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 第362章 不过是即兴而为

第362章 不过是即兴而为

    在贬谪了茹太素等人之后,朱元璋立刻就安排了人顶替他们的位置。

    其中曾经弹劾过李伟的御史詹徽接替了吴伯宗的吏部侍郎,户部用了个地方升上来的栗恕,而礼部和刑部则调了詹事府的两名官员赵瑁和郑克新。

    詹事府是东官官属,朱元璋此举也是在为好大儿铺路。

    对于朝中的这些变化,李伟虽然也都一清二楚,但也没多说什么,虽然他有能力影响朝中官员的任命,但若真那么做,反而会引来老朱更激烈的动作,到时对他这些李党就不是贬谪那么简单了。

    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赶紧把制造新武器的基础材料给做出来。

    在诸多基础材料中,合格的弹簧钢和化学上的三酸两碱是最主要的。

    要制造自动化武器,就是机枪之类的,首先就要有合格的弹簧,使枪械能在发身子弹的反冲力作用下持续不断的来回运动。

    另一方面,就是最最主要的火药了!

    现在的火枪火炮使用的黑火药,配比已经达到了最佳,但威力依然不够,靠这些黑火药产生的反冲力是不足以提供稳定持续的反冲作用力的,力量不足,就会导致枪械运动不到位,就会卡壳甚至炸膛。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是烟太大,持续射击下对射手视力影响太大。

    为了能尽快造出这些基础材料,李伟亲自带着学生挨个研究。

    这些东西虽然理论很容易明白,但要从各种矿物材料中将所需要的物质分离出来,也是非常麻烦的。

    军器局的一角,许多奇怪的罐子和高塔林立,这是李伟让人新修建的设备,各种矿石在粉碎提炼后,进入这些罐子和高塔中,进行燃烧分离合成。

    这里面有几个过程处理的是气体,幸好现在也有了橡胶,密封做得很好,不然还真搞不了这些。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飞快,李伟每天就是两点一线的跑,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朱元璋在将李党削弱了一番之后就停了下来,许多墙头草见陛下似乎并没有要打倒李党的意思,顿时纷纷闭上了嘴,生怕李党向他们发起报复。

    虽然现在朝堂六部经历了一番调整,但是李伟的影响力仍旧没有消失,即便是新提拔上来的这些人,对他的意见虽不再言听计从,但也不敢轻视。

    好在李伟并未插手这些争斗,只是一心扑在军器局里,众人这才才渐渐安心下来。

    这天,日上三竿李伟才晃晃悠悠的去了军器局,在路过明黄书院的时候,里面传来的读书声让他一阵诧异,停住了脚步。

    “奇怪了,谁啊这是?”

    李伟低声自语。

    他的那些学生都安排进军器局做事了,眼前这个破院子已经荒废了有段日子了,现在有人读书,他却一无所知,顿时皱起眉来。

    迟疑了下,他便拐了个弯抬脚走进了院子。

    “明黄理学,最核心的主张就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诸位都是博学多才之辈,但实践方面却多有欠缺……”

    当他走进院子后,里面的读书声停下,只留一个声音在讲授。他听了几句,就听出了声音的主人正是书院的兼职老师方孝孺。

    “嘿,这个家伙竟敢用我的地盘干私活,岂有此理!”

    李伟嘟囔一句,加快脚步走向教室,哐当一声推门而入。

    正在讲授的方孝孺和一众学子顿时一惊,齐齐朝他看了过来。

    方孝孺见到是他,愣了愣便回过神来:“你怎么来了?”

    “呵,我怎么不能来了,别忘了我是书院的副院长!”李伟冷笑一声道。

    说完,他又扫视了一下教室中的这群成年学子,质问道:“方老师,这些都是谁啊?你把这些人弄进来打报告了吗?”

