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不宋 > 313.燕党聚会

313.燕党聚会

    赵孟启的热情,主要是给丘岳的。

    丘岳卸任沿江制置使后,回临安时在姑苏逗留了几日,与赵孟启深谈多次。

    由于宋代以文驭武的臭毛病,所以出任封疆大吏和一方统帅的,基本都是文臣。

    这让宋军战斗力受到了很大影响,通常都是负面的,但并非所有领兵文臣都一无是处,还是有不少文臣挺能打仗的,而丘岳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宁宗嘉定十年中的进士,踏入仕途已近四十年了,前面十几年只是一个纯粹的文官,但在他任真州知州时,却一战成名。

    端平二年六月,蒙古窝阔台汗以宋背盟为由,遣大军数十万分两路攻宋。

    一路由二皇子阔端率军攻宋四川,一路由三皇子阔出率军攻宋荆襄两淮地区。

    那时宋朝还有不少大将之材,四川有曹友闻,荆襄有孟珙,和蒙古人打得有来有往,持续好几年,双方均伤亡惨重,互有胜负。

    蒙古人是进攻方,一直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而他们不耐酷热,所以一般都是选择秋冬季节开打。

    端平三年秋,蒙古东路军总指挥阔出派出七万大军,进攻淮西,很快攻陷了光州的固始县。

    宋将吕文信、杜林率溃兵数万占据六安、霍邱后,见蒙古军兵峰犀利,于是吓破了胆,竟然他娘的叛变投降了。

    随后,蒙军继续往东南进兵,攻打庐州,不过在淮西制置使李曾伯等人的有力防守下,没啃下来。

    接着蒙军放弃庐州,继续往东,攻破定远县,再围攻滁州,宋朝池州都统赵邦永及时率军增援,解除蒙军包围。

    蒙古人一看,这里也没戏,又往东走兵临六合县,六合县守将李江二话不说就降了,不得不说,这时候许多武将是更没节操一些。

    而县城中有个宗室赵时宵,组织敢死队与入城的蒙军巷战,当场阵亡,他弟弟赵时更保护着母亲,杀出重围。

    与此同时,一部分蒙军继续东进,被沿江制置使陈韡派来的王海、李仙、李雄、廖雷四将阻击于宣化城。

    一轮血战后,宋军取胜,蒙古人损失惨重,报复心大起,便把攻打六合的部队也抽调过来,将宣化层层包围,全力猛攻。

    宋军拼死抵抗三天三夜,阵亡大半,王海、李仙、李雄、廖雷四将全部战死,最后一名叫做陈万的将领率残军突围而出,蒙军拦截不住。

    这一仗蒙古人也没捡到便宜,战死比宋军多好几倍,其将领凹鸟勃野阵亡,主将华国大王重伤,不久后就死了。

    攻下宣化后,蒙古人的后续部队赶到,集结了两万多兵力向真州进攻。

    时任真州知州的丘岳,早就严阵以待,凭着不到两千兵力,一次又一次的挫败蒙军攻势,不但把蒙军从城下赶走,还乘胜出击,战于胥浦桥,以强弩射杀一名蒙将,蒙军不得不后退十里调整部署。

