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78章 加高兴安岭,填平两湾,用叶尼塞河注水,大明基建遥遥领先

第378章 加高兴安岭,填平两湾,用叶尼塞河注水,大明基建遥遥领先

    景泰五十七年,正月,国庆。

    朱见淇在东宫里发怒:“老爷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封禅华夏英灵,四千多位呀,要花多少钱啊!”

    “祭祀英灵,是不是需要人守墓,从其后人当中挑一支当守墓人,未来就要养着一个大家族。”

    “这不是养着一年两年,而是世代养着。”

    “四千多位,就是四千多个大家族!”

    “中枢负担会多大呀!”

    “年年祭祀,年年花钱。”

    “现在财政收支宽裕,倒也不差这点小钱,以后呢?总有个困难时候,这笔钱成了固定支出了。”

    “去年为昆仑封禅,修了一条铁路,造价几个亿!”

    “我代父封禅,一路行程花了两千多万呀!”

    “这本是不该花的钱。”

    朱见淇火大:“我回来跟老爷子说,老爷子反而骂我小家子气,他不当家,不知道财政艰难。”

    太子妃杨氏安慰道:“老爷子开心,又是为大明好的事,也不算是乱花钱。”

    “怎么不算?”

    “祭奠英灵,在一处祭奠就够了,搞得四处祭奠,以后都要花维护费用的。”

    朱见淇火大:“今年老爷子还要大肆册封勋贵,我在养心殿劝了几句,他说我赏罚不公,让我滚出去。”

    “我这家当的,早朝上被臣子骂,回宫里还被爹骂,我这太子当得里外不是人。”

    杨氏让人过来扇扇子,给太子爷降降火。

    虽是冬天,殿里烧着地龙,四季如春。

    “就依着老爷子便是。”杨氏安慰他。

    朱见淇把火撒她头上:“你倒是什么都依他,难怪他最疼爱你,宴会上总夸赞你这儿媳有大诗才,又贤惠又孝顺,反倒我,里外不是人,我当的是大明的家,什么都依他,那天下百姓还过不过了?”

    “太子爷在陛下那受了气,拿臣妾一個妇道人家撒什么气呀?既然太子不喜欢臣妾吟诗作对,以后臣妾便不碰这些文雅之物了,干脆剪了指甲,去干粗活去。”

    杨氏可不惯着他。

    她虽是太子妃,但六宫事务都是她在管的,皇帝喜欢她,天下人都知道。

    她虽没有文治武功,但女子中诗才第一,在民间有超级多的拥趸。

    她的影响力,真的比太子还大。

    朱见淇才不肯低头呢,闷声道:“作诗要是能治国的话,我也去作诗,还治什么国啊。”

    他今天实在生气。

    早朝后,被他爹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让他在门口跪了一个小时,才把他赶回东宫。

    要不是他儿子去求情,估计老爷子还不松口。

    全家就他不受待见,皇帝喜欢儿媳妇,喜欢孙子们,就讨厌他这个亲儿子,好像他是捡来的。

    他总在想,我要不是长子,也出去继藩该多好,总不用在家看他爹脸色活着。

    杨氏气呼呼地又回来了:“臣妾也不跟您置气,也不住在东宫受你这闲气了,我去万寿宫跟我儿子住去。”

    杨氏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都出嫁了。

    儿子朱佑榶住在万寿宫。

    见杨氏真的要走,朱见淇慌了,不说他爹会不会骂他,这事磕碜啊,大过年的,又国庆,双节过着,太子妃回家了,传出去多难看。

    “夫人,夫人。”

    朱见淇赶紧说两句软话:“我这不被老爷子气糊涂了嘛。”

    他这副皇帝干的,在前朝没那么大公信力,在后宫里受他爹气,回来骂媳妇两句,媳妇也跟他不对付,实在太窝囊。

    被哄了两句,杨氏脸上露出些许笑容:“你呀,就跟老爷子顶牛,你能顶过老爷子吗?顺着点老爷子心意,把他老人家伺候舒坦了,比什么都重要。”

