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 第352章 朕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事情?

第352章 朕是不是忘记了什么事情?

    “南北分卷取士!”

    “说白了就是因为南士和北士水平差距太大!”

    李弘壁耐心解释道:“这是因为南士文化素质要普遍高过北士!”

    “其实到了唐宋年间,南方已经成为实际上的经济中心了,就比如面积同样的田地,北方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华南则一年两熟,比粮食产量北方比不过南方,他们读书人有句话叫做“仓廪实而知礼节”,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能够天天吃饱肚子,才能抽身做学问,这样一来南士的文化素养就比北士高多了。”

    “但是,北方承担着抵御外族入侵的重任,草原蛮夷一直都历代帝王的心头大患,也是南方百姓安稳生活的不稳定因素,想在绵延万里的国境线上抵御外族入侵,只能倚靠关隘和天险,而这就需要有人去驻守,所以北疆与南方一样同样,都是我大明不可分裂的疆土!”

    “国朝要尽可能地做到平衡南北方关系,实现南北权力对等,都是保持国家统一,维系社会安定的重中之重,因为北方人心不稳,南方人日子也不会好过,当年那场南北榜案,就是太祖高皇帝利用科举来笼络北方士人、平衡南北差距的最好例子。”

    南方是经济中心,仓廪实而知礼节,人家有的是粮食吃,吃饱喝足了就开始进学修德;而北方粮食产量本就不如南方,加上又面临蛮夷劫掠袭扰与时常爆发的兵戈战火,日子过得就凄惨多了,文化素养普遍比不过南方士子。

    “科举又是国朝的抡才大典,历来是关系到王朝兴亡的重事,科举办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王朝根基稳不稳。”

    “若单就人才选拔的角度来看,其实本来不应该有地域之分,因为科考要做到公平公正,但若是从政治维稳角度,又必须做到相对均衡,否则北方士子一再落榜,那国朝就会渐渐失去北人之心!”

    李弘壁做足了铺垫,然后说出了解决办法。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分地取士,分卷科考!”

    “历来科考南北士子高中人数差异太大,就在于双方才学不在一个水平上,但是科举取士,又必须要做到南北兼取,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南人虽善文词,但大多轻浮,而北人虽才学稍浅,可胜在厚重,所以应当分南北分卷取士,录取名额南士六分北士四分,直接分卷考试,把北方士子的考卷出的比南方士子简单一些,出得符合他们实际水平,这不就行了吗?”

    “大家各考各的,都在同一水平线上,主考官也各自是南臣或者北臣,也不存在什么刻意打压包庇之说,能不能高中各凭本事嘛,他们还能说什么?”

    “妙啊!”姚广孝由衷称赞道,忍不住为李弘壁此计点赞!

    朱棣也忍不住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

    此计确实很妙,堪称利国利民之策啊!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那都是大明不可分裂的疆土!

    朱棣为了平衡这南北逐渐拉开的差距,为了能够尽快迁都北平,不知道愁白了多少头发丝。

    结果这李弘壁脑子就是好使,提出了这般妙计。

    南北分地分卷考就是了,你北方士子去考北卷,你南方士子自己去考南卷,这下子所有参考学子的水平线都起码在同一水平线上了,能不能高中真就是自己的水平问题了。

    到了那个时候你要是落榜再狗叫什么“舞弊”、“地域黑”,朝廷哪里还会再惯着,不直接撕烂你的狗嘴!

    事实上,自从洪武年间那场南北榜案后,就有很多落榜士子以此案为先例,或攻讦考官,或求请覆试,反正就是主打一个我落榜了谁都别想好过,最好是像洪武年间那场“南北榜案”一样,重新考一次,再给我一次机会,朝廷也是烦不胜烦!

    现在好了,谁要是再敢狗叫,朕直接砍了他的脑袋!

    朱棣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笑呵呵地看着李弘壁。

    “好孩子,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弘壁思索了片刻,索性直接一口气说完。

    “不如增加一个中卷,也就是把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庐、凤二府,徐、滁、和三州等籍贯学子划到一起,因为云贵川嘛懂的都懂,学子数量少得很,以往若非是那种惊世奇才,基本上都没有高中的可能!”

    “朝廷不是马上要针对西南边疆的土司问题进行改土归流了嘛,那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契机,提拔筛选出一些土民士子入朝为官,给这些地方的土蛮土民打个样,他们自然就会对朝廷心生向往了。”

    朱棣闻言大喜过望,猛地一拍大腿。

    “很好,你小子真是个人才!”

    “那北卷和南卷呢?”

    “北卷就是北京周边、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这些地方嘛,除了北卷和中卷,其余地方的士子全都考南卷,那些江浙才子不是很卷吗?让他们自己跟自己人卷去吧!”

    “倒是这三卷名额问题,可以从北卷和南卷匀出半成就是了,具体如何陛下和恩师商量去吧,臣就不多说了嗷!”

    不知不觉间,李弘壁已经跟狗皇帝聊了快一个时辰,他都有些不耐烦了。

    这狗皇帝怎么没点眼力见儿啊?

    咋还不走啊这!

    朱棣眼见李弘壁满脸疲惫,也是察觉到这次聊得有些多了,要把这个兔崽子给掏空了,所以朱棣笑着宽慰了李弘壁几句,然后和姚广孝告辞离去了。

    一走出曹国公府,永乐帝就很是春风得意。

    “妙啊!”

    “真是妙啊!”

    “这等妙计为何先前就没人提出来呢?”

    “和尚,你说说看,这李弘壁都能想到,为什么你想不到呢?”

    姚广孝轻飘飘地瞥了朱棣一眼,淡淡开口道:“弘壁之所以能够想到,是因为他不是名教弟子,其余朝臣并不是想不到,而是他们即便想到了恐怕也不敢开口!”

    此话一出,朱棣顿时一愣,随即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姚广孝这句话,说的有些诛心了!

    朱棣又不是傻子,他哪里想不明白。

    这满朝缙绅都是傻子嘛,分地取士这般简单的方法,他们难道就真的想不到?

    不!

    肯定有人会想到的!

    但是为何从来没人提及过?

    因为他们不敢向皇帝进言献策!

    洪武年间那场南北榜案,凡是卷入其中的官员,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每一个好下场!

    就连大儒刘三吾都被下令处死,后因年老,免死戍边,惨遭流放。

    所以在洪武末年,是没人敢提的,谁敢提谁就要做好被流放问斩的准备!

    到了建文年间,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为首的南方士绅把持朝政,别说提议科举分地取士了,你要是敢流露出丝毫对南方士绅的不满,那就会被排挤出朝堂!

    而现在的永乐朝堂,也大多是以南臣为主,就算真有忠心耿耿的官员想到了这条妙计,那也要考虑一下能否承担得起招惹南方缙绅的后果!

    说白了,这南北分卷取士,损害的是南方缙绅的利益!

    他们明明可以霸榜整个科考,现在却要分出一大部分名额给北人,这就如同拿刀子割他们身上的肉,他们会咽的下这口恶气才怪!

    一想到这儿,朱棣就忍不住点了点头。

    “这混账兔崽子虽然有时候行事孟浪了些,但到底还是忠心的,给他记一功!”

    “对了和尚,朕是不是忘记什么事儿了?”

    姚广孝:“(„ಡωಡ„)栓Q”

    「今日第四更,还有一更,兄弟们多多投票支持呀,万分感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