    丘岳见蒙军兵力是自己的十倍以上,便没有莽撞去追,退回城中,随后在城西设下三道伏兵,并增加投石机数量。

    一日后,蒙军卷土重来,撞进埋伏圈中,宋军伏兵突起猛攻,城头砲石俱发,并且砸伤一名将领,使蒙军军心大乱,连忙撤退。

    丘岳虽然不知道那将领是谁,但从蒙军的反应来看,肯定对他们极其重要,否则不会那么轻易放弃进攻。

    所谓趁其病,要其命,等到深夜,丘岳果断集结所有兵力,突袭蒙军营垒,纵火焚烧营帐。

    这次夜袭十分成功,不过蒙军除了物资损失较大外,人员伤亡并不大,而对一向以战养战的蒙军来说,没有物资再抢就是。

    因此丘岳并没有放松戒备,严防死守等着蒙军再次来攻。

    哪知道等了两天,

    蒙军居然主动撤退了,而且另外一只已经深入高邮境内的骑兵,不但没有攻城,遇到宋军的清野部队居然也没有发起进攻。

    不久后,其他各路蒙军也渐渐放缓了攻掠,然后北撤。

    正在宋朝这边对蒙军的行为感到奇怪时,有消息传来,蒙军的东路主帅阔出死了。

    然后,西路军的阔端攻破成都,正在大掠四川腹地,听到阔出的死讯后,也连忙率主力撤离四川北归,只留下部分兵力扼守沔、阶、兴元等要地。

    阔出,也可以叫曲出,窝阔台的三儿子,并有意立其为继承人。

    在其死后,窝阔台便指定阔出的长子失烈门为继承人,由此可见阔出在蒙古的地位。

    对于阔出的死因,蒙古官方给出的答案很含糊,说是病死的。

    不过一个壮年的领军统帅,却突发急病而死,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对劲。

    结合时间来看,赵孟启不得不怀疑,被丘岳用石砲砸伤的那名蒙军将领可能就是阔出。

    其实在当时,宋朝这边也有类似的怀疑,不过嘛,没有证据的事不好瞎说,丘岳本人也没有贪图这个功劳的意思,加上蒙古自己都说是病死的,宋朝也没有强拉仇恨的必要。

    所以怀疑也只是怀疑,毕竟阔出也有可能是出了别的什么意外,比如掉下马,吃错药,马上风……

    反正阔出凉了后,蒙古对宋朝的攻势缓和了许多,直到淳佑元年,窝阔台死后,蒙古军主力全面北归,持续六年的蒙宋战争暂告一段落。

    而丘岳则开始逐步受到重用,后面的任职也多与军事相关,在贾似道之前镇守执掌两淮多年。

    丘岳有着丰富的指挥作战经历,在治军上也有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大将陆续凋零,军事人才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显得更为珍贵,由不得赵孟启不重视。

    「本来还说回到临安后,要去府上好好拜访丘老,结果……」

    一边说着话,赵孟启引着三位客人到了一处暖阁中。

    进去一看,发现坐了不少人了,吏部侍郎杨栋、侍御史江万里、监察御史洪天锡、刑部侍郎冯梦得、兵部侍郎王爚、中书舍人牟子才……

    好家伙,这不是明目张胆的燕党大聚会么?

    赵与訔脑子一蒙,感觉自己跑进了「狼窝」。

    这种场合,别说什么求情了,事后能不能把自己摘出来都是个大问题。

    这么多实权大臣在皇子家聚会,放在往常,是绝对犯禁之事,没有哪个官家会允许。

    不过嘛,大家都是来给燕王拜年,不小心碰在一起,也是情有可原。

    再说了,赵官家对燕王可以说是完全放飞了,根本就懒得猜忌。

    何况,御史台可以说是被赵孟启掌控了,哪里会弹劾他。

    而且朝野上下都清楚,哪些人是燕王一系的,根本没遮掩的必要。

    新客到来,自是一翻寒暄,然后才一一坐下。

    「嚯,殿下您这阁子倒是暖和得紧,外面也没看出火坑地炉之类的设施啊。」

    钱焘这个脱下厚厚的裘袄,感觉十分惬意舒适。

    燕王府以前可是他家的庄园,这屋子他也熟悉得很,却愣是没看出有什么大的变化。

    赵孟启随口解释道,「这里小小的改建了一下,地面重新铺过,下面是空心火道,烧上二三十块蜂窝煤,便能保暖一整天。」

    「蜂窝煤?那不是一文钱一个么?用三十文便能如此暖和,还真是挺便宜的,便是普通百姓也用得起。」钱焘惊叹。

    煤是不贵,可改建地龙的花销可不便宜,材料加人工,没个三四十贯下不来。

    闲扯了几句,

    赵孟启便看向丘岳,「丘老,我正有件事想请教一下您。」

    丘岳白眉一跳,「殿下请说。」

    赵孟启说道,「如今蒙古人占据着大理,仿佛如一把指向我朝腹心的利刃,虽然西南山岭绵延,不利于蒙古人作战,而我朝也在荆湖南路设置防御,但我觉得这有些太过被动了。」

    「那殿下以为当如何?」丘岳饶有兴趣。

    「蒙古人的优势在马,因此在战略战术上善于使用大运动大迂回,但我朝的优势在船,依靠宽广的海洋,其实同样可以使用大迂回大运动战略。」

    赵孟启这话,让丘岳露出思索之策,「殿下您继续说。」

    「我朝精于制器,在船只航海方面,其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我们具有一次性投放五万军队的航运能力,那如论是向北还是向南,都很容易找到蒙古人的战略弱点加以打击,这个是远景。」