    “不是顶,这件事就不该这么办嘛。”

    “老爷子是今天想这一出,明天想那一出,处处都得花钱。”

    “大明看似繁花似锦,遍地是机遇,遍地是金银,可不未雨绸缪,这盛世怕是传不到我手上,就会崩溃。”

    朱见淇苦笑:“还有你儿子,那个更不着调。”

    “老爷子不是说,春节、国庆、元旦要大办嘛。”

    “那小子就跟老爷子说,办一场华夏大联欢会,遴选民间最优秀的戏班子、相声小品大师、歌舞表演等文艺节目,搬到联欢会上去。”

    “在大明和各大藩国,同一天,联合办,普天同庆,各省都办,然后联欢会挨市搞巡演。”

    “你说说,这钱够他花的吗?”

    “我看呀,他就是想看戏,有他这么不靠谱的吗?办这样一场联欢会得花多少钱?”

    杨氏狂翻白眼,太子爷算是钻钱眼里了。

    难怪老皇帝瞧不上他,咱能赚钱,也得会花钱,攒钱是攒不富的。

    儿子就和他不一样。

    儿子是个会花钱的,但赚钱能力好像不咋地,好在老爷子攒下的家底儿够厚,呃,也许够儿子败家吧……

    “等他继位后,我看这大明的家,迟早被他败光了。”

    朱见淇生气:“夫人,伱是不是和我一样的看法?”

    因为这事,他爹又骂他了。

    他爹是支持大孙子的,只要花钱为大明办事,这钱就不亏。

    他很想得到老婆的支持,也好压制那小子。

    那小子现在了不得了,连他爹都敢无视了,就不该让他出宫去住,还有他那个媳妇,更是个不安分的。

    老皇帝都拿她没办法,疼爱得都不想见她。

    “臣妾觉得吧,这也不是坏事……”

    朱见淇的脸直接就黑了,直接往外走,我想把脑袋扎进雪里,冷静冷静。

    但前朝是比较支持太子的。

    都觉得皇帝过于铺张浪费了。

    其实皇帝对自己倒并不大手大脚的,皇帝在六十岁之后,就不食寒物了,包括冰块,所以宫中也不再花钱储备冰块。

    这笔钱,皇帝拿出来用作地震赈灾款。

    皇帝吃东西,也是能省则省,一般都用于养济院,养济孤儿。

    刚出门,就看见谢迁急匆匆过来:“太子,您快去劝劝陛下吧,陛下又异想天开了。”

    “什么?”朱见淇激灵一下,他爹不会要斥巨资办什么联欢会吧?

    “不是联欢会的事,黑龙江布政使进言,根据地理学家预测,东北气温比同纬度气温低十几度。”

    “原因是大小兴安岭无法阻挡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导致东北亚气温很低。”

    “皇帝这一听,就想着加高东北兴安岭的高度。”

    没等谢迁说完。

    朱见淇脑袋嗡嗡响:“这得花多少钱啊?”

    “计划是一百亿。”

    朱见淇捂着心脏:“宣太医吧,我要死在这了。”

    “太子呀,大过年的,别说这不吉利话呀。”

    “您要是倒下,就没人劝谏陛下了。”

    谢迁苦笑:“这不是钱的事,陛下现在想一出是一出,那中华江建设成功,毁了乌斯贜的自然环境,又导致印度北部干旱无比,改变了气候,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微臣最担心的是,挡住了寒流,东北亚不冷了,突厥、鞑靼、捕鱼儿海三个省,容易被彻底冰封啊。”

    朱见淇苦笑:“我爹是一天不折腾就难受啊,你说咋这么让人不省心呢。”

    俩人快步走到养心殿。

    听到皇帝和朱佑榶这对爷孙兴致勃勃的谈论,朱见淇整颗心坠入深渊。

    完了,他爹被说动不可怕,他儿子被说动了才最可怕。

    他今年五十岁了,没准走在他爹前面。

    到时候他儿子继位,肯定会走他爷爷的路线,大明能有好?

