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蜀汉 > 第七百九十五章 关门打狗,洛阳粮断!

第七百九十五章 关门打狗,洛阳粮断!

    经过上一次那场惨烈的战败之后,汉军虽侥幸未被魏军追亡逐北,一路溃逃,但伤亡之惨重,却如寒冰刺骨,令人心寒。

    残阳如血,映照着败退的汉军,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只得是缓缓退回北岸,与隔岸相望的魏军形成了对峙之势。

    那冰封的大河,如同一条银色的巨龙,横亘在两岸之间,将两军冷冷地隔开。

    河面之上,寒风凛冽,吹得旌旗猎猎作响,仿佛也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残酷。

    汉军军营,座落在北岸的一片旷野之上,营帐密布,宛如一座小型的城池。

    然而,此时的军营中,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将士们个个面容凝重,心中充满了战败的屈辱和不甘。

    在这众多营帐之中,有一座尤为显眼的龙帐,它高耸入云,金碧辉煌,乃是汉军主帅刘禅的居所。

    此刻,龙帐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帐中众人的脸庞。

    汉将杨奔、鄂焕,这两位平日里英勇善战的将领,此刻却赤膊上身,背负着荆条,跪在龙帐的正中央,神情肃穆,满脸愧疚。

    杨奔身材魁梧,肌肉贲张,然而此时的他,却像是被抽去了脊梁骨一般,低垂着头颅,不敢直视上方的刘禅。

    他的背上,荆条深深地嵌入皮肉之中,鲜血顺着脊背流淌下来,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鄂焕亦是如此,他身材瘦削,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股不屈的傲气。

    此刻,他也同样跪伏在地上,背负荆条,请罪之声低沉而坚定。

    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身着华服,头戴冠冕,威严之气扑面而来。

    然而,他的脸上却看不出什么情绪出来,只是静静地凝视着下方的两位将领,眼神深邃而复杂。

    他的心中,既有对战败的愤怒和失望,又有对将士们的怜惜和无奈。

    作为军司马的费祎,站在刘禅的下首,冷着脸,声音冰冷地说道:“你们骄纵用兵,致使大败,损失惨重。按军规,当斩!”

    他的语气坚定而决绝,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

    帐中的其余将领闻言,皆是一惊,纷纷上前来为他们两人求情。

    “陛下,杨奔、鄂焕两位将军虽然战败,但他们平日里英勇善战,功不可没。此次战败,实乃天时不利,地利不和,非战之罪也。望主公宽恕他们一次,让他们戴罪立功!”一位年迈的老将跪伏在地上,声音颤抖地说道。

    其余将领也纷纷附和,一时之间,跪伏在地的将领竟有大半之多。

    他们深知,杨奔、鄂焕乃是汉军中的佼佼者,若因一次战败便被斩首,无疑是对汉军士气的一大打击。

    刘禅看着下方的众将,心中暗自叹息。

    他深知,此次战败虽然事出有因,但杨奔、鄂焕作为将领,确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他也明白,若此时严惩他们,恐怕会引起军中的不满和动荡。

    思索片刻后,刘禅终于开了口。

    他摆了摆手,示意众将起身,然后缓缓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此番战败,虽非战之罪,但你们作为将领,确有过失。不过,念在你们平日里功勋卓著,此次便做个教训。你二人卸去军职,做一个普通军士,以作惩罚。望你们能够痛定思痛,汲取教训,日后戴罪立功!”

    刘禅的话语刚落,帐中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松。

    杨奔、鄂焕两人闻言,心中虽有不甘,但也知道这是刘禅对他们的宽恕。

    他们磕了个头,感激地说道:“多谢陛下宽恕!我等定当痛改前非,戴罪立功!”

