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初级工业强国

第三百五十七章 初级工业强国

    东非也是赶上了好的时候,除了多极格局以外,还赶上了殖民主义的末班车,资本主义危机集中爆发期,帝国主义集团之间矛盾爆发等等,处在时代风口上,才是东非成功起飞的根本。

    朗富尔特接着说道:“目前我国人口主要集中赤道周边区域,包括中央(赞比西和刚果南部为主)和波西米亚工业区(津巴布韦为主),东部沿海(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沿海为主)和西部沿海(安哥拉沿海为主),占了全国人口的六成。”

    “紧接着的人口集中区域分别是大湖区和南方,最后才是北方和西南等地区。”

    “工业人口集中在全国的中南部高原和沿海地带,以莱茵市为中心,在全国呈现多个经济和工业核心区域。”

    东非经济发展的问题,一般表现为南北方向的不平衡,这也是四五期间重点发展大湖区的主要原因。

    当然,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经济等因素综合考虑,严格来说大湖区并不真的属于北方,而是最靠近北方且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这也很好理解,就像前世远东帝国的西部大开发一样,实际上政府真正重视经济领域开发的却是关中和川渝地区。

    东非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庞大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上,肯定不能学习如今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那种各个地区雨露均沾的模式,也不能学习俄国那样过于将资源集中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少数几个地区的模式。

    欧洲各国经济发达,且地域之间经济相对平衡,但这是其历史和政治等因素决定的。

    就比如德国,德国虽然成为了统一国家,但是那些被德国统一的邦国和自由市权利依旧很大,加上德国地形制约,尤其是南部区域的盆地和河谷地带,容易造成资源的集中,所以形成了慕尼黑,斯图加特等区域经济和工业中心。

    而且欧洲的国家林立也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不管英国,法国还是德国等欧洲国家,其建设都以本国为核心。

    这样一来,欧洲的铁路,公路和水网就形成了多套系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尤其是对欧洲这个整体而言更是如此。

    尤其是各国的边境区域,原本只需要一条铁路或者公路,但是因为各个国家的不同战略,可能就造成重复建设。

    而沙皇俄国那种城市发展模式,显然对东非更没有学习价值,毕竟俄国除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周边,还有乌克兰东部以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是贫困的的农村地区。

    发展十分不均衡,这也是俄国政府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俄国确实发达和强大,但是这是建立在大部分地区和人口没有获益的情况下的,不仅没有获益,反而为了支撑工业发达地区的发展,还要对落后地区更进一步的抽骨吸髓。

    现实情况下,俄国底层工人和农民几乎都活不下去了,自然容易被工党煽动。

    所以说,东非虽然也集中发展大城市,但是其他地区也要能分上一口汤喝才是平衡之道。

    而东非的多经济核心就是如此,东非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大两小”五个全国性工业地区,而且在统一大市场下,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朗富尔特说道:“从我国的户籍人口分布情况就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统一大市场下的多个重点工业和市场聚集区。”

    “就像一棵大树和他生长出来的枝叶一样,由政府主导下,我们建设了发达且高效的交通网络,以铁路,公路和水路,三位一体形成全国经济发展的总框架。”

    “而依托这套全国性的发达交通系统,进而发展出如今‘三大两小’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格局,从而在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这说明了目前我国人口分布的总体合理性。”

    所谓三大两小,是东非政府内部的概念,指得就是东非重点建设的五个全国性经济和工业中心区域,分别是以莱茵市为中心的中央和波西米亚工业区,东部沿海工业带,西部沿海工业带,大湖工业区以及南部组团发展区域。

    前三者基本成型,所以被称为三大,后两者则处于正在发展和建设阶段,所以称为两小。

    而这五个区域,也就是东非城市和工,农业发展的最适宜地区,自身基础条件优越,在能源,矿产,耕地,水源,气候等方面都比较优渥。

    遂而这五个地区,未来必然会成为东非经济的“五极”,这也是恩斯特和东非政府关于东非经济均衡发展的所做出的未来长期规划。

    当然,除开这五个地方以外的东非地区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也很好解决,因为除了这五个经济上的重点地区以外,其他地方的人口本来就不多,这也就意味着非“两大三小”地区,整体经济数据不好看,但是如果人均的话,那就另说了。

    这一点就类似前世远东帝国西北,或者说如今的俄国的西伯利亚,条件看似艰苦,但也仅仅呈现在气候上,放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确实无解,但是工业化时代来临后,其生活质量未必比其他地方差。

    就拿现在的俄国西伯利亚来说,西伯利亚确实是“苦寒之地”,但是西伯利亚的民众,其生活状态反而比俄国土地最肥沃,气候最温暖的乌克兰要好得多。

    毕竟西伯利亚的地广人稀,这就为西伯利亚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而物产丰富,人口稀少的情况下,反而会导致人口成为宝贵的资源。

    而且西伯利亚的偏远和恶劣气候,也使得西伯利亚在之前远离战争。

    真正对西伯利亚环境感觉不满的,应该说是之前被沙皇政府流亡到这里的“政治犯”。

    西伯利亚挖土豆的调侃对于他们而言确实苦不堪言,可是对于以前俄国底层农民来说,能有一块稳定的土地挖土豆都是奢求。

    当然,西伯利亚在俄国也只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俄国在西伯利亚实际长期执行的是一种殖民政策,非俄族生活状态肯定苦不堪言。

