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一十章 养殖之路,反对声音

第三百一十章 养殖之路,反对声音

    养殖家禽牲畜,并不适合每一户人家,强行摊派,反而又会演变为苛政。

    顾正臣并没有回句容,而是在六里甸留宿一晚,第二日继续行走在句容分散的村落之中,察访民情。

    自从县衙鼓励百姓有冤上诉,警告地方大户之后,县衙处置了一批顶风作案之人,并强行命令里长将消息哀告知百姓,安排衙役暗访,若有百姓不知情的,里长则会受罚。

    面对强势的顾知县,再看看大族郭家的下场,加上顾正臣现在还成了句容卫的指挥佥事,是大明封爵之人,句容地方上大户更是没有人敢招惹顾正臣,唯恐避之不及,纷纷收敛。

    这让地方上,乡里之间变得祥和许多,里长与老人的职权得到了强化与稳固,责任也变得沉重起来,俨然成为了“皇权下乡”的代言人,县衙但有消息,里长与老人就得将所管辖的百姓聚集起来,通传消息。

    百姓也都清楚,里长、老人、大户再也不能随便欺负人,有委屈,有不公,完全可以去县衙告状。以前直接去县衙,未必能走得出去,兴许还没跑出三里路,人就被抓回来了。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顾知县不仅允许百姓可以直接去县衙告状,还帮助百姓写状纸,甚至每隔一段时间,会有衙役或公开或暗访到村落,参加老人召集的“集会”。大户再厉害,也无法挡住县衙的人,更无法封锁消息。

    顾正臣走过民间村落,除了有限的日常纠纷外,并没有发现冤情,也没有构成案件的大事件。

    这次察访地方,顾正臣用了整整五日,走过了十二个村落才返回句容县城。

    骆韶见顾正臣回来,连忙上前道:“县尊,大好事,大好事。”

    “有何好事?”

    顾正臣问道。

    骆韶笑了起来:“南周有个叫周申的,他婆娘一产三男,可不是大好事吗?”

    顾正臣愣了下,问:“当真?”

    骆韶重重点头:“当真,县衙派人核查过了,三个男娃,都好好的。”

    “还真是一件大喜事,得上奏啊。”

    顾正臣认真地说。

    古代极重丁口,一胎三男这是大事,虽然无法归入到祥瑞之列,但也是祥瑞之外的大喜事,需要上奏给皇帝,告诉他有百姓为大明生了三个男丁。

    朝廷知道之后,还会给予赏赐。

    这种事并不算什么稀奇,去年就有地方一户百姓一胎三男,朝廷不仅给了不少钱财,还征乳母去照顾,这待遇可不简单……

    “你说的是南周?”

    顾正臣想起什么,确定了下。

    骆韶微微点头:“没错,就是南周,城南的那个小村落。”

    顾正臣想了想,对骆韶吩咐:“让南周里长周喜、周科,老人周知明日一早来县衙。另外,你告诉主簿和典史,今晚你们三人在知县宅用餐。”

    “好。”

    骆韶清楚,这是顾正臣又有事情要商议了。

    张希婉看着归来的顾正臣,颇有些埋怨,人家当知县,基本上都不出县城,可自家夫君倒好,不仅出县城,还一去好几天,若不是有张培护卫,着实令人不放心。

    吩咐小荷晚上加几个菜之后,顾正臣看着有些不满又心疼自己的张希婉,笑道:“不知民情,如何大治地方?你也不希望夫君是一个碌碌无为之人吧,你日后可是要当一品诰命夫人的,夫君总也得努力点才是。”

    张希婉连忙捂住顾正臣的嘴,着急不已:“那是一时戏言,岂能当真。”

    一品诰命夫人,张希婉并没有真正想过,只是嬉闹时,想象一品诰命夫人过的是啥日子。

    顾正臣疲惫地坐了下来,看着桌上一叠书信与文书,不由苦笑:“这才几日,怎就送来如此多书信文书。”

    张希婉将书信文书整理了下,先将一封信递了过去:“这是父亲写来的,你看看。”

    顾正臣接过信,不知道岳父大人又夹带了多少说教。

    张希婉在一旁轻声说:“彰德府税课司官员随意加税,不仅对百姓卖的瓜、菜、柿、枣上税,还要求百姓之家缴纳吃粮税,喝水税,用地税。这事被监察御史得知,上奏了朝廷。”

    顾正臣皱了皱眉,如此横征暴敛,恶意盘削,就不怕老朱送他们全家西行而去吗?

