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339章:选官之策!能者上,庸者下,大宋朝没有铁饭碗

第0339章:选官之策!能者上,庸者下,大宋朝没有铁饭碗

    冗官。

    一直是困扰大宋朝廷的一个顽疾。

    赵祯与士大夫官员们并非不知冗官之危害,而是解决此顽疾太过于困难。

    冗官问题,并不是仅仅靠裁官就能解决的。

    大宋选官。

    主要来源于科举取士和门荫补官,还有少数是从军补授、吏人出职和纳粟摄官。

    自太宗皇帝起。

    贡举、制举、词科、童子科、宗室应举等科目不断完善,取士名额越来越多,导致入仕为官者越来越多。

    当下。

    学士院、馆阁、国子监中还有很多进士等待着安排官职。

    早已出现了僧多粥少之现象。

    其次,就是宗室皇亲、开国功勋的家族经过数代开枝散叶,族内子弟甚多,有资格门荫者越来越多。

    需要安排的官员多,自然就要增设衙门和官职。

    久而久之。

    衙门和官职越来越多,领俸禄而无所事事的官员便越来越多,朝廷的消耗也就越来越大。

    要彻底解决冗官问题。

    除了裁减官员外,还要从科举和门荫的源头减少官员的数量。

    但无论如何做。

    都会引起一部分利益受损之人的不满。

    裁官若想成功。

    除了需要果决的勇气,还需要合适的选官之策。

    变法司曾讨论过多次,但一直都未曾讨论出一个可行之策。

    ……

    两日后,垂拱殿。

    两府三司诸相公、台谏主官唐介、欧阳修、苏良三人、变法司的所有成员,皆被赵祯召入大殿中。

    此刻。

    御案前摆放着一摞文书。

    赵祯笑着道:“众卿,这两日,朕撰写了一份吏治改革之策,你们都看一看,提一提意见。”

    除了王尧臣和苏良,其他人都愣住了。

    官家亲自撰写变法策略,这还真是大宋朝首例。

    就好比一座饭馆的大东家下厨炒了菜,然后让手下的厨师们来品评一番。

    当即。

    两旁的内侍将御案上的文书分发给了众臣。

    众臣纷纷认真地看了起来。

    此文书名为:省官策。省官,即裁减冗官之意。

    很快。

    苏良便将这篇长达近两千字的吏治改革之策看完了。

    其面带喜色,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

    官家为了证明自己非平庸之君,此篇文章可谓是下了大功夫。

    苏良自认让他来写,都难以写的如此全面。

    从字里行间便能看出,官家是要动真格的了。

    此策的核心是:能者上,庸者下。

    赵祯提出——

    将按照这两年来的百日考成法政绩,对地方官员进行全面评测。

    排名差者,无视年龄、无视资历、无视家族背景,直接强行令其致仕。

    与此同时。

    将由各地路官详细监察各地衙门情况,精简合并衙门,务必使得各个地方州府无清闲衙门,无清闲官员。

    赵祯定下的目标是:两年内,裁减三成官员。

    随后。

    赵祯还提到了致仕官员的安置问题。

    可将致仕官员分配到县学、州学、府学为师。

    后者亦可经商。

    朝廷鼓励致仕官员自由择业,并会给予一定帮助。

    此外。

    赵祯还提到了科举改革和门荫取士。

    日后,科举取士的名额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而对门荫补官之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简而言之。

    从取士的源头,减少官员数量;在当下的官场,裁减无用之官。

    大刀阔斧,彻底根治大宋的冗官之疾。

    这一次,赵祯裁官的决心和力度都是空前的。

    ……

    文彦博、张方平和宋庠三位相公,向来是反对裁减官员的。

    他们认为,动官员饭碗,便是动摇大宋江山。

    但而今此策乃是赵祯所提,理由又非常充分,他们一时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反驳。

    三司使王尧臣则甚是开心。

    朝廷今年的目的是赚钱。

    而裁减官员,是增加朝廷收入的一种上好方式。

    ……

    赵祯见众臣都看完了《省官策》,还不待众臣开口,他便站起身来。

    “众卿,裁减冗官,势在必行。若有人觉得当下还不宜裁官,最好将此心思埋在肚里,今日无须发言。”

    “朕意已决。撰写此策,乃是希望众卿可排除万难,帮助朕完成此事,而非来拆朕的台子!”

    赵祯率先将自己的态度表现了出来。

    “臣,明白。”群臣齐齐拱手。

    这一瞬间,赵祯找到了当皇帝的快乐。

    同时感受到整个朝堂,整個大宋江山都攥在他的手中。

    紧接着,群臣便开始讨论起来。

    “诸位,此策涉及三类人群,分别是参加科举的士子、有门荫资格的官宦子弟和政绩不佳的官员。我建议,慢慢来,先从一类人群开始,若同时得罪这三类人群,恐怕会生出非常大的动乱。”

    “我同意。我建议先从政绩不佳的官员开始,他们乃是因政绩不佳而被裁,实乃个人能力不足,应该是最好解决的。”

    “非也。此策一旦执行,定然会有官员对百日考成法的政绩动手脚,我建议先暗中将政绩调查出来,再宣告朝廷的淘汰制度。”

    “我觉得应该从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出手,自明年年初的科考省试开始减少士子数量。”

    “朝廷应新设武学、医学、律学等科目,培养专门化人才,裁减官员的同时,也需要新增一些有用的衙门。”

    ……

    垂拱殿内,如菜市场一般,讨论甚是热烈。

    这一次,赵祯全程参与,主导一切。

    片刻后。

    大嗓门欧阳修的声音突然响起。

    “官家,我觉得我们还是太保守了,既然要改革科举,不如就彻底改革,废除诗赋,只考策论,如何?”

    此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赵祯看向欧阳修,道:“细讲。”

    “策论乃是检验一名官员是否可为贤官的最好方式,而诗赋更适用于馆阁、学士院、国子监之职。许多擅长诗赋者,并不通为官之道,让其兴修水利、丈量田亩、明断刑狱、做得多是一塌糊涂,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

    欧阳修讲述完他的理由后,王安石突然道:“官家,臣认为,整个科举选官制度都存在问题,不如以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将太学划划分多个级别(即三舍法),经过层层考试,选取贤良,此方式定然比科举更易选拔出人才。”

    赵祯点了点头,道:“将你的想法写成条陈,明日交给朕。”

    (本章完)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