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侍卫迅速进入大殿,动作麻利地将刘毅从地上拖走,只留下他那凄惨的哀嚎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显得格外凄惨。
满朝文武大臣面面相觑,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幕事情的发生。
秦昊回到座位上,回头看向满朝文武,声音拔高,睥睨一切,朗声说道:“你们所有人都给本王听清楚了,下次若是再有像刘子毅这样口无遮拦之人,他的下场将会更惨,不信你们可以试试。”
“另外,陆翊的事本王自会查明清楚,秉公处理,但不代表你们可以借机污蔑皇上成员!这句话,本王只说一遍,希望你们铭记于心!”
文武百官面色一震,集体下跪,齐声道:“是,殿下!”
秦昊扫视下方,群臣匍匐,这一刻他仿佛已经具备了帝王威严!
苏正方跪在地上,偷偷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向秦昊,心中暗自盘算着,这个年轻太子成长得太快了,绝对不能让他继续这样下去了……
董思成在一旁冷眼旁观,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他敏锐地察觉到秦昊这个太子身上流露出的君王气息,这让他感到一丝不安。
若是放在以前,秦昊还是对自己的女儿百般宠爱,女儿就能够稳固东宫之位,一切自然都好说,将来一旦太子登上皇位,即便女儿不能成为皇后,至少也能成为贵妃,依然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董家依旧可以在朝堂上呼风唤雨。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自从秦昊那次摔伤以后,他就已经察觉到,太子已经变得不像从前那个只知道吃喝享乐的废物了,他对自己女儿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反而对王有容宠爱有加。
更令董思成不安的是,太子近期又迎娶了朱七七、风清月、钱多多三位佳人,尤其是朱七七,乃朱国公之女,她的身份地位与女儿不相上下,这更让他担忧。
他心中不禁生出一个疑问,太子还会重新宠爱自己的女儿吗?这个问题,即便是他自己,也不敢轻易给出答案。
“关于陆翊之事,本王会亲自提查审问,三日之后,本王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代。”
秦昊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只好说了个三日之期,瞬间平息了朝臣们的议论。
这一次,连卫征都不再选择继续进言。
许多大臣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苏正方和董思成,但见两人的表情极为平静,似乎对这三日之约并无异议。
于是,大家便不再多言,此事暂时告一段落,等待三日之后的结果。
这个时候,苏正方不动声色看了一眼身旁的兵部尚书文泰。
文泰顿时领会了苏正方的意思,立即站出来说道:“殿下,微臣有事启奏。”
秦昊的目光从文案上抬起,落在文泰身上,干净利落地说道:“讲。”
文泰恭敬地施了一礼,沉声汇报道:“殿下,据河东官府上报,近日来各地匪患愈演愈烈。特别是京城通往河东的沿途,竟一夜之间冒出了众多土匪。他们占据山头,自封为王,为非作歹,所作所为令人发指,不仅肆意烧杀抢掠,还公然抢劫过往富商,百姓与商贾皆人心惶惶,避之不及。”
“现在匪患之祸已经到了不得不剿的地步,如果朝廷再不出兵,恐怕会酿成大祸,臣恳请殿下,早日做决断。”
秦昊闻言,微微颔首,随即将郭嘉的亲笔信交给身边的太监,示意他当众宣读。
满朝文武大臣从郭嘉的书信中得知,马匪之首高拱祥在河东起义,已经鲸吞了河东三个县城,无数官员惨遭屠戮。起义军开仓放粮,私放囚犯,裹胁数万百姓,声势浩大,河东之危,迫在眉睫,甚至有向京城蔓延的趋势。
满朝文武大臣们听后无不变色,他们深知此事的严重性。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大臣们纷纷进言,催促朝廷立即出兵,以雷霆万钧之势平定这场匪患,保卫国家的安宁与稳定。
有几个胆小的大臣,差点儿吓尿,他们很担心起义军攻入京城,更害怕那骄奢淫逸的生活如梦幻泡影般消散,甚至可能面临血光之灾。
秦昊扫视着众人,见他们纷纷表态支持出兵镇压起义,心中顿时轻松了不少。
他目光锐利,如同鹰隼盯着猎物环顾着一群武将,果断地问道:“本王欲平乱,谁愿为领兵出征?”
武将们闻言,纷纷低下头去,无人敢应。谁都不想趟这滩浑水,估计苏家早已暗中布局好了。
有大臣立刻站出来,建议道:“殿下,臣以为苏勇将军,可往!”
“没错,苏将军骁勇善战,镇压高拱祥之辈不在话下。”
“苏将军一心为国,又是右大营大将军,深谙兵法,平定匪患非他莫属。”
“……”
秦昊冷冷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好家伙,朝中过半的大臣都在支持苏正方的大儿子苏勇,俨然成为苏家的一言堂了。
面对这样的压力,许多将领选择了沉默,都不敢站出来竞争。
秦昊心如刀割般难受,心中生疑,这个苏家权势到底有多大?
户部尚书、将军、贵妃,这些显赫的职位竟全都出自同一门第,秦昊自然不是愚钝之人,他很清楚这样的局面有多严重。
古代历史上权臣乱政的例子不胜枚举,每一次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尽管秦昊曾与苏正方达成了协议,同意让苏勇领兵出征,但眼前的这一切还是让他感到很不舒服。
他明白,这种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来说,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以引爆。
“殿下,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依老臣看,不如让苏勇将军统领三军,前去平定高拱祥之流吧。”董思成也站出来,笑容满面地建议道。
此言一出,秦昊彻底气炸了,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
这群家伙,难道真要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