    他那儿子多不靠谱,他最清楚了,估计就老爷子被他蒙在鼓里呢。

    之前他说太孙不靠谱,还被老爷子一顿训斥,说他懂个屁,让他抓紧滚。

    “太子,来,看看这道密奏。”朱祁钰心情不错。

    朱见淇表示不想看。

    他儿子朱佑榶兴致勃勃给他讲述,但他的语言中,又多了一条,把渤海湾和朝鲜湾填充,填出来两个省。

    再把库页岛、北海道、倭国三岛全部连上。

    琼州府也必须连上。

    还要在炎海多多建岛,用岛礁和婆罗洲彻底连接起来,这样大明也就变成了一个大整体。

    加高兴安岭,直接好处就是东北亚温度提升,本就富饶,会变得更加富饶、宜居,会增加无数农田。

    坏处就是,突厥、鞑靼、捕鱼儿海,甚至蒙古四省,都可能受到寒流二次侵袭,变得巨冷无比。

    但这些地区,本就没什么价值。

    放弃也就放弃了。

    按照朱佑榶的计划书,预计投资280亿,计划建设100年,先提高东北温度。

    把黑吉辽朝倭变成富饶的宜居地,因为丢掉了突厥、鞑靼两个边疆省,填充渤海湾、朝鲜湾,就能增加两个富饶省份。

    等到以后技术成熟,再在边疆四省里找一座绵延的高山,进行加高,创造出第二个东北来。

    如果用富饶的温带省份,换取寒冷的边疆四省,预计能多养5亿人口,是划算的。

    加高兴安岭之后,会提升河北、河南、朝鲜的温度,造成恶劣的环境影响。

    弊端确实有。

    大明地理学家,对同纬度所有城市,进行了温度考察,发现只有大明东北温度最低。

    因为西伯利亚是一片平原,来自北极的寒流,能够随意侵袭这片大陆。

    需要一座高山,挡住寒流。

    至于填充的沙土,去哪里找,西北的沙漠多的是。

    大明混凝土技术非常成熟了,楼房已经能建造11层楼的了,只是没有电梯,有手动扶梯。

    景泰五十五年,诞生了大明第一居民楼,11层高楼。

    大明最高建筑,是琼州灯塔,塔高109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灯塔。

    有技术,也有能力。

    中华江尚且能建设成功,加高兴安岭,填充渤海湾、朝鲜湾,有什么难的?

    “陛下,您这是征询儿臣的意见,还是?”

    朱见淇话没说完。

    奏疏就被老皇帝抢走了:“跟你说话磨磨唧唧的,甚是不爽快,太孙,你跟他说。”

    朱佑榶跟他爹说皇帝的意思,他吐沫星子乱喷,比老皇帝还兴奋呢。

    朱见淇知道要坏。

    “谢迁,不用朝廷的钱,钱朕出还不行吗?”朱祁钰跃跃欲试。

    填出来两个富裕省份,足够抵消北方四省的损失了。

    其实,这四个省,只是战略纵深而已。

    四个省总人口,还没超过一百万呢。

    再说了,可以不止加高兴安岭,还能加高北面的山脉,最好制造出一个乌斯贜来。

    “陛下,这不是钱的事呀。”

    谢迁有些无语:“中枢正在释奴,您忽然又要上马大工程,需要多少奴隶?”

    “您计划是一百年,这中间会有多少变数啊?”

    “其实东北现在也挺好的。”

    朱祁钰不开心了:“以前大明没这个能力,朕也不勉强。现在高楼大厦都能盖,填海造陆有什么难的?”

    “加高一些山脉,能让东北变成和河南一样的气候,若加高捕鱼儿海北面的山峦,说不定蒙古也成了富庶省份呢。”

    “你们就一群死脑筋呢!”

    “就喜欢躺在功劳簿上享受,就没有想做栽树的前人吗?”

    “朕想为大明栽树,你们百般阻拦,都说了,钱不用你们出,朕自己出。”

    “几百亿而已。”

    谢迁没听到前面的话,听到后面那句话了。

    几百亿而已?

    皇帝有多少钱?

