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初唐小闲人 > 第557章 文治武功与东征

第557章 文治武功与东征

    给皇子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李让便不再多言。

    柴绍指了指一旁的营寨,淡淡道:“来都来了,吃顿饭再走?”

    “好!”

    李让果断点头应下。

    “来人,设宴!”

    柴绍大手一挥,几名亲卫立即忙碌起来。

    一行人走进营寨坐下,皇子们凑在一起窃窃私语,李让,崔慎和柴绍三人也凑在一块,小声的谈论着北方的战事。

    此次李世民亲征薛延陀,出兵的理由是薛延陀侵吞草原,犯大唐边境。

    但明眼人都知道,李世民这是在转移国内矛盾,顺便为东征做准备。

    转移国内矛盾一项,不必过多赘述。

    大唐的粮食和人口已经呈现了反比例增长,一些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之后,便成为了大唐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必须要对一部份人进行阶层跃迁。

    而为东征做准备,知道的人便没那么多。

    世人皆知李世民有东征之心,但鲜少有人知道早在贞观八年的时候,李世民就已经开始暗中加大火器的研发,并诏令几个心腹将领暗中练兵。

    高句丽,那是一个让中原王朝颜面尽丧,元气大伤的国度。

    也是一个能让中原王朝真正引为心腹大患的国家。

    自魏晋以来,盘踞在辽东之地的高句丽便不断的吸纳中原王朝的文化与制度,并在近几十年的时间之内形成了完整的国家架构。

    什么叫做国家架构,简单来说,便是如中原王朝这般,中央对地方拥有绝对的权威,高丽的王在国内可以随意调动整个国家的资源和军队,并且,其官场与军队的晋升通道绝对畅通。

    高句丽,与大唐需要应对其他的外敌都不一样。

    突厥也好,吐蕃也好,乃至于西南的六诏,高原之下的吐谷浑,他们也很强。

    但他们的强,无法对中原王朝形成致命的威胁。

    因为这些国家,并不算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一个个部落联盟。

    强盛的时候,他们会联合起来,共同发展,衰弱的时候,他们也不介意分裂之后各自发展。

    中原王朝对于这些部落联盟式国家的定义,一直都是强盗。

    他们会经常劫掠中原王朝,却不会对中原王朝造成致命的伤害,也无法取代汉人王朝,成为主导中原的主体民族。

    但高句丽就不一样了。

    吐蕃突厥之流是强盗,那高句丽就是正规军。

    高句丽有着和中原王朝高度一致的文化,高度一致的制度,甚至连民族主体都相差不大。

    一旦中原王朝虚弱,让高句丽有入主中原的机会,高句丽便能以最短的时间之内对中原施行统治。

    因为国家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汉人搞出来的概念,汉人实在太清楚一个成熟的国家体系,有多么恐怖。

    以中原历朝历代的王朝为例子,汉人时常因为强大到没有对手,从而选择内讧,从内部找对手。

    高句丽已经有了国家的雏形,中原王朝又岂能让高句丽发育起来?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隋唐三代帝王,才会如此忌惮高句丽这个只有弹丸那么大点的国家。

    当然,李世民的东征之心,除了是为了替中原王朝剪除一个心腹大患之外,其实也有一些私心。

    他要向后世证明,他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文治,他现在已经做到了极致,谷粮满仓,这在历史上,是只有前汉文景之治时才出现过的盛况。

    而他仅仅登基十多年,便已经做成了文景两代帝王做成的事情。

    所以,他还有什么能证明自己的方式?

    答案毋庸置疑,唯有武功,唯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功。

    他北击突厥,西御吐蕃,囊括西域,更是将吐谷浑收入囊中,汉人王朝的版图,在他手上已经达到了巅峰。

    现在只剩下一个高句丽,唯独只有一个高句丽,还在辽东那地杵着,并且还占着前汉旧地的辽东四郡,不肯归还大唐。

    以李世民的脾性,怎么可能放任大唐周边还有这么一颗钉子!

    因此,东征势在必行。

    三人小声谈论之时,酒菜也已经上齐。

    众人默契的止住话头,不再多言。

    柴绍搬过一坛子酒,给李让和崔慎倒上一杯,淡然道:“李小子,崔家小子,喝了这杯酒,回到长安之后,还请谨言慎行!”

    李让和崔慎对视一眼,心中顿时明了。

    李让举杯对着柴绍示意道:“柴叔叔放心,小子省得。”

    柴绍面无表情的点点头,陪着二人满饮一杯。

    一众皇子见状,也瞬间原形毕露,开始抱着酒坛子拼起酒来,纨绔的本性暴露无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让看了看天色,旋即对柴绍拱手告辞。

    柴绍也没有挽留,派出亲卫将李让一行人送到洞道口。

    等到李让走出山洞回到献陵的范围之后,就见原本黑黝黝的洞口上忽然落下一块巨大的青石,将整个洞口堵得严严实实。

    若不细看,很难发现这里有一个人工开凿的洞窟。

    “李世兄,陛下要训练大军,为何不选在长安周边的教场开阔地,这万寿山虽然隐秘,可容纳这么大军,还是稍显拥挤了吧?”

    离开了藏兵之地,崔慎终于问出了心里的疑惑。

    李让顿住脚步,回头看了崔慎一眼,意味深长地摇头道:“谯国公藏兵于此,可不止是为了练兵!”

    崔慎一愣,刚准备出言询问,李让便做出一个噤声的手势。

    “我明白了!”

    看着李让一副忌讳莫深的样子,崔慎瞬间明悟过来。

    他本就是极为聪明的人,李让的表现,已经说明了太多东西!

    “走吧,回长安!”

    李让招呼了一声,众人翻身上马,顺着来时的道路直奔长安。

    天色擦黑时分,李让一行人赶在宵禁前夕回到侯府。

    只是刚刚赶到侯府门前,李承乾便从礼厅迎了出来。

    “太子殿下,您什么时候来的?”

    李让有些诧异的看着等在家中的李承乾。

    看见李承乾,跟在李让身后的崔慎急忙拱手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李承乾摆摆手,示意众人不用多礼,而后目光投向李让,一脸无奈道:“孤等你好半天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