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03章 阶梯性收税

第303章 阶梯性收税

    面对朱雄英的疑问,陈景恪给出的答案是:

    “食利阶层。”

    这个概念之前陈景恪给他们讲过,朱标马上就猜到了他要说什么:

    “佛道不事生产,不用缴纳赋税,却享受万民供奉,肆意兼并土地财富。”

    “导致兼并加剧,加重了王朝的负担,致使王朝更快的走向灭亡。”

    陈景恪颔首道:“殿下英明。”

    “先秦时期阶级高度固化,食利阶层相对简单,就是权贵阶层。”

    “秦朝大一统之后,食利阶层变多了。”

    “权贵官僚、士绅地主、豪强豪商……都是食利阶层。”

    “这么多食利阶层上下其手,财富和土地的兼并速度加快了很多倍。”

    “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七成的土地掌握在朝廷和百姓手里。”

    “最多百年,就被兼并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开始走下坡路,再坚持个一两百年就无力回天了。”

    “即便出现一两个中兴之主,也只能稍稍缓解一下矛盾,无力扭转大局。”

    “佛道也是食利阶层,他们的出现加速了土地和财富兼并速度。”

    “将大一统之后的王朝短寿归结于佛道,是不公平的。”

    “但他们的存在,确实在客观上,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朱雄英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就说嘛,气运之说虚无缥缈……”

    朱元璋则若有所思的道:“那将佛道消灭,是不是就能延长王朝国祚了?”

    陈景恪连忙摇头说道:“不可能,佛道的诞生其实是历史的必然。”

    “人世多苦,百姓需要一种东西,带给他们心灵的抚慰。”

    “目前来看,宗教是最适合扮演这個角色的。”

    “就算没有佛道,还会有别的宗教诞生,替代他们的位置。”

    “所以佛道根本就不怕朝廷灭佛毁道,他们怕的是朝廷扶持另外一个宗教取代他们。”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用妈祖信仰,来敲打他们的原因。”

    “不只是佛道,别的食利阶层也同样无法消灭,只能打压。”

    “与其花心思去消灭他们,不如想想如何利用他们,想想如何抑制兼并。”

    朱元璋无奈的道:“抑制兼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

    “历朝历代都在想办法,可没有一个朝代能成功的。”

    朱标却问道:“你看问题向来与人不同,可有办法应对?”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兼并无法抑制,但可以用政策延缓兼并的速度。”

    “历朝历代抑制兼并不成功,很大原因是他们对财富认识不清晰导致的。”

    朱元璋精神一振,说道:“哦,给咱详细说说。”

    陈景恪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点,财富兼并是人性使然,不可阻挡的。”

    “有钱了就想赚更多钱,有地了就想买更多地,兼并就此产生。”

    “所以,一味的限制是违反人性的,是不可能成功的。”

    “这也是历朝历代,抑制土地兼并失败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眉头紧皱:“那怎么办?这王朝周期律,就真的跳不出去吗?”

    陈景恪说道:“虽然兼并无法阻止,但可以引导。”

    朱元璋疑惑的道:“引导?怎么引导?”

    陈景恪回道:“在说引导之前,我们先重新认识一下财富是什么。”

    “现在在大家的认知里,财富就是土地。”

    “有钱了第一想到的就是买地,种地赚了钱也是买更多的地。”

    朱元璋问道:“难道不是吗?钱财总有花完的一天,土地才是永久的,能传给子子孙孙的立家之本。”

    陈景恪摊摊手说道:“看,连您都这么认为,其他人肯定也会这么想,然后拼命去购买土地。”

    “在人性的驱使下,不论我们制定多么严苛的法令来禁止土地兼并,都会被他们破坏。”

    “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重新定义财富,让人们明白财富不只是土地。”

    “商铺是财富、茶园是财富、掌握的手工技艺也是财富,购买的商船同样是财富。”

    “我们要引导有钱人,去经商,去置办商铺,去购买商船。”

    朱元璋连连摇头,道:“不成不成,经商可能会赔钱,船可能会沉没,哪有土地稳妥。”

    “这个道理那些人不可能不懂,怎么会听我们的去经商。”

    陈景恪说道:“所以还需要一定的措施去引导。”

    “刚才我们说了,兼并是人的本性,也就是说有钱了,必然会去兼并。”

    “如果不想让他们去兼并土地,就要引导他们去兼并别的东西。”

    “商业是最好的导流方向。”

    “可是方才陛下您也说了,商业有风险,远不如土地来的稳妥。”

    “那么,我们就从这方面来着手。”

    朱元璋追问道:“怎么做?”

    陈景恪回道:“首先,我们要降低土地的收益。”

    “如果种地是暴利行业,必然会有更多的人涌入。”

    “百姓力量弱小,面对食利者是保不住自己的土地的。”

    “所以,朝廷要降低土地的收益。”

    “种地只能保持温饱,除此之外无利可图,降低有钱人购买土地的热情。”

    这其实是一个很无奈的事情。

    凭什么农民付出更多的辛苦,却还只能勉强温饱?

