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长平长平 > 第77章 狭路相逢

第77章 狭路相逢

    负责夺取南山营寨的万人将,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用最接近的一个营发起攻击,从山下调少数军队佯攻,牵扯一下秦军的兵力。

    任务下达到赵军营中,那五百人将发了愁:从这里往后面的那座营栅,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可通,过两个人都要侧下身,怎么组织兵力进攻?好在夜间失去营栅的那营士兵也寄宿在这座军营里。这名五百人将作威作福,道:“汝等失亭隘,皆当斩。姑许戴罪立功。且往攻之。若取之,皆免罪!”

    这些人经过昨夜惊魂,斗志尽失;不少人带伤,许多人甚至没有武器,最缺的就是盾牌。但五百人将完全就是拿这群人来搪塞,根本不听他们的解释和困难,强令进攻。

    感觉到了五百人将的漫不经心,这营的士兵也就有了办法:耗时间。

    他们前出到距秦营百步之外停下,每次沿山路派出十人或十五人发动进攻。前进二三十步,但有秦箭射击即退回。这种虚应故事很快被秦军识破,后来连箭也懒得射,见走得近了,射几下盾牌提个醒,赵军也就退了回去。

    被万人将寄予希望的正面进攻被打成了玩笑,而被赋予牵制任务的山下仰攻就更成了灾难。士卒出营后,乱哄哄地来到百步线附近,使劲摇旗呐喊,开始搞得守营的秦军很紧张,石城那边也准备了一支力量随时增援。但最终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幕:这似乎不是进攻,而是在挑战。一个秦人有些不耐,随手捡了块石头往山下扔去,石头在山上弹跳着,落入人群中,引发一阵混乱,然后大家一哄而散,各自回营了。万人将见了也无可奈何!这名万人将手下能战的士兵都被抽调到南面,组成突击集团,转给他的都是些不能作战的老弱兵、伤兵或兵痞。这后一种人最为可恶,对战斗力影响极大,但偏偏他们在部分士兵中有相当的影响,往往牵一发则动全身,给全营的秩序造成毁灭性影响。

    赵括经过筛选,把精华都调集到作战的主战场,把“垃圾”甩给了其他方向,造成其他地域战斗力下降。石城正是被削弱地段。平时还不显,有一战事,恶果就显了出来。万人将见仗打成这样,也只能徒呼奈何!他打算向赵括报告,可如何报告呢?说手下出工不出力?……想了想,还是算了吧,天黑后就简单报告说,虽迭经攻战,秦军不退,士卒疲惫,决定休兵,明日再攻。拿定主意,他也不管不问,把事情都推给下面的人去办,自己只在帐前,寻了几个士兵,角力为戏。

    王龁派出的公乘,只一阵,就击溃了当面的赵军,立即转向,与西路军夹击前军主力。

    前军三阵向纵转横,以宽大正面向西路军压下来,他们抓住西路军盾牌少的特点,一路以箭矢逼退秦军。但当秦壁中的秦军击溃赵军后,他们立即停下脚步,调过头来,向赵阵冲突过来。他们大喊大叫着,漫山遍野、散乱无章地冲过来。赵军连续几次射击,由于秦军阵型散乱,杀伤力不大,秦军转瞬就杀到阵前。赵军按惯例从盾牌之间伸出长矛和长戟,加以阻拦。秦军多是长竹竿,前面装上戈头,又长又轻便,抡赶来,猛力砸过来,或者砸在盾牌上,或者砸在兵器上,无论砸到哪儿,哪儿就会出现一个空当;竹竿顺着空当伸进去,猛力抬起,或者挑到人,或者挑到兵器,或者什么也没挑到,进半步,再次猛力砸下。就这么简单的一掀一砸,赵军的阵型竟然就被搅开了几道裂缝。当然也有搅不开的,秦军被伸出的长矛或长戟刺倒;而那些被搅开的地方,就会有好几名秦兵跟进,扩大突破口。不多久,赵阵被分割成了几块,各块阵型本身还保持着完整,阵型前面倒下了不少秦军;但更多的秦军则企图沿着突破口破入,绕向赵军的后背。赵军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封堵突破口上。双方在这里拼命厮杀,双方都有士兵一个接一个倒下。箭矢以这里为中心横飞,带走一条又一条生命。