    “呃……”

    方孝孺被他问得一愣,不得不放下书本,将他拉出教室,详细的解释了一下。

    “是这样的,这些都是原来国子监的学子,我不是一直在教授明黄理学吗,国子监里的许多师长对此极为排斥,后来更是不断上书陛下……”

    方孝孺低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李伟也总算明白了过来。

    方孝孺在国子监里教明黄理学,虽然有部份学子表示支持,但更多的老学究却是持反对意见的,之前朱元璋还强行按着他们支持方孝孺,但最近不知为何突然同意了宋讷杜敩等人的奏请,将方孝孺和一些学子都从国子监撵了出来。

    但方孝孺是个不服输的性子,当下就带着这些学子到了书院,继续讲授明黄理学,而且这些让人广泛传播,四处讲学。

    李伟听完之后心中微动,隐约猜到了他们突然被赶出国子监的原因。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估计也是像茹太素等人一样受了他的影响。

    想到这点,他也有些歉意,收起了责怪的意思:“行吧,那你们就先在这里讲吧。”

    反正书院他暂时也用不上,先让给方孝孺也没事。

    “多谢。”方孝孺拱手称谢。

    李伟点了点头,转身就要走,然而方孝孺却又伸手拦了他一下。

    “留步,我还有一事相求!”

    李伟回过头来,看了看他,不耐烦的道:“那就快说。”

    方孝孺措辞了下,说道:“这些监生本来是有会试资格的,但他们跟着我离开了国子监后便失去了这种资格,如今会试将近,我想请你向陛下求个情,帮这些人争取一下,看能不能恢复他们的会试资格。”

    三年前,在李伟的一番指点下,群臣上奏恢复了科举制度,如今三年过去,各地的学子经历院试、乡试层层考验,总算到了最终的环节:会试。

    院试合格称秀才,乡试合格是举人,这些举人才有资格进京参加最终的会试。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就是国子监里的这些监生了,这些监生来源很多,其中有上届的举人会试没中,便留了下来以图再战,这些人自身就是有会试资格的。

    而其他的监生,也可以通过国子监的考核,获得会试资格,并且还为数不少。只是这种资格是归属于国子监的,他们被赶出来后,自然就失去了这种资格,方孝孺此时就是想帮他们把这些资格再争取回来。

    他虽然只是个国子监的博士,并未参与朝堂的权谋争斗,但对李伟现在的地位还是有所了解的,在他看来,若是李伟出手相助,这事应该不难。

    然而李伟听完他的话,却是眉头紧皱:“你怎么不去找太子啊?”

    “找过了,没用啊。”方孝孺叹气道。

    朱标虽是朱元璋的好大儿,但在一些权谋之争上他说话也不好使。

    李伟有些为难,不是他不想帮,他是忙帮了反而会弄巧成拙。

    朱元璋的用意他很清楚,就像茹太素那些人一样,他不说话,这些人还能全身而退,若是强行干预,即便暂时阻止住了,往后也会迎来更坏的后果。

    沉默了许久,李伟才道:“这样吧,我这里有一首诗,你回头呈给太子殿下,或许能有些效果。”

    方孝孺很是错愕:“你还会写诗?”

    李伟顿时脸色一黑:“这叫什么话?我文武双全的好吧!”

    方孝孺:“……”

    李伟什么德性他最清楚了,连文言文都看不明白,竟然还会写诗?

    方孝孺一脸狐疑,不过因为有求于人,他也不好驳了李伟的面子,只能点了点头等着他把诗念出来。

    李伟咳嗽了一下,朗声抄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四句诗念完,直接把方孝孺惊呆了:“你……你还真会写诗?”

    “那当然!”李伟一脸得意。

    自从来到大明他还没正经的抄过诗呢,除了抄了个“一片一片”之外,也就是明黄理学了。

    但明黄理学只是理论,他表述的时候是用大白话讲的,不能算抄,现在这首诗才是正儿八经的抄袭。

    方孝孺看着他,心里震惊莫名。

    这首诗很是不凡,虽然与大明当前的现状不符,但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虽然现在大明朝堂还算清明,但若是陛下继续屠戮朝臣,朝中职缺都补不齐,今后出现“万马齐喑”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会试即将举行之际,以此诗来劝谏其广纳贤能再合适不过!

    不过这诗也有很大风险,毕竟这字里行间的意思既是劝谏,也是批判,弄不好会惹怒陛下的。

    不过他不怕,他本就正直无私,即便意识到这种风险也要上书谏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方孝孺轻声念叨着,“好诗!没想到邗国公竟还有如此文采,方某佩服。”

    李伟云淡风轻的摆了摆手:“不过是即兴而为罢了,不算什么。”

    “哦对了,你别忘了把这诗先呈给太子,别直接上书陛下!”

