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136章 急与不急

第136章 急与不急

    曾经,董卓安安稳稳地当着将军,身上还带着何进的标签,刘辩也不愿平白针对他。

    但现在,敢趁着皇帝病重搞事?

    懂不懂关键时期要维持稳定啊?

    面对太子对于董卓毫不掩饰的质疑,在汉室最高决策中心失去了大将军何进后,在场的几人没有一个认为董卓完全没有问题,包括继任大将军的何苗。

    董卓的所作所为的确让人怀疑。

    卢植也只建议道:“还需预防南匈奴生乱,需做好万全准备,不能急于一时。”

    这与三公的观点略有相同。

    可以处置董卓,但不是现在。

    先别急。

    鲜卑年年入寇,如有匈奴人相助,其必将如虎添翼。董卓所言鲜卑人试图勾连匈奴人,绝不能无视。

    马日磾也是同意在事后撤换董卓的。

    但他也强调说:“董卓的应对,是逾矩之举,却也事出有因。就其奏书而言,董卓并未明确告诉南匈奴诸部朝廷一定会分设两单于,勉强说得过去不算矫诏。毕竟其处在边地,情况瞬息万变,不可能所有事都先请示朝廷。”

    为了维持南匈奴诸部的安稳,分设两单于之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还得继续由董卓进行下去。

    不然,只怕诸部又要造反了。

    但其后续走向即便是始作俑者董卓也难以打保票会如何如何,只是在奏书中表忠心,说他绝不敢假传诏令,所谓“分设两单于”只是对南匈奴诸部施展的计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分裂的匈奴诸部云云。

    简单来说,董卓的操作是用朝廷赋予他的权威反过来绑架朝廷的决策,偏偏他又有了一个好理由。

    而且董卓自始至终都没要求朝廷同意他分设两单于,连把柄都不给留。

    甚至于,如果董卓能解决好南匈奴分裂的诸部问题,将其重新纳入朝廷的管制之中,他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另外,在时间和空间上,也不允许朝廷立刻干预。

    说实话,刘辩不愿意放弃铁杆的大汉忠臣羌渠单于。

    对于现在的刘辩来说,他想要处理董卓,只需要一纸调令将他调到中央当个九卿。

    来,就是忠臣,不来,就是反贼。

    只要不来,什么士卒不舍、地方需要,都是反贼保持现状的借口罢了,没有模糊空间。

    刘辩不愿给董卓像历史上那样拖延的机会。

    但他却不能一拍脑门就仓促行事。

    不仅接任董卓的人要挑选好,而且九卿现在没有空缺。

    要召董卓入京,总得给他留个位置吧!

    毕竟九卿不像三公,可以借着天灾人祸想罢免就罢免。虽然理论上九卿也可以屈尊外任二千石,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平白无故地这么干。

    总不能让刘辩抓着一个九卿的手,深情款款——“我要试探董卓,把你位置让出来吧……”

    这时候,刘辩忽然意识到了经常罢免三公的一个好处,位置好挪。

    果然,这些政治传统的存在是有其原因的。

    出于现实考虑,刘辩只能先捏着鼻子认了董卓的处置方案。

    可若是董卓以解决南匈奴诸部为由一直拖延,这绝非刘辩愿意看到的。

    最后,刘辩决定先派出一位侍御史去西河郡进行调查,同时也传令给公孙瓒和崔均。

    御史台在经过小规模扩张之后,其中的侍御史也分成了两部,一部继续原本的侍御史工作内容,一部专门巡查地方。

    此次奉命前往西河郡的侍御史,乃是司马防。

    没错,正是司马懿的父亲。

    ……

    随着后续公孙瓒、崔均、王柔等人的奏书陆续抵达,朝廷所获得的消息更加全面。

    如王柔和羌渠单于的奏书就明确了鲜卑使者的存在,而公孙瓒和像崔均这样的并州一郡太守则在弹劾董卓擅自行事。

    如果不知道董卓在历史上的作为,刘辩可能也会相信董卓。

    在刘辩的这份怀疑之下,和董卓一个立场的王柔就被凸显了出来。

    随后刘辩一查他的履历,好家伙,此前并未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

    并州版的王睿吗?

    虽汉家士大夫中屡有那种初次领兵就能取得不错战果的全才,但刘辩可不想赌这个他连名字都没听过、也没过往战绩的人是个将才。

    突然换掉董卓容易造成并州混乱,那换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存在感的王柔呢?

    使匈奴中郎将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刘辩再度将这个问题抛到了尚书台,卢植一看就明白了刘辩对董卓相当不信任。

    怎么办?

    换呗。

    但得找个合适的人选。

    ……

    西河郡,南匈奴王庭所在。

    董卓不想急,但闹独立的诸部很急。

    诸部带兵过来,每消耗一天的粮草,他们的心中就多痛上一分。

    他们带着各自部族的兵马虽不用花钱,但粮草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董卓也绝不会负担这些。

    约定前来的各部首领到了大半时他们便开始催促询问董卓所谓的立两个单于是怎么个立法。

    董卓的应对就一个字,拖。

    对于各部首领,董卓好酒好菜的供应着。

    同样与人称兄道弟。

    对于两单于究竟是怎么回事,董卓开始并不做肯定答复,等到酒足饭饱,就向人悄悄透露朝廷是一定不愿意接受须卜骨都侯为单于的。

    这个董卓说的倒是实话。

    但之后就不全是了,什么谁先向朝廷表了忠心,谁做了什么事又有什么许诺……如是种种,极尽挑拨之词。

    对于诸部带来的部众所需的粮草,董卓会选择反过来诉苦——度辽将军这也没余粮啊,老夫原本还想问你借点呢?什么?没带够粮草?那就让部众回去吧。有老夫在,谁敢害我兄弟!

    至于闹事?度辽将军和使匈奴中郎将的兵马不是摆设。

    曾经,董卓希望来此的兵马多一些,但现在,一朝不慎……他只希望出的乱子少一点。

    没多久,王庭周边就秃了好些草场,马粪也越来越多。

    诸部首领的情绪也越来越激烈,甚至于,一旦处理不及时,作乱都是有可能的事。

    此时,朝廷派来的侍御史司马防已经到了,公孙瓒与崔均皆派了属官陪同。

    停更了一天,感觉状态好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