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 第221章 沮授田丰,刘备谋事之士

第221章 沮授田丰,刘备谋事之士

    衙署。

    刘备接见了曹操的使者王俊。

    王俊字子文,汝南人,年少时被名仕范滂、许章所欣赏,又与南阳岑晊相交莫逆。

    曹操还是布衣的时候,就非常欣赏王俊,王俊也称赞曹操有治世之具。

    袁绍、袁术母亲去世的时候,归葬于汝南,王俊跟曹操前去吊唁,天下名仕汇集在汝南的有三万多人。

    看到这种盛况,曹操悄悄的跟王俊说:天下将乱,罪魁祸首就一定是这兄弟俩,想要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之中,一定要先杀了这俩人。

    王俊则是回答: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能匡扶天下的,舍你其谁。

    曹操当了豫州牧后,就遣人去武陵郡,征辟隐居的王俊出任州从事。

    扫了一眼曹操的书信,见信中多有质问之意,刘备的脸色也不怎么愉悦。

    “曹嵩死于华县,跟青州何干?”

    “曹豫州之意:曹嵩之死,青州有责了?”

    王俊为人,表面沉静、内心清明。

    见刘备脸色不愉,便道:“刘使君误会了!曹豫州识破了曹宏的移祸之计,故而遣我来青州,避免青豫两家因曹宏的移祸之计而滋生误会。”

    “然,曹豫州有丧父之痛,又见曹氏家财皆运往临淄城,心中难免有些怨气。”

    “言辞虽有无礼,但也情有可原。”

    “素闻刘使君宽仁有度,必不会怪罪曹豫州的人伦之情。”

    见王俊对答有度、举止优雅,刘备眼神多了几分欣赏:“昔日陶使君将琅琊国北部县,交由青州督治。”

    “然,曹嵩在琅琊国北部县,勾结县吏,强占屋田,因其而亡的百姓超过十户,更有数百黎庶流离失所。”

    “坏青州法度,论罪当斩。”

    “看曹豫州之面,我只将其驱逐青州。”

    “如今曹嵩既死,人死罪消,坏青州法度、害青州之民的罪行,也可以销案了。”

    “这五十车的钱财,用于安抚因曹嵩而死的北部县黎庶百姓,子文先生觉得如何?”

    王俊头皮有些发麻。

    来的时候,曹操专门交代过王俊。

    这五十车钱财,即便不能全部要回,也得拿回一半。

    报仇归报仇,钱财归钱财,这是两码事。

    但王俊听刘备这语气,显然是不准备将这五十车钱财归还了。

    “刘使君,北部县的黎庶百姓受难,在下深表歉意。”

    “但这毕竟是曹氏家财,刘使君不如留下一半用于安抚受难的黎庶百姓如何?”

    刘备笑道:“子文先生,若论法度,这些赃物都是要抄没的。”

    “我虽然是青州牧,但也不能违背青州的法度。”

    先说钱财,现在说赃物。

    王俊顿时无话可说。

    抄没赃物,这是合乎法度的。

    王俊暗暗呼了一口气,又道:“曹豫州准备讨伐徐州,以报杀父之仇,刘使君应该不会阻止曹豫州的尽孝之意吧?”

    王俊刻意在“尽孝之意”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刘备大笑:“大汉以孝治天下,曹豫州替父报仇,合乎人伦之情。”

    “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东海有十万青州乡民在屯田,不知曹豫州的兵马,是否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

    “上回曹豫州跟陶使君争锋,竟纵兵劫掠屯田民,实在是有违道义啊。”

    “我这人,一向追求公正。”

    “曹豫州要替父报仇,这是人之常情,我不会阻拦;但曹豫州若不能约束军纪,我就不能袖手旁观了。”

    “子文先生乃汝南名仕,想必也明白这祸不及百姓的道理。”

    王俊迟疑:“兵战凶险,难免会有杀伤。”

    刘备笑道:“这是曹豫州需要考虑的事。更何况,如今董卓虽死,伪帝尚在,这是国家的仇敌!”

    “子文先生不如劝诫曹豫州,暂时放下私仇家恨,与青州一同举兵北伐。”

    “待他日天下平定,曹豫州再与陶使君解决私仇家恨如何?”

    “如此,方为义士!”

