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136 秽乱宫闱

136 秽乱宫闱

    第139章 秽乱宫闱

    将佐们等候许久,终于见得庐山真面目,看着眼前的书帖,不由呼吸都沉重了几分。

    郗超逐字逐句的仔细观赏,不由赞叹道:

    “诚如主公所言,此书帖当为王右军书法集大成之作。”

    旁人纷纷附和,为目睹此作而开怀,唯有桓温心如刀绞。

    桓温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字势遒劲,行书、草书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书法被后人称赞有王羲之的余韵,被《述书赋》、《书史会要》所收录,称为名家。

    由此可知,桓温对于王羲之的字,也是及其钟爱的,平日里没少临摹,否则也不会得其余韵。

    因此,可以想见《兰亭集序》对于他的吸引力。

    也难怪桓温心生悔意,想要占为己有,毕竟这可比当初将李媛让给桓熙,还要让他痛心。

    众人在前厅里临摹书法,可别说是他们,就连王羲之自己也曾数次重写《兰亭集序》,但再也找不回当日的状态。

    翌日,《兰亭集序》被司马兴男遣人快马送往长安,桓温为此怅然,连着数日闷闷不乐。

    司马兴男见状,为了取悦自己的丈夫,在夫妻房事上更为积极,夜夜求欢,桓温有苦难言。

    此时,慕容儁也正因为河北的形势而苦恼不已。

    自慕容垂逼降自称赵帝的段勤之后,割据冀州各郡的后赵旧将朱秃、杜能、丁娆、孙元等人纷纷归附。

    慕容儁任命朱秃为青州刺史,杜能为平原太守,丁娆为立节将军,孙元为兖州刺史,留下他们自领其地。

    看上去,慕容氏似乎统一了河北,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前燕平州大旱,平州作为慕容氏的龙兴之地,自然得当先赈济,而魏郡、襄国这些冉魏、石赵故地早已断粮,民众嗷嗷待哺。

    前燕赈济不及时,使得冀州南部不断出现叛乱,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支,便是由后赵卫尉,常山人李犊所率领。

    只是这些反叛势力并没有能够坚持多长的时间,其中李犊在起义两个月后,被慕容恪击败,擒送蓟城,其余各地叛乱也被陆续平定。

    慕容儁将冀州一分为二,以慕容垂为使持节、安东将军、北冀州剌史,镇常山。

    又派宗室将领前往抚纳冀州南部各郡的降将,然而事与愿违,其堂兄慕容钩与青州刺史朱秃共治厌次(今山东阳信东),他不仅不能安抚朱秃,反而常常当众羞辱对方。

    朱秃忍无可忍,最终杀死慕容钩,反叛前燕,各地多有响应之人。

    虽然慕容儁很快派人击败朱秃,使其弃城逃往青州,投靠段部鲜卑。

    但由于冀州南部的混乱,注定今年再度颗粒无收,至少就目前来说,夺取冀州南部对前燕的国力并没有直接的增长,反而背上了一个巨大的包袱。

    当然,从长远来看,冀州南部作为河北精华之地,得之,终究利大于弊。

    与此同时,桓熙也得到了从江陵送来的《兰亭集序》。

    实际上,他的书法鉴赏能力着实有限,但能够满足自己的收藏癖,将天下第一行书纳为珍藏,还是让他为之兴奋。

    当天就带去了军府,与众人共赏。

    不过,最让桓熙感到开心的,还是张重华的病情。

    张重华的小病一直不断,时间来到八月,病情突然加重,其兄长宁侯张祚也因此入宫侍奉病情。

    凉州,武威,凉王宫。

    此前张重华战败,与桓熙议和,去凉王封号,但对内,还是会在私底下自称凉王。

    张重华缠绵病榻,其生母马氏的卧房之中,却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长宁侯数日不来,老身都以为你将我忘在了脑后。”

    床榻之上,年过四旬的马氏紧紧贴着一名男子的胸膛,幽怨道。

    而将她搂在怀中之人,正是张重华的兄长张祚。

    张祚将手探入马氏衣内,淫邪笑道:

    “下官日夜思念王太后,又怎敢忘怀。”

    在张祚、张重华的父亲张骏死后,马氏寡居在家。

    起初还能洁身自好,但时日一长,终究耐不住寂寞,与张祚有了奸情。

    有了张祚的侍奉,马氏哪还顾得上亲儿子张重华正卧病不起,一颗心里只有她的情郎。

    二人颠鸾倒凤,许久,云销雨霁,张祚这才离开。

    走出不远,一名侍女走了过来,请道:

    “长宁侯,王妃有事相商,还请长宁侯移步。”

    张祚点点头,与婢女来到张重华的妻子裴氏的卧房。

    婢女才出门,裴氏就迫不及待的投怀送抱,怨道:

    “侯爷心中莫非就只有王太后,还得妾身专程派让人去请。”