    僵持之间,秦壁内的秦军赶到,一阵箭从后面平射过来,将阵地最后的弓箭兵射倒。弓箭兵是全阵的核心,他们一倒,全军涣散,一哄而逃。

    危险时刻,突击秦军侧后的赵军赶到,他们向正在剿杀赵军的秦军射出猛烈的箭矢,然后短兵相接。

    援军到达,给了溃散的赵军以喘息之机。他们在大旗的指引下,退到后方,重新结阵,伺机投入战斗。

    双方投入到战场的兵力已经接近饱和,双方都没有变阵的余地,只有顽强地正面对抗。楚地秦军与蜀地秦军战法完全不同,蜀地秦军还是常规战法,以盾牌撞击为主;楚地秦军则是以长戈打砸为主。赵括有意识地将弓箭兵调到楚人这一侧,利用楚人盾牌少的弱点,尽量用弓箭消灭楚人。带来的麻烦就是,失去了弓箭的掩护,撞击战屡屡失利。

    撞击战以盾牌为核心,攻击部队在盾牌的掩护下向敌方发起进攻,这是秦赵两国的常规战法。但楚人不同,他们武器比较单一,盾牌很少,几乎只是指挥员的象征;弓箭兵基本为什伍长;其他人都是戈兵。这使得他们的战术不看重盾牌的掩护,全凭脚力和运气闪避开弓箭,依靠打砸,打出一个缺口。在没有明显缺口前,楚人的站位不定;一但出现缺口了,周围的人会立即跟进。这几乎成为他们本能。这种战术,赵军并不熟悉,应对起来十分困难,往往陷入被动。幸赖弓箭的支撑,楚人伤亡较大,突破力不那么强,才能勉强维持阵型不乱。

    正规作战有明确的一阵、二阵、三阵,但凡盾牌兵被撞开,阵型自动转向,撤回,整军再战。但与楚人作战,很难区分出几阵,楚人似乎是一拥而上,但又自成体系,散而不乱。所以赵军似在以一阵一千五百人,与五千楚人作战。

    楚人向侧翼移动,迫使赵军也向侧翼延长阵型。这时,莒山后一声鼓响,秦军东路军杀出来。

    赵括只能无奈地将刚刚集结好的前军投入到侧翼,抵御新到战场的东路秦军。赵军有两军各五阵,约一万五千人,秦军三路,也约一万五千人。三万人将战场塞得满满的,士兵砍倒眼前的那个敌人,就被旁边的敌人杀死,然后他们又被旁边的战友杀死。战斗在每一寸土地上展开,已经分不出战线、阵型,双方可以加以区分的只有服装。凡与我服装不同的,一律加以击杀。双方都杀红了眼,不知道战斗该如何停止了,仿佛只有等到人死光!

    直到夕阳西下时,双方才像斗困了的野兽一般,歇了手。双方几乎人人带伤,每人受伤都不只一处。每人的前襟后背都沾满了血迹,不知道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阵破退下的士兵再也没有力量冲上去作战了,在己方的阵地后面喘着粗气,两腿打颤,双手发抖,真的无力再战了。战线上出现了难得的寂静,双方喘着粗气,注视着对方,再也没有力气扑上来。

    双方主将只得无奈地鸣金收兵……但士兵连回撤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坐在地上,仿佛无欲无求!

    战场中央交迭躺着无数的士兵,不知道他们是死的还是活的,整个世界仿佛已经死去。然而,这里、那里偶尔会有人动一动,站起来一个浑身被鲜血浸透的人,你看不出他是哪方的士兵,只有看他往哪边走,才能区分出他们的所属。每当一个人站起时,各方的士兵都用自己的方音呼唤他,仿佛这样能把他们召唤成自己人。受伤的士兵会往自己熟悉的那边阵营走,那边阵营就会爆发一阵欢呼;敌对的阵营也不加以阻拦,更不会杀死他们,只是安静地看着他们踉跄地、蹒跚地、一瘸一拐地、跌跌撞撞地进入自己的阵营中。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伤兵站起来,回到自己的阵营内,引起一阵又一阵欢呼声,就如同打了一场大胜仗……

    那些没有出战的士兵们也看到了这一幕,好些人流下辛酸的眼泪。

    一直到天完全黑了,躺倒的人堆里好久没有人再站起来,两边的军队才收队回营。

    白起心情十分烦躁。他现在的感觉就好像一个武艺超群的武士,被关在一个狭窄的房间里,一身武艺无从施展,只能以伤换伤,以命换命,感觉无比憋屈!他近乎疯狂地下令,拔营都起,直逼赵垒安营!在大家的劝说下,白起才勉强同意,在东路军和西路军今天未参战的士兵中,选精壮的一半兵力,共约五千人,前往小山包安营,他的上将军大帐就设在小山包上。

    东路军五大夫亲率二千五百士兵赶到,与白起率领的二千五百人汇合。司马靳率领两千剑士全程担任警戒,直到营垒基本完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