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1850美洲黄金大亨 > 第一百四十六章:19世纪的中学生都学些什么?

第一百四十六章:19世纪的中学生都学些什么?

    威利斯随船带有马礼逊学堂的教材,梁耀很快就收到了马礼逊学堂的全套教材。

    从历史教材最能够直截了当地看出一套教材到底参杂了多少私货。

    马礼逊学校的历史教材是马礼逊在马六甲(新加坡)时编写的《大英国统志》,只是梁耀手上的这本并不是马六甲(新加坡)出版社原版的《大英国统志》而是经过删改后的港版《大英国统志》。

    “夫传教士者,为人学习文书,以正道传民,数年读书完,就进考,或秀才、或举人、或进士、或翰林,传百姓以教法,劝人施仁德,导人执善弃恶。

    其教门之道理是,天上有神天皇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全能全慈,兼诸德之全,创造天地并万物,亦置人为万物之灵。

    盖人之力不能尽皇上帝之性,故此,皇上帝启之曰:皇上帝父,皇上帝子,兼皇上帝圣神。

    人之本分是凛尊皇上帝之名,以神天设例律。”

    梁耀首先看到的是一篇极具中国特色,关于基督教教义和传教士职责语段。

    除了竖版繁体字看着有些不习惯外,以梁耀的文言文底子看懂这段文字还是很轻松的。

    《大英国统志》并不长,全书仅有17679字,在过滤掉这些宗教色彩浓郁的信息后,梁耀还是从书中获取到了不少比较实用的信息。

    《大英国统志》全书虽仅有聊聊万余言,但其所涉及的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有英国的宗教习俗、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只是由于篇幅所限,很多内容都是浅尝辄止。

    总的来说《大英国统志》作为一本英国历史的入门读物,还是合格的。至少能从书中了解到一些英国的历史,对英国有个大概的印象。

    至于剩下的几本历史教材,与其说是历史教材,倒不如说是宗教历史读物,就连《圣经》也被列入历史教材之中。

    这样的历史课程,梁耀显然是不满意的。

    从这些历史教材里,学生顶多也只能了解到一些关于英国的零星历史知识,远远不够用。

    历史教材梁耀打算重新编纂三本,由他自己亲自担任主编。

    一本是中国的历史教材,一本是美利坚的历史教材,另一本则是欧陆的历史教材,以加深学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

    中国的历史教材和欧陆的历史教材编纂难度相对大一些,需要费些时间。

    倒是美利坚的历史教材很容易编纂,只要有足够的资料,给他一两天就能够编纂完毕。

    毕竟美利坚从建国到现在也不过七十多年,文字要是再精炼一点,搞不好还没长。

    对于那些宗教历史读物和《圣经》,梁耀显然是没有兴趣看的,梁耀放下《大英国统志》,直接跳过历史课程,查看其它实用学科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是梁耀最关注的。

    这些自然科学的内容有:

    地理学、解剖学、算学、代数、几何、解析几何、三角、测量、航海、微积分、水、空气学、光学、热学、电学、力学、蒸汽学、机械学、印刷学、气象学。这些是教学比较详细的学科。

    遗憾的是教学内容也比较粗浅,其中的很多学科,诸如光学、热学、电学等学科在这个时代本来就还不完善,能够教给中学生的相关知识,自然就十分有限了。

    不过梁耀感到欣慰的是,地理学、数学、航海学这些比较成熟的实用学科教授的比较详细。

    当然,除了这些学科外,还有教授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哲学、模型铸造学、造船学、国际法、官学(介绍各国官员职衔和职能)等学科。

    这些学科的教学就十分简略了,基本都是只介绍一些行业术语,按梁耀的观点,这些算不上完整的学科教育,顶多只能算是简单的学科科普。

    还有一门特殊学科的教学十分详细,那就是神学,毕竟这是教会学校。

    除此之外,还有语言学科,也是重点教学的学科,主要是教学英语,还有法语、荷兰语和西班牙语可供选修学习。

    根据威利斯的介绍,这些马礼逊学堂采取的是必修学科+选修学科的模式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

    这些学科还算正经,就是习题到处都是浓浓的教会色彩。

    比如说一道地理习题就是马礼逊教士从利物浦出发,乘坐帆船前往大清国广州传教,几月份出发最合适?途中会经过哪些主要港口?总航程多长?假设船只平均航速为每小时6.5节,需耗费多少时日能抵达广州?

    这道习题表面看是一道地理习题,实际上也包含了部分航海学和数学的知识。

    再比如下面的这一道就是比较纯粹的数学题,大意就是假设一个传教士一生可以发展100名虔诚的信徒,这些信徒在传教士死后成为新的传教士,假设全世界有1000百万(十亿)人口,需要多少代传教士的努力才能让全世界人都成为主的虔诚信徒?