    「单从针对大理蒙军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海运能力,把广南西路开发起来,使其具备屯驻大军的能力,在必要时刻,可以攻入大理,解除我朝肘腋之患。」

    「而且,南洋诸国盛产粮食木材香料等我朝需要的资源,完全可以成为钦州、广州等地的发展助力,因此这个开发过程,不但不会损耗我朝国力,反而能促进我朝经济振兴。」

    「战争,从根本来说,打得还是经济,近几十年来,我朝经济江河日下,离着油尽灯枯不远,不能再只靠江南一带来支撑了,两淮荆襄又是战区,无法安稳发展,两广却还有着很大的潜力,成为我朝新的经济源泉。」

    丘岳静静听赵孟启说着,不时也点点头,「殿下的意思是,用海外贸易促进两广地区发展么?」

    「是的,我朝生产的货物,在海外一直都是畅销的,只不过以往大多依靠大食商人做中转,如今蒙古人正在攻伐大食,或许过几年就能将其灭亡,所以我朝外贸急剧萎缩。」

    「以前泉州每年能收百万贯市舶税,如今只有区区几万贯。」

    「既然靠不了别人,那咱们就该主动去寻找市场,不要太远,除了真腊、蒲甘、交趾、占城等国,还有天竺地区十余国。」

    除了发展贸易外,赵孟启最重要的目的是想要获取天竺以及阿拉伯地区的优良战马。

    这些地方都处于蒙古人的攻伐中,使用合适的商业及外交手段,要达成这个目的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丘岳等人听完赵孟启的设想后,觉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殿下,老臣大致明白了您的意思,那您打算如何具体实施呢?」

    赵孟启喝了一口茶,润润喉咙继续道,「我想建议朝廷,设两广制置使,统一事权,并打算推举您老出任,如何?」

    丘岳思考了一会,缓缓摇了一下头,「设立两广制置使倒是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老臣却无法胜任了,不是老臣推脱,实在是岁月不饶人,老臣的身体吃不消啊,去了反而耽误殿下的大计。」

    赵孟启看丘岳的神情不似作伪,也没有强劝,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不由陷入苦恼中。

    这时,杨栋开口了,「殿下,您这计划太过庞大,臣觉得不宜操之过急,这两广制置使也可暂缓设立,臣愿意自荐,出知钦州,为殿下的计划铺路。」

    在场众人听完,都愣了,不是因为杨栋主动索官,而是他主动要求去钦州那荒僻之地,仿佛如流放一般。

    杨栋现在的吏部侍郎任期将满,按传统,一般会给一个比较好的州府外放,完了再回中枢就差不多是尚书级别的官职了。

    随即冯梦得也开口道,「臣也愿意到两广任职。」

    他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慈幼局一案影响,最近在朝中惹了许

    多非议,有心暂避风波。

    最令人意外的是,一向很得赵官家信重的牟子才也说道,「殿下,让臣也去吧。」

    赵孟启心中盘算了一下,便道,「这样吧,老师只担任知州,事权还是太小,我会给您争取一个两广转运使,至于冯侍郎,则出任广东安抚使兼知广州,牟中书,就出任广西提举常平司,兼知雷琼两州……」

    几句话,赵孟启就把两广的事决定了下来,然后又望向丘岳。

    「丘老,我也想让您能悠游林下,但更希望您能帮帮我,这新宗学也关系到我心中大计,所以请您勉为其难,替我掌掌舵。」ap.

    丘岳见还是没躲到清闲,不由啼笑皆非,捻着雪白的胡子,「好吧好吧,这把老骨头就交代给殿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