    装完之后,李伟又特意嘱咐了一句。

    朱标比较好说话,看到这诗肯定会想办法呈给朱元璋的,同时也会护住方孝孺不受责罚。

    方孝孺迟疑一下便答应下来,李伟这才放心的转身离去。

    文华殿,方孝孺将这首李伟“原创”的好诗写下来,呈给了朱标。

    朱标看到后惊叹不已:“好诗啊,希直你的文采真是令人钦佩,一首简单的七言,用词壮阔,发人深醒,好啊!”

    方孝孺脸颊微红,实在没憋住,坦白道:“这诗不是我写的。”

    “嗯?不是你,那是谁写的?”

    朱标很是诧异。

    方孝孺张了张嘴,想到以此诗劝谏的风险,又不想把李伟暴露出来,只得道:“这个请恕臣不便相告,太子殿下,如今会试在即,有很多支持明黄理学的监生被排挤出国子监,若是因此错过了会试,被埋没了,那是朝廷的一大损失啊,还请太子殿下再劝劝陛下,给这些学子恢复会试资格吧!”

    朱标闻言轻声笑道:“呵呵,行,不便说就不说,你放心,我会再劝劝父皇的。”

    “谢太子殿下!”方孝孺拱手。

    朱标轻轻颔首,之后又留方孝孺探讨起了经义文章,过了许久才让他离开。

    方孝孺走后,朱标拿着这首诗不禁摇头失笑,方孝孺这种耿直的人根本不会说谎,虽然他嘴上没说,但朱标已经猜到了这首诗的原作者。

    思索了下,他便也抬步走出了大殿,去找了朱元璋。

    走了不远,朱标便来到对面朱元璋所在的武英殿,行礼过后,便将此诗呈了上去。

    “父皇,我今日偶得一佳作,特来呈给父皇。”朱标恭声道。

    朱元璋好奇的接过他递上来的诗句看了看,眼中闪过冷色:“哼,这是在骂咱的朝堂沉闷腐朽,必须得依赖风雷巨力才能焕发生机吗?”

    朱标拱手:“父皇明鉴,此诗虽然言过其时,不过现在朝廷确实正值用人之际,以儿臣之见,不如给那些跑到明黄书院的学子也恢复会试资格,给他们个为朝廷效力的机会。”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没有说答不答应,而是追问道:“这诗是谁写的?”

    朱标迟疑片刻,还是如实相告道:“这诗是方孝孺呈上来的,不过并非他所作,儿臣猜测,应该是李伟吧。”

    “哼,那狗东西连经义都读不通,看来这又是抄的后世名家之作。”朱元璋冷笑。

    朱标也轻轻点头,这确实是李伟能干出来的事。

    “不过父皇,诗虽然是抄的,但寓意却是真的,儿臣觉得治国理政,确实应该如诗中所言,用人不拘一格,更不能埋没人才!”

    朱标轻声道。

    朱元璋看着手中的诗,心里也轻轻叹了口气。

    这次他为了打击“李党”,确实损失了不少能臣,但李伟的权势过大,又不得不加以削减,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所以他才会在处置茹太素吴伯宗等人的时候手下留情,仅是贬谪而已,像从前处置胡惟庸那些党羽的时候,他都是痛下杀手,屠戮无数,对待李伟这些党羽他可是仁慈多了!

    不过人才还是得用,只是不能让他们再掌握大权了,至于这些学子,倒是不那么重要了,即便这些人高中后进入朝堂,也不会有多高的官位,影响不了朝局。

    思量了片刻,朱元璋便点头答应了下来:“也好,就给明黄书院也分配一些会试资格吧,让这些学子绩优者参与会试。”

    “不过标儿,这明黄书院你以后也得看紧了,李伟那些学问用处很大,咱希望这书院里的学生不但要有才能,也要有忠君之心!”

    朱元璋敦敦教诲。

    朱标郑重应道:“是!父皇放心,儿臣会处理好的。”

    “嗯。”朱元璋颔首。(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