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过先汪,又带着小伙伴们观看了历代要人来此祭奠凭吊的石碑,以及乡民们刻下的保护墓地和山林的乡约民规,掌握到先市酱园厂经营不善的信息后,周至便带着小伙伴们坐车往回走,在安乐山脚下下了车,大家开始爬山。阑
夹川属于丘陵地貌,只有城西十里处有一座较高的山,古代叫做安乐山,少岷山,又因为其形如笔架,还被称作笔架山。
夹川人最喜欢的玩法,就是在春日时节呼朋唤友,从县城出发,步行五里抵达安乐山小学,然后从输气站边上深塘堤坝穿过去走上乡村土路,再步行五里抵达山脚,一路上山又是五里,经过九道拐,卡儿石,撑腰石,九连洞,穿风洞,绕过主峰的仙人石,便能抵达望乡台,看到天符树。
这周围的景点就多了,游赏完毕,在古庙云台寺吃顿斋饭,或者在望乡台摆开自带的冷餐,吃饱喝足后在沿着一路的摩崖石刻下山,在山下延真关遗址上方的一碗水用山泉补充满自己的水壶,然后沿着乡间石板路一路下到洪水河边,在左右两边遍野金黄的油菜花里一路走回夹川城。
来回三十里的春游,路程还不短,一般家庭需要一早出发,傍晚才回得来。
山上很多地方颇为险要,政府现在还没啥钱,没法修,基本保留着原汁原味,在周至眼中,处处透着天然可爱。
九道拐是第一处险要,这里的山路狭窄陡峭,来回划了几个之字形,道路一共转向了九次,因而得名。
从下往上看,小伙伴们每隔两个就掉了个方向,那情形也蛮有趣。阑
九道拐顶部就是卡儿石,两块巨石一左一右堵住去路,中间有条石缝,石缝上有几个石梯,稍微胖大一些的人都很难过去,方文玉和杨和先上去了,就在石头顶上坐着朝上拉小伙伴们。
江舒意和杨和还是第一次爬这山,充满了新奇。
在往前走道路就变得越发狭窄,最险要的一处是类似华山“鲤鱼背”的一处山嵴,两边都是陡崖,中间小路仅仅可以站立,因此被叫做“窄脚板”。
男生胆子大,还有梁红胆子也大,现在都站在小路外围的山崖边,用接力牵手的方式,带着女生们小心翼翼地过去。
这段路是绕过安乐山第一座小笔峰,经过这里就是一段好走的平路了,而第二座主峰则是笔架的中锋,形状如同一个大仙,倚靠着山壁端坐,就连在夹川县城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这里叫做“仙人石”。
从仙人石下看县城也很清楚,红水河蜿蜿蜒蜒从安乐山下流过,流经一片丘陵之后在马街入江,两河相夹处,就是夹川县城。阑
主峰上还有一处小洞,这个洞神奇地洞穿了主峰的东西两面,处了正午的短暂时分,总会因为山麓两侧的温差导致空气流动,长时间保持着凉风习习,因此被称作“穿风洞”。
穿风洞里也能挤下十来个人,还可以看到安乐山的岩层结构,丹霞地貌中夹着沉积的小卵石和小螺壳化石,不过小螺壳都被人抠走把玩了。
爬上穿风洞就可以看见安乐山下,有一块田,如同一只巨人的大脚印,那是仙人留下的遗迹。
大家在穿风洞吹了一会凉风,感觉凉爽之后才摸回主路上来,朝着第三峰进发。
这里要经过撑腰石,就是其实就是一道石缝,石缝里边密密麻麻支满了木棍,按照夹川习俗,是在这里撑过木棍儿之后,全家人今年都不会腰痛。
走到这里人文风景开始多了起来,首先就是一处洞穴,九连洞。
这个洞很“扁”,就是空间巨大但是高度很低,得跪着才能爬进去,里边有一块像一张床一样大的石头,周围还有一些大小的石块。阑
据说当年这里有一位仙人修道,石床和石块都是他当年的物品所化。
女孩子们也架不住好奇,钻进去爬了一圈。
等到她们从洞中出来,周至就开始讲关于这座山的故事。
“刚刚我们造访过先汪,当年他留有一首《题安乐山》,诗曰:
碧峰横倚白云端,隋代真人化迹残。
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
一身回首天边立,万壑皆从脚下看。阑
莫道烟霄无路上,但存仙骨到非难。”
“这首诗说的是我们夹川出过的一位神仙,叫做刘珍。”
“根据历史记载,刘珍,字善庆,绵竹或什邡人。开皇时期,也就是隋文帝时期,居住在安乐山里,有一天取自己的丹经钟磐,封在石室当中,说道:‘后六十年当有圣君取之’。说完于四月望日,飞升成仙了。”
“飞升之后还没有忘记家乡,当日降于隋文帝殿,历史记载是‘帝惊讶,骇叹异事,骑驰合江县问实’,本县县令接到皇帝诏书吓了一大跳,于是将刘珍的事迹‘抄录以闻’。而皇帝知道后,令主省库钱,于红寿年间,在安乐山建起了上中下三观。现在只剩下上观,后来演变成了山上的云台寺。”
“然后时间转眼就过了一个甲子,天下也换了主人。到了唐高宗的时候,皇帝听说这件事儿,便遣使者来夹川寻找,果然在白鹿洞里发现了刘珍留下的丹经钟磐,使者将之进献给皇帝之后,唐高宗诏即山建观,御题匾曰:‘延真’,这就是笔架山下延真观遗址的由来。”
江舒意有些疑惑:“真有这样的事情啊?”
“还是附会居多吧?”周至笑道:“我也吃不准,但是唐人的笔记里边的确是有这样的记载的。而由此引发的山上的神迹,也是很多的。”阑
“除了古人笔记,还有地方野史传说,那就更有意思了。”
“肘子你快给我们讲讲。”
“这刘珍的故事还有好些个版本,夹川的传说好多也跟他有关,故事大致就是刘珍是隋朝人,最早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郎,家住夹川县先市识字场的岩上。
刘珍早年父亲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一人。刘珍就在先市上的一家私塾教书,每天早晨和傍晚出门打柴,母子相依为命。
闲暇无事,刘珍总要到红水河边或大桥溪口耍。在那里,他碰到一个身材矮小,胡须全白的道人。刘珍请他到书馆闲坐,二人谈诗论画,弹琴下棋。
那道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什么都知道,和一般的乡下老人大为不同,两人因此就成了朋友。
有一天,刘珍问他:‘道长和我相识很久,还不知道尊姓大名,住在哪里?’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