    费祎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刘禅的这个决定,既维护了军中的稳定,又给了杨奔、鄂焕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此时,帐外的寒风依旧凛冽,但帐内的气氛却已经暖和了许多。

    将士们纷纷起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虽然此次战败让他们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只要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他们一定能够东山再起,重振汉军的雄风。

    杨奔、鄂焕两人被卸去军职后,便成为了普通军士。

    他们之后要每日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以赢得士兵们的尊敬和信任。

    杨奔与鄂焕离去之后,军营之中顿时显得空旷了许多,但那份战前的紧张气氛却并未有丝毫减退。

    寒风凛冽,吹得营帐的帆布猎猎作响,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决战鼓劲助威。

    帐内,烛火摇曳,将众将的身影映照在帐壁上,显得格外威严而庄重。

    此时,帐中诸将上前一步,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

    为首的一员大将,身披铁甲,手持长枪,那枪尖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正是廖化。

    他拱手向刘禅请命道:“陛下,末将愿率部再渡过那冰封的大河,直捣魏军心脏,一举攻入洛阳,灭了魏国,以振我大汉之威!”

    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对战斗的热血与激情。

    其余诸将也纷纷附和,他们或手持刀剑,或腰悬弓箭,个个英姿飒爽,气势逼人。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踏破洛阳城门的那一刻。

    然而,刘禅却只是静静地坐在帅位上,看着他们,并不多言语。

    他的面容沉稳而冷静,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的双手轻轻交叠放在膝上,指尖轻轻敲打着,显示出他内心的思索与权衡。

    帐内的气氛一时变得有些凝重,众将的喧嚣声逐渐平息,只留下烛火燃烧的噼啪声和外面寒风的呼啸声。

    众人都在等待着刘禅的决断,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陛下虽然年少,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胆略。

    终于,待他们完全安静之后,刘禅缓缓开口说道:“魏国虽然势弱,但是在洛阳之中,还有十万魏军。这十万魏军,皆是精锐之师,强行与之为战,不过是徒增损失罢了。我军远道而来,粮草有限,若是一味强攻,只怕未等攻破洛阳,我军便已粮尽援绝。”

    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将,那眼神中既有坚定,也有对将士们的关怀与体恤。

    他继续说道:“我等围困洛阳,待其粮断,洛阳可不战而下。此乃上策,既可减少我军伤亡,又可确保胜利在握。”

    众将闻言,皆是心中一凛,随即纷纷点头称善。

    他们深知,刘禅此言非虚,强行攻城,确实风险极大,而围困洛阳,待其粮尽,则是稳操胜券之策。

    其中一员老将,须发皆白,但眼神却异常锐利,正是陈到。

    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英明,末将愿领命把守洛阳关口,确保不让一粒粮食流入洛阳之中!”

    他的声音虽然略显苍老,但却充满了坚定和决心。

    刘禅微笑着点了点头,他看着这位老将,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他知道,这位老将经验丰富,智勇双全,把守洛阳关口,定能万无一失。

    于是,刘禅命令道:“各部大军,听令!尔等即刻分兵把守洛阳各关口,务必要严密防守,不得有丝毫懈怠。同时,要派遣斥候四处侦察,确保及时掌握魏军动态。另外,对于洛阳城中的粮食运输,更是要严密监控,不得让一粒粮食流入城中!”

    众将齐声应诺,他们的声音响彻帐内,充满了对命令的坚决执行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他们转身走出帐外,各自率领部队,奔赴自己的岗位。

    此时,帐内只剩下刘禅和几位亲信将领。

    刘禅看着他们,眼神中闪过一丝疲惫,但随即又被坚定所取代。

    这场战争对于大汉来说,意义非凡,既是对魏国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兴复汉室的一次重要机遇。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诸位爱卿,此战关乎我大汉之兴衰,务必全力以赴。朕将与尔等并肩作战!”