    没人知道皇帝有多少钱,不是说皇帝在各行各业投资巨多,所以没人知道皇帝有多少钱。

    而是,皇帝参与在美洲开采金银矿,非常多。

    中枢密议过,皇帝手上的黄金,估计超过700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皇帝。

    反正有人说,紫禁城地下埋的都是钱。

    这倒是真的。

    内阁也收到风声了,皇帝的养心殿底下,有一个巨大的藏宝库,里面装着数不完的金银财宝。

    不,银子都不配藏在这里。

    藏的都是顶级珍宝。

    这还没算字画古董等宝物,那些放在两个博物馆了,那也都是皇帝私人物品,都是姓朱的。

    朱见淇也被震住了,他爹到底有多少钱,他也不知道。

    反正他知道,皇帝是一把一把真金白银地往各行各业砸钱,丝毫不见皇帝穷。

    朱佑榶蠕了蠕唇,爷爷这么有钱,传到他手上的时候,安静的当一个败家子好不好呢?

    “咳咳。”

    朱祁钰发现财富外露了:“诸卿,朕的意思是该修。”

    “陛下,您确定280亿,全由您出吗?”李东阳小声问。

    “胡说什么呢,朕哪来那么多钱呀。”

    可养心殿的人都不信。

    “别说钱的事了,这是为百姓着想的大事,钱不钱的,多俗啊。”朱祁钰岔开话题。

    “陛下,乌斯贜环境专项治理,还缺两千万,要不内帑出喽?”刘健腆着个大脸说。

    “你要是不能干,就让李东阳接班。”朱祁钰变脸了,这钱都说好了国库出,凭啥内帑出。

    “陛下,您看您说的,微臣上来,也没钱呀。”李东阳坏笑。

    朱祁钰脸直接就黑了:“太子,把他们拉出去,朕不想看到他们。”

    “陛下,一千万,就一千万。”

    刘健嘿嘿笑道:“您出了这钱,联欢会的事,微臣帮您想办法。”

    “滚蛋,联欢会是太孙的事,你让太孙掏钱。”朱祁钰才不傻呢,这次钱掏了,下次内阁还找他,皇帝可不当这个冤大头。

    刘健不怀好意地看向太孙。

    朱佑榶可不敢和皇爷爷站在对立面上,他还想继承万贯家财呢。

    最后好说歹说,皇帝从内帑掏了二百万,才打发走他们。

    “皇爷爷,您跟孙儿说个实话,咱家到底有多少钱?”朱佑榶有点小激动,当败家子的好日子要来了。

    “有个屁钱,朝廷是这要钱那要钱,民间发展也要钱,研发还要钱,朕哪来的钱?抓紧滚,再晚一会,朕就把你剁了卖了换钱去。”

    朱佑榶敢断定,他爷爷准有钱。

    他忽然有点明白了。

    老皇帝不遗余力的支持藩国,藩国那些皇帝,逢年过节的谁不孝顺孝顺他们的爹,像美洲、澳大利亚、非洲,金银珠宝钻石最多了。

    老皇帝只要勾勾手指,他们就会不停往皇帝手里送。

    所以,看似藩国没有给大明好处。

    其实这些好处是给皇帝了。

    可老皇帝保密工作做的好呀,连朝堂上都不知道,皇帝在藩国做大生意,赚海量的钱。

    皇帝对加高兴安岭,非常感兴趣。

    他已经派人去西伯利亚考察了,看看北面有没有比兴安岭更合适的地方。

    翌日早朝,朱见淇和群臣全是牢骚话。

    认为大明没必要折腾了。

    奈何皇帝已经派人去东北考察了,并向全社会征集意见,反正中枢想吵,那就让天下人跟着一起吵,看看能吵出什么结果。

    果然,密奏内容曝光,引起全社会热议。

    东北人倒是希望过上温暖日子。

    但河北、河南人不想啊,本来夏天就够热的了,这要是阻止寒流过来,他们会不会更热?