    朱元璋对此事的定位是:聚敛之臣,甚于盗臣。

    不用说,彰德府税课司的官员跑不掉,就是当地的知府恐怕也逃不了责任,这种事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瞒过知府衙门,说不得是蛇鼠一窝。

    岳父张和在信中告诫自己,莫要害民,莫要加税于民。

    顾正臣将信放下,看向张希婉,认真地说:“放心吧,句容商税都是按律令来的,且不说瓜果之类不在税目之中,就是纳入税目,他们又能售卖出几个铜钱来?”

    张希婉笑了,就知道自己夫君不是个欺负百姓的人,将其他信与文书推给顾正臣:“那,这两封信是东宫送来的,剩下的则是大都督府沐英送来的文书。”

    顾正臣看了看,剩下的书信与文书都没有开封,张希婉知道规矩,家书可以看,但朝廷中的事,不敢私自拆看,哪怕这些事并不紧急紧要。

    朱大郎现在日子过得不错,自从太子妃有喜之后,总算是宽松了一阵子,不用每天听先生讲课,不用每日做不完,看不完的课业。

    陪太子妃成了最大的事,就连朱元璋这么严格的父亲,也希望朱标能多陪陪太子妃。马皇后将自己的两个侍女送去了东宫,负责太子妃每日的饮食起居。

    朱标现在是个闲人,他的事不痛不痒,没啥可以在意的……

    倒是沐英,发来了不少军报消息。

    比如雷州卫指挥佥事朱永干翻了一群海贼,海贼跑海上去了,又被追上去,干掉了二百多人,这也算是个生猛的。

    还有李文忠又立下军功,擒了元廷平账陈安礼,木屑飞等人。

    看着木屑飞这三个字,顾正臣总感觉这名字实在是太随意了一些。

    还有徐达,招抚了元廷官属一千三百余人,顺带将两千多户元廷军民迁移到塞内,当成大明百姓分给田地。

    还有冯胜、邓愈、汤河等人带兵去了北面,防止王保保闹事,金朝兴、胡海等人俘虏了元太尉伯颜不花等……

    四五月份的军事行动不少,但大部都是小动作,并没有明军与王保保主力对决的消息,现在明军的态势很明显,就是主防的同时,收拾下辽东、西北、北平关外以北等地零散的元朝军队,以一种小股部队蚕食的方式,缓慢推进。

    这些军报按理说是不应该送到句容来的,但沐英取得了朱元璋的许可,将前线的消息一一告知,这似乎是一种信号,一种将顾正臣定位为武将的信号。

    顾正臣自认为自己不是什么武将,但却掌管着句容卫,还是以“军功”得县男。兴许在沐英眼里,顾正臣应该在战场上发挥更多的作用。

    等看完所有文书之后,晚饭也已准备妥当。

    因为有公务商议,张希婉不愿上桌,便与小荷去了厢房。

    顾正臣看向骆韶、周茂与杨亮,开门见山:“我治句容,务求句容百姓吃得饱饭,家中有所余粮、余财。前几日一直在外走访乡里,问策于民,现有一策是否可行,还需问问你们的意思。”

    “县尊请说。”

    骆韶端正姿态。

    周茂、杨亮也认真起来。

    顾正臣端起茶杯,以茶代酒,一饮而尽:“百姓之家,仅仅依靠农田产出极是有限,每年交出两税之后,抛开各种开销,家中已无多少存粮。一旦遭遇灾荒水旱,便只能倚仗朝廷开仓放粮,或是成为游民奔走于野,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百姓状态。”

    百姓需要有一定的抗灾能力,承受灾情的能力,哪怕是一年毫无收成,也需要能熬过去这一年才行。哪里像现如今,别说一年没有收成,半年没有收成,许多人家就基本上税赋就拿不出来,甚至是活下去都是问题。

    “所以,本官想,既然单一依靠农田产出不足以让百姓家有余粮、余财,那是否可以让百姓养一些家禽,鸡鸭鹅、兔猪羊等,通过养殖是否能实现百姓增收?”

    “养殖?”

    骆韶皱了皱眉头,周茂与杨亮对视一眼。

    杨亮知这个县太爷的秉性,他要么不提出来,提出来就意味着他已经打算这么干了,见顾正臣认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县尊,养殖是一个法子,但百姓之家养殖又能养多少去,最多养一只鸡鸭,若是养猪羊,还需要拉着去放猪,这需要人看着,地里都忙不开了……”

    周茂也跟着劝说:“小的家禽尚可,一些人家是养了鸡鸭鹅,但数量很少,留着过年杀了自用,这也谈不上致富,一年没少操心,还换不来些许钱来。”

    骆韶对顾正臣的想法也不太支持:“养殖之中,唯有猪与羊稍有价值,只是县尊,养殖猪、羊,需要人看着,百姓家能动弹的,都拉到地里去了,连娃娃都不放过,哪里还有人去放羊、放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