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殿内鸦雀无声。
皇帝的一番话在三位大臣脑子里掀起了一阵风暴,众人久久沉醉其中。
“听陛下一言,胜读十年书啊!”高拱感叹起来。
朱载坖却有些害臊的红了脸。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法子只能用在自己身上,其他人干不了。
历史上大明本身就贫穷,自己花的钱都不够,哪还有多余的钱做这种短期看不到收益的投资呢?
自己利用穿越者的优势,可以用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来赚钱,其他人就不行。
“算了,此事就聊到这里,接下来还有什么?”
“臣对新科一事有想法!”高拱起身行礼。
他和郭朴是这一届的主考官,张居正因为上次任过考官了,就主动避嫌,让位给了郭朴这个长辈。
毕竟他和高拱都没多少年了。
“陛下 ,臣以为此次科举…应再推迟几个月!”
“为何?高阁老遇到了哪些困难?”
高拱苦涩一笑。
“老臣确实诸事缠身,力不从心!”
“就说衍圣公提的新儒一事,他就…他就根本不可能!”
朱载坖换了个坐姿,继续听高拱诉苦。
其实新儒一事也不是说,要把科举考题全换了。
只是新出一道题,让学子们聊聊对新儒旧儒的看法,以此来为下次科举改变考试内容做铺垫。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一定要改革的。
“此事一出,天下学子人心惶惶,难以静心备考,又听说推迟科举,臣知道陛下是想给学子们更多的适应时间,但他们更担心了!”
“毕竟十年寒窗,突然得知要考什么新儒旧儒,难免担心,议论纷纷。”
朱载坖思索着,高拱确实难办。
“那朕写一篇文章,专门为学子们解惑,大明月报印而发之,以安学子之心,如何?”
“至于你说的再推迟几月,朕看见不必了!拖的越久,麻烦越多!”
高拱犹豫了一会。
看来皇帝是铁了心要考这个新儒旧儒啊!
他不明白,纠结此事有什么好处 ,科举只要为帝王笼络天下人才即可,考什么很重要吗?
他正打算开口,冯保却突然急步赶来,在皇帝耳边说了些什么。
皇帝听完,脸色突变。
“郭朴…病倒了!已经昏迷了!”
张居正,高拱二人对视一眼,眼里的震惊溢于言表。
“怎么会…”马森也不可置信,“郭大人虽年迈,却身子硬朗,多年未见生病,怎么突然…”
郭朴的年纪比高拱还大几岁,却是几个老臣中身体最好的一个。
“走!”朱载坖起身,整理仪容,“我们去看看他!”
~~
郭朴人如其名,简朴节约。
怎么说也是内阁大臣,但他的府邸却很低调,只有廖廖几个下人,也没有花园池塘,从外面看上去,跟一个一般富足人家的府邸差不多。
里面也很简单,没什么摆饰装饰,字画挂像,最多的只是书。
出乎朱载坖意料的事,郭朴非常喜欢读竹简,除了纸质书,还有几大箱子的竹简。
朱载坖理解这种感觉,就好像后世电子书虽普遍,但很多人依然爱读纸质书,甚至是很老很旧的纸质书一样。
家中独子郭灿正在照料郭朴,发妻也在一旁哭成了泪人。
“好好的…怎会突然如此?”朱载坖问。
这五六年来,自己没没听说过郭朴身体不适。
但一想他的年纪,这突然病倒似乎也合理。
“家父是今日在家中病倒的!”郭灿说着,“早晨刚换上官服,突然晕倒,没有任何征兆!”
“李时珍到了吗?”朱载坖看向冯保。
“已经派人通知了!”
朱载坖急得咬咬牙,只好继续等。
郭朴,虽然他不是张居正,高拱那般心腹,却也是难得的正直之臣。
家有一老,犹如一宝。
这些年来,郭朴在任兢兢业业,从未出过问题,常为自己出谋划策,是个可靠的,能交代大事的臣子。
朱载坖看了看同为河南人的高拱。
郭朴算是他为数不多的好友,脾气暴躁,看不惯就破口大骂的高拱,在官场上的人缘不怎么好,如今有高党这么个势力,是皇帝助力的结果。
郭朴是他老乡,二人脾气不合,但相互敬重,也算是投缘。
朱载坖内心慌了那么几下。
郭朴病倒了 ,高拱还远吗?
历史上的高拱万历六年病逝,按现在的时间算还有七年。
准确来说是六年半。
是继续用他震慑朝堂,还是见好就收,为他谋个安心的晚年,和幼子发妻享天伦之乐?
朱载坖意识到,他真的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
“太医来了!太医来了!”
家奴急匆匆引进李时珍。
“东璧!快!”
朱载坖赶忙握住他的手,拉到郭朴身旁。
李时珍都来不及喝口水,马上开始把脉。
高拱看看郭朴,又看看李时珍,急得脸都红了。
没一会,李时珍又盖好被子,看向众人。
“质夫(郭朴的字)公…恐怕再难为官了!”
“什么?”高拱惊道。
“怎么会…”张居正难以置信
“家父…太医…我…”郭灿语无伦次起来。
朱载坖没有慌张,而是问郭朴的病情。
“心血耗尽,心脏竭力,郭大人不能再劳累操心,喜怒起伏了!”
朱载坖想过了各种疾病,当然心功能衰竭在内。
很多疾病,在这个时代是无解之症,根本没得医。
“郭大人一直身体力强,从未生病,皆因心脏健康!所以各种毛病也被掩盖了。
“如今心脏衰竭,其他问题也一并爆发出来 ,身体一下子承受不住,自然就晕过去了!”
“而心脏的问题嘛,事先无征兆,事后无余症,突然来突然去。好在虚惊一场,郭大人很快就能醒来。”
“我开几个方子,让郭大人日日服用,静心疗养,若非要事,最好别出门了!”
李时珍直接宣布了郭朴官宦生涯的结束。
朱载坖和众人一时也无法接受。
“老臣凋零。”
赵贞吉,杨博,郭朴…
这是朱载坖心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
说实话,自己虽然登基这么多年,但用的人都是嘉靖朝就准备成名的。
现在这么一想朱载坖才发现,自己居然还没有调教出一个可堪大用的臣子,至今吃的都是先帝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