    突厥四省百姓是坚决反对,他们习惯了寒冷生活,不想改变居住环境。

    至于填充两个海湾,反对声音倒是不大。

    也有生态学家担心,填平海湾后,会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丢失,会不会造成环境不可逆的影响。

    近几年,蒸汽机的推广,工厂增多,排污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警惕。

    再加上中华江的修建,严重破坏了乌斯贜的良好生态环境,这几年中枢斥重金治理环境。

    污染,已经近几年最热门的话题。

    中枢也在花钱治理,不断下文件,解决排污、排放等污染问题,甚至,为了保护京畿环境,把重污染工厂挪去了天津。

    北直隶,只剩下北京和天津两个市了,土地完全连在一起,分不清哪里是北京,哪里是天津。

    南直隶也是,只有南京和上海两个市。

    而随着工厂挪走,北京房价下降,天津房产增值,但天津环境问题愈发严峻。

    景泰五十六年,中枢决定从天津迁走二十家重污染型企业,迁去倭国。

    今年年初,又迁出二十家重污染企业,去倭国。

    两地房价出现小幅度下降,民间出现了离京潮。

    而北直隶常驻人口,是3000万,居住人口高达5000万。

    但京师没有出现严重的雾霾。

    因为提早重视环境问题,关停所有不符合环保规定的企业,又将大批企业转移去倭国。

    倭国已经成为大明重污染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

    皇帝对倭国的定义,就是重污染型企业。

    因为倭国临海,适合排污,再者倭国这个地方,地理环境太差,常年地震火山,很不安全。

    再说了,大明还没将收复倭国提上日程呢,虽然倭国幕府不断恳求皇帝,收了我们吧。

    皇帝还在榨干倭国最后一丝元气。

    还有一个因素,从景泰八年开始,就大规模种树,五十年来,不许砍伐,又不停种树,整个北直隶,郁郁葱葱,一片绿色。

    近几年,新颜料的推广,民间房子也开始刷油漆,五颜六色的,皇帝又允许民间使用皇色和红色,民间彩色房子很多。

    不止北直隶,整个大明,都是彩色的。

    不是原来一派灰黑色的色调。

    以前颜料贵,随着从石油中拆解出来油漆,颜料价格跟着暴跌,于景泰四十六年,油漆就步入千家万户了。

    景泰四十七年春节,内帑出资,给城墙刷上颜色。

    这几年,过年过节,皇帝都会出钱,给天下增加色彩,但这笔钱皇帝不打算自己出。

    他提出广告的概念,让商人竞拍城墙广告,用这笔钱,弥补粉刷城墙的成本,还有赚头。

    之后,地方就把这笔钱给吞了,也不用皇帝出资粉刷城墙了,交给地方就好了。

    景泰五十年,林业司从伊国引入沙漠椰枣,试图在西北沙漠中种植。

    椰枣是热带树木,需要改良基因,才有可能种植成功。

    林业司研究所,正在研究这个课题。

    藩国占据世界后,开始和大明互通有无,大明的东西,出现在藩国,藩国的东西出现在大明,整个世界逐渐连通成一个整体。

    “老四十可真能想美事,让他二儿子去丹麦,他怎么不上天呢!”

    朱见淇收到陈国奏疏,直接驳斥回去。

    而这道奏疏,被抄写官员抄了一遍,送去了养心殿。

    老四十一启程去就藩了,如今为皇帝掌奏疏的,是朱见淇家的老二、老三朱佑榷和朱佑槿。

    他俩挑出需要皇帝看的奏疏,给老爷子过目。

    朱祁钰看完,嘿了一声:“你们的爹呀,就是小家子气。”

    “老四十是有眼光的。”

    “丹麦这个地方,能遏制卡马尔联盟,又能遏制德国的野心,战略眼光是不错的。”

    “也难怪你爹不开心,老四十只想让大明出力,不给大明好处,陈国捡便宜,让他太子吃亏,你们爹能乐意?”

