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即可。”赵括点了点头。柒现在他对普及教育也看开了,一开始他以为自己建造学院,不说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高呼圣君,大家怎么也会高兴地排着队把孩子们送进学院中读书吧。
事实证明,他想多了。大部分人虽然羡慕贵族能够读书识字,但是自己并没有读书识字的意识,即便不要钱,中午管一顿饭,也只有少部分人把孩子送进学院中读书。
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读书,并没有那么重要。想要改变这种局面,至少要等到现在这一代人成长起来,让他们同辈的那些人,没有选择读书的那些人,看到差距,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如此,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之下,一代一代逐渐改变大家的观念,才能真正的普及教育。
现在,路还很长很长……柒
“能够有现在的条件已经非常不错了,即便有大王的帮助,平民目前也不可能和贵族竞争。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数量,平民的数量是贵族的十倍百倍,只有靠着如此庞大的数量,才能在时间、教材、老师、阅历、环境等等诸多差距下,与贵族竞争。”蔺相如说道。
虽然有句话叫寒门出贵子,但实际上,这句话只是寒门对自己的宽慰之语。
自古以来,寒门都是难出贵子的,更不要说教育垄断之下的庶人了,即便是凭借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庶人也远远不是贵族的对手。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些年赵括一直在不断扶持最底层的平民,不过因为赵括并没有打压贵族,所有除了少部分贵族之外,大部分贵族并没有选择站在赵括的对立面。
大家都是怕死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没有人去赌成功率只有不到万分之一的事情。
而且大家都明白,平民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与贵族竞争的,而他们最不缺的时间。
现在是赵括的时代,他们可以退步,可以蛰伏,赵括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柒但是赵括终究有逝去的那一天,届时,又将回到他们的时代。他们有的是耐心,就像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一样,一代不行就两代,两代不行就三代,三代不行就五代……
“本王并没有奢望平民能够和贵族竞争,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是赵人。没有帮助平民打压贵族的道理,也没有帮助贵族打压平民的道理。”赵括平静的说道。
对于贵族的想法,赵括也能猜到一二。甚至赵括知道,别说现在没有普及教育,就是真正的普及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贵族也会用其他办法将教育垄断。
但那又如何?难道知道就不做了吗?贵族就算能够想到办法,那也是以后了,甚至可能都被赶到国外,霍霍外国人去了。
柒赵括虽然很不爽这群贵族霍霍赵国人,但是如果霍霍外国人,他还是乐见其成的。
不时的有学子走过来攀谈,交谈两句后,便自觉离开。赵括平常没事的时候就来学院晃悠,学院中不少人都是认识赵括的,知道他并不反感学子找他,而且非常和蔼。
“学院也算是步入正轨了。”赵括心中想到。学院之前的作用一直是吸引人才,再过几年,就能不断向赵国输送人才了。
三人不知不觉来到医学院,透过轩窗,可以听到襄子似乎正在教授弟子《黄帝内经》。
“这女子啊,每七年为一个生理周期变化。男子呢,则是八年为一个生理周期变化。”柒
“《黄帝内经》有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就是说女子七岁的时候,肾精转化为肾气,肾气旺盛起来,开始更换牙齿,乳牙逐渐脱落,变成恒牙。头发迅速变黑变长。从黄毛丫头变成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
“而男子的发育比女子要晚,要等到八岁才开始‘发长齿更。’这里要注意,女子是‘齿更发长’,男子是‘发长齿更’。谁知道为什么?”说到这里,襄子停顿一下,笑眯眯的看向下面一群十多岁的孩子,这些都是医家未来的希望。
“先生,因为女子先更换牙齿,后头发迅速生长。而男子头发先迅速生长,后更换牙齿。”这时,一个瘦猴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不错,夏无且说的非常对。那为什么女子说‘肾气盛’,而男子说‘肾气实’呢?”襄子笑着看着夏无且。
柒
“弟子不知。”夏无且摇了摇头。
“女子数阴,以水为本,或者说以血为本,故曰盛。而男子数阳,以气为本。肾精转化为肾气,充实身体,故曰实。”襄子说道。
“多谢先生解惑。”夏无且俯身行礼道。
“我们继续。女子到了十四岁,任脉打通,太冲脉旺盛,这个时候女子就会来月事,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而男子则要等到十六岁。因此古人将女子成婚的年龄定为十四岁。男子成婚的年龄定为十六岁。这个年纪可不是随便定的。”
“等到女子三七,也就是二十一岁的时候,身体肾气盈满,这个时候会长出真牙,身体也就发育完全了。而男子要等到二十四岁的时候才会长出真牙……”襄子手里捧着《黄帝内经》,苍老而有力的声音在教室内回响。
不仅教室内的学子听得津津有味,连窗外三个偷听的也听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