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马县令一脸惊惧,秦天明安慰他说道:
“你不要着急,慢慢说一说,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县令先请秦天明坐在库房一个凳子上,自己给高燕娇搬来一般凳子坐下,然后他坐在桌子后面的一把椅子上,开始讲述案件经过。
马县令讲述之前,面带一脸惊恐颜色,幽幽说道:
“唉唉唉,说起此案,一言难尽啊,想起来都后怕得很。”
秦天明再度安慰马县令,说道:
“没事,没事,已经过去的事情啦,您不必担心,只管说来,只要案子有证据留存,我就可以着手断案!”
秦天明对待案子很自信,尤其是他发现自己是二皇子的时候,断案的事情更加自信起来,觉得自己肩膀上扛着整个大夏国的民情国事。
之前整个大夏国和自己没有干系,现在,整个国家是自己家的。
感觉立刻发生彻底变化,家国情怀充满胸中。
在秦天明不断安慰下,马县令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才说道:
“这个案子发生在三年前,那时候我还是镇南县一名杵作,当初的县令姓王,名叫王导,非常干练精明,善于断案,是大夏国少有的勤政县令。可惜啊可惜。”
秦天明疑惑问道:
“可惜石马?”
马县令摇头慨叹说道:
“可惜的很,后来因为案子的原因,被朝廷流放千里之外的莽荒之地,据我所知,去年病死啦!但也有人说他被暗杀,总归再也没有回来,全家也都被流放,全部没有回来,我估计已经都死啦。”
秦天明有些不相信,一个案子,怎么会搞死这样多差役?
难道朝廷真的有眼无珠?会任其牵连官差?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存在!
秦天明看着马县令,说道:
“此案确实让人很是怀疑,案子到底是怎么一个案子?怎么会连带县令和众多差役?这真是咄咄怪事!”
“是啊,”
马强县令叹息一声,说道:
“可不是嘛,案子倒是一个小案子,只是偷牛的案子而已,可是朝廷却出奇的重视,后来还派来大理寺几个官员,专门来这里断案,所以牵连甚多人。”
秦天明早就看过案宗,皱眉说道:
“一个小偷被抓的案件,怎么会牵扯这样多的官员?朝廷对此重视的有些奇怪啊?后面难道有隐情不成?”
马县令点点头,说道:
“根据他人消息,我当然也是听说,此案事关静安王!我只是听说,所以朝廷才如此兴师动众!”
事关静安王!?
秦天明闻听心里震撼至极。
静安王在他心中曾经是个好亲王,但是后来全变啦。
逼死皇后,逼走太监阿善,逼得二皇子夏明,也就是他秦天明差点死掉,静安王到底是啥角色?秦天明在心里早就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现在此案牵连静安王,秦天明格外重视起来。
他盯住马县令,说道:
“你赶紧说一说,看看案子到底怎么回事!?”
马县令陷入回忆,半响才说道:
“案子其实发生的并不奇怪,但是后来朝廷来人断案,案子就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最后谁都没有想到,三个杵作,两个判官,一个县令全部被搞死!”
秦天明不耐烦的说道:
“这些我都知道,我已经看过案宗大概,我只想听一听,案子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这才是最主要的!”
马县令点点头,说道:
“我那时候是个杵作,不入流的杵作,算是二流的杵作,当初镇南县有三个大杵作,勘验现场都非常厉害,可惜全死于此案!”
秦天明恼怒说道:
“马县令,你真是啰嗦,废话连篇!赶紧说正题!”
马县令这才切入主题,说道:
“当初只是一个小偷偷一家大户耕牛的事情,后来却越闹越大,惊动了当时的县令王导,王导就派杵作查看现场,不成想两个杵作竟然当夜就失踪不见。”
秦天明刚要问,马县令接着又说道:
“杵作后来被人发现死在枯井之中,众人打捞上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全身伤痕累累,惨烈至极。”
两个活生生的杵作竟然失踪啦?而且被人杀死?!
大夏国还有这种可笑的事情?
秦天明有点不相信。
杵作勘验现场,一般跟着几名捕头,就算现场再凶残,也没有人敢对县衙的杵作下手,要是那样都敢干,那就是土匪无疑啦。
秦天明急忙问道:
“难道是隔壁的野狼国土匪所为?谁敢如此胆大,杀害朝廷杵作?”
秦天明杵作出身,对杵作还是比较了解,也比较同情。
虽然杵作看似技术活,可是在大夏国这样的朝代,杵作不是人,是五大贱民行列中的末流之人,地位很低。
但是,想要断案,还真的需要这样的人。
马县令连忙摇头说道:
“不不不,两个杵作到地主家调查耕牛被偷的现场,去的时候好好的,可是一直没有回来,等到县衙派人去找,人就没啦,后来县衙开始调查,在距离地主家三里路外面的一家人枯井里面,发现两个杵作的尸体!”
秦天明思索片刻,终于明白过来,说道:
“杵作被害之后抛尸枯井,应该不是土匪干的,土匪杀人之后唯恐大家不知道,会抛尸街头,哪里会将尸体抛入枯井。”
对对对!
马县令赞同说道:
“是啊,当初县衙震怒,开始大力侦破,可惜案子变得很诡异,朝廷竟然直接接管此案,但是并不调查,而是安抚各方而已。”
朝廷到底是怎么知道此案的?
马县令叹息一声,继续说道:
“后来,镇南县最厉害的那个杵作和两个判官,都无缘无故的死掉,而且全是病死的!”
病死的?
对啊,朝廷调查就是如此说。
秦天明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很重要。
秦天明赶紧问马县令说道:
“此案发生几天,朝廷就知道此案啦?你还记得起吗?”
马县令想了半天,肯定的说道:
“根据我的记忆,案发才不到三天,朝廷就知道了,县衙正在调查,朝廷忽然派来大理寺官员,彻底接管此案!”
三天朝廷就派人来了?!
秦天明感觉很蹊跷。
就算案件很大,县衙上书朝廷汇报,书信来来去去至少五六天。
可是,此案朝廷三天之后就知道啦,难道有人早就知道此事?
呵呵呵,看来这个案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