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宋神探志 > 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未归,策已至

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未归,策已至

    政事堂。

    李德明的告罪书在两府重臣手中传了一轮,堂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参知政事鲁宗道病倒了,病情来势汹汹,从年龄身体来看,这位即便病愈,恐怕也难以再行宰执之权,中书门下如今就是首相王曾、次相张士逊、参知政事吕夷简和参知政事夏竦。

    但还有两位紫袍重臣在,一位是主管财政的三司使范雍,另一位是此前出贬外放,知应天府,后大办学府,培养才干之辈的晏殊,如今获召入朝,拜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

    此时众人看了一遍所谓的请罪书,都默默摇头,夏竦更是直接评价:“李德明贯是如此,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阴险狡猾,此番可不能再如他所愿,搪塞过关了!”

    王曾道:“当遵先帝之令,让李德明归还灵州,派出质子,方为谢罪!”

    夏竦起了头,正是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断然回应:“不可!李德明希望的,就是我朝质问,文书往来,党项李氏已收河西之地,又得边地贸易,日渐壮大,这是养虎为患,今对夏用兵,乃是师出有名,不可再拖延时日!”

    吕夷简更加沉稳,语调不急不缓:“应关闭榷场,断绝贸易,不让一粒米流出国境,不让一颗青白盐换得口粮,一旦西夏盐业遭受打击,再举兵攻占盐州,党项之民必然沸反盈天,动摇李氏统治!”

    张士逊轻抚灰白的胡须:“西夏狼子野心,不可放任,然我朝久不经大战,若挥军入河西,攻党项,可有把握?”

    此言就正中了王曾最为担心的事情:“国朝太平了二十多年,西境虽有战事,终是少数,武人无仗可打,想要晋升,唯有慢慢苦熬,一旦西北开战,势必人人争功!此前无忧洞内刘平轻敌冒进,便需警醒,党项李氏立于夏州百年,根深蒂固,更应慎重!边乱一旦开启,必当战事绵延,将我朝拖入泥沼之中!”

    听了首相语重心长的一番话语,吕夷简沉默下去,神色不变,却也不再坚持方才的见解。

    夏竦依旧不放弃,坚定表明立场,且不说边功战绩,他屯了那么多青盐也不能白费:“王相所言极是,然正是这二十年间,我朝对西北羌人多番忍让,助长了夏人的嚣张气焰,那李德明之子才敢在辽都中京,行刺使臣,幸得狄三元文武双全,未曾遇害,否则痛失英才,岂非后悔莫及?”

    听了这番激愤的言语,吕夷简瞄了一眼,若不是清楚你们之间的算计,还以为是过命的忘年交呢,不过夏竦之前毕竟举荐过狄进,这般表态倒也没问题。

    夏竦抬出使臣遇刺,不禁愈发义正言辞:“夏贼的恭顺只在文书之中,其余种种,皆悖逆妄为,若我等再被这区区文书所瞒,来日战事依旧难以避免,更是悔之晚矣!”

    话音落下,范雍接上:“老夫欲向太后、官家请命,守备边境!”

    守备不见得一定是开战,这位年纪不小了,三司使乃计相,却依旧愿意去西北苦寒之地吹沙子,堂中众人顿感钦佩,起身行礼:“敬范公!”

    夏竦行礼之后,更是宏声道:“在下不才,为将门之后,也愿御敌守边!”

    这下人人侧目,看不出来你挺进退自如啊,当年苦心考中贤良方正科,就是为了摆脱武人之后的身份,融入文臣圈子,现在眼见战事将起,又摇身一变为将门之后了?

    夏竦实际上在暗地里已经写好了《陈边事十策》,他镇守边疆,不仅能拉拢军中将领,门生故吏都可得此战晋升,实在是一举数得,所以这个苦,确实愿意吃。

    吕夷简一眼看出了对方的意图,却不急切,战场争功不是所想的那般简单,他赞同对夏用兵,是揣摩了太后和官家的心思,吕氏的门生故吏毋须凭此之功,依旧能稳稳当当地立于朝堂,只要他这杆旗帜插在中枢,屹立不倒便可!

    相比起这两位,晏殊温文尔雅的声音响起:“依我浅见,陕西用兵,当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应敌为攻守,再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众臣齐齐点头,别说武将,就连文臣都对皇帝赐阵图的举动颇为反感,令边帅有权定军事是应该的,但考虑到军中多骄兵悍将,也不能完全放任,这其中的分寸如何拿捏,却是需要枢密院那边好好头疼头疼了。

    当探讨的话题到了这一步,实际上主战之气,就在政事堂中占据了上风。

    张士逊精神有些萎靡,王曾心头有些不安,但也不再明面上提出反对,直到书吏匆匆入内:“禀诸位相公,三十七位朝官联名上书,不可轻启战事!”

