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一年多以前,赵学宁就下令工业部在研究火车与轮船的同时也要注意开发骑兵可以使用的枪械,试图以此增强骑兵的战斗力,并把骑兵的战术带入近现代,推动骑兵的进化。
之前的兰芳枪械都是步兵用长枪,骑兵在战马上难以使用,所以当前兰芳骑兵都是冷兵器骑兵,主打长矛和马刀,还有一些弓弩。
赵学宁觉得应该增强骑兵的火力,遂想到了手枪,进一步想到了之前已经在欧洲出现过的转轮枪,随后提出了自己关于二者合一的转轮手枪的建议。
工业部的火器专家基本上已经习惯了赵学宁的种种奇思妙想。
关键这种奇思妙想还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所以每当赵学宁向工业部提出要求与自己的建议的时候,工业部的专家们都会朝着这个思路快速前进直达目标,省去了中间无数环节。
这一次赵学宁的提议也是一样的,不仅有提议,还有自己准备好的草图。
关于如何使用转轮进行枪械的快速装填和击发,甚至于在这其中赵学宁提出了定装弹药的概念。
他表示或许可以把雷汞、火药和弹头装填在同一个装置当中,通过击锤击打装置尾部的雷汞,使雷汞引燃内部火药,直接实现弹药的发射。
这样一来,就可以省去眼下从枪口装填子弹和火药、再从后方装配雷汞火帽的这样一个步骤,使这种骑兵用火枪可以在马上快速击发,且只需单手操作,无需双手操作。
赵学宁认为如果这种枪械得以装备,将极大提高骑兵的战略威慑力。
兰芳工业部的火器专家们经过论证,很快按照赵学宁的方式制造了一些样品。
他们顺着这一思路把雷汞、火药和击发枪专用子弹装配成一体,形成一枚赵学宁图画上的定装子弹,随后又按照赵学宁提出的概念制成了一把转轮手枪,为了增强手枪的射程,增长了枪管的长度,也采用了线膛模式。
完成了转轮手枪和定装子弹的制造之后,他们将一枚定装子弹装填进入了这把转轮手枪之中,进行了尝试发射。
事实证明,这种形式除了烟雾大了一点之外,没什么别的不好,要改进的是火药的成分配比,而不是枪支和子弹。
而且这种转轮一次性可以装填六至七枚弹药,等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发射六七次,成为一款连发枪。
连续发射之后,只要重新装填弹药就可以继续发射,这种枪械机制非常巧妙。
而且这种定装弹药也大大减少了士兵装填弹药所需要的时间,使得骑兵就算是在马上也能够很快完成装填动作,动作幅度不大,熟练骑兵经过训练之后一样可以完成。
而且这种枪械体积很小,就算不想装填弹药,只要提前装填弹药,装备合适的枪套,一名骑兵随身携带五六支转轮手枪也完全是可以的事情。
一支枪的弹药打光了,就换另外一支,如此周而复始,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三十次左右的连射而无需进行中途更换弹药。
这种规模的连续打击,还是骑兵的连续打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很有实用意义的。
弹药打光了,就抽出马刀进行近战,虽然可以使用火力,但也不能失去骑兵原本的近战能力。
就赵学宁所知,手枪骑兵具有优势,但是面对纯粹的冲击骑兵,只要对方的时机把握得好,一样有战败的风险。
当理论成为实际并且证明其可行性之后,工业部的专家们对大总统的奇思妙想就更加敬佩了。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大总统这样貌似和技术完全没有联系的人却每每可以提出这么多实用性很强的方法,并具体给他们指出了研究方向。
以至于他们只需要照着研究方向进行选材并且攻克一些机械上的技术难题就能直接完成一次充满了重大战略意义的技术革新。
比如在这款枪械的问题上,他们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控制转轮的方向并且使得转轮不会倒转。
