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

第三百三十三章 医药领域现状

    1879年10月底,汉国本土,随着长安(科尔多瓦)被确立为新都和未来一段长久和平期的到来,长安城周边地区涌入的华人家庭越来越多。

    天子脚下、汉国四方腹心之地即代表着权力的中心,也代表着无限的机遇与商机。

    长安城内,阿根廷人留下来的一条破旧的街道上,一家又一家临街的店面被从外地而来的华商买入,稍做改动与装点,那些西式房屋门前,很快摆满了各式商品。

    冯郎中开的药馆周围,十七家空着的店面,在一个月时间内,全部被其他华商买完,就在斜对面和街道中间的几处位置,先后有三家中医诊所开店营业。

    京城是首善之地,官员、富贵商人汇聚,庞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郎中、药铺提供医药方面的服务与救治。

    立国维新之初,汉国本土在医疗方面,主要借助从大陆、南洋等地迁移而来的华人郎中提供保障,医生郎中在南美汉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业,新移民在海上航行的疾病防治和本土的治病救人都缺少不了医生郎中的存在,医者,无论是中医郎中还是西方医生,都在汉国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移民选择和新移民入籍落户等方面,中医郎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待,比如设立在大陆沿海地区的移民接收点,优先输送具有医疗经验的郎中乘船离开,他们乘坐的商船卫生环境更好更宽敞,到了南美以后,两年的移民适应期缩短为半年时间,同时,当他们在本土设立医馆、诊所期间,政府会以低价向他们出售临街店铺和房屋,以保证药铺能及早进行正常营业。

    商业方面,和医药领域密切相关的药材商人同样得到免除部分税收的照顾,因为中医用到的很多药材原产地在大陆地区,引进的药草植物在南美本土的适应性种植依旧处于推广实验阶段,远远不能满足本土的医疗需求,而且另一方面,因为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差异,生长于大陆北方地区的很多草药品种,无法适应南美本土的环境,本土方面的此类药材消耗完以后,都是通长途海上运输,将从大陆收购的草药运输到本土,以缓解本土市场供应不足的现状。

    中医在本土的发展因为受到专业郎中缺少以及部分药材成本高昂的不利影响,一直没能迅速发展起来,而作为与中医并列的西医,受益于生物、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的进步,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展。

    海外华人移民的持续性输入,本土新生婴儿潮的爆发,使得对医疗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871年到1878年间,汉国政府向欧洲派遣的3278名留学生中,医学生的数量为260人,1878年以后,汉国政府加大对医疗领域的重视和扶持程度,在对外官派留学生方面,逐步扩大留学生总量以及医学留学生规模,预计1880年官派留学生数量提高到1000人,医药专业的留学生人数增加至114人,

    1881年计划派遣留学生1200人,医药专业留学生127人。

    除去派遣对外留学生,在本土医药建设方面,李明远亲自下达行政命令,一视同仁发展中药、西药产业,给予本土地区,特别是新合并的阿根廷、乌拉圭两地的白人医生与华人郎中同等地位,鼓励华人家庭就近到西医诊所看病抓药。同时,决定留在汉国本土、接受政府统治的阿根廷白人,也可以到中医药馆接受治疗。

    西医发展方面,专业类的医学书籍,一部分依靠精通外语的第一二批次医学专业毕业的留学生翻译整理,另一部分是依靠教会医院的白人医生们翻译得来的。

    西方教会在南美汉国、中原大陆设立教会医院、传播西方医学知识固然有治病救人的信仰成分,但是他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借助教会医院对病人的救助,传播西方宗教和为西方商品进入中国,打开市场。

    教会医院和西方医学书籍的传入,有明显的功利因素,不过本着去其糙粕,取其精化的指导,李明远没有将教会医院当做洪水猛兽,担心汉国百姓轻而易举的就被教会医院影响和同化,而刻意拒绝引入,相反的是,只要教会医院本本分分的治病救人,多接收华人学徒和多多翻译医学书籍,李明远对他们的传教行为也不会太过干涉,毕竟中国自春秋战国起,已经形成独特的东方文明体系,很难被西方宗教文化影响而丧失独立性、自主性。

    汉国本土统治区域内,大致统计得出的数据显示,公立的西医院有28所,私立医院有80所!私立西医诊所有300多所,总共400余家西方医院、诊所中,大约300家是汉国军队占领之前,由当地白人设立,一直存在到现在,剩下近100所医院里,汉国政府陆陆续续主导建立了约40家,外来西方教会建立了大约50多家。

    从数量上来看,400余家西式医院、诊所倒是不少,但是因为每家医院和诊所的规模都很小,比如正规一些的医院,懂得医术的医生不过三四个人,而小诊所,普遍只有一名懂得日常发烧、感冒治疗的半吊子医生。

    和这些同行相比,动辄有几年、几十年从医治病经验的中医郎中,在目前的医药领域,更受华人家庭的信赖,比如冯郎中开设的药馆,每天早晨,天还没有完全放亮,门外就已经站了好几个等待看病的华人。

    从早上一直忙碌到晚上,送走最后一个来看病的华人,冯郎中把从老家带来的当归、枸杞、大黄、黄芪等药材拿到药材馆前,分门别类的放置在小柜子里面。

    “当家的,门外来了个商人模样的年轻人,看着面熟,好像是经常在街上几家药铺门前转悠的那个人。”

    妇人挺着刚刚显怀的肚子,缓缓来到丈夫身边道。

    “是黄掌柜,应该是和我谈药材生意的。”

    冯郎中放下手中的药材,转身扶着妻子坐下,叮嘱道“外面的事情我一个人忙的过来,你又怀了身孕,身子不方便,安心在后院养胎即可,不要轻易到外面去。”

    “大宝有些调皮,刚刚跑到临街的药馆门口去了,我跟着来到门口,才看到黄掌柜站在门外张望,所以把他迎到药馆里坐下,然后到后院告诉你一声。”

    “大宝一岁多了,越来越淘气捣蛋了。”

    冯郎中哭笑一声道“让夫人多费心了,今天晚上找人在后院走道上装一扇木门,也省得大宝来回乱跑,扰了夫人养胎休息。”

    “不打紧,听说南洋那边的远洋船队恢复了通航,弟弟和两个妹妹应该跟着爹坐上了船,再过一两个月,他们到了本土,有他们帮着当家的打理药馆生意,你就不用像现在这么忙了。”

    “岳父、二弟和三妹、五妹过来后,我们一家团聚,有人帮你带着大宝,二弟再跟着我给病人看病,咱们一家也算在南美扎下根了。”

    “二弟、三妹年龄不小,正好他们来了以后,我注意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家,及早把他们的亲事定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