    这就类似东非早期一样,早期东非的民众生活状态其实也并不差,而原因就在于当时东非民众之下还有大量黑奴。

    一直持续到东非初步完成工业化阶段,也就是大约在二五计划完成之前,奴隶经济一直都是保障东非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办法。

    而奴隶经济结束后,东非的偏远地带,就比如北方地区,已经建设完成了发达的交通,加上地广人稀,这使得东非北方经济数据虽然不太好看,但是民众生活水平在全国平均线以上。

    虽然,北方土地相对贫瘠,但是人口少,人均耕地也就多,这样就能抵消环境上的劣势,资源上同样如此,北方的矿产相对缺乏,但是人均占有量也就更高,工作岗位也比较稳定,想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完全没有难度。

    而想要更好的待遇和生活条件,那就只能到城市去内卷了,两者有利有弊,主要还是看个人追求。

    1918年的人口初核数据,给了东非政府一颗定心丸,对于东非这种历史短暂的国家来说,目前人口增长并不会给政府带来太大压力,反而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且,根据恩斯特的经验,未来东非政府所面临的压力,很有可能是人口生育率下降问题,毕竟如今东非城市化水平可能已经达到百分之四十水准。

    而这也就意味着东非可以脱掉过去“半工业国家”的帽子,因为百分之四十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大概也就是百分之三十七到三十九左右,东非算是压线通过,而全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更是不到百分之二十。

    20世纪初的所谓发达国家,除了几个列强国家以外,还包括比利时,荷兰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型强国。

    当然,东非成为发达国家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反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排在东非之前的英,德,美,法四个大国。

    其中法国的城市化率应该和东非最为接近,法国的城市化率在百分之四十六左右,而美国在百分之五十上下,德国接近百分之六十,而英国几乎没有增长的空间,城市化基本完成。

    法国的城市化水平在大国之中,属于偏低水准,毕竟法国曾经长期是欧洲,乃至世界的传统强国。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从普法战争之后,法国的工业发展就比较缓慢,当然,这主要是和其他工业国,尤其是法国的对手德国相比,至今法国都没有缓过来,这也可以看出法国为什么对德国抱有如此大的敌意。

    可以说普法战争,等于打断了整个法国的国运,以至于如今法国的城市化水平,甚至已经被东非这个只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国家所接近。

    除了几个列强以外,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等少数欧洲小国大概率也在东非之上,不过没有他们的具体数据,所以只能通过推测。

    当然,瑞典应该算是一个欧洲的中等国家,而东非之所以判断瑞典城市化和工业化比东非高的原因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瑞典的经济发展就高于西欧的平均水平,而本身瑞典以前家底就不错,再往前追溯甚至能和俄国掰手腕,所以瑞典必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除了上述这些国家以外,东非之所以城市化水平能够压线通过,自然少不了其他国家的衬托,比如日本,西班牙,俄国,奥匈帝国等。

    这些国家中,战前奥匈帝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但是也就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日本则比较特殊,目前日本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百分之十八左右,而在1910年以前,日本城市化水平仅不到百分之十,不到十年时间,日本城市化率提高了将近百分之八,这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之所以说这个数字可怕的原因则在于如今日本人口已经突破五千万,单从人口来看,日本的实力还要超过奥匈帝国,毕竟奥匈帝国民族众多,而日本几乎都是大和族,只有北海道生活着数量少到可怜的阿伊努族人(也称虾夷)。

    而上个世纪,日本人口仅仅三千多万,所以日本是在保持人口高增长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本国的工业化,法国公民如果有日本人这种生育水平,估计现在头疼的就该是德国了。

    当然,所谓发达国家,这是前世20世纪六十年代才被提出来的概念,如今世界各国并没有这个说法,一般都是采用工业强国这个称呼。

    如果单从工业强国来说,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东非应该就算是工业强国,包括俄国这个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也可以被冠以“工业强国”的称号。

    当然,这种所谓的工业强国,主要针对的是欧洲以外的国家而言,如果俄国和欧洲那些工业国家说自己是工业强国恐怕会被笑掉大牙。

    因此,恩斯特对东非政府的官员们说道:“从人口数据和我国的工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初级工业强国。”

    “在大国中,我们依旧要保持谦逊的态度,积极追赶英,德,美,法这四个国家。”

    “虽然我国的工业体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并且进一步巩固了这个地位,但是工业发展质量和其他大国还相差甚远。”

    “就拿美国来说,帝国的体量并不比美国大太多,但是美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比我们领先了百分之十左右。”

    “而想要缩短这百分之十的差距,有多困难,想必你们也有所认知,过去我国长期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才使得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是,帝国发展到今天,我们想更进一步,每一步都只会比过去更加困难。”

    刚刚进入20世纪初的时候,当时东非城市化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东非城市化水平几乎翻了一倍。

    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奇迹”,而后续东非想重现这种“奇迹”,除非再遇到一次一战这种重大历史机遇,否则几乎不可能实现。

    二十年时间将城市化水平提高将近百分之二十,这种速度也并非没有案例,就比如前世苏联或者远东帝国。

    当然,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因为二战的原因被打断,所以没有持续到二十年时间,不过战后的一段时间又进入飞速城市化阶段。

    所以说,恩斯特领导下的东非政府可以说已经将自身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借助时代的机遇,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将东非从一个半工业国家变成一个初级工业强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