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值守的侍卫和太监听见里面的怒骂声,都吓的噤若寒蝉。
朱元璋怒气冲冲的来回踱步,眼神闪烁不定,小小倭国如此挑衅,不打难消他心头之恨。
然而跟从前一样,他还是顾虑重重,不敢轻易动兵。
前元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若是出兵,一旦海战失利,不但会削弱大明的国威,更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拖累朝政社稷,此事不得不谨慎。
过了片刻,他突然停下脚步,向门外道:
“来人,召五军六部重臣立刻进宫议事!”
“是!”
太监领命出宫传召,刚下值的文武重臣又匆匆被召进了皇宫。
乾清宫里,冯胜傅友德这些武将,以及李善长、余熂、茹太素等等均被召来,朱元璋愠怒不减,命人将“怀良王”的国书交给他们传阅。
众人看罢脸色各异,像费聚、赵庸这些武将都是直接开骂,积极的请缨讨伐,而茹太素、何礼、杨靖等人则是反对出兵。
“陛下,倭国弹丸之地,其地不足自给,其民不足令使,若是出兵,弊大而利无,臣以为还是应该谨慎,以防海制倭为重,出兵之事万万不可!”
茹太素道。
“胡说,那谁不是说了吗,倭国有很多银子!”
曹兴反驳道,作为跟李伟不对付的武将,难得抬出了李伟说过的话来反驳这些李党。
茹太素闻言一怔,这话确实是李伟说的,但已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今时不同往日,自从有了新宝钞,银子对大明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
“陛下,如今大明宝钞通行天下,银子要来也无大用,不宜为此大动干戈。”
“哼,这不光是银子的事,小小倭国不但纵民为寇,屡屡掠我沿海,现在竟还敢如此狂妄挑衅大明,若是不给它个教训,如何威服诸藩?”
冯胜忍不住开口道。
大明虽然军威强盛,但是周边各国却并不怎么信服,甚至不少还效忠故元,这种情况下若是大明示弱,恐怕已经臣服的藩国也会轻视大明。
朱元璋皱眉不语,这些事他自然是有考虑的,但是就像茹太素所言,小国寡民,而且远在海外,打下来也没法管,几乎没有任何好处。
“陛下,臣也认为应该谨慎,我朝初立,北元未灭,天下也尚需休养,此时征讨海外实为不妥!”李善长也出声劝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
朱元璋眉心紧锁,心里犹疑不定,最终轻叹道:“此事明日朝议,再听听众卿的意见吧!”
众人闻言,这才纷纷停下,恭声称是。
此时天色已晚,宫门落锁在即,他们也不能久留,只能压下内心的激动或焦虑离开了皇宫。
次日早朝,激烈的争论由六部武勋延伸到了朝堂文武群臣,吴伯宗、韩宜可等人皆与茹太素持相同意见,反对出兵,李善长也难得的与他们站在了一起。
争议很快从是否出兵讨伐演变成了党争,勋贵开口便是李党奸佞,这词还是他们从原来的文臣那里学来的呢。
李善长虽然属于淮西勋贵的领袖人物,但是他的意见却与众武将不同,现在两边争论不休,让他的处境有些尴尬。
而吴伯宗和韩宜可这样的正直之人,虽然不想掺和其中,但是他们跟李伟的关系密切,被打上李党标签也无可辩驳,只能闷声认下继续据理力争。
朱元璋蹙眉不语,其实到了现在,群臣已经把所有的利害关系都摆在他面前了,该说的都说完了,不该说的还在吵吵,现在就看他怎么决定了。
早朝进行到日上三竿也没有争出个结论来,便草草结束,但是事情却没完,下朝后,众臣又接连上奏,阐明利害,希望朱元璋能听从他们的建议。
军器局,李伟正在指导着工匠组装新的蒸汽机,一台蒸汽机是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这东西还得继续造。
现在有了稳定的动力机器,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机器来做了,比如给枪管拉膛线,将现在的燧发枪改造进成线膛枪。
子弹可以用米尼弹,就是锥形子弹的尾部留个凹坑,堵上木塞,当火药击发时推动木塞将子弹尾部撑大堵紧枪管,这样的子弹直径可以做的稍小于枪管,即便于装弹又能保证气密性。
线膛枪不但射程更远,更重要的是旋转的子弹射击精度要远比普通的圆形子弹更高,远程射击的威力远强于现在的燧发枪。
正李伟忙着的时候,姜守清急匆匆的找了过来。
“侯爷,您怎么还在这啊?大家都等着找您商议要务呢!”
