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方孝孺是不是疯了?竟然想要售卖王羲之的真迹?!”
早朝之后。
文华殿。
朱允熞正同一众咨政大臣处理政务,大明疆土广袤无比,每日事务都可谓是多不胜数。
自然离不开朱允熞过目。
但就在处理政务的时候,蒋瓛传来的一个消息却着实是震撼到朱允熞了!
方孝孺竟然不知道从何处搞到了王羲之的真迹——《游目帖》!
想要将此书圣的真迹售卖,之后捐赠给朝廷,以此博得募捐石上留名的美誉。
这个消息,着着实实把朱允熞给震惊到了……这可是书圣王羲之的真迹!
要知道,在后世王羲之的真迹,早已历代的递藏和被争夺的过程中失传,就连史料记载在册的最后一件真迹《游目帖》,也在倭国核爆炸中被毁。
虽然说倭国核爆炸活该,但王羲之的真迹被毁,也着实可惜。
说起来,这也得怪满清恭亲王奕的儿子奕沣。
游目帖原本一直递藏有序,可就是因为被奕沣带到了倭国,才流失在了倭国。
后来更是在广岛核爆炸中殃及池鱼,惨遭被毁。
虽然后来依靠现代技术进行了全面修复,可也终究不是原版,少了诸多韵味。
所以说这些野猪皮当真是净干坏事!
各种珍宝都给卖了不说,甚至就连国都能卖!
与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风骨根本没法比!
光是一想到日后大明的江山可能会被满清夺走,朱允熞就不由得怒气冲天。
“没错,此事如今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不少人对这件王羲之的真迹都志在必得。”
蒋瓛又解释道:“游目帖本不在方孝孺手中,而是在一个叫郑济的人手中。”
“只是前不久,此人寻方孝孺为其作跋。”
“方孝孺见猎心喜,想尽办法,终于将游目帖留在了自家手中。”
“但现在为了争夺募捐石留名的席位,方才想将其出手。”
朱允熞点了点头。
方孝孺的确曾为游目帖作过跋,且评其为: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万分喜爱,评价过人。
也难怪方孝孺会想尽办法弄到手中。
只是没想到,为了募捐石的位置,他竟然舍得下如此血本!
王羲之的真迹,对于任何一个文人来说,都是足够有吸引力的!
只不过,相比起募捐石这等受万民敬仰,更是能青史留名的东西来说。
又差了一些。
毕竟文人的最终追求,就是为了青史留名!
也难怪方孝孺竟然疯狂到了如此地步,甘愿将自己手中的王羲之真迹拱手让人。
“这么说来,孤倒是要仔细去瞧一瞧了。”
王羲之的真迹啊!
这可是后世一件也没有的东西!
就算是瞧不出个所以然来,朱允熞也想去看一看。
如果价格适当,或许也能弄到皇宫之中收藏起来,好好保管,莫要让这件国宝再度流落到倭国人手中。
朱允熞心中有了定计,甩下手中暂时还没处理完的政务。
转身走出文华殿。
而文华殿中,诸多咨政大臣在同样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也同样心痒难耐!
恨不得立刻丢下政务,一起出宫去看看情况。
可奈何……朱允熞可以当甩手掌柜,一转头就跑了。
但他们不行!
只能是加快速度,争取早点处理好紧急的政务,然后一同出宫。
至于不太紧急的政务,那便留着回来之后再行处理就是。
诸位咨政大臣对视了一眼,纷纷看出了对方眼中的焦急之色。
下一刻,大家心有灵犀的埋首书案之间,效率足有平时的数倍之多!
……
集贤楼。
此时早已是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堵成了一片。
里里外外,全是人!
无数文人墨客,富商豪绅聚在一起,等待着方孝孺将那副王羲之的真迹取出。
甚至,还有那心思不轨之人,在暗中隐藏。
但就在这时!
一道阵仗极大的队伍走了过来,所有行人纷纷避让。
绣春刀,飞鱼服!
正是锦衣卫赶来!将集贤楼围了起来!
而在正中,一位个头不高的小孩儿满是威仪。
“是太孙!太孙殿下来了!”
“快给太孙让路啊!愣着干什么?”
“终于亲眼见到一回太孙殿下了,咱就算是死也没有遗憾了!”
百姓纷纷认出了朱允熞。
场面一时嘈杂不已,但诸多百姓却又显得很是克制。
并没有真的失去理智。
众人纷纷给朱允熞让路,而朱允熞也在锦衣卫的护卫下,走进集贤楼。
恰就在朱允熞踏入集贤楼时。
方孝孺也将这幅王羲之的真迹——《游目帖》,缓缓展开!
将其高举在手中,由众人观赏。
却忽然间见到了朱允熞出现,连忙走上前来,见面行礼。
“免礼。”
“孤听闻今日聚贤楼热闹得紧,也想来凑凑热闹。”
不同于上一次来集贤楼,名声不显。
只有方孝孺认了出来。
这一次,却是大张旗鼓来的,而且京师百姓如今不少人都认得他,根本不敢独自前来。
必须要有锦衣卫保护。
“这便是书圣王羲之的真迹?”
方孝孺自然是连忙送上。
朱允熞接过,置于桌上仔细观摩,虽然对于书法没那么多的琢磨,可也能看出其非凡的一面。
的确是不同凡响!
只不过,朱允熞自认是个俗人,若是价钱得当,他或许还会将其收藏起来。
可若是太贵,朱允熞却又觉得不值了。
毕竟就算是被人买走了,也仍是在大明境内,自己只需要将其登册在案,不允许将其贩卖给外国人即可。
国宝留在大明境内,这是朱允熞的底线!
很快,《游目帖》的价格开始飙升,从最初的几万两,飞升至了十万两。
最后更是被炒到了数十万两之多!
让无数人咋咋称奇!
为了一副王羲之的真迹,这京师百姓才知道,天下竟然还有如此之多巨富之人!
甘愿出几十万两银子买一副书圣王羲之的真迹墨宝!
同时也打消了朱允熞准备买下这游目帖的想法。
毕竟,比起收藏游目帖,朱允熞还是更喜欢实实在在的银子,反正今日王羲之真迹所卖出的银子,都会归他所有!
都是要捐出来的!
但几十万两的高度,仍不是结束。
最后竟然有人喊出了百万两的高价!毫无悬念的拿下了这幅王羲之的真迹!
让朱允熞都不由好奇,现在大明的人这么有钱了吗?
“殿下,此人应当是个大地主。”
蒋瓛为朱允熞解释道:“如今土改施行,地主的田都变成了钱,若是家中有千顷良田的大地主,怕是当真能拿的出百万两银子来!”
如果是在土改之前,哪怕是这样的大地主,只怕是连一万两银子都拿不出!
毕竟就洪武而言,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还是很高的!
大明一整年的税收也才千万两白银级别,怎可能会有人拥有百万两白银?
但土改之后,地主失去了田,却换做了钱,若当真是大地主,不惜代价之下,还真能拿得出来。
这也是为何到现在,朱允熞的土改尚未遭遇阻碍的缘故。
因为他是真的在撒钱!
用无数的银两在开路!
也同时,这也是为何大明发行了如此多的国债,更是以国债为基础发行纸钞的情况。
仍旧会缺钱的原因!
土改耗费之大,代价之高,根本不是一个普通古代王朝能够承受的!
唯有朱允熞在不可能之中硬生生开辟出了一条路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