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饿狼小说 > 三国之徐州枭雄 > 第94章求贤令唯才是举

第94章求贤令唯才是举

    由于陶应的崛起,以及曹操提前到了兖州,致使青州和兖州的黄巾实力大受影响,尤其是黑山张燕。

    公孙瓒的实力受到了限制,而袁绍发展迅猛。

    这也让历史上著名的界桥大战推迟了一年,但终究还是发生了,而且战争的结果没有任何变化,袁绍在实力不如公孙赞的情况下,以弱胜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同时也重创了黑山张燕。

    “白马义从竟然全军覆没,连严纲都战死了,这……这怎么可能……”陈群有些不相信。

    当然,大厅中的其他人,张纮、许定、郭嘉、荀攸等人,也都难以相信。

    骑兵比步兵不知要强大多少倍,而公孙赞的白马义从,那是真正的北方铁骑,连鲜卑、乌桓等外族都闻风丧胆。

    况且,界桥之战,公孙瓒在兵力上也不处于劣势,还有黑山张燕这个强大的外援,怎么会败呢?而且败的那样惨?

    “麴义以八百先登,配合数千弓弩手,几乎全歼白马义从,有很多借鉴之处,此乃详细战报,诸位细细观之,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打仗,没有十成的胜算,凡战,未虑胜,先虑败,当谨记!”陶应一边说,一边将详细战报递给众人。

    “谨记主公教诲!”众人同时拱手行礼。

    陶应的年纪虽然不大,但威望非常高,连张纮这样的名士都非常尊重,陈群、荀攸、郭嘉等人就更不用说了。

    界桥大战,是麴义的成名之战,更是袁绍和公孙瓒争夺北方的分水岭之战。

    在此之前,白马义从战无不胜。

    然而,在此战中,麴义用八百先登的血肉之躯,硬撼白马义从的铁蹄,然后以弓弩手和白马义从对射。

    战场之惨烈,空前绝后,很难找到完整的尸体。

    那种拼命的精神,让白马义从都胆寒了!而在撤退的过程中,又遇到了袁绍的阻击。

    又是一场惨烈的大战。

    田丰沮授等人多次劝袁绍撤退,但袁绍死战不退。

    主公尚且如此,其他的将士怎能不以命相搏?

    颜良、文丑、张郃、高览、韩猛、淳于琼等,个个悍不畏死,终于取得了一场大胜。

    白马义从被全歼,公孙瓒的三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只能撤回幽州。

    张燕也折损了两万多精兵,退回黑山,不敢再轻易侵扰冀州。

    看着战报,陶应都有些感慨,此时袁绍的名气很大,倒也不是完全因为四世三公的背景。

    在吕布面前都敢于对着董卓亮剑,袁绍就不是一个优柔寡断之人,只不过后来实力越来越大,那种血性没了,在官渡之战中才昏招连出,被曹操击败。

    倘使袁绍有此时一半的果决,官渡都不会败。

    “麴义真乃名将也,袁绍麾下,也是人才济济!”张纮非常感慨,“北方之争,最终公孙瓒会败亡,而袁绍也会成为主公今后最大的敌人!”

    这一战之后,袁绍和公孙赞的实力已经相当了,可是论威望,公孙瓒就没法跟袁绍比了,更何况幽州还不稳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张纮觉得,袁绍会最终胜出,甚至能够统一北方。

    “除了袁绍和公孙瓒,北方还有一个曹操也不容忽视,因此我倒是觉得,公孙瓒不会那么快败亡,北方将会鼎足三分,主公将来的敌人到底是谁,现在还不清楚!”郭嘉说道。

    “我也赞成奉孝之见解,袁绍不敢全力攻打幽州,他肯定要提防曹操!”荀攸说道。

    他们两人其实都更看好曹操,虽然曹操此时的名气没有公孙赞和袁绍大,人才也不多,但戏忠和荀彧有多大能耐,郭嘉和荀攸是最清楚的。

    以前历史中,袁术在淮南的实力强大,牵制住了曹操,徐州又是一块肥肉,吸引着曹操,因此才让袁绍和公孙赞放开了手脚,在北方大干了一场。

    现在由于陶应的出现,北方的形势更复杂了。

    吕布已经到了并州,他也会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

    “北方的事情,我们只要关注就行了,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南方,现在我们的地盘扩大了,百姓的生活也都好了,粮草充足,兵强马壮,但是人才还是太少,尤其是各县官员短缺,本将军想发一道招贤令,更改举荐的要求,唯才是举,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关于招纳贤才,陶应想过很多,在世家还能左右一切的时代,科举根本不可取。

    历史上的曹操曾经推行过唯才是举,前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后来又成为曹魏政权致命的弱点。

    现在的官员,八成甚至九成以上都是世家子弟,如果违背世家的利益,所有机构都会无法运转。

    当然,陶家本身就是世家,难道还要反对自己。

    寒门子弟,一旦有才能,很快又成会成为新的世家。

    因此,人才,还必须是举荐,只能把举荐的要求降低。

    “唯才是举?”张纮听了之后皱起了眉头,“主公,历来选贤,皆以德为先!”

    “子纲说的没错,天下大贤,如在座的诸位,皆德才兼备,可这样的人才毕竟太少,也不可能去做一个县令府中的普通官员!”

    谁不知道,德之重要性?陶应这是没办法呀!

    “若是任用一些下级官员,属下觉得,唯才是举倒也可行!”郭嘉点了点头说。

    “各县的那些官员,倒也不需要太高的才能,只要能将太守府的命令执行下去就行,属下也觉得可以唯才是举!”

    各地太守,将军府的官员,当然要德才兼备了,而那些小官员,似乎真的可以降低要求。

    不是每一个县令府的官员,将来都会升县令、太守甚至刺史,他们很多一辈子可能都是那样,连县令也做不了,当然不能用太守的标准去衡量了。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大家都同意了陶应的观点,举荐人才简化程序,降低要求,唯才是举。

    不过被举荐的人才必须从低级官员做起,如果要升到县令或者县令以上,那还得用原来的标准,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于是按照陶应的想法,张纮立刻写了一封招贤书,然后发到各郡县,招募人才。

    在此基础上,陶应又加了一个特殊人才,比如说会治病的,会造船的,会制造农具的,会制造兵器的等等,被称为三教九流的那些人才。

    这倒没有什么高标准,大家也都知道这些人才不可或缺,专门成立了一个工部,由许定负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