    他的声音虽然不高,但却充满了力量和决心,让在场的每一位将领都感受到了他的坚定和勇气。

    众将闻言,皆是心中一热,他们看着刘禅,眼中闪烁着敬仰和忠诚之色。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陛下,不仅有着超凡的智慧和胆略,更有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

    于是,他们齐声应诺,誓言要与刘禅并肩作战,共赴国难。

    他们的声音响彻帐内,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大汉的忠诚。

    夜色渐深,寒风更加凛冽。

    但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大汉的将士们却心怀热血,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生命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他们的信仰。

    他们相信,在刘禅的带领下,他们一定能够战胜魏军,攻破洛阳,让大汉的旗帜飘扬在这片土地上。

    此刻,洛阳城中,天色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斜洒在皇宫太极殿的砖瓦上,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芒。

    太极殿内,烛火初燃,与殿外的昏黄天色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既庄严又略带几分神秘的氛围。

    殿门紧闭,却难掩那份紧张而凝重的气息,仿佛整个大殿都屏息以待,等待着某个决定性的消息。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有力的呼喊声,打破了殿内的宁静:“好消息,汉军后撤了!”

    这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与喜悦,如同春风拂过冬日里的寒冰,让人的心头不禁为之一振。

    话音未落,一名身着铠甲、腰悬长剑的宫中禁卫快步走进大殿,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之色,双眼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他当即将手中的军报递给身侧的尚书令陈群,动作中带着几分敬意和期待。

    陈群,一位年逾五旬的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锐利。

    他并未急于查看军报的内容,而是双手捧着军报,缓步走向坐在龙椅之上的魏帝曹叡。

    曹叡,年纪不大,却已显现出非凡的帝王之气,他身着龙袍,头戴珠冠,面容俊朗,眼神深邃而坚定。

    曹叡接过军报,双手微微颤抖,他深知这份军报的分量,它可能决定着洛阳的存亡,乃至魏国的命运。

    他缓缓展开军报,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文字,脸上先是露出一丝松懈的神情,仿佛一块巨石从他的心头落下。

    然而,这份轻松并未持续太久,他的眉头很快又皱了起来,脸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狂喜之色。

    陈群、郑称等大臣见状,纷纷上前围拢在曹叡身旁,他们或低头细看军报,或相视交换眼色,脸上都露出了一丝疑惑和不安。

    郑称完军报后,率先上前一步,拱手恭贺道:“陛下,仰赖陛下天威,汉军后撤了!此乃我大魏之福啊!”

    曹叡闻言,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并未言语。

    汉军的后撤虽然暂时缓解了洛阳的危机,但背后的隐忧却远未解除。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问道:“洛阳中的粮草,够用多久?”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陈群的身上。

    陈群闻言,脸色微变,他沉吟片刻,才缓缓说道:“恐怕,只够数个月用度了。”

    他的声音虽然低沉,却如同重锤一般敲打在众人的心上,让每个人的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郑称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粮草是战争的命脉,若是缺粮,洛阳城中的军民将何以为生?

    更何况,汉军虽然后撤,但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届时洛阳城若因缺粮而自乱,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郑称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汉军不来攻我,我等亦不能坐以待毙。臣以为,我等必要突围而出,攻汉军,打通粮道!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洛阳之安危,亦能振奋我军之士气。”

    曹叡听完郑称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他深知,郑称所言非虚,突围而出,攻汉军,打通粮道,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

    然而,这其中的风险却也不小,一旦失利,洛阳城将陷入更加危急的境地。

    曹叡沉吟片刻,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目光扫过殿内的众臣,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

    他开口说道:“郑称将军所言极是,我等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然此战关乎洛阳之存亡,亦关乎我大魏之命运,故需谨慎行事。朕意已决,明日便召集诸将,商议打通粮道之策。”

    众臣闻言,纷纷拱手应诺,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信念。

    这场战争对于魏国来说,意义非凡,既是对汉军的一次重大反击,也是魏国存亡的关键一战。

    此时,殿外的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太极殿内却灯火通明,烛光摇曳。

    曹叡站在龙椅前,凝视着殿内的众臣,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决心与期待。

    他知道,这场战争将是对他帝王之路的一次重大考验,但他也相信,只要魏国的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战,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魏不愿亡!

    他曹叡更不想做亡国之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