    朱佑榷和朱佑槿对视一眼。

    他们知道,等打下奥斯曼,老爷子就会将他们俩也分封过去。

    所以,他们不止要熟悉政务,还要熟悉各个藩国的事务,等他们继藩后,就要和这些国家打交道了。

    “爷爷,大明没有余力为藩国打仗呀。”朱佑槿试探皇帝的态度。

    “不是余力不余力的问题。”

    朱祁钰道:“这是态度问题,这次朕帮了陈国,其他藩国呢?都想让儿子去继藩,朕帮不帮?”

    “按照你爹批的,送去陈国。”

    “陈国想占据这块地方,朕允了,但地盘要他自己打。”

    其实。

    朱见溽也知道,老皇帝不会同意的。

    陈国只是想占据这块地方,必须得把卡马尔联盟给搞崩溃了,才能火中取栗。

    他其实觉得英国这条狗比较好用。

    随着荷兰躺平,英国独木难支,这个时候是驯服英国的最好时机。

    朱见溽做出了这辈子最错误的决定。

    收服英国。

    英国本就是个马仔,先跟西班牙混,又跟葡萄牙混,又荷兰混,现在跟着陈国混。

    英王这么快服软,因为明奥战争,大明取得压倒式胜利,在景泰五十七年六月,兵围首都瑟于特。

    奥斯曼首都好几个,瑟于特只是其中之一。

    大明付出十几万伤亡,取得战争第一阶段胜利。

    大明开始用惯用技能了,对瑟于特附近所有城池,进行屠杀。

    结果,占领区大规模倒戈,大明陷入战争泥潭。

    刚取得的战果,在八月就全都吐了出来。

    明奥战争,竟以大明战败而告终,明军累计损失超过二十万人,算是大败。

    这是大明对外战争中,罕见的大败。

    但奥斯曼也不好受,损失战兵超过40万,百姓死伤近500万,焚毁城池百余座,可见明军的破坏力。

    而明匈战争中,即便有德皇参战,大明还是干翻了匈牙利,对匈牙利地区开始屠杀。

    蔡王朱见涯继藩于此。

    同年,赵国朱佑椆拿下了芬兰,成为波罗的海上的霸主。

    加速了卡马尔联盟的崩溃。

    中亚四国的领土纠纷,让中枢十分头疼。

    大魏贪了太多领土,让其他三国不满,而中枢稍微处置不当,就会让四个藩国离心离德。

    朱见淇不敢处置,请皇帝亲自处置。

    皇帝大手一挥,将藩国分界线重新划定,勒令藩国按照大明划定的分界线来规定疆域。

    朱见淇一看,差点吐血。

    皇帝把富饶的领土,全都划给魏国了,这是逼着中亚打仗啊。

    本来诸国就对疆域划分不满。

    这回皇帝给魏国撑腰,估计中亚战争会立刻点燃。

    同时,也松了口气,皇帝对藩国是既帮又防。

    中亚平静,大明就不会平静。

    果然。

    老皇帝的圈画完,许国认为老皇帝偏袒魏王,立刻起兵伐魏,伊国和宁国响应,三国伐魏。

    魏王朱见濬,却贪图阿富汗全部领土呢。

    三国刚好把借口送到魏国嘴边,魏国先下手为强,吞掉阿富汗全境,并在阿富汗地区大规模征兵,积极备战。

    中亚瞬间战云密布。

    这也是大明藩国内部,第一次战争。

    引起诸多藩国的密切重视。

    主要是看中枢什么反应,中枢会不会勒令停战,恢复和平呢?

    如果不是,中枢是支持列国扩张?还是只支持魏国扩张?