姜守清脸色焦急的道。
李伟自从接了朱元璋的敕命后,大多呆在军器局,很少去工部,工部的事务大多还是姜守清在处理。
“什么事啊?”
李伟放下手头的事,向他问道。
姜守清想了想措辞,将倭国怀良一回信挑衅的事情讲了一下,李伟听罢,顿时眼睛一瞪:“这有什么好商议的,当然是干它呀!”
“呃……”
姜守清顿时一滞,心里一阵腹诽。
什么情况这是,他们文臣或者说是李党份子,持的都是反对意见,而淮西勋贵则是强烈支持的态度。
然而现在李伟和李善长这两个头目,态度却是与各自所属的势力恰恰相反,不约而同的站到了对方那边,这就很尴尬了!
“侯爷,倭国远居海外,征讨他们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啊!”
姜守清苦口婆心的劝道。
然而李伟却不以为然,摆了摆手道:“怕什么,别说倭国有银矿,就算啥都没有我也要打!”
姜守清顿时无言以对,李伟在扬州被倭寇袭击的事情他也清楚,但讨伐一国毕竟是大事,不能因私人恩怨而定。
“算了,侯爷您跟我回去一趟吧,诸位大人都在工部等您呢。”
姜守清叹了口气说道。
“好吧。”
李伟点了点头便跟他离开了军器局。
工部大堂,李伟当仁不让的坐在主位,现在工部只有姜守清一個侍郎,尚书空缺,他作为前尚书,现侯爵,坐在这里也没人敢有意见,更何况在场的又全都是李党。
“诸位,倭国狂妄自大,挑衅我大明,我认为应当尽快发兵征讨,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才是!”
李伟开口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茹太素吴伯宗等人闻言皆是愣住,纷纷望向前去叫人的姜守清,众人让他去叫人是要找来帮忙的,可不是来跟大家唱反调的!
姜守清轻轻叹了口气,轻轻摇头,表示自己尽力了。
“侯爷,此事事关重大,万不能轻率啊。”
“是啊倭国远隔重洋,打下来又能怎么样,大明也管不到啊!”
“你可不能因为私人恩怨不顾朝廷利益!”
吴伯宗韩宜可等人纷纷出声劝解,茹太素更是直接指出他与倭寇的恩怨,让他不要因私废公。
杨靖与何礼等后来的李党则是不敢轻易出言,生怕一个不好恶了这个新晋的江都侯。
李伟把手压了压,让众人安静下来。
“我知道诸位的担心,你们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我得给诸位一个忠告,”李伟顿了顿,等众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才幽幽的道:“诸位不要以为占据了中原便可安稳了,世界很大,目光不能仅局限在大明境内,也要多去外面看看,否则说不定哪天,外面就会出现一个远比我大明更强大更繁盛的国度,到时大明任人欺凌,诸位就后悔莫及了。”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侯爷何出此言?我华夏大地历来便是天下正朔,礼仪之邦,岂是那些番邦蛮夷能比的?”吴沉疑惑道。
“是啊!”
“侯爷多虑了!”
众人纷纷附和,完全没把李伟这话当回事。
在他们眼里,周边诸国皆是不识礼教的蛮夷之辈,论打仗这些蛮夷或许能逞一时之威,但论治国理政,教化育民,那就什么都不是了,只会跟在大明屁股后面抄作业,如此无知凶蛮之辈,又怎么可能出现比中原更繁盛的国度呢?
李伟紧紧皱眉,对这些人的自大既能理解,又忍不住怒其不争。
在农耕文明时代,像华夏这样规模巨大的大国屈指可数,而能传承数千年未绝的更是仅此一家,但是即便如此,最终时代交替的时候依然是被人家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落到了半殖民半封建的地步,这就是坐井观天的后果,哪怕这个井再大再豪华,也没有外面的世界更广阔。
李伟猛的摆手,不耐烦道:“跟你们讲不清楚,反正就是得打,而且倭国只是开始,我们不但要将目光望向海外,还要望向头顶的星辰大海!前进的脚步永远不能停!”
