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四百一十三章 设赵祯奖

第四百一十三章 设赵祯奖

    “轰隆隆隆隆隆隆!”

    大宋汴梁城东城外,钢铁厂、纺织厂、水泥厂里的蒸汽机轰鸣运转。

    白色的蒸汽夹杂着黑色的煤气从烟囱里滚滚飞出,让东城外半边天空都好像阴暗了许多。

    更远的地方从北面的运河正有一船船煤炭、铁矿运过来。

    严格来说,现在的汴梁其实还不算工业生产基地,远不像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那样,成为一个雾都。

    因为汴梁离煤矿、铁矿、羊毛、棉花产地太远,运输成本很高,而且投入很大,回报的速度却很慢。

    导致几乎少有私营商人愿意在汴梁投入这种除砖厂之外的钢铁重工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所以现在汴梁唯一的两家钢铁厂,十多家纺织厂和四家水泥厂都是大宋朝廷开设,运营到现在前期亏损,如今也只是勉强保本。

    相比之下砖厂、蜂窝煤厂就属于投资小,回报大的那种,虽然蜂窝煤厂还是得受限于煤炭成本,却也比钢铁厂强啊。

    此刻皇宫东苑晨晖门内,赵祯正站在晨晖楼上扫视着东城。

    东苑位于资善堂以北,从后苑的东门出去就是拱宸门复道,也是皇宫后门,然后再穿过临华门就是东苑。

    这里同样也是金水河流经皇宫的出口。

    晨晖楼下,周围花草茂盛,临近冬季,外面还淅淅沥沥飘着雨,整个汴梁都笼罩在烟雨里,但这些花草却丝毫没有枯萎的迹象。

    为了让皇宫四季花团锦簇,这里的草木自然也都是四季常青,并且还有专们的园艺师进行打理、修剪。

    赵祯目光扫视城外,虽然是雨天,但东城内城马行街的街头雨伞林立。

    出门逛街、做工的百姓数不胜数,密密麻麻的雨伞直接遮蔽成了一片人潮的海洋。

    特别是临近中午,东城外大大小小的工厂、工坊到了午休时间,很多工人都陆陆续续出来吃饭。

    钢铁厂、纺织厂这类大厂肯定有自家的食堂。

    但当初赵骏为了解决城里河流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把城内大量工坊外迁,像铁匠铺、印刷厂、染料坊、造纸厂全都用补贴和买地的手段迁去了城外。

    朝廷通过这种方式一来回收了大量城内土地,方便用于搞建设开发。二来把污染源从城内转移到城外下游区域,缓解城内的污染压力。

    不过这种方式肯定不能长久,最近汴河下游也已经出现死鱼的情况,以后还是需要建污水处理厂来解决工业废水的问题。

    站在足足有五层高度的晨晖楼上看可谓是一览众山小,赵祯看着内城外城鳞次栉比的街道,以及到处都在修建的城外,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分。

    以前东城外是一片郊区,仅有一些村庄和农田,哪像如今这边模样?

    现在大宋的强盛简直是他以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城外高楼大厦遍地,虽然都是那种最高七层,没有电梯的楼梯房,连后世一个县城都不能比,但这对于赵祯来说,也已经是一个伟大的盛景了。

    至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种变化。

    兴许在晚年能见到那种摩天大楼,毕竟大孙曾经说过,超过50米的建筑大量出现,本就是在19世纪末。

    而大宋如今的科技水平,基本上已经到达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水准。

    几十年后。

    大宋未尝不能建出50米,甚至100米的摩天大楼。

    赵祯扭过头问王守忠道:“守忠,如今汴梁现在有多少人口了?”