转轮枪械这种东西在十八世纪早期就在欧洲出现了,但是早期欧洲的转轮燧发枪会有转轮倒转的问题,使得发射问题很难以解决,所以转轮燧发枪缺少实用性。
但是在赵学宁特别指出这個问题之后,工业部的专家们立刻朝着这个方向研究,集思广益,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研究方向已经确定了,完全没有任何的思路上的烦恼,这使得他们的研究速度增快了数倍不止,技术进步快速的令人瞠目结舌。
也因此,当赵学宁在洛阳城迎接自己的这支骑兵队的时候,惊喜的发现他们已经装备上了新式的转轮手枪。
经过他的了解,这种枪械被工业部命名为学宁式转轮击发手枪,很符合赵学宁内心深处装逼的欲望,所以他对此十分满意。
目前来看,因为技术上的限制,这款手枪生产的数量不多,大约两万多支,全部装备给了这两千人的骑兵营队。
骑兵们每人装备了五支转轮击发手枪,兰芳军装多口袋的思路给这款枪械在身上配置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使得骑兵们人人都是手枪多面手。
剩下的都是储备用枪,万一手枪卡壳用坏了,还能够及时更换。
目前每支枪装填六枚定装子弹,骑兵们还要随身携带差不多九十枚定装子弹,等于在紧急状况下每个骑兵都能进行三十次射击,且只需要相当短的时间就能再次进行一轮射击,如此反复三次。
在亲自试射了这款枪械之后,赵学宁意识到这款枪械和现代的左轮手枪已经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甚至可以说这就是现代款的左轮手枪,只不过在材质上和子弹的质量上还有一些差距。
同时赵学宁还得知这种定装子弹的出现引起了工业部专家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他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定装子弹完全可以适用在步兵长枪上。
使用这种定装子弹,可以将原先的步兵长枪由前装改为后装,由枪口装填改为从后膛装填,再用击锤击打以发射,并且也可以设计步兵长枪专用的“转轮”以增加枪械的连射能力。
他们认为这样的方式一旦实现,可以进一步提升枪械的射击效率以及单兵作战能力。
并且由此进一步有人提出在火炮上也可以参照这个方式生产定装火炮弹药,简化火炮发射步骤,也可以进一步提升火炮的发射效率,增强炮兵战斗力。
得知他们的“奇思妙想”之后,赵学宁感觉自己要是早一点把这些概念提出来交给他们就好了,要是早点提出来的话,说不定现在他已经能让自己手下的精锐部队率先使用后装步枪了。
而这种后装步枪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战争的模式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原来受限于弹药装填与发射频率,火枪兵结成阵列作战是非常主流且高效的作战模式。
但是这样的模式一旦被后装步枪冲击之后,单兵作战能力强大的情况下,原先依靠数学模型设计出来的阵列作战模式将快速被淘汰掉,没有固定阵列的散兵战术反而会成为最主流的战术。
结阵对战、排队枪毙并继而刺刀决胜的战术很有可能会被快速淘汰,甚至于堑壕战可能会提前一百多年来到这个世界上。
不知不觉间,赵学宁发现自己好像提前把兰芳的军事科技带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地步。
至于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在赵学宁看来是毫无疑问的。
这当然是好事。
快人一步就是快人一步,一步快步步快,只要国家决策层不出现什么脑残的变动,往后可能会有很多事情都不会再发生,又有很多事情会加速到来,整个世界的走向都会因为自己的介入而变得完全不一样。
那么这个未来又会是怎样的未来呢?