    原来,张重华这几年沉迷酒色,冷落了裴氏。

    而张祚时常出入凉王宫,不仅与张重华的母亲马氏有奸情,也常与张重华的妻子行苟且之事。

    张祚此前与马氏激战,早已是弹尽粮绝,这时候,无论如何也提不起枪了,他花言巧语道:

    “我与那老妪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对王妃才是真心,还请王妃今夜为我留门,微臣必定前来侍奉。”

    裴氏闻言,眼睛里藏不住笑意,这才放走了张祚。

    张祚离开裴氏的寝宫,又遇见了张重华的女儿张玉儿。

    张玉儿时年十二岁,是张重华的庶女,相貌可爱,天真烂漫。

    今日前来,是向嫡母裴氏请安。

    裴氏并没有生育子女,张重华两个儿子张曜灵、张玄靓都是庶出。

    张玉儿并不知道祖母、嫡母与张祚的丑事,她恭敬向伯父见礼,但伯父看她的目光,却让张灵儿很不舒服,她匆匆告辞,去往嫡母的寝宫。

    张祚注视着侄女离开的背影,内心为之躁动。

    他对这个侄女,可谓觊觎已久,就等着张重华死后,自己坐稳凉州之主,便要将侄女占为己有。

    到时候,让张重华的母亲马氏、妻子裴氏、女儿张玉儿三人一起来侍奉自己,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实际上,张祚惦记的又岂是张玉儿一人。

    包括父亲张骏未出嫁的女儿,张重华的侧室,他都不愿意放过。

    张祚与马氏、裴氏的奸情,凉王宫并非无人知晓。

    但张重华身边的宠臣,如赵长、尉缉等人,都是张祚的结义兄弟。

    如今在张重华卧病,都是这些人在侍奉,即使有风言风语,也传不进张重华的耳朵。

    可怜张重华也算一时人物,竟落得这般凄凉处境。

    此时,谢艾奉命镇守金城郡,他对张祚与赵长、尉缉等人弄权,多有不满,为此深感忧虑。

    当得知张重华病情加重,谢艾立即上疏张重华,建议驱逐张祚、赵长、尉缉等人,并请求张重华将自己调回武威,侍奉左右。

    谢艾的上疏送到张重华的榻前,张祚大惊,哭道:

    “大王,谢艾想要驱逐我等,可谓包藏祸心,如今大王染疾,身体欠安,世子曜灵年方十岁,一旦稍有闪失,臣唯恐张氏基业被谢艾篡夺!”

    张重华相信谢艾的忠心,他责怪道:

    “长宁侯莫要危言耸听,福禄伯定无此意。”

    但赵长、尉缉等人却在哭求,说道:

    “臣等甘愿去职,只求留在大王身边侍奉。”

    一时间,张重华犹豫起来。

    正当他难以抉择的时候,其母马氏出言训斥道:

    “长宁侯是你的自家兄弟,又是曜灵的伯父,而赵长、尉缉等人侍奉你十余年,忠心耿耿,伱怎可因为谢艾的只言片语,就将他们赶走!”

    一旁,张重华的妻子裴氏也在劝说他留下张祚等人。

    毕竟她们婆媳怎么舍得情郎被人赶出武威。

    张重华见身边的至亲都这么说,只好作罢,但还是写下一封手令,要将谢艾调回武威。

    但这份手令却被张祚等人藏起,并未发往金城郡。

    张重华苦等谢艾不至,询问缘由,众人只道是桓熙寇边,谢艾无暇抽身。

    而张重华身边又全都是张祚的人,自然不知晓王宫外的真实情况。

    谢艾迟迟等不到回复,又曾派遣使者前往武威,但这一次却见不到张重华了,出面接待的是王太后马氏。

    马氏气愤难当,她对此大加斥责,命使者转告谢艾,让他安心镇守金城郡,武威之事,无需他来过问。

    毕竟自己的情郎险些被谢艾赶跑,心底哪能没有怨气。

    至于张祚等人,他们本就与谢艾关系不睦。

    当年谢艾被张重华猜忌,就是这群人在张重华的耳边进谗言,才使谢艾被赶去了酒泉。

    如今,又经历谢艾上疏一事,张祚更是对他恨之入骨。

    而盼回使者的谢艾,也终于耳闻了张祚与王太后、王妃之间的丑事。

    原来,自从张重华病情越发严重,不能下床,三人也越发放肆。

    丑闻不敢说人尽皆知,毕竟张重华就被从头到尾蒙在了鼓里。

    谢艾为之悲愤不已,有道是主辱臣死,如今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张重华遭受这么大的屈辱,又如何能让谢艾释怀。

    但张祚有王太后、王妃的支持,在张祚手握重兵,又没有张重华命令的情况下,纵使谢艾智计百出,也终是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张重华病重不起的消息传至长安,桓熙为之大喜,他知道,自己苦苦等候的时机即将到来。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前。

    月底向大家求月票。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