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下辖八县,分别为:南皮、东光、重合、高城、阳信、修县、浮阳、章武。
渤海郡郡治为南皮城。南皮城也是渤海郡的大城,加上是袁绍前期的大本营,所以袁绍在城防的修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谁知现在竟然成为了自己的阻碍。
公孙范身为公孙瓒的从弟,自幼便跟随公孙瓒讨伐异族乌丸,战功赫赫,武艺熟练,精通兵法,绝不容小觑。
公孙范听说袁绍派了八千人马来攻打他,迅速派斥候查探郭嘉大军的情况。
当他听说领军之人名为郭嘉的时候,直接聚拢驻防各县的兵马,将一万大军悉数集结于南皮。
他曾听兄长公孙瓒和刘备说过郭嘉此人的谋略,杀将一计,带给联军多少损失。虽然只有这一计,但是也足以显现出此人的智谋不凡,他决定小心为上。(助审配和定统一河北大策的事情,没有被外传很正常,大方针本就是保密的。)
郭嘉其实本来对公孙范不是很在意,毕竟公孙范在历史上不是很出名,但当他听说公孙范直接将一万大军全部集结在南皮的时候,郭嘉知道了他决不能大意。
袁绍和公孙瓒在磐河对峙,那么公孙范的存在就相当于后院起火,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掉这个问题,很容易造成前线的军心动荡。
公孙范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坚守,守到袁绍在前线败北为止。
郭嘉一路上派出多路人马去各县招安,不得不说袁绍的名望还是很管用的,各地的大族纷纷表示支持袁绍,并且暂时挪出各家私兵驻守城池,郭嘉也省得派兵留守。
过了几日,大军行至南皮,郭嘉却并没有让麾下人马包围南皮城。
八千人包围拥有一万守军的城池,这可不是游戏,一旦公孙范出城袭击包围四门的士兵,郭嘉的部队很难挡住。所以郭嘉决定就在北门安营扎寨。
北门外都是平地,附近也有水源,适合大军驻扎。
其实郭嘉心里还是很紧张的,第一次独自带领大军,能不紧张吗?
休息了一夜之后,郭嘉领着典韦等人,带着六千人马来到南皮城北门,留下两千人驻守大营。
郭嘉想了想,派典韦上前叫阵,激公孙范出城一战。
而且郭嘉特意提前教了典韦不少极其难听的脏话,要是公孙范不出来,就往死里骂。
不过公孙范倒是大大方方出来迎战了。
郭嘉大致算了算,也是六千人马。不过,郭嘉却盯着那一支两百人的骑兵猛看。
白马,白袍。
莫非是白马义从?
公孙范见到郭嘉如此年轻,笑道“袁绍老贼也是无人可派了,竟然派了个孺子来攻打我,真是笑话”
郭嘉冷冷一笑,小样,和哥比嘴炮?
“是啊,郭某在我主麾下最为无能。无能之人,对付如将军这般更为无能之人。”
公孙范倒是充分体现出与自身年龄不相符的稳重“逞口舌之力罢了。可敢与我斗兵!”
“双方派出两百骑兵及一员将领,兵临城下,执一旗,夺旗者,胜!尔可敢战之!”
公孙范瞥了一眼一旁的两百白马义从,心想,如果郭嘉答应,那他必胜,可借此大振军心,固守南皮城。只要他拖住了这支兵马,兄长击败袁绍的概率就越大。
郭嘉明白公孙范的想法,挟大胜之余威固守城池,如同张辽八百破十万一样的想法。
白马义从吗,有点麻烦。
史料记载,白马义从原指跟随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瓒在与匈奴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不过嘛,白马义从是轻骑,而且准确来说,应该是弓骑,用来斗兵反而有些小问题。
而且,一员将领,哼哼,古之恶来够不够格?
你说典韦没脑子?
徒有蛮力不会武艺技巧的的确是莽夫,但是典韦显然不是。
为什么古人很少用戟,因为这种兵器太难用了,既要有力量,又要会技巧,二者合一,才能发挥戟的用处,典韦的双铁戟就更需要技巧了。
而且这些猛将对战场往往有一种特殊的直觉,这种直觉往往能让他们打破敌军。
(后世那些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老兵都说过的确有这种直觉)
不过,白马义从毕竟是精锐,那么。。。有了。
“典大哥,附耳过来,你这样这样,用这个办法,打破敌军,然后你再这也这样。”
典韦起初听得一脸懵逼,随后看了郭嘉一眼,目光中尽是震惊,郭嘉迎着他的目光,点了点头,典韦便抱拳道“末将领命!”
虽然郭嘉的方法有些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是对于典韦来说,他只要信任自己的先生,充分完成先生的任务就行。
同样郭嘉也是如此,他可以完全信任典韦,因为典韦会完美执行自己的安排,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折扣。
典韦选了两百骑兵跟随自己出战,其中还有九名是当初关在一起的死囚。
而白马义从无声无息,默默走到两军阵前。
郭嘉暗暗赞了一声,不愧是天下强军白马义从,这份沉着与冷静,还有这纪律性,不过郭某人偏要击败你。
“兄弟们,人人都说他白马义从厉害,我典韦偏不信这个邪,你们说说,你们信不信?”
“不信!”
“不信!”
“不信!”
郭嘉点了点头,军心可用。
郭嘉带兵,往往都会让士兵实行一日三餐的制度,这种制度与众诸侯一日两餐的制度截然相反,毕竟消耗会多上不少。不过也获得士兵的感激,在他们看来郭嘉这是体恤士兵的表现。
好吧,其实郭嘉的主要原因是,自己不一日三餐就难受,又不好意思单独开小灶,想了想反正袁绍家大业大,粮草充足,索性让士兵们都一日三餐,还能振奋军心。再说了,吃得饱,总归干活利索不是,粮草又不是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