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壁回来了。
一听说有圣旨,麻溜地滚回来了。
他还算好的,今儿个真的只是去听曲儿。
老纨绔就不一样了,裤子都脱了,差点没软掉。
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狗皇帝的圣旨,他们还是得要认真对待的。
父子二人麻溜地滚了回来,然后开中门奉香案,一应礼数全部齐全。
亦失哈等了老半天,语气很有些幽怨,当即宣读了皇帝陛下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听到这话,李景隆和李弘壁都是一愣。
敕?
为何是“敕”?
大明朝的圣旨,分为好几种格式。
若是昭告天下,则称“诏;若是封赏高等的官员,则称为“诰;倘若是封赏低级的人员,则名为“敕”。
而且颁布圣旨的样式种类也各不相同,按照官员的品级不同有严格的区别,比如一品官员使用的是玉轴,二品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五品为黑牛角轴。
这里头规矩森严,是绝不可能混淆开玩笑的。
毕竟圣旨代表着皇室天家的脸面,要是出错了,那丢脸的是狗皇帝。
前面这“奉天承运皇帝”,指的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
因为这句话是朱重八发明的,当年他起兵造反北伐蒙元时候,打出的旗号就是奉天承运,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后对“奉天承运”这个词语情有独钟,遂就自称为奉天承运皇帝,在圣旨上也沿用了这个称号,大明王朝历代帝王就老老实实地用了起来。
封赏低级官员,才是“敕”。
那特么是封赏谁的?
李弘壁满面茫然地看向李景隆。
后者得意洋洋地摇了摇头。
“肯定不是给为父的,为父好歹也是超品国公爷!”
“儿呐,你这是要做官啦!”
果不其然,亦失哈直接念出了答案。
“今有曹国公子李弘壁,学识渊博,品学兼优,进言献策,深得朕心……即敕李弘壁为国子监助教,钦此——”
李景隆:“啊?”
李弘壁:“啊???”
国子监助教?
让我去国子监教书?
狗皇帝你特么恶心谁呢?
李弘壁这回是真的有些蒙了,当场就傻眼了。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所以急忙又向亦失哈求证道:“那个亦公公,您是不是念错了啊?”
亦失哈闻言人都有些麻了,没好气地苦笑道:“白纸黑字在上面写着呢!”
“李公子快别闹了,赶紧跪地接旨,奴婢好回宫交差啊!”
李弘壁急眼了,直接上前一把夺过了圣旨。
摊开一看,人家还真没念错,圣旨就是这么写的!
“敕李弘壁为国子监助教……”
特么地,狗皇帝是真恶心人啊!
李弘壁气得脸都红了,随手就要将圣旨摔在地上。
“哎哎,可不能摔,不能摔啊!”
“李公子别闹,这是杀头大罪啊!”
李景隆和亦失哈都快吓尿了,急忙出言安抚道,唯恐这李弘壁真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你今儿个敢摔圣旨,明儿个就敢起兵造反!
来人啊,诛他九族!
这个道理,李弘壁自然明白。
但是,他不想接旨啊!
所以李弘壁把圣旨又还给了亦失哈。
“那个,亦公公啊,咱俩也是老熟人了。”
“这圣旨你带回去,跟陛下商量商量,换个差事。”
亦失哈:“???”
啥?
换个差事?
你多大脸啊你?
我从未见过如此胆大妄为之人!
亦失哈也算是看明白了,这对奇葩父子离谱的很。
他要是继续待在这儿跟他们插科打诨,说不定还真会被忽悠瘸了。
一想到这儿,亦失哈立马将圣旨塞给了李景隆,然后头也不回地带着人跑了。
李景隆手握圣旨,满脸堆笑地看着李弘壁。
“儿呐,开心点,虽然只是个从六品的学官,但毕竟也是官儿嘛……”
“大明朝的官儿,狗都不做!”
李弘壁愤愤不平地怒喝道。
这国子监,就是大明王朝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
明朝国子监创于明太祖朱元璋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
后朱元璋建都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
国子监设有从四品的祭酒一人,从四品下的司业二人,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此外还有负责琐事的监丞和主簿各一人。
因为是大明王朝的最高学府,所以国子监招收的学子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以及一些勋二代和官二代。
比如国子学,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由国子学博士和助教负责,讲授经术义理。
也就是儒家四书五经那一套东西。
关键问题在于,他李弘壁不想掺和这些东西啊,一想起脑仁儿就疼。
天知道狗皇帝为什么让他去当国子监助教,这不是故意恶心人吗?
再者国子学的弟子都是些勋贵官宦子弟,一个个官二代勋二代,闭着眼睛都知道不是什么好东西。
他李弘壁吃饱了撑的,去跟这些勋贵纨绔斗法!
在家抱着小鼓鼓睡大觉不香吗?
真是岂有此理!
李弘壁很是不爽。
直接回屋找小鼓鼓睡觉。
他不爽,另一边也很不爽。
国子监祭酒胡俨看到这旨意,立马就急眼了。
李弘壁不过年仅十七,毛都还没有长齐呢,哪有资格当助教啊?
国子学是勋贵子弟、重臣子弟读书的地方,太学则是五品官员的子孙读书的地方,至于其他如广文馆、四门馆则允许平民子弟入学,是各地学子中的精锐。
但不管怎么说,国子监也是大明最高学府,代表着大明士林的脸面。
而国子学博士,都是天下知名的硕儒,助教也都是名士,最低门槛都得是进士翰林,你让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勋贵子弟过来当助教?
平日里那些个勋贵子弟、官宦子弟已经让人很是头疼了,现在皇帝陛下竟然破天荒地安排一个勋贵纨绔过来当助教,那不是让天下人看笑话吗?
胡俨是个老实人。
他是洪武二十一年的副榜进士,自己水平自己知道,所以对功名并不热衷。
他本来在安徽桐城任知县,结果副都御史练子宁把他推荐给建文皇帝,等胡俨到了金陵帝都,燕王朱棣都已经攻破长江了,还没来得及见皇帝一面,高升的机会就没了。
永乐皇帝即位后,胡俨一事就搁置了下来。
而后又因为文渊阁大学士解缙的推荐,永乐皇帝授予胡俨翰林院检讨之职,不久又让胡俨与解缙、胡广等七人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但胡俨性子戆直淡然,在内阁里面,受皇上顾问,他从不与人争先,所以被皇帝晋升为国子监祭酒,替大明王朝执掌这座最高学府。
胡俨想着教书育人总比在官场打机锋好,所以兴高采烈地来了,平时也不惹事是非,整天安心混日子,没事儿喝喝茶看看书,日子过得潇洒无比。
但是,他毕竟也是士林中的一号人物,他也要脸啊!
国子监要是任由皇帝这么搞,迟早会变得乌烟瘴气,到时候他胡俨也会跟着受人诟病!
于是胡俨匆匆入宫面圣。
今日他就是硬气一回,跟皇帝陛下大吵一架,也不能让李弘壁做这个国子监助教!
老实人也有发怒的时候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