    凭什么种地就不能发财?

    然而,在生产力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之前,只能向现实妥协。

    现实就是,资本会向暴利行业流动。

    种地能产生暴利,资本必然会大量涌入。

    前世地球最大的私人地主是谁?

    答案是比尔盖茨。

    一个玩科技出身的大佬,最终将自己的钱投向了土地。

    他一个人就拥有几十万顷土地。

    国内虽然没有这种大地主,但土地流转这玩意儿大家都耳熟吧?

    有些是将自己的土地承包出去,有些是直接永久卖掉承包权。

    三五万一亩,大把的人非常乐意。

    他们只看到眼下种地不赚钱,出去打工一年赚的钱,比种地十年还多。

    反正我都要去打工,家里的地都撂荒了,还不如卖给人家。

    却根本就没考虑过,没地了以后怎么办?

    万一遇到经济危机,失去工作了怎么办?

    有地,至少能填饱肚子。

    没地,只能等着救济。

    有人会说了,还是种地利润太低,要是利润高了谁愿意卖。

    然而,多大的利润才是高呢?

    利润高了,面对大资本的入侵,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土地吗?

    有人会说,那是国家的事情,国家应该保护百姓的土地。

    然而历朝历代朝廷都明白这个道理,都在想办法解决土地兼并。

    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做到。

    现实就是现实。

    追求完美本身并没有错,但不要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就无视现实。

    所以,降低种地的利润,让大资本失去兴趣,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无农不稳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就是食物对人的重要性,没有粮食就没有一切。

    第二层含义是,土地能承载巨量的人口,能给无数百姓提供最后一条退路。

    有恒产者有恒心,百姓有所依靠,就不会成为流民不会造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前世就连灯塔国都有无数流民,我国为什么几乎没有?

    除了政策帮扶,土地的兜底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这才是无农不稳的真正含义。

    能力有限的人就去种地,靠着土地能保证一家的温饱。

    能力强的人,就去外面闯荡,去别的行业创造价值。

    这才是最务实的做法。

    停顿了一会儿,等朱元璋三人想通其中的道理,陈景恪才继续说道:

    “仅仅降低收益还不够,方才陛下说了,土地的产出是最稳定的。”

    “利润再少,那也是有利润的。”

    “土地一旦买到手里,就终生持有,可以传给子子孙孙。”

    “仅凭‘稳定’这一个特点,就可以促使无数人,将钱财投入到土地中去。”

    “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增加他们持有土地的成本。”

    “比如阶梯性收税。”

    “五百亩是一个台阶,一户人家持有土地在五百亩以内的,正常缴纳田税。”

    “持有土地超过五百亩,超出的部分缴纳更高的田税。”

    “超过一千亩的,超出部分就要缴纳更高比例的税。”

    “一直加税,加到他们倒贴钱的地步,自然就没人会大量持有土地了。”

    朱雄英脑子反应快,立即说道:“家中子女多的,可以分户,把地放在子女名下啊。”

    “不是就能避开阶梯性收税,继续搞兼并了吗?”

    “砰。”朱元璋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激动的道:

    “好好好,这个阶梯性收税好,这就是推恩令啊。”

    朱雄英这才反应过来,在利益面前哪有什么父子兄弟。

    给子女分户,把地放在子女名下,那就是子女的。

    他活着的时候,或许子女还不敢做什么。

    等他不在了,这个家就会分崩离析,一个大地主变成很多个小地主。

    小地主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是无法和大地主相提并论。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自然也就降低了。

    “景恪你的脑子果然好用,哈哈……”

    朱标也不禁连连点头,这个阶梯性征收田税,实在是神来之笔。

    既然无法阻止你兼并,那就强迫你分户。

    朱元璋起身来回踱步,可见他心中是多么的激动:

    “好好好,太好了。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陈景恪却远没有那么乐观,浇冷水道:“陛下,一条完善的政策,需要堵疏兼有。”

    “阶梯性收税只是堵,有钱人手里的钱花不出去,他们就会挖空心思想歪点子。”

    “再好的政策都经不住他们天天这么琢磨。”

    “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疏导办法,给他们的钱财找一个去处才行。”

    朱元璋有些不信的道:“阶梯性收税,他们还怎么钻空子?”

    陈景恪叹道:“朝廷总不能限制我租地吧?”

    “我不买地,租地,永久性的租。”

    “地还是挂在百姓名下,可实际所有权却归了我。”

    “有租地合约在,朝廷又能奈我何?”

