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顿鼎之所以不让胡海动手,是觉得胡海必须死在自己手里。
至少,胡海要在他的安排下死去。
否则,他怎么向九泉之下的弟弟交待?
随后,莫顿鼎带着谢轩去行政院见了周海。
周海四十多岁,穿着西装,戴圆头眼镜,头发朝后梳,完美掩饰了发际线后移的尴尬。
周海与莫顿鼎是湖南老乡,两人也曾都加入过中共,周海甚至还是中共一大代表,如果他不脱党,也是我党的高级干部了。
谢轩先向周海汇报了自己的调查结论,有克拉的口供为证,案件基本明了。
莫顿鼎悲愤地说:“周院长,杀害时俊的幕后凶手是特工部的胡海。”
特工部一直由周海领导,莫顿鼎与周海的关系也比较好,在周海面前,莫顿鼎无需隐藏自己的情绪。
周海缓缓地说:“你们来之前,李君世刚给我打了电话。他也知道,令弟一案与胡海有关。”
李君世打来电话,说明了他的态度,特工部对汪伪政府越来越重要,周海为了不让李君世完全倒向汪名兆,必须给李君世几分面子。
莫顿鼎问:“他是怎么说的?”
周海问:“吴星本与戴如根在新亚酒店暗杀李君世,是否与莫时俊有关?”
“这个……,莫顿鼎确实引导了他们。”
周海沉吟道:“莫时俊引导吴星本和戴如根暗杀李君世,胡海请克拉对付莫时俊,双方的性质差不多,甚至莫时俊的性质更恶劣。况且,克拉的俄国人,我们处理外国人,必须非常慎重。”
莫顿鼎悲愤填膺地说:“难道我弟就白死了?”
“你也别激动嘛,这件事涉及到俄国人,而且克拉一直在日本人那里领津贴,他早就是日本特务了。就算他承认是凶手,恐怕也不能动他。李君世也答应,会在其他方面给予补偿,比如说钱,或者其他的事情上,他可以退让。”
他现在是汪伪政府的三号人物,绝对称得上政治家了。处理问题,特别是这种涉及到特工部的问题,必须得全面。
莫顿鼎叹息着说:“我不甘心啊。”
周海劝道:“你的委屈,我自然知道。但此事涉及外国人,我们得注意国际影响。不能因为此案,引发国际争端。”
莫顿鼎沉默不语,他心里的想法,自然不能告诉周海。
这种事,能做,不能说。
见莫顿鼎不说话,周海转而对谢轩说道:“谢轩同志,你把案子的材料稍加修改,莫时俊案,凶手只有一个,就是克拉。但克拉是失手伤人,又是外国人,只能对死者表示歉意和赔偿。”
谢轩应道:“好的。”
周海叮嘱道:“你在特工部,要跟各个部门搞好关系,特别是要注意,与李君世搞好关系。”
他其实也派人暗中调查了莫时俊案,结论是,克拉失手杀人。
而谢轩从申浦来调查,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找到了幕后凶手。
不得不说,谢轩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只是,莫顿鼎离开特工部后,他这个副主任,怕是举步维艰。
谢轩恭敬地说:“谨记周院长的教诲。”
周海说道:“如果你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可以给我打电话,我给你作主。”
谢轩忙不迭地说:“多谢周院长,那我以后可就会经常向周院长汇报工作了。”
说句不好听的,莫顿鼎离开特工部后,等于离开了汪伪的政治舞台中心,已经废了。
以后,是该多向周海汇报工作了。
这可能是谢轩此次南京之行,最大的收获。
回去的时候,莫顿鼎向谢轩问起了胡海的情况,比如他住在中央饭店哪个房间,可能会去哪些地方,以及克拉的住址等。
莫顿鼎说道:“既然案子已经定性,就没必要再扣着克拉了,让他回去吧。”
“好,我等会就让他回去。”
“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晚上的车票,所有人一起回申浦。”
回到中央饭店后,谢轩先给李君世打了电话。
“报告主任,刚从周院长那里回来。”
“情况如何?”
“周院长原话:‘莫时俊案,凶手只有一个,就是克拉。’”
“莫部长有什么想法?”
“很气愤,但也无可奈何。”
李君世得意地笑道:“很好,谢轩,这次谢谢你了。”
谢轩查出胡海是幕后主谋,却没有坚持,还劝自己要给胡海讲情,说明他已经与莫顿鼎不是一路人了。
当然,要让他认可谢轩,或者把谢轩当成自己人,还需要很多时间来验证。
但李君世对谢轩的敌意,却是大大降低了。
谢轩犹豫了一下,说道:“主任,我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我建议胡海马上回申浦。”
“你的意思,莫……会报复?”
“有这个可能,既然结了,自然不想节外生枝。”
“他有一个行动队在身边,不会出意外。”
李君世拒绝了谢轩的好意,如果有一个行动小队,胡海还出了意外,那他也该死。
但李君世忘记了一件事,胡海有信息差,他此时还不知道,莫时俊的案子,只到克拉为止。
上午他单独去找了克拉,结果没找到了。
他不死心,下午他又去找了克拉,这次倒是见到人了。
谢轩把克拉放回去后,就一直在中央饭店,等着胡海等人回来。
下午四点多,二处的行动人员才回来。
但胡海没回来,谢轩一问,才知道胡海两个小时前就提前走了。
谢轩马上给李君世打电话:“主任,胡海下午单独行动了,一直没回来,我担心他出事了。”
“一直没回来?”
“对。”
“再等等吧,他又不是小孩,应该丢不了。”
然而,等到火车要出发了,胡海还是没出现。
谢轩在火车站再次给李君世打了电话,得到李君世的指示,他们先回申浦。
寻找胡海的事,交给特工部南京区马自鸣。
谢轩在南京人生地不熟,就算留下来,也于事无补。
直到此时,李君世还不相信胡海会出事,他知道胡海在南京,有个女人,或许胡海是去那边了。
男人嘛,谁不风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