赵学宁感到很有兴趣。
而放到眼下,兰芳骑兵队对灞桥镇清军的攻击就没有使用传统的骑射马刀和长矛等冷兵器作战模式,而史无前例地使用了左轮手枪加马刀的冷热兵器混合作战模式。
在一定的距离上,兰芳骑兵使用左轮手枪对清军进行射击,使用进化版骑射战术对清军发起猛烈的火力打击。
清军虽然使用弓弩、鸟枪进行还击,但是完全不能适应这样的战术,在兰芳骑兵迅猛且有效的火力打击下,大量清兵被快速歼灭。
虽然这款左轮手枪的枪膛拉上了膛线,但毕竟枪膛长度有限,所以有效射程并不远,不能达到步兵长枪的程度,但是依靠着骑兵的高速机动,哪怕是近身射击,清军也很难对兰芳骑兵造成有效威胁。
现在不是清军对兰芳进行骑兵冲击,而是兰芳对清兵进行骑兵冲击,还是充满了硝烟气息的火力冲击,强大的火枪骑兵冲击着陈腐的带清步兵。
这支骑兵贯彻落实了最新的骑兵战术,他们并不执着于马上装填弹药,而使用早已装填好弹药的其他手枪进行发射。
他们操纵战马穿插于平地之上,把清军阵列冲垮,一支枪打完了弹药就立刻换另外一支进行射击,几轮冲击下来,填好弹药的手枪还没有全部使用完毕,清兵已经崩溃,并且开始四散而逃。
到了这个地步就没有必要浪费弹药了。
骑兵营队长方盛拔出马刀,高喊一声“随我冲锋”,传统的骑兵对崩溃步兵的屠杀就再一次生动的上演了。
不过说起来,在这一时期定装子弹的成本还是挺高的,基本上都是手工制成。
因为还没有搭建成成熟的生产线,所以生产效率并不算太高,骑兵营队长方盛也记得当时工业部专家将这些子弹交给自己的时候那一脸肉痛的表情。
他们表示尽量少用,能少用就少用,看到敌人崩溃了,就别老是想着用枪打,手上的马刀也不是装饰用的,砍起人来不也很顺畅吗?
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好歹等我们搞成了成熟的生产线,能够量产了,你们再随便搞。
道理也的确是这个道理,骑兵对于已经崩溃的步兵来说完全就是屠杀者,这种情况下还要使用子弹击杀,就有点成本太高了。
因为新式战术和武器的投入使用,灞桥镇五千清军在两千兰芳骑兵的冲击下,只坚持了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就全面崩溃,很快战败。
灞桥镇的防御也完全没有起到阻挡兰芳进军的效果,以至于当兰芳骑兵队抵达西安城下的时候,王杰大惊失色。
他惊恐的发现自己的军队好像并没有争取到多少时间,距离最后一个撤离者离开西安城才过去不到六个时辰,而兰芳军队已经抵达!
更可怕的是,他得到汇报说兰芳军队有骑兵,击溃灞桥镇清军的就是兰芳骑兵,而且这支骑兵也是最先抵达西安城的兰芳军队。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王杰顿时愣在当场。
怎么会?
他们怎么会有骑兵?
兰芳从来没有用过骑兵作战,这是哪来的骑兵?
自言自语的问了自己一句之后,王杰很快就反应过来自己好像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
仗打了那么久,兰芳军队也遭到清军骑兵的多次冲击,并且击败了很多清军骑兵、夺取了很多战马,在这种前提下,花费一些时间组织一支自己的骑兵难道是什么很无法理解的事情吗?
于是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和整个大清朝廷高层都陷入了思维定势当中。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没有骑兵和现在有骑兵,难道是两件互相冲突的事情吗?
事情进展到这个地步,王杰才意识到大事不妙,而还没有等他做出相对应的安排的时候,他便得到了消息。
那支兰芳骑兵径直越过了西安城防,貌似根本就没有打算在西安与清军交战,直接就往西奔驰而去,而他们所去的方向正是六个时辰以前永琰所率领的逃难车队离开的方向。
此时此刻,王杰并无法出动任何一支军队进行拦截,他手上没有骑兵,最后的骑兵正在保护永琰和清宫女眷们向西转移,他手上的军队全是守城步兵,用来和兰芳决一死战的。
这支兰芳骑兵以两千人击溃五千清军,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可想而知其战斗力相当可怕,而护卫永琰等人离开的那一支骑兵人数不过三千,那是最后的八旗骑兵,虽然说战斗力不弱,但很难想象他们可以击败兰芳骑兵。
可除了那支部队之外,西安已经没有骑兵了,太原那边倒是后还有一千人,勒保那边应该也有一支骑兵,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此前,恒瑞曾夸下海口,说自己还能调动蒙古马队,但他派去调兵的信使至今为止也没有返回,更没有任何一支蒙古马队南下的迹象。
王杰顿时一阵绝望。
他担心和珅等人的大部队很有可能坚持不到抵达下一个目的地了,万一被兰芳骑兵追上,对于大清来说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难道说一出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重逢的场景将要在兰芳的监狱里出现吗?
大清真的要完蛋了吗?
王杰已经来不及思考这些问题了,那边骑兵刚刚过去,这边兰芳的步兵就已经抵达了西安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