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 > 第一百三十二章 赵泗是唯一的选择

第一百三十二章 赵泗是唯一的选择

    黑冰台之中,刘邦和陈胜算是勉强两千石之官。

    属于仅次于黑冰台领导者顿若的存在。

    如果按照朝臣的官职计算,陈胜和刘邦也算是可以称卿了,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在张苍萧何等人还在磨炼的时候,陈胜吴广刘邦卢绾已经在顿若的带领之下大开杀戒了。

    况且彼时始皇帝颁布迁王陵令,脏活累活都丢给了黑冰台,刘邦等人升迁神速是正常的。

    毕竟他们的后台是赵泗,而且黑冰台终究比不上正常官职清贵,毕竟黑冰台本身定位就是帝王的手中剑。

    然而!

    现在问题来了!

    赵泗封王了!

    那他们所谓神速的升迁比起来萧何张苍等人就啥也不是了。

    那可是封王封国!

    一国大小事务官职,几乎全部都在等待着划分。

    赵泗作为赵国的王,他手底下的班底必然会一飞冲天。

    萧何等人也将会从区区几百石直接飞升两千石,封侯拜相都并非臆想。

    更不用说,诺大一个赵国的权利在等待着赵泗的班底瓜分。

    而加入了黑冰台的刘邦卢绾陈胜吴广四人,只能干看着。

    一入黑冰台深似海,说出不去就是出不去。

    “悔也!悔也!”刘邦为之嗟叹。

    陈胜吴广卢绾三人对视以后也各自唉声叹气。

    四人都认为加入黑冰台可以快速立功,另辟蹊径,却不曾想,一飞冲天的机会也因此没了。

    “不过我等奉王命镇守赵地,如果不调任的话……”刘邦暗自想到。

    虽然名义上不能在主公麾下的赵国办事了,但是来赵地赴任的可都是老熟人。

    那对于刘邦等人来说和老鼠进了米缸也没啥区别。

    左右,都是自己人,当然,前提是他们不会被始皇帝或者顿若调任。

    “只是主公已经封王,大小事务悉可自觉,几乎全无限制,哪怕陛下再怎么溺爱主公,恐怕也不能再将我等留在赵地了。”刘邦心头一叹。

    赵国的自主权实在是太高了,根据张苍等人的来信,几乎是除了朝廷亲自任命的官职,其余官职赵泗皆可以自行决定。

    而且赵国还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并且拥有律法的制定权和赋税的征收权以及发动劳役的权利。

    除了每年要向咸阳进贡一些粮草财富以外,行政军事完全独立。

    这不是大秦管不着,而是始皇帝压根没想管。

    可是黑冰台不一样,这是帝王的眼线。

    按照刘邦的想法,始皇帝最起码也要保证对赵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们是赵泗的门客,天生就不受信任,就算信任也得考虑避嫌。

    以始皇帝的掌控欲,总不能真就放任对赵国的情况两眼一抹黑吧?

    刘邦几人心头沉吟,各自哀叹,纷纷后悔往日加入黑冰台的决定。

    而另一边,驰道之上,士卒拱卫的车架正在朝着赵地缓缓前行。

    张苍陈平萧何三个智商最高的同乘一车,正在对着即将抵达的赵国进行着规划。

    陈平和萧何各自说了对于治理赵国的意见,在张苍看来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也被张苍一一否定。

    “入赵以后,当务之急的第一要事是平定赵国的叛乱和动荡。”张苍摇了摇头沉声开口。

    “先生此言差矣,应该先恢复各郡县联系,恢复吏治,整顿郡兵,倘若刚刚前往赵地就直奔平叛而去,不以治吏安民为重,就算叛乱平定了也还会复起。”萧何摇了摇头开口否定。

    “在我看来,应该大张旗鼓宣扬声势,让赵人都知道赵地已经成为了主公的封国,并且借此宣扬主公的血脉,同时主动联系赵地的豪强和贵胄,赵地的叛乱之所以不平息,无非就是有他们的支持,而如今赵地封国,官吏奇缺,官署皆需要重新搭建,空出来的位置足够,也就能够坐下来好好商量了。”陈平开口说道。

