庸政玩摊丁入亩的关系也很大!
所以,赵桓决定提高天下百姓的收入。
想要提高天下百姓的收入,除了暗戳戳的推动工业化进程之外,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也莫过于提高粮食的产量。
当然,像土豆和玉米之类的高产作物暂时是不用想了。
赵吉翔那个沙雕把木兰舟等等海船全都付之一炬,想要重建海军,尤其是能够远航美洲的海军,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天两天。
但是没有土豆和玉米,并不代表没办法提高粮食的产量——
《管子·轻重甲》记载了春秋时期的稻谷产量:平均亩产53公斤。
嵇康的《养生论》则记载了魏晋时期的产量,约合每亩90公斤。
而最近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闵宗殿先生发表论文《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则推算出唐朝时期太湖流域的亩产约合138公斤,宋朝则为255公斤,明朝亩产为333公斤,螨清时期约合278公斤。
嗯,袁圣搞出来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是一千公斤,除了养活了种花家十几亿的小兔子之外,顺便还喂饱了一大票狗屁不通的滚着叽歪患者。
赵桓自然没有袁圣那么厉害,就算赵桓再怎么膨胀,也不会膨胀到自以为可以超越袁圣。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好啊——摸着石头过河!
在发展全面火力覆盖的同时研究如何精确打击是摸着毛熊和鹰酱过河,提前上千年就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自然就是摸着袁圣过河——
尽管赵桓不太懂这玩意,上辈子在皇家学院时也没太关注过,但是凭借着上上辈子混论坛的经验,赵桓好歹也知道点儿大概。
论坛上不是说了么,杂交出来的水稻其实就像混血出来的婴儿——混血婴儿漂亮,杂交水稻的产量高。
就像是倭奴,倭女漂洋过海来借种的行为不就是杂交?
不行,不能让他们借种,不能让她们把大宋的优良基因带回倭国,应该把来度种的日本娘们儿都扣下,发给大宋的百姓当小妾。
扯远了,不能光琢磨倭国那些杂种,正事儿还是得研究杂交水稻。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赵桓知道那么点儿大概,但是是杂交水稻这玩意也不是说弄就能弄出来的,除了要选种育种之外,还得想办法铺开。
而且就算成功铺开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米价狂跌——无论米贱米贵,其实最后都特么伤农。
当然,当皇帝就得当的舒服,不能什么事儿都自己干。诸子百家里不是还有个农家么?
“所以,农家传人到底在哪儿?”
阅读网址: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