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皇上,臣听闻郕王自您御驾出征后三天就离京就藩淮安了。
郕王并没有搞就藩礼仪,只是出发之后去祭拜祭了长陵、献陵、景陵、皇陵、孝陵和祖陵。
郕王到淮安没几天就不能走动了。
土木堡之变后,朝廷先后派兴安公公和吏部王直尚书去请过郕王。
郕王以身边不便为由拒绝了,推荐襄王监国。”
关于郕王的情况,杨善了解的不多,都是回京后听别人说的。
“郕王已经卧床不起了?”
朱祁镇一喜,自己那个废物弟弟,果然是命不久矣了。
“听王尚书说,郕王让人弄了一个靠椅,大多时候都躺在靠椅上。”
杨善把他从王直那听来的消息说了一下,这也算皇上口中的卧床不起吧。
“郕王竟然病床这样了啊……”
朱祁镇想说既然都快死了,朱祁钰应该担负起亲王的责任,营救他这个从小关爱他的哥哥。
杨善与朱祁镇聊了很多,让他不要着急,朝廷会想办法救他回去。
之后,杨善就去找也先了。
虽然事情有了变化,但该进行的步骤还是要进行的。
只是,也先一直没有见杨善。
此时的也先正在跟罗孛和赛刊王等人商量军事。
“现在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都说说接下来该如何?”
也先想听听手下的意见,也先总觉得事情的发展没有朝自己预想的那样发展。
“太师,末将觉得这几日我们当摆好阵型严阵以待。
明廷出了太子摔死的事情,肯定在气头上,我军抢明廷太子尸体又遭了一波损失。
士气有所下降,所以近几日我军当以防守为主。”
罗孛觉得现在进攻不是好时候,明廷正在气头上,先让他们消消气为好。
“太师,我也赞同罗孛的意见,这时候我军不宜去触这个霉。
我军当多搜集粮草,多抓些俘虏来,我预计过几日攻城会比预想的难。
让俘虏去攻城,吸引明军的火力,消耗明军的兵力。
时机差不多了再出动主力。
另外,明后天应该让明皇休息一下,我觉得此时不应该去刺激明军。”
赛刊王的意思是一边紧盯京城明军的东西,一边派更多的兵力去搜集粮草,抓捕俘虏,给他们充当炮灰。
太师的目标是攻下北京城,要劝他放弃北京城那是不可能的。
“我倒觉得我们应该不断刺激明军,逼他们出城。”
也先的意见则完全相反,这个时候明军正在气头上,就应该刺激他们。
怒火冲天之下,明军极有可能出城开战。
“太师,不可,明军若是全军出击,我们没那么多大炮,打不过他们啊。”
罗孛和赛刊王急了,明军的火炮很厉害,京城必然准备了很多火炮。
而自己这边,不全是骑兵啊,有一半以上是步卒。
若全是骑兵,还可以到处跑,明军的大炮可不能随便移动。
“不要被明军的大炮吓傻了,明军的大炮是厉害,但这场战斗拼的可不止是武器。
明廷京城的精锐已尽数被我军消灭,虽然逃回来了一些,但已经被我军吓破了胆。
至于二十万勤王之师,是河南、南直隶的备操军和沿海的备倭军。
没有战斗经验,与新兵无异。
不出城,他们借城墙的坚固可以慢慢跟我军打。
但只要除了城,我军先用骑兵冲破其阵型,然后用步卒与之正面决战。
只要时机得当,与明军快速纠缠在一起,他们的火炮就没办法攻击我军了。
除非他们连同自己的士兵一起炸。
所以,优势在我,就算伯颜帖木儿的那几万人马不在,我军依然是占据伤风的。
因此,赛刊王,你明天继续押着明皇去喊话。”
也先的目光一直都是从全局出发的,今天听到明廷太子在永定门在朱祁镇面前摔死了的时候。
也先第一时间想的就是抢夺明廷太子尸体,就是要逼明军出城。
他后悔当时没靠得近,要是靠得近,立即派人去抢,必然能抢到明廷太子尸体。
“太师,明皇刚死了儿子,万一不配合怎么办?”
赛刊王不确定朱祁镇明天是否还会乖乖听话,明皇可是太师手中的重要一子,暂时不能杀。
“那可又不得他,他还以为自己还是那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
他现在不过是瓦剌的俘虏,我的阶下囚。
你明日告诉他,他若不配合,就把他押到永定门前斩首,让他和儿子去地府团聚。”
也先是了解朱祁镇的,怕死的很,没有一点骨气。
只要拿出真要杀他的态度,朱祁镇一定会听话的。
也先已经准备放弃朱祁镇了,有了太子摔死的事情,明廷不会和自己再和谈。
朱祁镇的价值很快就会降低,何不用来成全自己的名声。
就算攻不下北京城,在永定门前斩了明皇也是一个无上的成就。
一百多年了,蒙古人都活在大明的阴影之下,若是永定门前斩了朱祁镇,蒙古人的晴空就来了。
他取代脱脱不花就没人再反对了,我能杀了明皇,你们能吗?
“罗孛,明日你与大汗一道一左一右保护赛刊王,我在后方中间位置。
一旦明军出城,立马冲击他们。”
也先不打算给明廷准备的时间,到时候瓦剌大军呈三角形摆阵型,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
“得令!”
罗孛与赛刊王领命,他们还是太畏缩了,都打到京城了,就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
就像明天太子摔死,他们看到的是明廷的怒火,太师看到的却是战机。
这不就是汉人古话说的趁他病要他命吗?
安排好后,也先就去见杨善了。
“大明使者杨善见过瓦剌太师!”
“明使请坐,不知道使者可有好消息告诉本太师?”
也先没有叫其他人,就他自己接见杨善。
“回太师,太后同意你迎娶大明公主,只不过其他条件,太后觉得太高了,朝廷办不到。”
杨善决定太后同意也先迎娶大明公主,对也先来说就是好事。
“那本太师就先谢过大明太后了,既然觉其他条件不行,那再谈就是了。
不知道太后给的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