    二者都没有把平叛放在第一。

    因为在二者看来所谓的叛乱无非是本地贵胄的支持,只需要搞定本地贵胄,亦或者经营好基本盘,叛乱不战自熄。

    “你们说的都不错,但是你们忽略了一个事情。”张苍摇了摇头。

    “庙堂!”张苍沉声开口。

    “咸阳那边的风闻你们或许没有听说,如今议论立储之声更甚,但是和先前相比,诸臣以主公和长公子父子相提并论,为之造势。”张苍开口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萧何闻声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思索。

    这就是人脉和消息渠道的差异,张苍到底是在秦国当过御史的,他的人脉比较高端,因此哪怕在路上也能够了解到咸阳的变化。

    而陈平和萧何却不能掌握这种消息,因此也形成了对赵国布置决策的差异。

    “陛下的目的快达到了……”张苍眼中带着略显唏嘘的神色。

    “如果不出我所料,陛下先后暗示群臣,无非就是想立主公为储。”张苍开口说道。

    “可这样一来长公子不就……”陈平闻声开口。

    “谁说长公子和主公不能同时立呢?”

    “只不过按照陛下的意思,应当是想先立太孙,后立储君,这一点我先前跟伱们说过,然而这样的事情终究太过于匪夷所思,但是长公子的党羽不会看不明白……”

    “如今之所以还没有提出来,一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想要寻求转圜,二就是因为主公的声势终究还是不够……陛下如果不想一意孤行,这件事就只能由诸臣提出。”

    “照目前的舆论来看,主公的名声已经传出关中,关内的秦人皆言秦有三代圣君,因此拉扯到最后,无非就是看谁先沉不住气。

    倘若陛下沉不住气,那就是先立太子再立太孙。

    倘若诸臣沉不住气,那就是先立太孙再立太子。

    也正因为如此,朝堂才多有非议,认为陛下此举恐怕会让父子生出来隙,并不是堂皇之举。

    但是既然事已至此,我等也该为主公张扬声势。

    因此,需以最快的速度平定赵地,而且,不能对赵地的贵胄有任何妥协,该迁移的也要一个不落的把他们送到咸阳去。

    不仅要快,还要堂堂正正,做的漂亮,主公立储才名正言顺。

    有如此功绩,再怎么说,也是给了他们一个台阶……

    况且如果陇西事已经定下,韩信战功颇多,就是纵览百年,如此战功也不足五指之数。

    用不了多久,陇西报捷的文书就会传到咸阳。

    等到韩信归至咸阳,陛下定为其封赏,召开朝会,只要我们赶在韩信封赏之前平定赵地。

    如此双管齐下,主公立储事定也!”张苍认真的开口说道。

    “陛下如此行事,确实会惹人非议……”陈平闻声叹了一口气。

    扶苏和赵泗这父子俩是肯定亲近不了了,始皇帝在那人为干预谁也没办法。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扶苏的党羽肯定是希望父子关系和谐且亲密无间的。

    但是始皇帝硬生生人为给拆开制造了深深的间隙。

    所谓立储的先后,现在看来没什么,日后恐怕就是永远过不去槛。

    始皇帝一直在强调,扶苏和赵泗,虽是父子,但并非一体。

    “长公子为人宽仁,陛下如此行事,难免心中有怨,主公也……”萧何也跟着开口。

    “那倒不至于,其实以长公子的性格,恐怕并不会介怀陛下给主公封王。”张苍摇了摇头。

    何止不介意,倘若扶苏是皇帝的话,早就效仿周天子广封诸侯拱卫王室了。

    “像这样的消息我们了解的太少,关于主公立储之事,先生如此确定么?”陈平开口问道。

    “不是确定……”张苍摇了摇头。

    “是只有一个选择……”

    张苍看着萧何陈平二人沉声开口。

    “你们难道没想过,为何长公子和陛下政见如此冲突,群臣却依旧愿意为长公子摇旗呐喊,建言立储之事?”