    总的来说,教会学校教授的这些知识基本达到了梁耀的心理预期。

    毕竟这些都是白(嫖)来的学生,还要什么自行车,后续将他们送到东部的中学学习个一两年让他们参加美利坚大学的招生考试即可。

    梁耀正在翻阅这些教材的时候,潘正炜带着两个孙子来听涛园见梁耀。

    梁耀委托伍元华帮忙劝说梁家老爷子将他母亲送到加州来。

    伍元华向他表示,潘家在官场上的面子更大,门路更多,听说潘家和梁老爷子在北京有过一段交情,这件事情让潘家出面更合适。

    伍家和潘家虽然都当过广州行商的总商,不过两家走的路子不一样。

    伍家是以富冠绝诸行商,而潘家则是以权冠绝诸行商。

    潘家在发迹之后,很快就进行了转型,除了结交当朝显贵之外还让子孙用心钻研科举,考取功名,完成了从皇商之家到官宦之家的转型。

    潘家的子孙也很争气,有不少都考取了功名,走上了仕途。

    潘家甚至为此考虑完全退出行商的队伍,取消同孚行,只是潘家屡次上奏,朝廷都不许潘家退出,只得硬着头皮继续经营同孚行。

    或许在营商方面,潘家不如伍家,但在洞察时局和人脉方面,潘家的路子要比伍家野的多。

    历史上,潘正炜的孙子就和孙某人交情不浅,甚至直接资助过孙某人。

    “令堂的事情,良仪已经同我说了,为人子,尽孝道乃是人之本份。

    梁公子既然有这份孝心,我潘家向来重孝道人伦,这件事情,潘家定会鼎力相助。”

    潘正炜撩袍坐下,手里接过梁绍瑜递上来的茶水。

    如果只为这件事,潘正炜没必要将他的两个孙子也带上。

    梁耀清楚潘正炜带两个孙子来,必然是有其它的要求。

    “潘家愿出手相助,梁某感激不尽,潘家有什么需要梁某的地方,梁某也义不容辞。”梁耀谢过潘正炜。

    “潘某见过几次你家老爷子,依我看梁家老爷子是在考校你。”

    梁耀既然都已经开口,潘正炜也不拐弯抹角,径直说道。

    “我听说梁公子正在遴选年轻才俊,打算送到美利坚的军校深造?”

    潘正炜在圣弗朗西斯科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已经渐渐习惯了异国的生活。

    他的对美国的称呼也从花旗国改成了美利坚过,梁耀听说潘正炜最近和罗宾逊关系处的也不错,还出资入股了波士顿公司刚成立不久的波士顿银行。

    “榆庭是打算将两位潘家公子也送到军校?军校不比一般的学校,是要吃苦的。”

    梁耀看着潘正炜的两个孙子,潘正炜的两个孙子潘宝璜和潘宝琳一个十八岁,一个十六岁,这个年纪确实也符合梁耀的要求。

    只是潘正炜舍得让他的两个宝贝孙子进军校吃苦?

    “吃得苦中苦,方能为人上人,潘家的子孙从来不知道吃苦二字怎么写的。”潘正炜说道。

    “梁公子,我们不怕吃苦。”

    潘宝璜和潘宝琳异口同声地对梁耀说道。

    “只是潘某希望他们学成归来之后,能在梁公子帐下谋份差事,求学的费用,潘家可以自己出。”潘正炜补充说道。

    “榆庭却是小瞧梁某的财力了,二位公子既然是为了日后能在我麾下谋份差事,求学的费用自然应当由梁某一力承担。”梁耀想了想说道。

    “只是将两位公子全部都送进军校并非明智之举,美利坚还有其它好学校,名曰哈弗耶鲁宾夕法尼亚。”

    “梁公子有何见教,老朽愿闻其详,老朽对美利坚之事知之甚少,还请梁公子明示。”潘正炜认真倾听地梁耀的话,生怕错漏过关键的信息。

    “我的建议是,让宝璜和宝琳其中的一个人考军校,另一个人备考美利坚的大学,无论是学法、学商、学工都可以。

    加州乃是新建之州,眼下最缺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只要学成归来,日后前程亦是不可限量。我现在正在组织学生备考大学。”梁耀说道。

    “甚好,甚好,老朽的想法是让他们一个从军,一个从政,至于学什么,还请梁公子费点心,推荐一二。”潘正炜抚掌道。

    “若执意想要从政,学法吧。”梁耀想了想说道。

    美利坚法学出生的政客比例相当之大,现任总统菲尔莫尔就是自学的法律。

    葛文还有他所知道的很多议员也拥有法学背景。

    而且加利福尼亚现在确实也急需法学人才。

    7017k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