    王俊的眼神变得凝重。

    刘备的辩术比预料中更精湛。

    不过只言片语中,就将曹操复仇的事,引到国仇私仇上来了。

    若是大义之人,自然是先解决国仇,再解决私仇。

    “刘使君之言,在下必定向曹豫州回禀。”王俊轻叹一声:“只望这世间,能少些兵祸,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啊。”

    又聊了一阵后,刘备以“需要跟众人商议”为由,礼送王俊出府,让其暂时在驿馆休息。

    待得王俊离开,刘备的眼神则是逐渐凝重。

    “观曹操书信和王俊言行,曹操是执意要攻打徐州了。”

    “国仇私仇,曹操还是将私仇凌驾于国仇,亦或许,曹操只是想借着替父报仇的名义,趁机拿下徐州。”

    执掌青州越久,刘备的权略机变,也越来越精湛娴熟。

    细思间,张飞自外而入,面有得意。

    “大哥,俺将仕女图拿回来了。”

    “幸好,显谋先生未曾觉察。”

    刘备轻笑一声:“显谋刚回来,你就去惊扰,未免有些失礼。”

    张飞挥了挥手:“俺跟显谋先生三年多的交情了,不必在意这点虚礼。刚才那人是曹操的使者?他来寻大哥何事?”

    刘备微微敛容:“自然是为了曹嵩之死和那五十车钱财。”

    张飞冷哼一声:“曹嵩在琅琊国北部县犯下大事,本就该死,曹操难道还想问罪大哥?”

    刘备捋了捋短髯,道:“曹操有意以替父报仇的名义,再征徐州。这次遣使来青州,是想让青州袖手旁观。”

    张飞鄙夷道:“青州跟徐州是盟友,按道理大哥肯定要助陶谦的。”

    “但可恨那曹宏,竟然想要引祸给青州,如此险恶用心,大哥何须为了陶谦而出兵?”

    “倒不如坐山观虎斗,待曹操和陶谦两败俱伤,大哥一举拿下徐州,另表贤才出任徐州牧。”

    刘备轻斥道:“若不助陶谦,岂不是让我背弃盟约,失信于天下?”

    张飞摊手道:“总不能为了陶谦的错事而让青州跟曹操死斗吧?大哥帮亲不帮理,难免落人口实,让旁人以为大哥跟陶谦沆瀣一气。”

    细思良久。

    刘备也没想好要不要出兵助陶谦。

    毕竟陶谦这次的事,的确不地道。

    要杀曹嵩,杀了便是。

    偏偏曹嵩选择了嫁祸的方式,还失败了。

    嫁祸失败,又移祸青州。

    怎么看,都是十足的小人行径。

    刘备没有惊扰郑平,而是召来了沮授和田丰问策。

    虽然青州现在给不了沮授和田丰太高的官位,但刘备对沮授和田丰的礼遇没有因此而减少半分。

    一有大事,都会召沮授和田丰商议,尽显器重之意。

    田丰细思一阵道:“未曾有闻,州牧之间兴兵问罪只为报父仇的。”

    “国家自有法度,陶谦杀曹嵩,曹操理当禀明天子,由天子将诏惩处陶谦。”

    “曹操本是官宦世家,又曾在洛阳做官,不可能不清楚这些法度。”

    “然,曹操却选择了兴兵问罪的方式,这是将自己当春秋诸侯王了。”

    “丰以为,使君理当出兵劝和,避免徐州士民因曹操和陶谦的私恨而受难。”

    田丰个性刚直,这言语也是颇为正直。

    既然都是州牧,这有私仇自然就应该由天子来明断是非,又岂能私下兴兵问罪?

    沮授道:“元皓之言,不无道理。”

    “如今天下纷乱,朝廷法度早已不能约束各州州牧。”

    “曹操此举,不过是想趁机吞并徐州,跟淮南的袁术并无区别。”

    “授认为,可趁机击溃曹操的兵马,让其不能再兴兵祸,继而能将精力专注于豫州的民生诸事上。”

    田丰要劝和,沮授更狠。

    与其劝和,不如斩断曹操的爪牙,让其在豫州能本分一些。

    但不论是田丰还是沮授,都赞成出兵。

    刘备道:“我亦有此想法!然,陶谦毕竟有错在先,我若出兵,难免落人口实。”

    “大汉以孝治天下,阻止曹操替父报仇,终究有些理亏。”

    沮授道:“使君若担心名声受累,不如遣人告诉陶谦。”

    “如今青州已经不缺粮食了,所以希望在东海屯田的十万乡民,可以返乡。”

    “使君可再传讯曹操,秋收将至,这些屯田民得秋收后才能离开。”

    “因此,青州今年不太想看到有兵祸波及徐州。”

    “使君以大义而劝,曹操若还是要起兵伐徐,那就不用因为名声而受累了。”

    “如今董卓已死,天下局势定然会有新的变化。”

    “只要拖到秋收后,曹操未必还会再有伐徐州的意图。”

    “陶谦谋事不密,如今肯定是希望使君能出兵相助的,所以陶谦即便不情愿,也断然不会阻止屯田的乡民返回青州。”

    “如此,一举两得。”

    刘备大喜:“公与之言甚善!”