    “陛下的选择实在不多……也唯有长公子能够安天下庶人之心,哪怕欲行分封之事,和陛下政见冲突。

    陛下向来不以喜恶处事,所行政策的隐患陛下比谁都清楚,倘若选择一个和陛下政见一样的储君,面临的却是二世而亡,那还不如立长公子为储,有周王室前车之鉴,八百年国运也算的上长久。

    群臣之所以为之摇旗呐喊,不在于长公子宽仁,而在于,不论如何,长公子依旧是最有资格和能力继承皇位之人,而陛下虽因为长公子政见而震怒,从始至终,也没真正严惩过长公子……

    所谓放逐陇西,实则陇西大权尽在掌握,名为放逐,实则和封王何异?

    恐怕也只有长公子这般重情之人当真了……”张苍叹了一口气说道。

    “而主公,虽然是长公子的子嗣,但是长于民间,和宗室不曾相处,更谈不上亲近。

    而且陛下向来亲近主公,主公聪颖,能治政事,一直跟随在陛下身边治政的主公也不会广封诸侯。

    而陛下子孙一辈,无人能于主公相比,如此一来,陛下瞩意主公合情合理。”张苍开口说道。

    如此断定,一方面是因为始皇帝的明示,另一方面是因为始皇帝确实没什么选择。

    “可是主公就算立储也只是太孙,长公子继位以后……”萧何闻声沉吟。

    “陛下也不过比长公子年长十几岁罢了。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见到了八十多岁的老人,大多也只是呼一声兄罢了……”张苍摇了摇头。

    真到了那个年龄,十几岁的差距,很大么?

    “陛下之所以使父子生隙,也正因如此。”

    “就算长公子广封诸侯,至多也就一二十年光阴罢了,大秦威势仍在,只要主公不和诸侯亲近,收回封地,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张苍开口说道。

    陈平萧何闻声皆皱眉。

    张苍说的太远了,如果是普通人会觉得张苍是杞人忧天。

    但此三人皆是智者,因此并不觉得张苍杞人忧天胡说八道,反而暗自思量日后局面真是如此,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所以,陛下看重一个先后,平定治理赵国,亦是重中之重。”

    “可是如果仅凭赵地的郡兵,就算想要平定叛乱,也不是旦夕的事情。”萧何闻声摇了摇头。

    郡兵的战斗力也就那样了,更不用说地方叛乱还有贵胄暗中支持。

    而贵胄在官府和地方军队都有自己的人手,光是整理地方军政都会颇为麻烦,哪能光速平定赵国叛乱?

    还赶在韩信归国之前?

    那岂不是就两三个月的时间?

    “所以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大肆宣扬主公的血脉和声势,让赵人心安,麻痹他们,另一方面,却是要借助一些盘外招了。”张苍摇头失笑。

    “盘外招?”陈平诧异的看向张苍。

    “太尉督管平叛事物,纵览大秦军事,而上将军王贲刚刚平定燕国的叛乱,大军还在弹压地方,只要上将军愿意借兵,赵国叛乱弹指可灭。”张苍笑着说道。

    “大军外调需要请动虎符吧?”萧何皱了皱眉头。

    “太尉以风烛残年督天下军事,行事是可以百无禁忌的。”张苍开口说道?

    “可是我听说太尉自伐楚以后就不再干涉朝政,就算有什么向他请教他也不会开口,也正因为如此,四大名将,唯太尉至今不衰,以太尉行事秉性,真的会不过问陛下,不经过朝堂就私自发兵么?”萧何开口问道。

    “倘若连这样的事情还要过问陛下,那陛下何故在朝堂上说如何平乱,悉决于太尉?”张苍摇头失笑。

    “况且平定赵地,对陛下来说,无非是下一道圣旨督促王贲尽快出兵罢了,之所以迟迟不下旨,王贲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得到王令离开燕国之地,难道是因为陛下不在乎赵地么?”

    陈平萧何对视一眼,皆心有所感。

    哦,这是要把王家绑定到主公身上。

    当然,这个选择要王翦亲自去做。

    如果王翦不愿意,他固然可以装瞎子,只管通过朝堂请示始皇帝,得到答复以后再调兵。

    还是那句话,毕竟是大秦唯一的彻侯,风烛残年,始皇帝不会为难王翦。

    就算王翦不愿意,始皇帝也不会强迫。

    但是……

    王翦以后呢?王家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