    “年初统计部上报的去年人口是217万,今年的还没有统计,可能已经有240万以上了吧。”

    王守忠连忙毕恭毕敬地回应。

    官家偶尔会问些这样的问题,他自然也得时不时去找些资料来记下,免得不能回答。

    “朕的大宋每天都在强大啊。”

    赵祯满意不已,随即低下头看向了晨晖楼下的金水河畔。

    此刻河边已经修起了一栋水泥平房,平房里摆放着两台巨大的蒸汽机,密密麻麻的铜丝电线从里面延伸出来。

    而这些铜线用木架架着,连通着后苑各個宫殿、建筑物、实验室,这些地方都挂上了灯泡。

    最近几个月赵祯一直都在建发电厂。

    现在原料充足,技术达标,人手不缺,正该实施他的发电计划。

    等厂房修好了,电线装好了,灯泡拧上去,蒸汽机全就位,正式开始尝试发电。

    事实上昨天赵祯就已经试运行过一次,进行排练,成功地让晨晖楼里的十六盏白炽灯发出了亮光。

    但没过多久就出现了故障。

    他昨天排查研究了一天,今天早上终于找到了问题在哪里。

    在解决了机械故障之后,总算是可以正式运行。

    “陛下,知院他们来了。”

    王守忠注意到远处临华门的方向一行人过来,向赵祯汇报。

    赵祯目光看过去,远远的见到了赵骏他们。

    中午时分不是开会的时候,像赵骏中午一点还要去辅导太子读书,要到下午三点才会去崇政殿。

    难道今天有什么大事?

    赵祯就道:“下楼去看看,刚好向他们展示朕的成果。”

    虽然昨天开会的时候就说过这件事,之前也带他们看过这里,但真正运行他们还没有看过呢。

    二人下楼,等他们到晨晖楼一楼大厅的时候,外面赵骏等人也走了进来。

    “官家!”

    众人拱手行礼。

    赵祯笑道:“都坐吧,出什么事了?是进攻西夏的计划制定好了吗?”

    他最近是真的很开心,好事一桩接着一桩。

    西夏李元昊死,大宋朝廷这边就已经开始进行筹备工作。

    各种粮草、武器、弹药都在发往西北。

    狄青也已经出发。

    这次灭国战争就不需要范仲淹和张亢了。

    二人一个宰相,一个今年接替了王德用成为枢密使。

    而王德用以使相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算是退居二线。

    再让范仲淹和张亢出征,并且还是打灭国战争,那二人基本上就属于封无可封。

    所以狄青出征正合适,以后也算是为兵部或者枢密院培养预备的主官。

    赵骏回答道:“差不多拟定好了,应该下个月就准备正式进攻。”

    “太好了。”

    赵祯坐到自己椅子上,握拳道:“这次必须消灭西夏,把我们汉人失去的领地都夺回来。”

    “不止是西夏,还有一部分西域,包括嘉峪关、玉门关、吐鲁番、哈密等地。”

    赵骏也坐下来笑道:“甘肃、宁夏地区虽然古时候就是边陲西凉,多是羌胡居所,不是我们汉人的传统栖息地,但仅仅拿回这些地方可还不够,我们大宋既然要比肩汉唐,甚至超越汉唐,那当然要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于东亚称雄,辐射整个世界。”

    “嗯,还是大孙有远见啊。”

    赵祯连连点头,开疆拓土自古以来就是守成帝王最大的功绩。

    汉武帝世宗庙号,不就是开疆拓土而来吗?

    否则若无早年的卓越功勋,以汉武帝晚年的昏聩,绝对当不得武帝以及世宗的称呼。

    “今天过来其实不是为了这事。”

    赵骏看了眼晏殊等人,笑着道:“我们过来是有个好消息告诉老哥的。”

    “那刚好,朕也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啊。”

    赵祯也笑了起来。

    “那老哥你先说。”

    赵骏道。

    “发电厂昨天试运行成功,虽然有点小故障,但朕排除了故障之后,就应该能运行了,朕打算今天晚上就点亮后苑!”

    赵祯自豪地道。

    “天呐,终于有电灯了吗?”

    “电气化时代就要来了。”

    “简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啊。”

    “官家真乃神人也。”

    “好家伙,老哥你是真的牛逼。”

    赵骏睁大了眼睛,竖起大拇指肃然起敬道:“你这理工科能力简直逆天了,咱们祖孙文理合璧,天下无敌啊。”

    “啊哈哈哈哈哈哈。”

    赵祯乐得合不拢嘴。

    他钻研理科一来是因为知道理科才是未来的大方向,他作为皇帝重视理科,必然会起到带头作用。

    就像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者。

    宋皇好理科,天下学子势必就会对理科钻研,自然也就会蕴育大量的理工科人才。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现在天下政务全归政制院,按照赵骏的话来说,他一个大宋皇帝懂个锤子治理国家?

