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催泪系导演 >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英雄含泪的悲壮,更加让人落泪!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英雄含泪的悲壮,更加让人落泪!

    八佰壮士终于过桥了。

    枪声停歇了,无数的百姓欢呼着。

    高喊着:“八佰壮士!”“八佰壮士!”“英雄!”“你们是英雄!”

    然而,谢团长却低下了头。

    他感到羞愧,英雄?

    如果可以,他更愿意做那留下断后的真正的英雄。

    然而下一刻,为防小日子迁怒,租界工部局立刻派商团将孤军缴械,并扣押了起来。

    这一幕让无数的尚海市民目瞪口呆。

    他们的英雄,竟然被缴械了。

    由于缺衣少食,驻地潮湿,许多军人面黄肌瘦,患上了脚气病。

    全靠尚海各界募捐,操办饮食、捐赠冬衣,才勉强捱过困局。

    尽管被囚,孤军仍每日操练,军容整肃,万国商团忌惮万分。因此不许任何人出入军营,每日所需,仅可由一名老汉挑进挑出。

    大银幕上,简陋的孤军营地,尽管被缴械,尽管缺衣少食,尽管面黄肌瘦。

    可是他们依然在操练着。

    只是,依然不停地有人病倒,有人死去。

    谢团长愤怒向工部局申诉、登报请求国际声援“我孤军既非败军之将,也非战争俘虏,不该受此不合国际法惯例之待遇。”

    外界,最终,谢团长只得给老常写信求助。

    “如果实在为难,孤军也可自行暴动,冲出重围。”

    然而孤军所期待的结果却是:“五月三日函悉,尚望忍受一切艰苦,以维国家荣誉。”

    收到这封皓电后,营内整修鱼池,在全体官兵注视下,谢团长将自己私藏的全营最后一只火器——勃朗宁手枪深深埋进了池底。

    电影的最后,李易并没有拍摄谢团长被刺杀身亡的镜头。

    只是通过当年的报纸,资料来展现孤军的结局。

    电影的最后,在尚海市民们的游行示威,和《歌八佰壮士》的声音之中结束了!

    因为时间真的不够了。

    但是和原版的比较,至少,他做到了把孤军的结局,推到了谢团长被刺身亡。

    影院内一片静默。

    良久之后,掌声雷动。

    或许这部电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主旋律,特别是孤军的结局,更是让人无比的复杂。

    他们本该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可是结局却比四行仓库保卫战那四天五夜更加的惨烈。

    英雄含泪的悲壮,更加让人落泪!

    电影点映结束后。

    许多影评人都不由地感叹:“不愧是狗导演,真敢拍啊!”

    “有什么不敢的?其实电影里面已经很克制了,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拍出来!”

    “但是已经很不错了好吧?”

    很快地网络上就开始出现了许多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

    “带着一片空白去看,全程目瞪口呆。或许是太久没看国产战争片了,看完这部,就像片中老铁抽的那口烟,舒坦!苏州河南北两岸,一边是枪林弹雨、九死一生,另一边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地上是战火横飞、天上是围观看戏。1937年的淞沪会战,太多的故事说不完。

    “孩儿不孝…娘,俺走了…”陈树生绑炸药跳楼的群戏,没忍住直接老泪纵横。

    久违的口号“弟兄们,来生再见”、简短的一句“送你一程”都荡气回肠,战争片拍出了很独特的江湖气。

    “活着就是胜利”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从四行仓库拉伸镜头,到现代的都市尚海,电影内外,这都是最好的结局。可是可悲的是,活着真的就是胜利吗?”

    “天堂与地狱只隔一条河,阵地与坟墓同在一座桥,壮士与伶人只差一层皮,怂包与英雄同扛一面旗。南岸有不恨国亡的商女,北岸是壮士许国的男儿,那边有粉墨登场的关羽,这边是七进七出的赵云。四百壮士用血肉唤四万万民众觉醒,五十三米河岸当幕布为租界万国表演。硝烟后,白马尚在,旗帜未倒,英雄不老。”

    “《八佰》壮士最惨烈的人生,在枪声结束之后才正式开始!”

    “《八佰》让人震撼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故意去彰显震撼却收获振聋发聩的效果,它用收束写磅礴,用胆怯写勇敢,用恐惧写悲壮,用不知所措写义无反顾。

    那些兵里有痞子、混子、油子,但最终他们都成了战士。那群人守护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精神,有关于尊严和意义,其实这早就超越了某些区隔与冲突,在这样普遍的精神感召之下,如果说非要讨论守护,那他们护的就是人性尊严的旗帜。我们在生死硝烟里看见的是应该是一个一个一个的人,是具体的恐惧与希冀。

    特别是过桥后的短短的几分钟,虽然略显仓促,但是却更让人铭记,这群本该有着英雄之名的战士,结果却从未获得过真正的英雄的待遇。

    真正的惨烈,在枪声结束之后!可悲可叹!”

    “就像片名一样,八佰。还是将核心置于个体,这也是最喜欢的一点。一群普通小人物的个人战争史,以及他们的觉醒。其中的血性,也是由之激发出来的。

    有羊拐这样的老兵油子,他喜欢扒拉死人的军饷,有老铁这样的嘴炮王者,瓜怂,可是最终却用死洗刷了瓜怂之名,也有根本没有开过枪的农民端午,有只有十三岁的孩子......

    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才让人感受到,真正的有血有肉!”

    “电影结束,全场静默,仿佛所有的观众还沉浸在那种悲壮的氛围中没有回神!”

    “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树生的八字遗书,和那毅然决然的一跃而下的身影,是随着老铁在雪中孤身大唱《定军山》,是羊拐最后吸上一口烟,用灿烂的笑容投身战斗。”

    “影片一开始两岸的对比,租界的漠然到热血,这其实是带着荒诞的,但同时又是合理的,这就是电影。”

    “老算盘是点睛之笔,很多人期待老算盘最后会来一波反转,拿起枪投入到战斗当中。但这,只能是一厢情愿,因为这样的老算盘不但不会拿起枪,还会活的很好,一直活到了现在和未来。

    这很可悲,可这就是事实。

    看到老算盘出现在河岸上,我有一瞬间那么想要把手里的爆米花砸过去!

    可是又们心自问,其实这样的人真的少吗?

    电影中有一个卖包子这样看待这场战斗,也代表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全部撤退了就太平了呀,东洋人是不可能打到这边来的,生意能够做下去就蛮好了。

    这何尝不是当时的老算盘们的想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