    朱元璋抬起的脚步顿时就停住了,脸上兴奋的表情也开始退去,好半晌才说道:

    “你要是当坏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坏的那种。”

    朱雄英深以为然的道:“我早就说了,他一肚子坏水,现在您信了吧。”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去,说正事呢,别瞎闹。”

    然后他重新坐下,道:“说吧,具体如何疏导?”

    陈景恪说道:“将有能力的人和多余的钱财,往更有价值的地方引导。”

    “要让他们看到,去从事别的行业比买地更赚钱,他们自然就不会再盯着那一点土地了。”

    “至于将他们往哪里引导……古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士农工商,基本将所有的职业全都涵盖了。”

    “可以将一部分优秀人才吸纳进入官僚系统,帮助朝廷治理国家。”

    “其余的就将他们引导向工商业。”

    “工商业的利润有多大,我不说陛下也应当明白。”

    “而且工商业最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引导人才和资源流入,也能加快生产力的进步。”

    朱元璋皱眉道:“可是商人地位低下,且商业也不稳定……”

    说到这里,他脑海里灵光一闪,想到了之前的一些事情,眼睛顿时瞪的老大:

    “你小子之前改革税法,颁布新的商业法案,还蛊惑咱开海……是不是早就算到这一天了?”

    陈景恪‘嘿嘿’笑道:“良性循环,良性循环。”

    “之前的革新都只能算是打基础,以后的革新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的。”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说道:“这种好办法,应该早点给咱说。”

    “早点实施,现在都已经推行天下了。”

    陈景恪无奈的道:“我就是怕您太着急,欲速则不达啊。”

    “我知道您可以靠着自己的威望,强行推动这个政策。”

    “可当时商业环境不行,没人愿意去经商。”

    “如果强制推行,会带来巨大的阻力,甚至连勋贵都会对您有意见。”

    勋贵支持朱元璋是为了啥?图他好看吗?

    还不是为了那点权力和多捞点土地吗。

    眼下最大的地主群体,就是开国勋贵。

    阶梯性收费,受损最大的就是他们。

    这些人要是没意见,那才见鬼了。

    “现在随着新税法和新商业法的实施,再加上海贸的繁荣,商业的潜力已经显现。”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踏足商业圈。”

    “我们此时推出阶梯性收税,遇到的阻力就小的多。”

    “如果再在商业上给予一定的引导,效果会更好。”

    说到这里,陈景恪叹了口气,道:

    “事实上,现在依然不是最佳的施行时机,再过几年遇到的阻力会更小。”

    “但您想要让位给殿下,只能将此事提前。”

    阶梯性收税打击面实在太广,不只是地主官僚群体,就连勋贵都在打击范围。

    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击。

    朱标确实很有威望,可和老朱比起来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如果由他来实施这个政策,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对。

    老朱就无所谓了,在大明朝他想干啥就干啥。

    利益受损的人连个屁都不敢放。

    敢不同意的,那是嫌户口本太厚了。

    “所以,您先把这件事情办好了再退位吧。”

    朱元璋气道:“混账玩意儿,拿咱当牛使唤是吧。”

    陈景恪一点都不怕,问道:“您就说干不干吧。”

    朱元璋斩钉截铁的道:“干,特酿的谁敢阻拦,咱就送谁去见他祖宗。”

    陈景恪和朱雄英嘿嘿笑了起来,老头子的脾气,掌握住了是真好拿捏。

    当然,如果别人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不知道会不会认同。

    这时,朱标正色道:“要不爹您再当几年?”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你真把你爹当累不死的牛了,不干不干。”

    见朱标还想解释,他挥挥手说道:

    “咱知道伱是怎么想的,可咱退位越早,对你就越有好处。”

    “你登基后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遇到困难了,咱还能给你帮帮忙。”

    “如此用不了几年,你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再晚几年,咱路都走不动了,想帮你也帮不了了。”

    “所以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你也别推来推去的了。”

    “等老三老四回来,挑个黄道吉日就举行仪式。”

    朱标感动的热泪盈眶:“好,我一定不会让爹您失望的。”

    朱元璋咂摸一下嘴,说道:“这话咱已经听过好几遍了,第一次听很感动,第二次听也还行……”

    “听得多了,就只剩下别扭了,以后别说了。”

    朱标表情一僵,被噎的说不出来。

    “嘿嘿……哈哈……”一旁的陈景恪和朱雄英忍不住大笑起来。

    可不是吗,每次说让位都要来这么一出,确实很别扭。

    不过这种场景,也就只有明初才有了吧。

    换成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对父子,都不可能和他们一样,将皇位让来让去。

    笑过之后,陈景恪提醒道:“最好先和勋贵们说好,毕竟都是国家的功臣。”

    朱元璋说道:“此事咱清楚,改天就将天德他们叫过来,他们肯定支持。”

    “你现在要操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以后商业必然大兴,商人的势力必然会增强。”

    “而商人掌权的后果,之前你已经说过,好好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隐患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