    所以每天除了下午从宰相们那了解政务以外,就没怎么插手国家治理。

    没有了皇帝瞎指挥之后,政制院施政就方便大胆了许多。

    如此造成了眼下大宋蒸蒸日上,国力飙升,每年的税收从景佑二年不过六七千万贯,到去年1.4亿贯。

    这还只是中央。

    由于地方要截留三成赋税,如果把天下地方的税也算上的话,那距离突破两亿贯也不远了。

    因而可以说如今的国力基本上完成了翻倍,生产力和GDP也是逐年以10%以上甚至一度以20%的速度增长。

    这下赵祯就更没有理由插手政务,那不就只能沉迷于数理化实验当中去了吗?

    不过赵祯却发现醉心科学好像也不是一件坏事。

    以他现在的科研成果,再加上现在大宋飙升的国力,未来历史地位绝对非常高。

    毫不夸张的说。

    等灭了西夏之后,就已经算是汉武帝、孟德尔、法拉第、特斯拉、门捷列夫的合体地位。

    再干几年,灭了辽国,那这里面还得加个唐太宗。

    几十年后等赵骏完成他那中华秋叶海棠一统的战略,乃至于百年后的东亚一极战略。

    然后他再整点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之类的,恐怕不管是在政治界还是学术界,那地位都是小母牛倒立,牛比冲天的存在。

    什么李世民、刘彻、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估计都得靠边站。

    所以赵祯也非常满足。

    毕竟他躺着躺着,就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和科学家,即便只是整天躲在宫里搞实验不理政又如何?有这种地位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

    “官家,我觉得可以设立一个奖项了,就像诺贝尔奖一样,用于奖励那些对科学做出贡献的。”

    赵骏笑道。

    “哦?”

    赵祯来了兴趣,问道:“大孙的意思是,朕是第一个获奖的人?”

    “不是。”

    赵骏摇摇头。

    “难道连朕的成就都不能获奖吗?”

    赵祯纳闷。

    赵骏竖起食指道:“我的意思是这个奖已经不配颁给老哥,而应该是以老哥的名字命名。”

    “朕的名字?”

    赵祯呼吸急促起来。

    “是的。”

    赵骏点点头道:“老哥你想想,你现在的学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无人可以撼动,那既然代表全球最高级别的科学奖又怎么可能颁发给你呢?就好像世界第一强国给自己颁发一个世界强国证书,这不显得滑稽吗?”

    赵祯问道:“大孙的意思是?”

    赵骏笑道:“既然你是世界第一,你的地位最高,那当然是伱给别人颁布,由你认可别人,那才算是奖章不对吗?”

    “嘿嘿嘿。”

    赵祯嘿嘿一笑道:“有点道理啊。”

    “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赵骏拍板道:“设立赵祯奖,用于颁发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这里面没有数学,因为赵祯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就差了许多。

    虽然一个合格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在数学功底上不能太差,但他对于数学没那么感兴趣。

    基本上学个高中水平就差不多了,至于大学数学,还是交由数学院那群数学家们研究。

    除了贾宪以外,年轻人里也有像刘益、邵雍这样的优秀人才。

    把数学一道发扬光大是迟早的事情,用不到赵祯苦心钻研。

    所以现在赵祯目前是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颇有成就。

    比如物理方面研究了力学、光学、电磁学。

    化学方面研究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还写了《元素周期表》等。

    生物学就更不用多说,研究了杂交蚕豆、杂交水稻、菌类培养等等。

    其中微生物方面他最近写的《细菌病毒论》在医学界引起广泛讨论,被诸多医学界认为是医家瑰宝。

    因为这本书里记载了赵祯如何通过发霉的水果,培养菌类,并且发现青霉素的存在。

    虽然由于缺乏有效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使得目前无法批量生产。

    就如同后世青霉素1929年就已经发现,但因为没有高度提纯青霉素的办法以及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手段,以至于直到1943年青霉素才正式投产一样。

    但赵祯无疑走在了时代前列,只要有了这个发现,再过几年科技愈发发达,技术水平日益提升,提纯加批量生产也是迟早的事情。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