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759章 一门四进士,父子两探花

第1759章 一门四进士,父子两探花

    “陛下,这是此次加科的成绩,请陛下御览!”

    刘宗周将名册递给了王承恩,心中是有些发虚。

    “说说具体情况!”

    崇祯看着呈送过来的名册随口问了一句。

    “陛下,此次参加加科的举人一共是一万七千六百五十七人,有三十四人或患病或其他原因未到参与。

    优秀(九十分)、良好(八十分)、中等(七十)一个都没有,及格两百二十四人,五十分以上者六百二十一人,其余均低于五十分。

    最高分数六十八点五八分,最低分数二十八点七九分,平均分四十三点六六分。”

    “咦……竟然还有这么多及格的?”

    崇祯很是意外,前两场考试,每场二十分,第三场是六十分,八道策论任选三道,每道二分,按照第一二场满分算,三道策论平均得分九分,这已经是超出了崇祯的预料了。

    他的预料是最高分能能及格就算是不错了,想到这里,随手翻开了名册。

    第一名,陈于泰,江苏宜兴人,六十八点五八分;

    第二名,杨廷鉴,江苏武进人,六十六点六三分;

    第三名,刘同升,江西吉水人,六十五点三九分;

    看着三人的信息,崇祯头都没有抬的问道:“查过三人的背景吗?”

    “回陛下,在信息核对完之后,臣就找锦衣卫李若涟指挥使查过。”

    刘宗周说着,又递过一份题本给王承恩,继续道:“陈于泰,字大来,号谦茹,出身显赫的官宦之家。

    其父陈一教是万历二十九年进士,现任浙江学政,与秦翼明友好,周廷儒是他的姻亲。

    弟弟陈于鼎崇祯元年进士,族兄陈于廷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泰昌朝吏部左侍郎,后因忤逆魏忠贤被夺职,后其父丧,便归隐不出。

    陈于泰幼敏悟,好读书,十五岁时即精通经史。”

    “杨廷鉴,字冰如,号靖山,崇祯三年乡试,以才品为常州公认第一,声名日噪。

    师从万历朝礼部尚书孙慎行,副都御史张清惠学习经史,刻苦钻研。

    杨氏世代耕读传家,以孝友名闻乡里,为乡民排忧解难,兴办教育,乐善好施,种种善举颇为时人称道。”

    “刘同升,字晋卿,又字孝则,他的父亲是万历十一年朱国祚榜的探花,他岳父是汤显祖,其人文才出众,兼通武略,且颇有血性。”

    啧啧……

    崇祯直呼好家伙。

    也难怪这三人能成为前三,还有如此的高分,拿不到这个高分那才叫奇怪了。

    第一名的陈于泰,一门四进士,家学渊源。

    姻亲的周廷儒二十一岁就能中状元,又在天启朝玩弄权术,那是绝对聪明之人,在苏州磨炼的这几年,能力还是有一些的。

    单凭这些,绝对是所有考生中独一档的存在,其眼界、格局、所见所闻绝对是考生中顶尖的。

    再说说第二名的杨廷鉴,家世虽然不如陈于泰,但他的老师孙慎行可是大有来头,是开国功臣燕山忠愍侯、全宁侯之后,家中藏书那绝对丰富。

    而孙慎行的外祖父则是是唐顺之,那可是集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兵法、军事于一身的抗倭名将唐顺之。

    第三的刘同升,乍一看差了一些,家世没有第一名的陈于泰显赫,也没有第二名杨廷鉴的名师,但他也不算差,毕竟父亲是探花。

    而他的岳父汤显祖,那家世比陈于泰家不遑多让,从汤显祖往上的四代,个个都是名人,且都是才气十足的名人。

    汤显祖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敢直接顶撞万历皇帝的、人称九紫先生的谢廷谅,另一个是人称近溪先生、泰州学派代表人的罗汝才,这二人都是进士出身,沉浮官场多年。

    有这种家世的岳父提点,能差到哪里去?

    “名单先放在这里朕先看看,明天的朝会确定录取名单,当天将《会试录》编订完成,后天上午,也就是十月初五上午辰时放榜,你们先退下吧!”

    刘宗周三人脸上满是古怪,刚刚还兴趣满满,怎么现在突然是这种态度?

    但三人不敢多问,行礼之后退出东暖阁。

    待三人离开后,崇祯转头看向王承恩:“大伴,传李若涟来见朕!”

    只是大半炷香的时间,轮值的李若涟就急匆匆的进了冬暖阁,不待行礼,崇祯将名册递了过去:“这份名册是加科的考生名单,

    你去查查五十分以上且策论分数在十五分以上的考生的信息,诸如家世、三代内有哪些官员、师从等等,大概五六百人,什么时候能查完?”

    “今天内可以查个大概,考生一万七八千人,前来看热闹的秀才、商人等等也有一两万人,各个地方的都有,能中进士的在当地都算是名人。

    臣安排人去打探,再和礼部存档的考生的信息相互印证,问题不大。”

    “那就去吧,今天无论什么时候查完,都即刻送往东暖阁,朕等着!记住了,实在没法做到隐秘的,也要尽量将影响做到最小。”

    “臣遵旨!”

    李若涟心中一沉,立刻离开了东暖阁。

    皇帝的态度很明显,那就是此次的加科出问题了。

    到底是考官徇私舞弊了还是学子走后门了?或者锦衣卫看守的出题翰林们泄露了考题?

    但无论是哪一种,那都是在打他们锦衣卫的脸。

    “妈的,你们最好期待没有伸手干预科考,否则老子将你们祖宗十八代都给挫骨扬灰了!”

    李若涟面带杀气的回到锦衣卫指挥使衙门,一条条密令传了下去。

    穿着官服的锦衣卫进入了各个衙门和京官的府中,便衣的锦衣卫和编外的锦衣卫散入城中,在人群中打探消息。

    一条条的情报送回衙门,然后快速汇总着。

    如此大的动作,自然是引起了百官的注意,尤其是刘宗周等负责此次加科的官员们,心中满是忐忑。

    前脚出了东暖阁,后脚锦衣卫就开始调查考生信息,用脚猜都能猜到是加科出了问题。

    一直到晚上子时前后,李若涟才抱着一摞的文本急匆匆的进入东暖阁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