他的慷慨陈词把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怎么,你还要打上天宫去不成?”茹太素瞥了他一眼道。
然而令他意外的是李伟还真就认真的回了一句:“有何不可?”
这个茹太素也愣住了,冷哼道:“哼,你先能飞上去再说吧!”
“切,这有何难,改天就飞一个给你看看。”李伟不屑道。
茹太素当然不信,只当他是故意怼他,气得直吹胡子。
“好了,诸位听我的,明天朝堂上一定要支持陛下发兵征讨倭国!”李伟大手一挥,吩咐道。
众人闻言,顿时陷入寂静,茹太素一脸气愤,吴伯宗和韩宜可道同等人则是皱眉沉默,只有王杰吴沉和新附的何礼杨靖等人沉默许久后低声称是。
李伟也不在意,看了看吴伯宗等人,笑着安慰道:“诸位不必担心,实在不行这次出征的钱粮有我全权负责,不会拖累朝廷的。”
吴伯宗等人顿时微微惊异,对他的财大气粗有了新的认识。
远征海外,耗费的钱粮可不是一星半点,动辄就得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李伟现在有商会和银行两个吸金机器,真可谓是日进斗金,而且随着持续扩张,这两家的收益还在不断增长,一年下来少说也有数十万贯,多了说不定能突破百万,这还仅是他能分得的,朱元璋得到的更多。
当然他不像朱元璋需要操心那么多事,除了养着自己的几千护卫耗费比较大之外,并没有其他的负担。
在李伟的坚持下,众人勉强答应了他的要求,茹太素和吴伯宗等虽然还是不认同,也没再多言。
第二日,早朝上文武列班,李伟也难得的起了个早。
日常奏对完毕,倭国的事再次被提及,朱元璋朗声问道:“倭国之事众卿可还有进言?”
李伟立刻出班道:“陛下,臣觉得必须得打,倭国如此嚣张,简直没把您放在眼里,不把它打得满地找牙,它就不知道您的武功有多宏大!”
朱元璋的年号洪武就是取得宏大武功之意,李伟上来就是直击要害。
然而朱元璋仅仅是瞥了他一眼,不予置评。
李伟轻易不来上朝,今天一来他就看见了,而且之前李伟对倭国的态度就很明确,有这种进言倒也并不意外。
不过他才不会被这小子一句话给激到。
朱元璋的目光扫向文臣众人,茹太素、吴伯宗等人皱眉不语,王杰、杨靖等人更是低着头。
随即他又将目光看向勋贵和李善长等人,李善长跟着出班奏道:“陛下,老臣以为不可!”
李善长的话音落下,武勋这边竟然也纷纷沉默,不再像昨日那般激烈请战,场面顿时变是有些诡异。
“为何不可?”李伟直接质问。
李善长微微皱眉,对他无礼的语气有些不悦。
“远渡大海,危机重重,我知江都侯曾受倭寇袭扰,怀恨在心,但也不可因私怨而置我大明将士于此等险境!”
李善长沉声说道,一句话便将李伟推到了不仁不义的境地。
李伟内心升起怒意,冷哼道:“倭寇伤我百姓,夺我民财,袭我城池,那什么王更是无视警告挑衅我大明,如此敌寇我怎能不恨,难道韩国公就不恨吗?”
他是由感而发,但也恰巧化解了李善长挖的坑,李善长听到后也是眼神微变,大为诧异,没想到这个莽撞的家伙还有这番智谋。
李善长轻轻一笑,没有接他的话,而是夸赞道:“江都侯爱民如子,老臣佩服,不过将士们的性命也不能不顾,以老臣之见,还是应谨慎用事。”
众人听闻此话,都是微微色变,天下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李伟口口声声“我百姓”,多少有些不合适,而李善长一句“爱民如子”点破此处,更是惹人遐想。
朱元璋眼神变幻,目光在李伟李善长两人以及众文武间游弋,将众人的面容尽收眼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