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古人无不诧异。
他们已经慢慢接受了华夏后世的女子都能读书,都能工作,甚至都能做她们各自的领域的佼佼者。
女子,并不逊于男子。
然而,他们还是会震惊于这样的言论。
他们只听说过“妻为夫纲”。
还从来没想过,在后世,竟然还有“夫为妻纲”。
在他们的朝代,可是只有妻子为丈夫牺牲。
若是丈夫矮了妻子一头,那可是会遭人嘲笑的。
他们纷纷疑惑发问:
“怎会有丈夫为妻子的事业甘愿做铺路石?”
“怎会有丈夫做到如此地步?”
这样的疑问,如同惊雷般在他们心中炸响。
......
【丈夫离世后,女儿恳求母亲多住几天。】
【吴女士是这样对她女儿说的,我在你爸爸身上知道了什么是奉献,在我的事业里有他的希望,我得立即回去工作,才能对得起你爸。】
【再说吴女士的儿女,因为工作地点的条件实在太差,她把才3个月大的儿子忍痛送回了自己的娘家,并一直在那里长大。】
【女儿更是一出生就没带过,以至于他们一直管自己的舅舅叫爸爸,管舅妈叫妈妈。】
【一直以来,吴女士每当想起自己儿女的经历,就会内疚到落泪。】
......
各朝古人脸色复杂。
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吴女士选择了前者。
所以,吴女士并不是一个好母亲。
丈夫早逝,儿女不亲,这值得吗?
各朝古人又有些动容。
应该是值得吧!
虽然她对孩子感到亏欠,但在当时那个艰苦的年代,她必定是为了国家再难也都要挺过去。
......
【在当时,培育一个瓜种的历程漫长而艰辛,动辄需要八到十年的时间。】
【为了加快培育周期,吴女士又来到琼省进行“南繁”。】
【自此,她的生活轨迹仿佛与候鸟无异,秋冬飞往琼省,春夏回来疆省,几十年如一日。】
【她独创性的开辟了南繁北育基地,创造了一年四季快速育种的成功经验。】
【大多数科学家或许终其一生仅能只能培育一个品种,而吴女士却在62年里,培育出了30多个甜瓜和西瓜品种。】
......
各朝古人顿时惊了。
“哈?”
“六十二年?!”
“岂不是在耄耋之年,吴女士还在瓜田中研究?!”
“而且还培育出了30多个品种?!”
在他们的朝代,八十岁已是高寿,能活到这个年龄的人寥寥无几。
即使他们侥幸能活到八十多岁,那必然已经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不会再下地干活了。
而吴女士竟然在如此高龄,仍心系瓜田,致力于西瓜与甜瓜的改良,实乃前所未闻。
各朝古人大部分都是农民,种了一辈子地,自然是知道培育作物的不易。
吴女士竟然培育出了30多个甜瓜和西瓜品种。
此等壮举,实属罕见!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
洪武年间。
朱元璋在与朱标商议如何在大明统计作物品种的间隙,敏锐捕捉到了“南繁北育”这个词。
他顿时眼前一亮。
这样就可以快速育种吗?!
是只有西瓜和甜瓜可以这样育种,还是别的作物也可以?
是只有琼省和疆省两地才可以?还是别的地区也可以?
朱元璋脑海中生出无数的问号。
片刻之后,他又摇摇头。
应该是只有西瓜和甜瓜才可以这样育种。
而且这两个地方也不是随随便便选出来的。
一定是这两个地方的气候、温度等条件适宜西瓜育种、生长。
而且琼省和疆省两地相距甚远,大明交通不便,也实现不了这样的育种方式。
朱元璋倒是没有感到失望
这也是个育种的思路。
或许大明也有某类作物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实现快速育种呢。
......
【魔都人人民情有独钟的8424西瓜,就是这样培育出来的,并在豫省等地快速推广。】
【豫省瓜农们的年产千万吨,要比整个美洲地区的产量还要多3倍多。】
【如今,每吃5个瓜,就有一个来自豫省。】
......
洪武年间。
朱元璋又是眼前一亮。
“豫省!”
“标儿,快快记下!”
“豫省的西瓜产量高,格外适合种西瓜!”
琼省和疆省,都地处偏远。
豫省处于中原腹地,四通八达。
若是真的能在此地种植高产的西瓜,无论是推广或是运输,都格外方便。
......
【她培育的“黄皮9818”哈密瓜品种,在漂亮国实现了商业化生产。】
【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外种植成功的哈密瓜品种。】
【不仅如此,她还将西瓜种植技术传授给果农,让无数人靠种西瓜致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西瓜的价格低廉,就忽略了吴女士在这一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虽然她没有一些娱乐明星那么耀眼,也没有那么多疯狂的粉丝,但是她更应该被我们记住并崇拜。】
【榴莲靠高价成为水果之王,西瓜靠产量成为华夏之王。】
【如果没有她,如今西瓜的价格可能比榴莲还要贵。】
此时弹幕弹出。
“吴奶奶已经身患阿尔兹海默症10年了,她忘记了很多人很多事,唯独没有忘记种瓜。”
“瓜果之所以那么甜,是因为有人替我们吃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