    老皇帝尚在,谁都得考虑老皇帝的想法。

    不是亲爹的原因。

    而是老皇帝神鬼莫测,谁也不知道,他藏着什么底牌。

    老皇帝敢封藩国,就敢灭藩国,别以为老皇帝是什么善男信女,绝不是明奥战争第一阶段败了,就敢小瞧大明了。

    看看吧,老皇帝绝对不会临阵换帅的,而是会告诉统帅知耻后勇,朕要看到胜利。

    这是老皇帝的胸襟,也是老皇帝的底气,他对明军有着巨大的自信。

    估计用不了多久,大明就会取得大胜利。

    中亚开战的时候。

    国内却因为四大项目,吵得不可开交。

    景泰五十七年年底,皇帝下令,加高东北山脉的计划开始实施,征召民间所有地理学家,去东北开始测算,拿出计划书。

    工部给出的报价是160亿。

    老皇帝觉得贵,用不上这么多。

    开始聆听民间建筑公司的报价,这也是民间建筑公司,第一次参与大型国家基础建设。

    通过计算,民间报价在90亿左右。

    至于中间为什么差这么多,得问问各级官员拿多少啊。

    皇帝对这个价格还不满意。

    别以为他不知道朝堂上下贪腐严重,工程造价多少钱,对标景泰十五年左右,一目了然。

    那个时候,修一条完整的京沪高速路,造价在700万左右。

    现在,一条同等里程的高速路,造价超过3000万。

    别忘了,那个时候沥青多贵,现在沥青值几个钱?还有铁路运输呢,当时全靠板车运。

    工部尚书往返于养心殿,希望皇帝让工部主持修建,虽然工部造价偏高,但质量非常好啊。

    景泰十二年,修建的沥青路,至今已经用了四十五年,只是小修小补,尚且正常使用中。

    重修的黄河、中华江大项目,经得住考验。

    皇帝也在算一笔账。

    交给民间公司,加上后期维护费用,就算使用时间短,也是划算的,问题是加高山脉,又不是人用,怎么会坏呢?

    于景泰五十八年,正月初一,皇帝决定,把工程价码压缩在85亿,交给民间公司去做。

    中枢派官员统筹。

    民间企业,第一次参与国家大项目,这次试验,打响了地方建筑企业崛起的第一枪。

    国企、皇企都有建筑公司,但皇帝都觉得贵。

    工期预计40年完工。

    期间要配套修建一条铁路,用于土木等原材料的运输,还要在冻土地区,开办配套工厂。

    这些配套设施,不算在工程报价之内,全算上,总报价120亿。

    但配套工程是永远能用的,早晚能赚回成本来的。

    冻土地区夏季时间短,施工时间就短,所以要充足准备,抓紧工期。

    同时,填平渤海湾和朝鲜湾计划也提上日程。

    经过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的认真研究,科学实验,得出结论,填平两湾,容易造成河北、河南、山东、北直隶四省气候干燥,水资源变得匮乏。

    但最大的问题是,会失去多个天然良港。

    影响最大的是天津。

    天津能作为京畿门户,靠的是优越的海运优势,一旦天津港消失,出现一个新省。

    那么京师就完全成为内地了。

    运输成本大大增加,天津的存在意义也没那么大了。

    甚至天津,这个北直隶第二大城市,会因此而衰落下去。

    但朝野上下非常支持的原因是。

    大明京师,远离海路,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哪怕是海边闹起倭寇,或者有藩国叩开大明国门,也威胁不到北京。