    堂内众臣并不意外,但夏竦等人的表情还是严肃起来。

    早知朝中多主和,但没想到经过如此种种冲击,仍旧有如此规模。

    待得奏劄正式呈上,众人阅览,神色更见郑重。

    三十七位朝官为首的,是权知开封府的陈尧佐,这位乃是枢密副使陈尧咨的兄长,如果陈尧咨继续位居两府高位,陈尧佐就不会入两府,或者说他若入两府,陈尧咨就得外放让位,兄弟俩人必须有一个避嫌。

    可事实上,这位擅长水利的老臣,性情与陈尧咨截然不同,上书态度坚定,开篇明义,以西北民生多艰,战事一起更将民不聊生为由,望两府慎重决断。

    而其他朝官都有类似的说辞,可想而知一旦战事起,真的伤到了西北的民生,那铺天盖地的批评必定会接踵而至!

    “一群无能之辈!”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夏竦心中暗骂,既要平边患,又要顾民生,世上哪有这等好事,这种要么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便是被如今的太平之世冲昏了头脑,根本不知西夏的长远祸害。

    但对方扣着民生大义,还真的不好对付,夏竦不禁望向晏殊。

    你管着御史台,想想办法啊!

    晏殊收到了目光,却是沉默。

    他不想贸然让御史言官下场,那样可能会酿成主和主战两派的党争,丁谓的前车之鉴犹在,此事才更要慎重!

    但不用指使,几乎是片刻之后,又有厚厚的奏劄紧随而至。

    “监察御史里行公孙策,上书弹劾朝官五十九人,瞻前顾后,庸碌误国!”

    众人怔住。

    “拿给我看!”

    夏竦反正已经亮明立场了,迫不及待地接过公孙策的奏劄,速速阅览一番,才发现公孙策是将所有表明对西夏应持宽仁态度的朝官,一并弹劾了。

    这些人囊括了之前的三十七位,剩下的也准备上书,还没来得及写完奏劄,却不料刚刚发表完高谈阔论,那位御史言官竟然就先发制人!

    这很高明,不然等到所有主和朝臣都上书完毕,公孙策再反对,倒显得为了反对而故意针对的架势,此时则恰到好处。

    “君子之德,益及子孙,今日之贵,昨日之功,反之我等今日放纵西陲之大患,子孙后代必将陷入无边的兵祸灾劫……好!好!”

    无论是真心被打动,还是正好合了主战派的心意,夏竦都是赞不绝口:“此言大善,平定西夏,收复河西,当是我们这一代为之,岂可累及后人?晏中丞麾下有能人干将啊!”

    晏殊苦笑道:“小炮仗而已,所言固然有理,却不免失于冲动!”

    王曾轻叹:“朝中分歧甚大,难免掣肘……”

    刚起了一个头,又有书吏快步入内,奉上了两封文书:“使团传来文书,请诸位相公过目!”

    “快呈上来!”

    这才是最重要的,但当看了第一封文书后,王曾眼睛猛地瞪大,浮现出前所未有的怒火,声调都扬起:“岂有此理!”

    之前使节团的消息传回京师,在宋廷看来,就是一伙西夏贼子,妄图对宋使不利,至于为首者到底是不是李元昊,由于没有任何实证,仅凭一面之词,他们心里其实也没底,还以为是外交言辞,总归是往夸大了说,趁机离间辽夏的关系。

    可当最新的情况传回,辽帝大寿上李元昊派遣“金刚会”叛徒下毒,结果误中副车,毒死了辽国丞相,当晚又带亲卫突袭四方馆,同时行刺正使狄进和副使潘孝安,这显然就不是夸大,相反是他们忽视了第一遭刺杀的凶险程度!

    当传书众人,夏竦果然拍案而起,这次都不再伪装,是真的勃然大怒:“我朝对夏人何等宽仁,竟是养出了一帮如此恶毒的豺狼来,此番若不出兵征夏,不仅对狄正使、潘副使不公,四方更要认为我朝软弱可欺!”

    且不说夏州政权还是宋的藩属,即便两者并无关系,刺杀一国使臣也是大忌,这是最严重的挑衅,此事一旦公布,那之前的主和派也不会再出声了。

    但除了辽国的第一手情况,同时到达的,还有狄进呈中书的奏劄。

    王曾展开看了,先是面露古怪之色,然后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开口道:“狄正使‘主和’……”

    堂中一群紫袍重臣都愣住了:“他主和?”

    没道理啊,这位连凶悍的辽人都能按下,为何会在这种情况下,对夏人妥协?

    王曾言简意赅:“狄正使有言,夏州番人,并非人人对国朝不敬,有卫慕氏深明大义,又有野利氏幡然醒悟,即便是夏人正使李成遇,都对我朝存有几分恭敬,却遵父命,不得不助纣为虐,可见党项各部并非皆忘恩负义之徒,国朝当诛首恶,不必赶尽杀绝!”

    晏殊眼睛一亮:“如此说来,狄正使的‘主和’是?”

    “和党项,灭李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