    “曹操担心我会出兵,所以见我要迁徙青州在东海的屯田民,即便再不情愿,也一定会答应的。”

    “而我迁徙了屯田的乡民,曹操也会误以为青州不会再管此事。”

    田丰和沮授商讨了细节后,刘备回书一封遣人送到驿馆交给王俊,同时让沮授前往郯城,说服陶谦让东海的屯田民返回青州。

    王俊虽然不知道书信内容,但也没有多问,而是快马加鞭返回豫州。

    沮授也不迟疑,径自来到郯城。

    此时的陶谦,正因曹嵩之死而烦恼。

    本来是一个完美的嫁祸之计,却不曾想张闿竟然会惦记曹嵩的钱财,以至于功亏一篑。

    尤其是听闻张闿未死,陶谦更是恨不得亲手宰了张闿。

    更令陶谦气愤的,是曹宏擅自做主移祸青州。

    若不是看在曹宏多年追随自己任劳任怨,陶谦都想宰了曹宏向刘备表达歉意了。

    移祸盟友这种愚蠢的计策,也就曹宏能想得出来了。

    轻则青州按兵不动,重则青州反目成仇。

    因此。

    在得知沮授来到郯城后,陶谦连忙出城迎接。

    “沮从事,老夫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啊!”陶谦态度颇为谦恭。

    若是以往,陶谦是不可能对一个从事态度谦恭的。

    毕竟这身份地位的差距摆在这里,能正眼看就已经是有礼了。

    但现在,陶谦急于知道青州的态度,自然也不愿因为一时的无礼而坏了大事。

    沮授回礼道:“陶使君折煞在下了,今日来是奉青州玄德公之命,跟陶使君商议东海屯田民迁徙回青州的事。”

    陶谦闻言大惊失色:“玄德莫非记恨移祸之事?此事并非老夫本意,老夫正欲遣人向玄德致歉。”

    沮授暗暗鄙视。

    真有致歉的意思,早就致歉了。

    直到现在,陶谦都没遣人去青州述说原因。

    想到此行的目的,沮授笑道:“陶使君误会了,若玄德公记恨此事,又岂会令我来跟陶使君商议屯田民迁徙回青州的事。”

    “此乃权宜之计!”

    “毕竟陶使君这事做得不厚道,玄德公有心相助,又担心落人口实,引得兖州的臧洪也举兵介入。”

    “陈留太守张邈跟曹操相交莫逆,若曹操真要举兵徐州,兖州也定然会出兵牵制青州。”

    “故而,玄德公才想到了迁徙屯田民回青州的计策,用来拖延时间,好趁机游说兖州不参与曹操跟陶使君的争端。”

    陶谦这才松了一口气,但依旧有疑虑:“玄德是想以此为理由,让曹操不敢轻易的出兵郯城。”

    “虽然能拖延时间,但屯田民迁徙回青州后,老夫又该如何应对曹操?”

    “到时候玄德没了出兵的理由,老夫岂不是只能任由曹操宰割?”

    沮授轻笑:“陶使君莫非忘记了,淮南的袁术跟曹操亦有仇隙。”

    “虽然陶使君跟袁术也有仇隙,但此一时,彼一时,有时候敌人也是可以成为盟友的。”

    “曹操再恨陶使君,也不敢以寡敌众。”

    “而在这期间,陶使君可表奏天子,具言曹嵩在琅琊国勾结官吏祸害百姓,让天子出面来化解争端。”

    “即便是曹操,也不敢违了天子的命令。”

    陶谦大喜:“若真如沮从事断言,老夫就不用惧怕那曹操了。”

    “曹嵩违反律令,老夫杀了他是为了明正典刑,曹操如何能假借替父报仇的名义,妄自兴兵徐州?”

    “他若真敢违背天子之意出兵,那就是叛逆之贼,人人得而诛之!”

    今天第三更结束。后面几天保底一更吧。小孩刚好一天,又发烧了…~…明天如果还是反复烧,可能得挂大医院的专家号看看。

    哎…………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