    中枢北有热河,东有新地,完全不用担心京师暴露在敌人兵锋下的危险。

    铁路的发展,一定程度替代了海运。

    或者再引入一条河来,用河运替代海运。

    还有一个好处,大明距离朝鲜和倭国更近了,陆路交通让朝鲜,永远无法脱离大明。

    有了朝鲜,未来有机会填平朝鲜到倭国的路,倭国也永远无法脱离大明了。

    所以,中枢经过反复合议,决定填平两湾。

    因为黑土地非常富饶,两块新土,需要从北面冻土区,运来黑土,填充一米左右。

    东北的黑土地,也就一米左右。

    新填充的两个省,也按照东北黑土地规制建设。

    皇帝还是聆听民间报价,民间报价60亿,40年工期。

    皇帝觉得时间太久了。

    最终造价78亿,30年完工。

    民间有学者表示,保护海洋资源,应该在填平之前,驱赶海洋生物。

    中枢表示无视。

    现在的生产力,能够填平就很难了,还管什么环境,以后再想办法吧。

    最重要的是水资源。

    华北并不缺水,可新增加两块大陆,就未必了。

    有学者提出,南水北调,将南方的水,调到北方来用。

    可现在的技术,是没办法实现的。

    也有学者提出,修建大坝,人工调节水资源,并用水力发电,一举两得。

    这种说法,得到中枢认可。

    认为可以在华北诸多水系上修建大坝,根据气候人工调节水量,节约用水,争取让新地,能够充足使用到水资源。

    但省不是办法。

    皇帝把主意打在了叶尼塞河上。

    能否从捕鱼儿海上引水,北水南用。

    冻土区的水,流入北冰洋完全是浪费嘛,用捕鱼儿海的水,滋润蒙古、热河、河北、新地。

    这个工程又是巨大的。

    工部给的报价是70亿,民间没有公司敢接这种单子,治水方面,还是治水司有经验。

    治水司的报价是77亿,效果也无法保证。

    说实话,整个叶尼塞河,大明几乎完全没有用途,完全是一条浪费的河流。

    如果能将叶尼塞河改道,整个北方就盘活了。

    学者甚至提出,用叶尼塞河,给大明整个北方注水,这样关中、山西,宁夏,全都跟着受益。

    本来也是,加高兴安岭后,北方冻土区完全封存了,人类完全没法居住了。

    叶尼塞河也完全没用了,甚至捕鱼儿海能否存在都是个问题,存在被彻底冻住的可能性。

    必须得想办法利用。

    经过一番合议后,决定启动叶尼塞河改道工程,内帑注资80亿,工期25年。

    用叶尼塞河,给大明整个北方注水。

    加高兴安岭,让东北亚变成气候宜人的宝地。

    填平渤海湾、朝鲜湾,填出来两个省。

    第四个工程,是填平雷州半岛和琼州府中间的最短距离,在炎海填造人工岛,缩短琼州府到婆罗洲三省的距离。

    第四项工程是最小的,也是四季都能作业的工程,总投资50亿,预计打造一条完美的岛链,连接内地和婆罗洲。

    大明海湾很多的。

    从西往东的孟加拉湾,莫塔马湾、曼谷湾、北部湾。

    太孙朱佑榶跃跃欲试,老皇帝填平了两湾,等他继位之后,第一个填平的就是北部湾。

    缩短交趾和广西的距离。

    再修建一条人工运河,降低马六甲的唯一性,让马六甲不再是大明的唯一战略重心。

    他这些想法,可不敢和他爹说。

    太子是反对皇帝如此瞎建设的。

    大明根本就不缺土地呀。

    大明领土两千多万,还填平什么疆土啊,有这功夫,都不如收拾几个藩国,让藩国纳土称臣便好。

    可惜,太子没有任何话语权。

    皇帝防着太子继位后中断工程,直接下达死命令,朕的国策,后世之君,敢半途而废,天下藩国,共击之!

    这话太狠了!

    就是说,朱见淇敢不干,那么就换个皇帝,藩国所有皇帝,都有权力打进紫禁城,进紫禁城的就当皇帝。

    朱见淇是有苦难说,这话不就给他下的紧箍咒嘛。

    看看朱佑榶,那个小王八蛋,跟他爷爷谈了几天,脸上带着激动之色,仿佛在说,等我登基,我把所有海湾全都填平。

    我不管了,你们就瞎折腾吧。

    景泰五十八年,中枢公布景泰四大工程。

    算上这四大工程,景泰朝一共有六大工程,根治黄河,修建中华江,足够让景泰帝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而这四大工程上马,至于口碑如何,只能后世评判了。

    四大工程总投资330亿,完工期,预计在100年左右。

    钱,虽说全是内帑出。

    但财政估计也得帮衬一些,如果内帑掏不出来,财政也得负担。

    所以呀,阁臣这几天都在榨老皇帝的棺材本。

    民间百姓可是欢欣鼓舞的。

    有工程做,就有钱赚呀,干皇家工程,不用担心工资问题,这是铁饭碗。

    预计景泰六十年,开始建设。

    这项计划,会影响后世千年计划,作用比京杭大运河用处还要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